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鏈很像企業的私有內網,可能永遠不會消失,但它們永遠不會像公共互聯網或以太坊這樣的公有鏈那樣有意義。
這主要是因為私有鏈沒有令人信服的價值主張。
如果你和其他一些公司可以商定一個單一的供應商來構建和運行區塊鏈,你也可以很容易地商定建立一個集中式服務器的規則。
正如幾乎任何技術專家都會告訴你的那樣,區塊鏈的構建和運行既複雜又昂貴。如果你只需要一個數據庫和一個網絡服務器,使用區塊鏈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私有鏈的捍衛者將決策分散化、數據分發和冗餘作為好處,但所有這些能力都可以通過現有的容錯、抗災服務以較低的成本輕鬆複製,這些服務的跟踪記錄已達到99.999 % 的正常運行時間和更成熟的開發生態系統。
事實上,大多數企業已經得出了這個結論。 EY 和Forrester 在2019年委託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使用區塊鏈部署公司業務的公司中,使用私有鏈與公有鏈的比例約為1:2,即近75%的區塊鏈企業認為自己未來的業務應該運行在公有鏈上。
那麼,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公司繼續投資於私有鏈呢?
答案是,大型企業對風險的規避程度很高。他們的最終目的還是使用公有鏈,只不過目前是在私有鏈上在進行試錯,從而降低將來使用公有鏈的風險。
最常見的路線圖是創建一個單獨的基於以太坊的私有區塊鏈,目的是一旦相關實體對該技術感到滿意,就在未來連接並遷移到公共以太坊主網絡。問題在於許可系統太容易定制,以至於從長遠來看是不可持續的。
其結果是私有鏈雖然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運行,所有參與者都經過仔細審查,安全風險低或可控,並且不存在不可逆轉的交易。
私有區塊鏈可以從備份中回滾和恢復,並且可以更改規則和系統。它們存儲敏感的用戶和客戶數據,運行極其複雜的智能合約,並且從不向任何人收取gas 費用。
當然好處是不會害怕黑客攻擊和節省了大量gas 費用。
從技術角度來看,構建私有網絡是完全可以管理的。但很快公司就會看到其局限性並開始考慮向公共生態系統遷移。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麻煩就開始了。
這些微妙的生態系統建立在一個安全、舒適的委員會設計世界中,只有友好的人在場,如果暴露在真正的以太坊公有鏈生態系統中,將會被黑客屠殺。
更糟糕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受保護的生態系統越來越偏離公共標準。將這些系統遷移到公共的以太坊網絡,成本會很高,只是重寫和重做整個事情就會很複雜。
有一個更好的方法:與其建立一個完全私有的區塊鏈,那些不能讓自己從第一天起就完全公開的公司應該考慮建立與以太坊網絡相連的、經過許可的側鏈。
儘管仍可以獲得私鏈的某些許可特權,但這些連接的側鏈將與公共以太坊主網絡的標準和工具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們可以使用與公共網絡相同的Token 和安全標準。
在這種模型中,遷移到公共網絡將是一條更快且實際可行的發展路線,並且可以優先降低投資者們的風險。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集成的第二層側鏈,這些許可系統仍然可以與主網絡中的流動性和用戶群進行交互。
區塊鍊為很多企業和流程提供了非常大的優勢,這些優勢值得企業將業務搬到公有鏈上,並承受一定的被攻擊風險,前提是公司對未來有一個清晰謹慎的願景。
對於某些用例,例如產品可追溯性,直接進入公共區塊鏈既簡單又風險低。並且在許多情況下沒有隱私問題,重點是公共透明度和問責制。
對於更高級的業務流程,例如採購,風險和回報更大。基於智能合同的採購系統提供了一個面向未來的解決方案,公司不僅可以協商折扣和回扣,還可以確保他們真正能夠得到這些利潤。
將採購協議放在區塊鏈上意味著對鏈上的隱私和支付技術感到滿意。基線協議等舉措在使用零知識證明和鏈下數據存儲實現隱私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很多人關心企業會洩露用戶數據,但如果一開始就沒有將私有數據存儲在鏈上,那麼就不會有暴露私有數據的風險。
首先在許可的側鏈上構建這些產品將使企業用戶能夠適應來自未來的挑戰和問題,同時與公共以太坊網絡保持密切聯繫。那麼,是否有必要最終部署到共有鏈呢?我認為是的,原因很簡單——為了獲得公有鏈上可用的全部服務。
幾乎所有的許可系統都存在缺乏供應商和合作夥伴多樣性的問題。讓幾家公司就規則達成一致已經很困難了。現在試圖讓你的金融夥伴、保險公司、物流供應商和其他公司達成一致,這是不可能的。
將生態系統向公共基礎設施開放並遵守開放標準意味著也沒有必要。當網絡開放時,意味著將有更多立即可用的競爭、選擇和服務。
出於同樣的原因,開放的公共互聯網已成為我們的主導網絡技術,公共區塊鏈,也許是以太坊,將在經濟中扮演類似的角色。
私有鏈,就像企業私有內網一樣,永遠不會消失,但它們對企業生態系統或相關的戰略意義將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