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已升級“互鍊網”?專家解讀互鍊網新格局

編者按:5月17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清華長江講座教授,北航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主任蔡維德,在人大重陽主辦的“新型貨幣戰爭的科技、市場、監管”系列直播活動第五講中,分享了他對“互鍊網改革”的最新思考。以下為直播視頻及實錄。

核心要點

如果區塊鏈沒有新科技,就不可能成為重要突破口。

區塊鏈帶來的是百年未有的金融貨幣改革、科技改革和法律大改革,其中法律改革會是最大的,但是需要最長的時間才能完成。

互鍊網將數據分為“交易數據”和“非交易數據”,交易數據有一特殊屬性,表示這數據代表“數字資產”,例如數字貨幣、數字股票、數字房地產等。一個數據有這屬性,就可以做交易,但是也代表著數據會被追踪。

如果數據還有身份證,處理起來更方面;如果數據自帶朔源數據,監管更加方面。這就是互聯網精神和架構。

前言

時代在巨變中

互鍊網是指鏈化的互聯網,也是下一代互聯網。在2019年、2020年時,國內外幾乎沒有太多互鍊網的消息或報導,而2021年開始有比較多的相關材料,不但有科技,也有了市場,這表明互鍊網正在高速發展,而且是遍地開花。

以前的互鍊網像是概念,但是現在的互鍊網是商業或社區。有些互鍊網公司已經上市,且上市之後成長速度驚人。所以,互鍊網已經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事實。

早期一些學者認為區塊鏈沒有新科技,因為幾乎所有的區塊鏈科技都出現於四十年前(1980年年代,比如拜占庭將軍、加密算法等都出現於1979年、1980年左右。但這種早期的看法和是不正確的,由於最近非常多的新科技一直出現。

eDyxLwyI4iIvRfdBSCZYYSjl1reKb9mG9a35AGuU.png區塊鍊是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2019年10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區塊鍊是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是技術,而且是自主創新的技術。還講到重要突破口。如果區塊鏈沒有新科技,就不可能成為重要突破口。

最近國家嚴禁虛擬貨幣和挖坑,表示比特幣、以太坊、以及其他公鏈技術都不是國家重要突破口,而超級賬本系統在國外也遇到困難,而且是國外淘汰下來的技術,顯然不能是中國重要突破口。

重要突破口代表後面還有非常大的新產業會出現,而這新產業和過去產業不同。例如電話帶來電信網絡,電燈泡帶來電網,電信網絡和電網是由於新科技突破口才有的產業。

同時還提到核心技術,核心技術是關係到國家的戰略或是經濟重要科技(例如芯片)。所以2019年10月24日強調的“中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說明了區塊鍊是一個重要的科技,而且以後會有大量的發展,2020年國外區塊鏈的高速發展、遍地開花、上市後暴漲一定程度印證了這一點。

百年來最大一次金融改革

區塊鏈帶來的是百年未有的金融貨幣改革、科技改革和法律大改革,其中法律改革會是最大的,但是需要最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在傳統產業有互聯網、網絡和信息網,可是區塊鏈帶來鏈化的系統成為互鍊網、鍊網、價值網、監管網。傳統有數據庫、操作系統,鏈化的系統有數鏈庫、操作數據庫、鏈運系統,這些系統和傳統的操作系統並不一樣。傳統的有云計算、大數據,以後可能有鏈雲計算、大數鏈。現在有數據中心,以後也可能有數鏈中心。現在有App、Web、agents,以後可能有Dapp(分佈式應用)、dWeb(分權式網絡)、DAO(自主性組織)。鏈化的系統將快速出現。

微軟退出BaaS(區塊鏈即是服務)

2021年2月美國媒體報導,IBM重組區塊鏈部門,不再是IBM的產品。這已經帶來重要信息,結果是2021年5月14日微軟發布消息退出區塊鏈即服務(Blockchain-as-a-Service,BaaS)事業。而同時間2020年11月後數字貨幣大受世界重視,美聯儲、英國央行等世界許多央行都在積極研究開發區塊鏈以及數字貨幣。

微軟退出BaaS市場

重要信息是只關注純IT系統,而不關注金融應用很難在國外市場存活。純IT系統的區塊鏈產業在國外沒有市場,也不是剛需,基本上都退了。

傳統區塊鏈設計和商業模型都需要更改

2021年3月美國分析師說所有區塊鏈產業都必須金融化,而且區塊鏈科技、商業模型、基礎設施都要改變。基礎設施改變的就是現在的互聯網成為互鍊網,整個網絡要變化。

5月12日一家互鍊網公司在美國上市,5月14日微軟退出BaaS事業,純IT區塊鏈作業基本上退潮了。

鏈化原則

互鍊網是指鏈化的互聯網。下圖是一個塊子鏈,每個區塊鏈系統裡都有一塊,每一塊裡都做哈希,把哈希一直存在下一塊裡,所以叫做塊子鏈。塊子鍊是區塊鏈系統中一個基礎的數據結構。

傳統區塊鏈內鏈架構

我們會發現塊子鏈藏著有趣的數據結構系統,它藏著密中密思想,即加密以後繼續加密。前面是一塊,加密以後放在下一塊內;下一塊加了數據,再加密,放到更下一塊中,這就是密中密原則。

鏈化原則從區塊鏈架構導出;層分層,片分片

同樣塊子鏈可以得到其他互鍊網原則:層分層、片分片、塊中塊、庫中庫。

層分層:例如把塊子鏈切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層,這樣一條鏈就成為3層。而這樣分層可以無限分下去,所以變成層分層。

片分片:系統可以分成多層後,每一層可以放在不同的服務器上,這在計算機系統上叫做分片。這樣每一個塊或者一群的塊可以放在不同的服務器上。但是這裡不只是分片,因為這些層還有加密關係。

傳統塊中鏈數據結構可以分層或是分片

上面有三塊,但事實上可能是一群的塊,例如是一百塊、一千塊,這取決於系統如何設計。這一群塊分到另外一塊,再另外一群分到另外一個服務器,最後一群那塊就分到另外一個服務器,這就是片分片,片分片之後又可以繼續無窮盡的分片。

塊中塊、庫中庫原則

上面同樣的數據結構,事實上可以看為第一塊的信息藏在第二塊裡,這叫做塊中塊,一塊裡面還有另外一塊的信息,第二塊的信息放在第三塊裡面。但每一塊如果是數據庫,就變成庫中庫,一個數據庫裡面含有另外一個數據庫。

層分層、片分片、塊中塊、庫中庫都是新型系統架構

複雜組合使系統更加強大

密中密+片分片、塊中塊+片分片、密中密+塊中塊等每次組合都可以使系統更加安全,現在的操作系統、數據庫和應用沒有用這樣的結構,這是從區塊鏈數據結構、衍生出來的。

鏈化的結果:洋蔥模型、互鍊網、數鏈中心

層分層、塊中塊、密中密鏈化後的系統,就成為洋蔥模型。洋蔥模型是指洋蔥的外殼剝了以後裡面又是一層洋蔥,再剝裡面還是洋蔥,一直剝下去都是洋蔥。區塊鏈的層分層、塊中塊、密中密設計都像洋蔥模型一樣,每剝一層下來會得到一部分數據,但大部分數據還是拿不到,需要繼續解密。系統像洋蔥一樣一層一層保護。

鏈化互聯網就成為互鍊網,鏈化數據中心,就得到數鏈中心。鏈化後,即使系統被攻破,只會有部分數據會洩露,大部分數據還是沒有洩露。

密中密+片分片後,系統會更加安全。由於這裡是密文後,再分片,分片後可以再加密。這樣,即使最外一層加密被破解, 也很難再破解第2層保護,由於這裡是加密後分片,連分幾片都不知道(這可以隨機處理),困難度異常大。而且最外層破解後,可能都不清楚已經破解,因為還是亂碼,很難驗證已經成功解碼。這樣系統安全性大大提高。

互鍊網發展歷史

最早期

在最早期,也就是區塊鏈剛出來時,比特幣、以太坊被認為是鍊網,是世界網絡的操作系統,這個系統是全網記賬、單資產、封閉系統。但後來大部分學者都不認為是鍊網,只是網上的應用,而且也不是操作系統,因為操作系統是底層的,而現在所有的區塊鏈系統是上層的應用。

傳統區塊鏈處在互聯網應用層,不是互聯網底層

早期

在早期,跨鏈系統變成了互鍊網。 2017年,國外出現了活躍至今的Cosmos宇宙模型、Polkadot模型,這被認為是區塊鏈互聯網(互鍊網)。

日本NEC推出了衛星模型,不過NEC並沒有把它變成一個產品。中國推出了熊貓模型和金絲猴模型,這些都是很有趣的早期鍊網模型。

polkadot模型和Cosmos宇宙模型

衛星模型熊貓模型

熊貓模型是第一個含有監管機制的跨鍊網絡系統。金絲猴模型看起來是鍊網模型,但它能做分佈式交易,平常的網絡如果只是看數據結構化是看不出來的,金絲猴模型的一個重要概念是使用“中央對手方”(Central Counterparty, CCP )機制。所以,如果不懂金融交易,那麼也會難以理解區塊鏈系統的很多事情。衛星模型在拓撲學上有創新。但這些跨鏈系統還不是互鍊網,因為他們基本上還都是網絡上的應用。

金絲猴模型

在貴陽成立區塊鏈互聯網實驗室

2017年我在美國矽谷講了這個題目,同年我們在貴陽成立了區塊鏈互鍊網實驗室,2020年左右杭州成立了互鍊網分會。我們在數博會、美國、英國倫敦都有演講,《互鍊網》這本書也是2020年寫完發行的。

在貴陽,建立互鍊網實驗室

整體改革才是互鍊網

後來大家認為單單只是跨鏈系統也不是互鍊網,新型的互鍊網是網絡系統要變,操作系統要變,這是2020年提出的新型互鍊網。如果只變應用層還不算是互鍊網,2020年區塊鏈的定義也改變了,不再只是賬本系統,還加上智能合約系統、預言機。現在最活潑、最讓人興奮的是預言機的工作,預言機千變萬化。

整個區塊鏈系統會有非常大的變化。跨鏈系統是很複雜的系統,它本身需要共識,如果兩條鏈做跨鏈,兩邊都要做共識,所以跨鏈系統非常慢。中心化的跨鏈系統是世界上最慢的區塊鏈系統,因為這麼多鏈都要跨在一起,最後集中在一條鏈上做共識,這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瓶頸。

跨鏈系統的高複雜度和各方面限制導致跨鏈系統不再受到重視,轉而重視多鏈系統。多鏈系統是彼此之間不跨鏈,借助外面的應用做交付工作,其設計原則有所不同。

互鍊網改變網絡和基礎設施

整個互鍊網的形式與以前不同了,以前就在區塊鏈應用、操作系統上面。現在是把區塊鏈本身的一些重要事情往底層壓和往上面壓,上面和下面整個的互鍊網架構全變了。很多人提出在網絡上做共識,做加解密,然後在上面做一些核心系統、賬本系統,這就是新型的互鍊網架構,整個網絡協議和系統全變了,而且以後還有不同的網絡出來,包括價值網、監管網。

融合共識與加密,更改互聯網協議

有人提出現在的互鍊網換操作系統會很困難,但如果不換,困難可能會更多。

互鍊網的改革原因:美國加密宇宙思想

時間到了

最重要的是時間到了。雖然1950年左右就開始開發互聯網,但是1990年互聯網才開始真正改變世界。有人認為發展了四十年的互聯網還是可以繼續永遠活下去,以後四十年還可以不換。

我在2020年參加了大董會議,晚餐時有人提到有家餐廳十年不換菜單,大家紛紛議論十年不換菜單是不是有問題。這個餐廳十年不換菜單都會被議論,何況互聯網有四十年沒換“菜單”了?在互聯網時代,每三年都有一次革命,都有一些新的做法,可是今天的互聯網有40年沒有換過。

我研究互鍊網時研究現在互聯網的協議,非常驚訝地發現我還是學生時用的協議在今天還在使用,雖然有一些小改進,但整個架構沒有變,整個思想沒有變!這實在太舊了。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時間到了。

身家性命

我們不會允許身家性命在互聯網上,中國這麼多重要企業的各方面業務都在互聯網上,而我們沒有互聯網控制技術。雖然我們懂這個技術,但控制權不在我們手中。

企業壟斷

美國和世界都認為互聯網企業太壟斷了,今天在互聯網上做任何事情都只能在大型互聯網公司上做,比如中國在微信、阿里上,國外在亞馬遜上、臉書上。這些大集團對世界做了很大的貢獻,但這些大集團也會對很多新公司的發展壯大造成很大阻礙。

限制發展

現在一些互聯網公司提出的口號是要打破壟斷,所以很多公司就會去投資他們,他們的成長會非常快速,他們打出的旗幟是照顧小企業建立新型企業。大企業控制了平台,讓很多技術和服務很難創新,必須要跟著大公司走。現在要做互聯網就必須跟著大企業走,他們做什麼我們就往哪邊走。但如果互鍊網化,那麼誰都可以在上面做,誰都可以創新。

沒有隱私

互聯網走到今天已經到了盡頭,不能忍受這種完全由企業、大平台控制的網站。基本上所有的信息都被大平台控制,互聯網企業控制數據,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把數據拿去賣,靠賣我們的數據賺錢。很多人認為他們的服務很好,但我們的隱私數據全部被賣掉了。

通用數據保護條例 (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 GDPR)

為了保護隱私,歐盟出了GDPR。歐盟認為互聯網公司沒有保護客戶的隱私,把客戶數據賣了,於是開始嚴懲互聯網公司,連續幾年處罰了谷歌。

互聯網安全差

現在互聯網,在計算機視頻對面與交互的可能是狗、貓、機器人或者是騙子。現在互聯網的狀況是以速度為主,勻速建立和部署系統,而不是以安全為主。

互聯網到了今天應該改變了,否則許多政府、企業、老百姓等都會受不了。雖然現在互聯網大而難換,但互鍊網可以和互聯網可以共存融合發展。

區塊鏈中國夢

我在2018年寫4篇區塊鏈中國夢,第一篇就是區塊鏈互聯網(互鍊網)引領中國科技進步。 2018年我參加過網信辦一次會議,會議圍繞中國區塊鏈該怎麼發展。會後,參會領導建議我寫了幾篇區塊鏈中國夢文章。結果一下寫了四篇。我認為這是一次歷史性的大機會。

2018年美國互鍊網改革

被稱為“科技預言家”的George Gilder在2018年寫了一本書《後谷歌時代的生活》〈Life after Google》,他認為現在互聯網不能再發展了,現在要做的是區塊鏈互聯網。他認為速度和人工智能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需要安全和信任。他表示這是互聯網2.0,還預測單單美國就會投資16.7萬億美元在互鍊網上,因為會有巨大的影響。這個數額超過了現在中國、日本、德國一年的GDP,目前超過16.7萬億美元的只有美國。

後谷歌時代的生活

加密宇宙思想(Cryptocosm):區塊鏈思維

George Gilder提出了加密宇宙思想(Cryptocosm),對比傳統思維如下:

  • 舊思想認為通信第一,新思想認為安全第一。

  • 舊思想認為要做好一件事,做到極致,新思想認為要做基礎設施,就是互鍊網,任何一個人可以安全地把數據送給另外一個人,不用擔心隱私被洩露。

  • 舊思想認為速度優先,新思想認為安全優先。

  • 舊思想認為網絡要民主,新思想認為權利需要分配(分權式)。

  • 舊思想認為手機能夠辦公,新思想認為手機應該抑制廣告。

  • 舊思想認為可以賺錢,但不干壞事,新思想認為不干壞事,但只賺乾淨的錢。意思是指互聯網公司把我們的數據賣給別人,獲得的是骯髒的錢。

  • 舊思想認為免費服務換取用戶信息,新思想認為用戶信息屬於用戶,這一點不應因免費而改變。

  • 舊思想對信息的需求是跨越國界的,新思想認為用戶的設備就是信息的邊界,不能超過用戶的手機,我的私人隱私數據不能從我的手機到另外一個手機。

  • 舊思想認為用戶用個人信息換取服務,新思想認為使用服務但不洩露信息。

  • 舊思想認為系統偉大是不夠的,新思想認為引領用戶變得更出色。

可以看出他的加密宇宙思想基本是區塊鏈的思維。

反壟斷的分權式雲平台dWeb

這個思想在過去幾年有非常大的發展,其中一個發展是dWeb(分佈式網絡)。在分佈式網絡上,是用戶控制自己的數據,不存在服務器上,這個網絡全盤取代互聯網。他們又做了一個BitDNS域名服務,這將取代現在互聯網上的域名服務。它提供域名服務和數據分析服務,它又有智能合約技術和Oauth 2.0服務,所有的數據可以經過這樣的服務,把數據傳到另外一方,但是沒有一個人可以擁有我的數據。它處理我的數據,但並不存我的數據。

這樣的協議和技術在2012年就出現了。 2012年這樣的概念事實上與麻省理工學院有關,麻省理工學院在2012年推出“數字社會”這個新思想。 2015年我在北航設立了一個數字社會區塊鏈實驗室,之所以使用數字社會這個名詞當做是實驗室的名字,是因為當時麻省理工學院提出了下一個世界是數字社會。數字社會中安全和隱私是最為重要的,各種各樣的方法就從這裡出來,它是反壟斷、分權式、雲平台,這是一個新的互聯網。

基於區塊鏈的加密操作系統

2020年初,我在很多地方演講時表示需要有新型的操作系統,整個IT結構,包括操作系統、網絡、應用全部鏈化了。當時很少人談這個思想,但是2021年國外已經有大量資料。

2020年12月國外發布了LX-OS操作系統,這是一個新型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上面有一個新型架構,網絡上面一層就變成賬本系統,上面有一個註冊系統、卓研系統、API、邏輯系統、界面,它的整個架構變了。

LX-OS新型操作系統架構,賬本在底層,網絡層上面

下圖是加密進程管理和內存加密處理。可以看出他們的想法和我們是一樣的,與我在2020年發布的白皮書是一樣的。大家都有一致的看法,互鍊網需要新型操作系統,現在國外也在做了,他們的一些思想和我們非常靠近。

我們認為在進程上要考慮、內存上要管理、存儲上要管理,用鏈化、密中密、片分片處理,他們也在往這方面走。而且我們認為賬本系統放在網絡底層和操作系統底層,他們也往這個方向走。所以,互鍊網這件事情已經開始變的積極了。

LX-OS提出的架構

瑞士/美國互聯網計算機項目

2021年5月,有一家國外互鍊網公司Dfinity上市了,這公司認為它的區塊鏈系統可以無限擴展。我在2018年演講時提到,如果我們使用聯盟鏈不可能三角問題是不會存在的,不可能三角是公鏈的問題。 Dfinity表示現在的區塊鏈系統可以無限擴展,可以託管無限的應用和無限的智能合約,可以存儲無限數量的數據。

這家公司打的旗號就是“反壟斷”,任何互聯網都不能壟斷。如果互鍊網取代互聯網,整個經濟都會爆發,由於許多中小性公司在以前互聯網時代起不來,但是可以在互鍊網時代起來。而且Dfinity準備在二十年內,讓全世界都能夠使用互鍊網,而不是使用傳統的互聯網。

下圖的含義是指,所有的系統要與身份認證、區塊鏈、驗證系統綁在一起,而且數據是屬於一個人的。做任何事情是把軟件送過去,或者想辦法把加密的東西放在另外一方,處理完之後它不能存儲,而是要把它送回來,這屬於一種特殊的網絡協議。這種特殊網絡協議的網絡信息和傳統的是不一樣的,現在的網絡信息有大量的信息,有加解密,還有驗證等各方面的事情,所以他們的網絡協議和以前不一樣了。

新型數據結構

Dfinity 的願景

麻省理工提出數字社會這個概念後,有二十家公司加入數字社會項目。但很快這個項目不了了之了,因為當時他們提出的新架構太超前。超前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嚴重的問題是他們提出的系統和現有系統不融合。如果不能融合,新概念推不出去。

現在Dfinity拿麻省理工數字社會他們的概念,但是使用區塊鏈系統,而且和現在互聯網系統融合。他們提出互聯網計算機協議(Internet Computer Protocol, ICP)。他們的概念就是網絡成為一個計算機。這概念本來是以太坊提出的,但是以太坊這概念離實際遠了一點。 Dfinity提出ICP來填補漏洞。

ICP將應用和底層分開,讓下面的雲服務提供一個虛擬的區塊鏈服務,而上層應用通過ICP得到服務。 ICP可以千變萬化,可以將不同服務放在不同服務區或是不同雲上,而且可以將客戶數據加密,再傳給下面的服務器。 ICP基本思想就是中間件,但是這裡不是計算機內的中間件,而是網絡上的中間件。

下圖為ICP協議,下層是數據中心,中面一層是ICP協議,上層是各種各樣的應用。因為軟件或數據本身是帶有身份證,每個軟件和每個數據都帶有“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等信息(自帶身份證的信息數據)。這樣的系統的管理方式在各方面和傳統系統不一樣,所有的數據都是屬於客戶的,服務器運行代碼只獲得服務費,而無法獲得客戶數據,更不能出售客戶數據。

這樣就出現了一種新型的網絡作業:客戶可以得到服務,但數據永遠市客戶自己的,任何單位都不能拿客戶數據。我用什麼服務就付該服務費用,而且可以從服務費中得到平台的紅利,這是新賺錢模式。

Dfinity 主要思想是部署ICP協議

瑞士/美國“互鍊網”

這家公司從去年開始就有交易,並在2021年5月12日在Coinbase上市。早期的投資者得到了5580倍回報,晚期投資者也得到了540倍回報。因為它的回報率,它一上市很多人都在關注,當時大部分人都在關注NFT,但互鍊網的價值更加驚人。這公司宣布計劃在2021年預備一千家云平台合作,提供虛擬的區塊鏈服務。

互鍊網

鏈操作系統

前面講的密中密、塊中塊、層分層、片分片等技術是我們提出來的新系統設計原則,這些原則可以鏈化操作系統。傳統操作系統以計算機為優先,新型的以安全隱私監管為優先。傳統的底層功能是進程管理、I/O、文件處理、內存、存儲;現在這些都全盤鏈化,密中密、塊中塊、片分片、監管機制,都可以和傳統機制一同進行,這樣整個架構不一樣了。

以前很多App都是在安卓手機運行,而同樣App也在iOS手機上運行,一個幾乎相同的App在2個不同系統上運行。以後應用,需要在傳統操作系統上運行,也需要在和新型操作系統運行,表示新型操作系統需要和傳統操作系統兼容。

傳統應用可以在新型操作系統上運行,可是新型應用可能只能在新型互鍊網上運行,由於傳統操作系統不能支持更嚴格的安全保證。

GC2FdY57u1ZiCMB09vuV9kUajrNEUrjQijWKHvUp.png傳統幣圈應用,包括dApp、智能合約和DAO,不支持監管,設計時基本就沒有將監管機制放進系統內。而現在系統,應用系統可以知道數據的意義,但是底層系統例如操作系統,不了解數據後面的意義。但是互鍊網不同。互鍊網將數據分為“交易數據”和“非交易數據”,交易數據有一特殊屬性,表示這數據代表“數字資產”,例如數字貨幣、數字股票、數字房地產等。一個數據有這屬性,就可以做交易,但是也代表著數據會被追踪。

這是互鍊網操作系統的一個重要思想,與過去很多年來的操作系統的架構都不一樣。

互鍊網是中國科技重要突破口

我們這麼做時會發現,整個系統架構,從底層到操作系統、到中間層、到應用層都在用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技術不是比特幣的區塊鍊或以太坊的區塊鏈,而是從比特幣、以太坊或者超級賬本引出的密中密、庫中庫、塊中塊、片分片概念。因為傳統操作系統需要做交易,所以它變成一種操作數據庫系統,整個思維都在變。以前不了解有些數據是交易的,不了解它上面跑的應用是什麼,現在這種數字代幣,所有系統基本上是無法對抗的,因為只要有一個服務器上跑,比特幣或以太坊就可以跑,而且有人在以太坊上寫了一首詩,只要以太坊存在,這首詩就永遠存在,所以這是無法移除的。現在的操作系統、網絡不了解下面的數據,但是互鍊網卻看得出來。互鍊網有交易屬性,一旦有交易屬性,又不是大家許可的,這個系統就被移除了。

整個互鍊網是不一樣的,交易數據放在底層,整個系統處理方式不一樣了,而且可以和現在的通信系統融合。

互鍊網改變網絡和數據中心

我們在做加密系統時,數據加密分佈在不同的地方,分佈在不同的地方之後還要再加密一次,片分片,密中密,只拿到片斷的亂碼,再加一次密,這意味著三層保護,原來的加密分片再加密。所以,如果這個存儲服務器被搬走了,打開來就是一群亂碼,花時間攻破以後是分片的亂碼,要分離起來再破解,破解之後還要再破解一次,難度非常大。互鍊網架構——洋蔥模型打開了以後還是打不開,再打一層還是打不開,連續三次,這就是所謂的密中密、片分片的概念,這個系統安全。

傳統網絡和互鍊網不同

Dfinity表示,你把數據放在我這裡,我不存你的數據,你在我的系統裡跑還是在互聯網上跑是你的選擇,如果你到我這邊跑,我這邊電腦用多少費用我就收你多少費用,這就成了互鍊網的概念。

Dfinity表示可以等二十年,2021年計劃和一千家云公司簽約,慢慢的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整個網絡就變成互鍊網了。所以,商業模型各方面全都變了,去年投資就賺了500多倍,這些事情全部是在2020年以後發生的,大家都認為這是世界的新潮流。

我們做了BDL(Blockchain Data Lake)區塊鏈數據湖和BQL(Blockchain Query Language)區塊鏈查詢語言,它背後的這些事情和傳統的都不一樣。

數據新屬性

R是讀,W是寫,X是執行。 TR是可以交易可以讀,TA是可以交易但只能加,TX是交易數據可以執行。

pag7tteHqbuIp49LBvSymRPWYTACVjyvHScnKiC1.png

數據新屬性

可以看出,這是一種新型的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和應用系統裡面的數據結構變了,整個網絡變了。當這些網絡改變的時候,很多系統就不一樣了,系統會更加高性能,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接管,任何基礎性的數據都必須放在監管層裡面,監管層放在操作系統底層,之所以放在監管層,是因為任何數據不能在別的地方做交易,假設有基礎性系統立刻就停住。所以,整個系統架構變了,又兼容,又有新屬性出現。

標準化數據集裝箱打通手機、服務器雲、存儲系統

整個數據也都不一樣了,操作系統裡有分段(segmentation),分頁( paging),可是新型操作系統是分大塊,中塊,和小塊。塊中塊,大塊內有中塊,中塊內有小塊。這樣分有好處,大塊、中塊、小塊就成為“數據集裝箱”(data container),有大號集裝箱,中號集裝箱、小號集裝箱。例如雲存儲會是大號和中號集裝箱,服務器可以處理小號、中號、和大號集裝箱,而手機主要主要處理小號和中號集裝箱。

塊中塊:小塊,中塊,大塊

這樣即使數據來自不同機器,數據處理都會一致,可以統一以硬件或是軟件標準化處理。不同體積的數字集裝箱可以存在手機、服務器、存儲器,都可以統一處理。

如果數據還有身份證,處理起來更方面;如果數據自帶朔源數據,監管更加方面。這就是互聯網精神和架構。這些都是我們最近做的,也申請了多項專利。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