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無大台(去中心化)」內容備份,首要的不是硬碟,而是共識。
正如很多中文諺語,「人多好辦事」往往是錯的,至少,要先有共識,人多才會好辦事。無大台,有共識;區塊鏈研究的不是無大台,而是如何取得共識。
編者註:「無大台」意指,任何人不能要求他人服從自己,真正實現人人平等。
群體獲取共識靠的是技術人常掛在嘴邊的「protocol」,但就算不懂技術的也會經常接觸到,比如網址前面的http 就是網際網路的protocol。
要理解何謂protocol,不必成為技術達人,以日常生活舉例:英、美、澳、加等地的大型超市往往附設停車場,市民購買大量物品,把購物車推到停車場裝貨,部分缺乏公德的人經常會留下購物車就離開。為解決這種情況,有些購物車需投進硬幣才能解鎖取出,原地歸還後,硬幣自動退回。這個簡單的機制有效解決了購物車「一去不回」的問題,因為總有人把散落停車場的購物車返還,從而取回硬幣。
投入硬幣解鎖購物車、使用後原處歸還取回硬幣,就是一套界定行事準則的「protocol」;而硬幣比如25 便士,則提供經濟誘因。
IPFS 逐漸成為共識
回到去中心化內容備份。民間越來越多人,漸漸學會使用IPFS 備份。 IPFS 可理解為「無大台硬碟」,使用P2P(peer-to-peer)方式傳送,跟曾經流行一時的BitTorrent 原理相若,但改善了各種細節。三年前創立的Matters.news,正是使用了IPFS 儲存文件。試想像,假設《蘋果日報》用的也是IPFS,26 年珍貴內容的備份行動,將會完全不同。
IPFS 的最大顛覆是「文件名= 存取地址= 內容指紋」,要理解除了學習,更需要unlearn。首先,內容指紋是數學計算而來,細節不重要,只需要知道它就像人類DNA 與指紋,一筆內容對應一個指紋,只要是同一筆內容,必然會產生同一指紋;反之,即使內容改了一個標點,一個像素,指紋也會變得面目全非。
然後,請unlearn「文件名由創建人或者備份者自取」,這個PC 年代的理解。在IPFS 檔案系統中,內容指紋就是文件名(請想像火星人不是出生後取名,而是直接用指紋稱呼對方),同時也是系統的存取地址。若覺得以上抽象,用例子再說一遍:你拍了一張照片,以IPFS 存放,系統算出內容指紋QmTT58Y4,而QmTT58Y4 也是文件名,當你或其他人讀取這個文件,只要輸入QmTT58Y4,系統會自動從整個P2P 網絡中最接近的peer 讀取該照片。
在P2P 系統中,讀取文件再不是去某台特定的伺服器,而是每一個參與者,同時既下載,也上傳,越多人讀取,下載速度反而越快;反之越少人讀取就越慢,在最極端但完全有可能的情況,整個網絡都再沒有人存放該文件,它就會消失;就像我最喜歡的電影《Coco》,當全世界再沒有人紀念某位逝者,他就會二度死亡,靈魂灰飛煙滅。
IPFS 桌面
齊來備份RTHK 影片
當落實了IPFS 作為備份方式,接下來需要的共識是分工,即誰負責pin(長期保存)哪個文件,避免丟失。
有匿名好人(祝一世平安)備份和整理了《香港電台》(RTHK)的3 千多段影片在IPFS,容量共530 G。要一個人pin 著530 G 內容不但需要成本,更大的問題是他又變成了另一個中心。但「人多好辦事」,只要每個參與者略盡綿力,長期保存530 G 內容毫無壓力。可是,怎樣避免大家都去pin《721 誰主真相》,而年代久遠的內容乏人問津?
最簡單的「protocol」是,把內容分成365 組,假設影片共3650 段,1 月1 日出生的負責pin 影片#1-10,1 月2 日的負責#11-20,如此類推(2 月29日出生的,不好意思了),就能有效分工,以數學機率盡量確保所有影片都有人備份。
匿名好人建議的分工方式類似,只是以電腦生成而不是出生日期作隨機數,使用提供1 G 免費存儲的pinata 服務去pin 相應影片。以下引述他的指引:
1)到pinata.cloud 註冊一個免費帳號;
2)到random.org,從1-3327 之間抽3 個隨機數字;
3)到pinata >「upload」>「CID」,在「IPFS CID to Pin」一欄,輸入三個隨機數字所指的檔案hash。
例如,你抽到520, 131, 4 三組數字,便請把第#502、 #131、#4 節目的3 組hash 用「IPFS CID to PIN」方式上傳。
請大家自行評估版權、道德的考量,齊來參與無大台——有共識——備份RTHK 影片行動。無大台內容備份無需硬分叉,但求共識,只需三步,不用技術達人,懂上網,願意弄髒雙手即能幫忙,所謂「電腦白痴」,並不是個理由。世上無白痴,只怕有心人。
# 文檔根目錄:ckxpress.com/rthk-backup/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意見,不代表區塊客觀點和立場,所有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決策與交易,對投資者交易形成的直接間接損失作者及區塊客將不承擔任何責任。
圖片來源:
upbit:今日新消息
這篇文章區塊鏈社會學| 去中心化內容備份:無需硬碟,但要共識最早出現於區塊客。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BLOCKCAST。版權歸作者高重建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