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財經區塊鏈8月8日訊 八月初,美國證券交易所委員會主席Gary Gensler在Aspen Security Forum論壇上針對數字貨幣行業(包含交易所)監管發表了看法,他認為數字貨幣行業需要在《證券法》、《銀行法》和《商品法》的監管下運營,由此可以看出,監管機構對於這一新興市場的風險控制非常關注。
Gary Gensler認為,加密金融行業裡可以交易通證的平台以及人們可以藉出通證的其他場所,不僅可以牽連證券法,甚至還可能涉及商品法和銀行法。此外,與投資者通過紐約證券交易所等中介機構進行交易的其他交易市場不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在沒有經紀人的情況下在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上進行不間斷的交易。儘管許多海外平台表示他們不允許美國投資者參與,但美國交易者仍然可以使用虛擬專用網絡進行一些不受監管的交易,如果這些交易平台上有證券,根據法律,他們必須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進行註冊,除非他們符合豁免條件。
由此看來,數字貨幣服務機構需要與紐交所這種傳統金融機構一樣受到證券法、甚至是商品法和銀行法的監管。這也就意味著紐交所的風險控製做到什麼程度,數字貨幣服務機構的風險控制也應該做到什麼程度。不過數字貨幣服務機構是否真的具備這種級別的風險控制能力不禁讓人產生疑問。
風險控制是數字貨幣服務機構的重中之重
事實上,風險控制一直是傳統金融領域的重中之重,只有將風險有效控制了,才能讓用戶和消費者得到充分保護,而只有用戶和消費者真切感受到自己被保護了,他們才會完全信任你。 “信用”對於銀行、證券交易所、保險公司這類傳統金融機構來說都是無比重要的東西,在金融機構中,信用就意味著一切,數字貨幣行業也不例外。如果想要讓一家數字貨幣服務機構有足夠的信用度,只能通過有效的風險控製手段才能實現。
如今,數字化時代已經來臨,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開始興起,風險控制的重要性也從傳統金融不斷延伸到加密貨幣,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加密貨幣交易的風險控制關注起來。而數字貨幣服務機構作為生態系統中的核心一環,在風險控制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得不承認的是,目前加密貨幣行業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給人一種魚龍混雜的感覺。目前大大小小的數字貨幣服務機構數量很多,但絕大多數的風險控制能力並不盡如人意,只有少數頭部數字貨幣服務機構具備足夠的風險控制意識、風險控制技術和風險控製手段。因此,不少剛踏入加密貨幣行業的新人通常會選擇那些有口碑、有品牌的大型數字貨幣服務機構, 而不會選擇在一些未知交易所進行交易。
毋庸置疑,數字貨幣服務機構想要獲得用戶信任,風險是命門。風險控制是否做得足夠到位、執行力是否跟得上市場變化,絕對是考驗一家交易所的關鍵。去年的“交易所黑天鵝事件”相信很多人還記憶猶新,當時不少交易所都關閉的資金充提服務。通過對市場上幾家頭部數字貨幣服務機構風險控制舉措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有的數字貨幣服務機構可能僅具有某種KYC合規策略,有的交易所則選擇在不同階段執行不同合規策略。
不難發現,數字貨幣服務機構領域的佼佼者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安全風險控制上頗下苦功,並都取得了較好效果。這些交易所普遍都會從制度層面進行風險把控,並從創立之初就將風險控制視為自身發展的生命線。他們有些會設計內部監測和控制交易程序來嚴格驗證身份,並安排組建專業團隊專門負責反洗錢工作,還會採用風險預防方法對客戶進行盡職調查和持續監督,審查和定期檢查已發生的交易,持續升級反洗錢風險控制策略。不僅如此,有的交易所還建立了強大的反洗錢系統,在風險審核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進行人工核驗工作,覆蓋事前預警、事中攔截、事後處理全鏈路工作。儘管有些用戶會覺得審核時間比較長,但其實這些事無鉅細的信息審核工作必須付出大量時間,其目的都是為了能更好地保障平台用戶的資產交易安全。
今年以來,已經有好幾起加密交易所與檢察、司法部門合作打擊洗錢和資金交易的事件發生了。多地相關部門在交易所的協助下凍結了一批黑產賬戶,抓獲了多名犯罪嫌疑人。當然,這一系列動作針對的是涉及黑產的賬號,正常用戶賬號不受影響。
總結
實際上,根據FATF《40項建議》、《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管理辦法》等傳統金融監管條例,主流數字貨幣服務機構是有責任有義務對用戶進行全面的反洗錢審查工作的。
儘管許多司法管轄區內不允許設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但是個人買賣比特幣等“特定虛擬商品”並不違法,正常的數字資產買賣行為也被看做是一種自擔風險的自主民事行為。數字貨幣服務機構作為一種新興的交易平台,長久以來因缺少監管和行業自律而飽受詬病,即便這一領域裡某幾家交易所目前表現還不錯,但從整體來看,數字貨幣服務機構行業在風險控制深度、力度、以及廣度上仍是遠遠不夠的。而從市場現狀來看,由於內部競爭越來越激烈,數字貨幣服務機構為了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而不得不將大部分技術資金和人員用於日常運營,導致在風險控制領域的投入相對較少,風險控制能力不足。
現階段,只有在風險控制上下功夫,讓用戶產生“信任感”,為用戶提供安全、可信賴的數字資產交易及資產管理服務,交易所才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本文部分內容來自於雅虎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