我投資以太坊“第二層擴展”項目的經歷(一)


在最近的一期疑問回復中,有不少讀者問到了對第二層擴展的投資。對第二層擴展的投資,我曾經在三月份的文章中寫過,這次我更詳細地再把這個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和大家說明一下,在這裡我所說的“第二層擴展”是廣義的,它包含業內所說的第二層擴展、側鏈以及支持以太坊虛擬機的公鏈,總之就是能分擔以太坊負載的項目。

我對第二層擴展項目的關注最早是在2019年。

那個時候市場的整體環境還是大熊市。但是在大熊市中,幣安成功地拉起一波IEO熱潮,在這波IEO熱潮中,很多幣一上幣安就有了5倍甚至10倍的漲幅。對這些一上線就有如此漲幅的幣,我當時還寫過好些文章,認為它們的漲幅泡沫太大,即便項目本身不錯,在那個價位買入,風險也太高,因此不建議大家急著入手,而是建議大家先觀察,對喜歡的幣等到它們價位低了以後再入手。

在這些幣中就有兩個引起了我的關注,一個是Celer,另一個就是Matic(也就是今天的Polygon),因為這兩個項目在當時上線的眾多項目中是不多見地致力於解決以太坊具體問題的項目。它們要解決以太坊的什麼問題呢?就是擴展性能,降低交易費的問題。

但是在那個年代,圈內大眾對以太坊性能及交易費的問題有下面這些質疑:

1、當年以太坊的價格只有300美元不到,因此手續費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大家感受不到痛楚。

2、那時的以太坊並沒有像今天這樣生態龐大的DeFi應用。那個年代大家用到以太坊的幾乎只有一個:那就是轉賬。這麼簡單的應用即便有性能問題和手續費問題,忍一忍應該還是能接受的,因為這不是高頻應用。

3、那個年代人們對以太坊殺手尤其是EOS還充滿了期待,認為以太坊未來即便有性能和交易費的問題那EOS是可以解決的。

4、即便要解決以太坊性能和交易費的問題,V神當時也提出了以太坊2.0,那才是正兒八經解決這些問題的終極方案。

所以綜合以上這些理由,很多人幾乎看不出為什麼需要像Celer和Matic這樣的項目來解決以太坊交易費和性能的問題。以為對這類項目的需求就是炒作。

那麼當時的我是怎麼看這些問題的呢?

首先我對EOS是完全不看好的,原因我已經反复在文章中寫過了,我認為這種中心化的區塊鏈公鍊是沒有未來的,其它的所謂以太坊殺手就更不用談了。這個想法讓我排除了第3點。

然後,我堅信以太坊一定是未來的公鏈之王,它未來一定會誕生我們在那個年代還難以想像的應用生態,所以它的未來一定會再次擁堵,一定會有高不可攀的手續費並且性能會低下到讓大眾難以忍受。這個想法讓我排除了第2點。

再者,我堅信待熊市過後,以太坊的價格絕對不止300美元,一定會漲到我們想像不到的高位,因此等以太坊的價格上漲,手續費的問題一定會凸顯(不過坦率說,我當時完全想不到兩年後,它能漲到今天這個價格)。這個想法讓我排除了第1點。

上面那三個想法在那個年代實際上是沒有明顯的數據支撐的,但我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想法呢?我不得不說,這就是來源於信仰。

有人說“幣圈是沒有信仰的”,我相信還是有人有信仰的,並且在關鍵時刻,有沒有信仰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它讓人能夠穿透迷霧,看到未來。

那4個質疑中,只有第4點,我當時是無法辯駁的。但是我隱隱地感覺會不會出現這樣一種狀況:那就是在以太坊2.0上線前,以太坊的生態就會爆發?不過這個想法在當時看是有點荒謬和讓人難以置信的。在熊市中,在大家萬念俱灰時,你說光明的未來,大部分人會認為你不是癡就是傻。

除此以外我拿不准的地方還有:我不確信牛市何時來,不確信以太坊什麼時候才能發展出龐大的應用生態,不確信以太坊2.0上線前這類項目能不能派上用場,更重要的是我不確信這類項目能不能活過難熬的熊市。

種種這些不確信都讓我當時沒有馬上投這兩個項目,而是深深地記住了它們。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8BTC。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