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政府和產業界早在2013年就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並在“十三五”規劃中正式把區塊鏈確立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
原文標題:《陳勁:區塊鏈推動中國的創新發展| 清華經管說》
我國政府和產業界早在2013年就開始關注區塊鏈技術,並在“十三五”規劃中正式把區塊鏈確立為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而在產業界,以阿里巴巴、京東、騰訊為主的互聯網公司都開始著手於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平台的建設,其中阿里巴巴的區塊鏈專利數量一度達到全球第一。而海爾、萬向等製造業公司也十分關注區塊鏈,通過區塊鏈技術賦能其生產、製造、銷售的物聯網體系。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分佈式賬本記錄數據庫,可以在一個安全、透明、去中心化、高效和低成本的環境下記錄交易。區塊鏈目前已經從1.0版本的比特幣底層技術發展為密碼學、信息學、經濟學的集合,廣泛應用於商業、政務、金融、醫療等多個場景。例如騰訊就建立了基於區塊鏈的眾籌平台,而京東則關注於供應鏈溯源的區塊鏈應用。這些應用場景改善了運營效率,提升了產品質量,推動了我國“區塊鏈+民生”的創新生態。
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去中心化節點等技術改善了傳統管理學中的諸多問題,比如交易成本問題:通過在交易雙方(或多方)之間建立可信關係,降低監督和確認成本,並減少建立個人信任關係所需要的額外成本。舉例來說,意大利的時尚行業就通過區塊鏈來保護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把設計IP輸入區塊鏈,在每一次使用IP的過程中都能追溯,同時在貿易過程中的每一個交易節點也能保持信息更新。同時,區塊鏈還可以追溯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生產過程,確保產品質量。
我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十分注重前沿技術的發展和技術創新的路徑。區塊鏈技術作為新技術,在快速發展之前需要先適應中國情境。我國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2017年底的網民數量達到了7.7億人,而我國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也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同時,早期區塊鏈環境中一直有著網絡安全、金融風險等相關問題,在真正進入我國之前需要採取“去風險化”的措施。 “去其糟粕”:在我國區塊鏈發展的初期,由於以太坊智能合約的不斷成熟並允許個人發幣,以數字貨幣為載體的各類ICO(Initial Coin Offering)活動爆發,隨之而來的是風險上升和騙局頻發。我國政府第一時間斬斷風險根源,清退境內交易所和發幣組織,給區塊鏈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孕育土壤。 “取其精華”:區塊鏈技術在“無幣化”之後,以私有鏈、聯盟鏈的形式被廣泛應用於政務服務和商業場景,用正確的方式做有意義的創新。在未來,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區塊鏈技術可以更有效率地賦能我國的創新發展,實現我國成為“世界科技中心”的遠大目標。
未來關於區塊鏈的研究可以往以下三個方面展開:首先,區塊鏈技術轉變知識管理的模式,對於知識產權的管理和開放式創新中知識流動的形式都會產生影響,從而形成後熊彼特時代的創新範式;其次,關於區塊鏈技術的政策和法規仍需進一步完善,真正發揮出我國在新技術管理上的引領作用;最後,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和潛在風險的規避手段也需要管理學界和信息學界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讓區塊鏈技術真正成為有意義的創新。
作者:
陳勁,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劉彥聲,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創新創業與戰略系博士
教授簡介
陳勁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政策研究室特約研究員,兼任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學部委員、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技術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等。
30年來,著力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創新理論與應用體系,是整合式創新、有意義的創新等創新範式的提出者,是全面創新管理的核心研究者之一,是國內最先開展自主創新、開放式創新、協同創新研究的學者之一,也是“基於核心能力的企業創新生態系統理論”的建立者。迄今,獲省部級獎13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並獲得第六屆中國管理科學獎(學術類)等。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