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碳中和:聯合國力挺的下一個風口

實現碳中和,是中國對2060年的“承諾”!

原文標題《歐科雲鏈觀察:獲聯合國力挺!區塊鏈+碳中和,下一個風口? 》

擁抱區塊鏈,實現可持續。

6月20日,聯合國在其官網上發布《可持續解決方案還是氣候災難?加密貨幣技術的潛力與風險》一文。

文章指出:近期,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對於環境的負面影響不斷見諸報端,其幣值的劇烈波動也引發廣泛關切,但聯合國仍然堅信,加密貨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能夠在應對氣候危機,以及建設更加可持續的全球經濟方面發揮重要的積極作用。

此外,聯合國指出,目前區塊鏈在環境保護方面的潛力也在聯合國與其他機構所實施的多個項目中得到了驗證。區塊鏈可以在三個主要領域加速氣候行動:透明度、氣候融資和清潔能源市場。

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絡)

#01

實現碳中和,中國是認真的

近年來,全球變暖問題日益被重視,氣候變化問題也逐漸演變為政治問題。

為了應對全球性的氣候危機,中國也在大力提倡“碳中和”理念。一方面是為應對全球氣候問題做的莊嚴承諾;另一方面,能源替代也是後疫情時代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小歐注: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碳達峰”則是指某一個時刻,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之後逐步回落;

“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據了解,中國將分別在2030年前,在206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全球碳中和目標如下:

圖片圖片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目前,中國選擇採取“碳定價機制”來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所謂碳定價,即“誰污染誰付費”,要想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首先要獲得碳排放的權利,然後為該權利支付費用。具體手段有兩種:開徵碳稅和建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簡稱碳交易)。

碳稅政策不難理解,目前公眾討論更多的是碳交易。所謂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權作為一種商品,企業間可通過一定機制買賣這種商品。該市場形成通常是由政府通過對能耗企業的控制排放而人為製造。

圖片圖片

不過,從全球範圍看,尚未形成全球統一的碳交易市場,中國還處在碳排放交易的試點階段。

目前,中國共有8個地區在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和福建。

據ICAP 統計,2020年全球21個在運行碳市場配額總量約47.82億噸。其中,中國8個試點市場合計14.25億噸,佔比29.8%,僅次於歐盟。

另據國信證券預測,隨著市場的完善,覆蓋範圍的增加,交易將越來越活躍,2030 年全國碳交易市場交易或將達到1000 億以上。

#02

區塊鏈+碳中和,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如今,碳中和運動正如火如荼的開展

。除了現實生活中的節能減排舉措,一些層出不窮的新技術,也正在為實現這一目標給出更多解決方案。以區塊鍊為例,它以效率換節能,進而減少碳減排,或可提速實現碳中和。

歐科雲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表示:

“在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上,區塊鏈的相關技術與模式優勢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在企業端,區塊鏈數據透明可追溯和供應鏈管理的天然優勢,能夠有效提升產業鏈各環節整體產出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激活低碳、零碳相關供應商和相關工藝的市場價值與競爭力;其二在管理端,可以建立基於區塊鏈技術和智能合約執行的碳核算標準,實現全產業的統一管理、自動梳理、權責明晰的碳排放預警、獎懲等;其三在能源端,讓區塊鏈技術在能源的分配、交易、回收等各環節深度參與,例如側重低碳產業的能源分配、促進能源市場從集中向分散轉變,減少浪費等,客觀上也刺激了可再生能源市場的活力。”

此外,他也指出,在助力“碳中和”過程中,

區塊鏈技術也並非是獨立存在,只有融合大數據、隱私計算、知識圖譜、物聯網等技術,

打通數據孤島、對鏈上數據進行分析匯總才能更好發揮區塊鏈的作用,進而打造更可視、更可信的碳監管環境。

如今,碳交易市場正在逐步走上正軌,區塊鏈在該領域的應用也不斷成熟。

目前,IBM、國家電網、華為等也紛紛入局實踐。作為繼蒸汽機、電力、互聯網之後出現的新一代顛覆性核心技術,區塊鏈的加持勢必使我國碳交易市場更加規範、更具活力。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