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存儲新寵Swarm挖礦機制和避坑指南

一文讀懂Swarm投資背後的坑。

作者:深鏈六六,原文標題《買礦機、買額度、買CoinList賬號為Swarm值得嗎? 》

Chia挖礦的熱度過了還不到1個月,又一個挖礦項目火了起來。

Swarm,這個號稱以太坊基金會發起,由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推動的分佈式存儲項目,在最近一段時間內,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大數據的時代來臨了,現在是大量熱數據的時代”、“FIL漲了多少倍?Chia漲了多少倍?”、“私募0.3DAI,開盤就漲到1600U”。

微信群裡,到處都能看到Swarm的“信徒”們在積極佈道,甚至據說有些曾經的Filcoin礦商也將自己的Filecoinc IDC機房,改建成Swarm IDC機房。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Swarm很火熱,但亂象和問題也不少。

在主網還未上線、官方也未給出相應的推薦配置的情況下,市面上的Swarm礦機已經數不勝數。

儘管Swarm還存在著種種隱憂,但就和Filecoin、Chia早期一樣,熱度不減。

除了鋪天蓋地的礦機宣傳外,一些人四處找渠道獲取CoinList的KYC賬戶,意圖爭搶即將到來的BZZ(Swarm代幣)的公募額度;另一些人則一擲千金的從場外大量買入價值50美元的BZZ;另外,一些交易所,BZZ的期貨價格高企,目前已經炒到了最高255美元……

Swarm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會這麼火?火熱的背後,又存在哪些陷阱呢?

「 Swarm是什麼? 」

其實,Swarm的概念早在2015年初的時候就被以太坊的三個創始人Vitalik、Gavinn Wood以及Jeffrey Wilcke提出了。

那時候,V神他們在創立以太坊之餘,還試圖創建一個不停機、零故障和防審查的點對點存儲以及服務解決方案,並且在這基礎上在創建一個經濟激勵的系統來促進資源價值的交換。

而這就是Swarm的雛形,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這是一個分佈式存儲類的項目。

誕生之初的Swarm被看作做以太坊生態的一部分,畢竟它是由以太坊基金會提出且開發的。

此外,以太坊基金會還允許Swarm礦池存儲、帶寬以及算力資源用來支持基於以太坊網絡的整體發展。

也正因此,Swarm一開始和以太坊、Whisper一起被外界看做Web 3.0組件的三大支柱。

當然,這也給了當下眾多Swarm礦機販子絕佳的宣傳文案:以太坊基金會孵化,V神親自開發,更有波卡創始人Gavin Wood助陣的又一個天王級挖礦項目。

不過,後來Swarm從以太坊基金會中剝離了出來,在瑞士成立了專門的Swarm協會。

雖然市面上一直將Swarm和Filecoin、Chia等項目混為一談,其實Swarm和後兩者存在很大的不同。

Swarm並不是一條公鏈,而是存在於以太坊生態中的一個智能合約。雖然調用Swarm的合約往往意味著高昂的Gas費,但同時也為以太坊生態其他應用的接入提供了便利。

梳理Swarm時間線的可以看到,自2015年項目創立之後,就一直沒有什麼聲音,測試網直到今年2月14日才公佈,目前主網上線還未上線,預計在本月,但還未固定。

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可能就是項目的代幣。

Swarm的代幣名字叫做BZZ,目前對外公開的初始發行量為6250萬枚。

其中,50%的額度將會分配給早期募資方,20%的額度由團隊所持有,剩餘的30%則按比例不同分配給基金會等等。

目前,Swarm已經獲得ALPHEMY CAPITAL、bitscale capital、DFG、KR1、HASHKEY、NGC Venture、了得資本、P2P CAPITAL、Waterdrip Capital(水滴資本)、White Paper Capital和YBB Foundation LTD等多家知名機構的投資。

根據KR1披露的信息估算,BZZ私募價格約為0.25U,私募輪分配的代幣約2391萬個,佔初始發行量約38.3%。

「 挖礦是怎麼一回事? 」

雖然經常被一起提及,但在挖礦形式上,Swarm和Filecoin、Chia有所不同。

Filecoin網絡有存儲礦工和檢索礦工兩個角色,所以無論提供數據存儲和數據查詢礦工均可獲得收益。

此外,Filecoin需要抵押才可以進行挖礦。

而Chia則是用戶通過對硬盤進行Plot,然後交由Chia主網去驗證,驗證成功,就能獲得區塊獎勵。

如果說Filecoin挖礦中,CPU和封裝速度是最重要的參數,Chia挖礦則更加看重硬盤大小和P盤效率。

而在Swarm挖礦中,網絡帶寬和硬盤存儲就成了最為重要的衡量指標。

在Swarm中,共有數據提交者A(測試網階段暫時由35個蜂后節點代替,測試網中,用戶只有和這35個節點進行交互才能獲得有效憑證)和數據存儲者B兩個角色。

A用戶向B用戶傳輸數據,並交由B用戶進行存儲。當B用戶將數據存儲完成之後,B用戶就會向A用戶發送一個存儲反饋。

而A用戶則會根據這一反饋判斷B用戶的網絡帶寬、以及存儲性能。

在此之後,A用戶會向B用戶發送一個憑證:qbee。擔負存儲任務的B用戶就能夠通過這一憑證兌換BZZ。

在這一過程中,B用戶就是在不斷地響應四面八方的應用所傳輸過來的數據。並且B用戶負責存儲之後,再將存儲反饋發送回各個應用,並獲得相應的收益憑證。

這個過程,就是Swarm的挖礦行為。

儘管相較於Filecoin、Chia挖礦,Swarm挖礦看起來門檻更低,更簡單。但其也有很多問題需要注意。

主網還未上線、官方也沒給出相應的推薦配置,但市面上的Swarm礦機就數不勝數,各種挖礦服務層出不窮。

在紛繁複雜的宣傳中,Swarm挖礦真的有那麼美好嘛?

「 坑在哪裡? 」

如果對比可以發現,不論是Filecoin、Chia還是如今的Swarm,他們存在著諸多的相似點,譬如都是海外團隊開發,都擁有不俗的背景。

Filecoin一直被譽為“天王級的存儲項目”;Chia則被“Bitorrent創人新項目”、“Coinbase投資”所加持。

而V神、Gavin Wood等也一直是Swarm最大的光環。

但是如果僅憑著這些“光環”去投資,或許會踩不少的坑。

畢竟,在Filecoin和Chia的礦機售賣過程中,都無一例外的出現了礦機騙局。

無論是Filecoin“掛羊頭賣狗肉”詐騙20億的的星際蝸牛,還是Chia礦商在兜售礦機時,在P盤過程中打的馬虎眼,這些都讓廣大用戶蒙受了無謂的損失。

現如今,市面上各種兜售Swarm礦機的廣告已經層出不窮,Swarm礦機會不會也有騙局?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況且,Swarm挖礦到底要不要礦機?這還是一個問題……

其實嚴格意義上,想要挖礦的用戶自己在家裡就能搭建挖礦的節點,並不需要專門的Swarm礦機。

除個人自行挖礦以外,目前市面上也有專門兜售Swarm挖礦服務的機構。

一般來說,挖礦機構推出的挖礦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雲節點:在雲端租用的雲服務器搭建配置的Swarm,如阿里雲、騰訊雲等的服務器直接去租用部署Swarm雲節點進行測試網的挖礦。

另一種則是物理節點:當前現狀的物理節點是指買了“整機服務器”搭建的Swarm礦機,這個是包括了CPU、內存、硬盤等一系列電腦整機相關的配件組成的服務器搭建的Swarm節點。

越好的網絡帶寬,意味著礦工能挖到越多的qbee,但這並不意味著能得到更多的BZZ獎勵。

如上文所述,35個隨機變化的蜂后節點,儘管杜絕了惡意刷票現象的出現,但也增加了用戶回報獲取的不確定性。

就和買彩票一樣,選擇雲節點,只會增大用戶“中獎”的概率,但並不能保證用戶一定能“中獎”。

而相較於雲節點,可能物理節點中的坑更多。

由於Swarm挖礦參照的因素只有網絡帶寬和存儲配置,因此所謂的物理礦機,更像是一台服務器。

目前市面上的物理礦機,動輒售價在2萬人民幣左右。而在當下的電子市場中,一台全新的服務器價格也只在幾千塊錢而已,甚至閒魚上的二手服務器價格只有幾百塊錢。

此外,Swarm主網還未上線,關於Swarm挖礦的標準也尚未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再加上不同於傳統挖礦,Swarm基於以太坊生態的特性或許會讓其在此後的挖礦過程中需要質押一定的ETH來用作合約調用的費用以及昂貴的Gas費。

更何況,有Swarm礦機售賣商告訴深鏈財經,等Swarm主網上線後,用戶要想參與挖礦,仍然需要質押,儘管這個質押不鎖倉,但如果用戶不質押的話,那麼就和Chia 、Filecoin一樣,挖礦效率將會隨之下降。

所以, Swarm挖礦可能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事實上,除了挖礦的坑之外,購買BZZ的額度也存在風險。

目前來說,BZZ早期私募的價格只有0.25美元,但目前場外已經炒到了50美元左右。前後相比,早期私募參與者早已獲利200倍。

佈局長線?還是高位接盤?這或許需要玩家們認真思考。

或許對於想要入局Swarm的玩家而言,參加6月15日的CoinList公募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Swarm的公募價格只有1.92美元,相較於當下“天價”的場外價而言,已算非常實惠。

不過,前提是要搞定CoinList複雜的KYC。也正因此,近段時間,朋友圈、微博各種收購CoinList賬號的信息層出不窮。

而即使你搞到了賬號,也存在一些風險:賬號是否會被CoinList官方封禁?花錢買了賬號就一定能搶到?

「為什麼對Swarm趨之若鶩?」

雖然Swarm主網還未上線,但依舊有不少人趨之若鶩:買礦機、買額度、買CoinList賬號……原因是什麼?

首先,Vitalik Buterin、Gavin Wood這兩個如雷貫耳名字就足夠在業內吸引一眾的追隨者。

其次,更重要的是Swarm背後潛在的財富效應。

今年3月19日,Chia主網上線,彼時,XCH的場外價格大概在25美元左右。

但當5月14日火幣上線XCH之後,其幣價飆漲至最高2149美元,前後相差近86倍。

無獨有偶,去年7月份,市場對於FIL期貨價格的預測漲到了20美元以上,但在今年4月,FIL漲到了237美元的歷史高位,前後價,格差了近12倍。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Filecoin的公募和私募的價格最低為0.75美元。如果以這一價格來計算,那麼FIL最高回報在316倍左右。

有了Filecoin和Chia的“珠玉在前”,市場對於Swarm抱有同樣的期待。

BZZ早期私募的價格只有0.25美元,有人按照Filecoin的走勢來推導,預測BZZ的價格可能會在100美元左右。更何況,Swarm的創始團隊比Filecoin和Chia更加光鮮,BZZ的價格只會高,不會低。

除此之外,近段時間,全球都在強調低碳環保,曾經盛極一時的比特幣、以太坊挖礦因為用電問題遭遇打擊,傳統礦工面臨清退窘境。

而相對節能環保的Chia、Swarm在此時候成為一些礦工轉型的選擇之一。

此外,一些曾經嚐過Filecoin和Chia礦機售賣甜頭的礦商們,有很多選擇轉戰Swarm,而此前錯過Filecoin和Chia挖礦的參與者們,也急急想要抓住Swarm的機會。

譬如此前主打Filecoin挖礦的1475等礦商紛紛推出了相應的Swarm挖礦託管服務。

再加上相較於Filecoin動輒幾萬、十幾萬的礦機價格以及Chia挖礦中復雜的P盤流程。

Swarm挖礦無論從花銷還是難度上,都更加平易近人,由此也吸引了許多圈內外用戶的積極參與。

不過,就如同上文中所講的那樣,Swarm挖礦既有其優勢,同樣問題也不少。

廣大用戶要想參與其中,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擦亮眼睛,並且深思熟慮。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