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討論兩個問題:
一、區塊鏈市場當前發展現狀怎麼樣?
二、“+區塊鏈”和“區塊鏈+”兩種模式分別有什麼價值?
區塊鏈發展現狀
比特幣白皮書發布至今已經過去13年,人們一直在持續理解區塊鏈、定義區塊鏈、迭代區塊鏈以及實現區塊鏈應用落地。相關產品從加密資產,拓展至供應鏈金融、政務管理、供應鏈追溯和數據存證等領域。雖然落地項目在快速增多,但除金融領域外,區塊鏈在實體產業到底能發揮什麼樣的價值?一般認為,區塊鏈應用落地難度較大。
對這個現象,現有研究從多方面進行解釋,主要包括:
第一,目前技術還無法穩定支撐商業應用。比如,缺少高可用、高性能、高可拓展、安全隱私的關鍵技術。
第二,配套設施支撐不足,導致沒有數據可用。比如,大多中小型企業正在進行啞設備改造,缺少可用數據。
第三,區塊鏈帶給企業的價值暫時無法與投入相匹配,目前主要項目圍繞存證、追溯等數據上鍊服務。
第四,企業缺乏區塊鏈技術的基礎原理認知,因此市場會出現供需矛盾:技術提供商疑惑需求方有什麼問題需要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而需求方疑惑區塊鏈能幹什麼,中間缺少服務商。
第五,區塊鍊主戰場——數據交易市場的合規性仍在探索。
區塊鏈的市場價值
區塊鏈的市場價值是什麼?我們還得回到區塊鏈的概念。過去13年,區塊鏈的概念已經迭代了多個版本,每個版本的定義也有著較大的區別。有些定義認為區塊鍊是一種新技術,也有定義認為區塊鍊是一種融合了多種技術的工具,還有定義認為區塊鏈屬於更高的維度,代表著一種創新思維。
本文引用《信息技術區塊鍊和分佈式賬本技術參考架構》的定義:區塊鍊是用密碼技術將共識確認的區塊按順序追加形成的分佈式賬本。從定義可以看出,區塊鏈包括了密碼學、共識算法、分佈式算法等多種技術。那麼區塊鍊是一種技術工具還是創新思維?接下來,從“+區塊鏈”和“區塊鏈+”兩方面討論該問題。
1、“+區塊鏈”現狀
除加密資產外,其他市場已有的項目大多屬於“+區塊鏈”模式,即企業將業務數據通過哈希算法進行上鍊存儲,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在“+區塊鏈”模式下,企業原有端到端的業務模式不受影響,區塊鏈被當作一種技術工具解決業務中的具體問題。我們以“溯源”案例為例來具體探討,圍繞下面三個問題:(1)溯源是否屬於企業的基礎需求[i]? (2)溯源能否通過傳統中心化手段實現? (3)從投資回報率角度,企業是否值得投資區塊鏈技術?
第一個問題,溯源是否屬於企業的基礎需求?回答該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明確為什麼要溯源。對於生產企業自身,需要通過溯源信息了解產品的流通情況,用於產品的升級、生產計劃調整等。對於客戶,需要參考產品基本信息(包括產地、生產信息等)做出購買決策。對於第三方(監管機構、銀行等),通過溯源信息進行監管和融資等。
我們再結合第二個問題“溯源能否通過中心化手段實現”來繼續討論第一個問題。中心化方式下,每個參與者僅持有供應鏈上的某一階段數據,於是形成了一座座數據孤島。出於商業數據安全性的顧慮,傳統環境下公司之間一般不會將數據共享出來,也很少有公司能夠獲得供應鏈上的完整數據,導致供應鏈信息流無法實現真正的閉環。在第四利潤源的供應鏈管理階段,受制於技術及安全顧慮,打通供應鏈上數據孤島成為企業的期望需求[ii]。然而,進入第五利潤源的數字化轉型階段,期望需求將逐漸變為基礎需求。在此背景下,打通供應鏈數據孤島獲得全週期數據成為商業發展的基礎需求,而打通數據孤島後的數據安全將成為企業痛點[iii]。
為滿足基礎需求以及解決痛點,目前有三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是圍繞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搭建工業互聯網平台,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IT與OT的融合,打破數據孤島,同時結合隱私計算實現數據的隱私保護。這種方式下數據安全性主要依賴於對平台所有者信用的背書,即相信平台所有者能夠妥善保管數據並不會在未授權的情況下隨意使用數據。第二種方式是“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技術”,將“關鍵數據”加密上鍊,實現對數據真實性和安全性的保證、對產品質量的證明以及滿足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和管理要求。第三種方式“區塊鏈+工業互聯網”,如萬向區塊鏈的分佈式認知工業互聯網,源頭數據加密上鍊,不依賴於中心化機構管理,通過技術來解決數據孤島問題以及解決數據共享過程中的安全性問題,做到全流程數據的可控、可用。
第三個問題,企業為了溯源是否值得投資區塊鏈?溯源本身無法實現盈利,只能作為一種保障性功能,即發生應急事件時,有助於快速定位問題並解決問題。中心化方式下的真實數據可以用於企業內部決策制定及產品優化,但對企業外部市場(包括客戶、合作夥伴、監管機構及金融機構等),中心化平台提供的數據缺乏說服力。而中心化方式下,為了證明“真實數據”的真實性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成本,建立信任的成本非常高昂,這種情況下區塊鏈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後顧之憂。回到問題本身,企業是否值得為了溯源投資區塊鏈?這個問題可以換一種提問方式,即企業是否需要向外部市場以低成本的方式證明數據的真實性?這需要根據企業的類型以及戰略發展定位來回答。
基於以上分析,企業需要清晰投資一項技術或工具的目的是什麼;如果為了溯源而溯源,這不屬於企業的基礎需求。但如果是外部機構的需要,溯源將有可能是企業的基礎需求。以銀行融資貸款為例,市場上有一些盈利能力很強的輕資產企業,在業務擴張時對資金需要量大(基本需求),卻因無抵押物而難以從銀行獲得融資貸款(痛點)。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平台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企業鎖定經營性現金流數據,使用可信數據從銀行獲取融資從而解決企業痛點,該場景屬於“+區塊鏈”典型應用場景。
總的來說,“+區塊鏈”是把區塊鏈定義為一種技術工具,在不需要改變企業原有業務模式下使用區塊鏈工具解決企業內具體的業務問題。受傳統技術及工具使用的思維慣性影響,客戶更加偏愛標準化平台及產品,但不同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均有差別。因此,在“+區塊鏈”方式下,建議為客戶多提供過往案例作為參考,幫助客戶快速找准需求定位。
2、“區塊鏈+”發展
不同於“+區塊鏈”中的工具功能,“區塊鏈+”倡導的是一種思維,而非單純的工具和技術。 “區塊鏈+”思維要求大家不能站在基礎需求和期望需求的立場思考區塊鏈能做什麼。 “區塊鏈+”的使命是基於可信數據的商業模式重塑,是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通過創新和迭代滿足社會的新需求。 “區塊鏈+”下的商業生態具體會呈現出什麼樣的效果?目前沒有標準答案,無論是政府、研究機構還是行業都在進一步理解和創新中,下面我們參考公鏈上項目及當前行業討論熱點來簡單分析。
(1)生態治理
傳統商業生態的構建,更多依賴於政府和頭部企業的力量。從利益最大化角度,生態中各參與者分別抱有不同的目標,經常會出現商業生態發展方向與機構自身的利益目標相違背情況。這種情況下大多機構通常會選擇維護自身利益,導致商業生態發展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在“區塊鏈+”構建的聯盟鏈生態中,各參與方成為利益相關者。聯盟鏈生態不僅綁定與參與者的利益,也綁定參與者之間的利益關係。換句話說,當生態利益受損失時,參與者利益也會隨之受損。正是這種利益綁定,讓每個參與者都能積極加入到生態的治理中。未來,商業將不再是供應鏈與供應鏈的競爭,而是生態與生態的競爭,應用區塊鏈在生態建設中博取更大的商業機會。因此,“區塊鏈+”模式下,將改變生態治理的方式,改變多方協作的關係。
(2)數據流轉
在我們的生活中,逐漸形成了一個與現實物理世界相平行的數字世界。數字世界裡的元素——數據,產生的經濟價值能夠映射到物理世界並產生更大的價值。在這過程中,我們需要製定完整的數據管理規則(存儲規則、交易規則等)以及解決數據流轉中的安全性問題。 “區塊鏈+”模式下的生態構建,能夠實現數據確權、數據流轉規則和數據安全性保障,並隨之出現一些新的角色,如數據銀行、數據信託等,構建一個更加完整的數字世界。
(3)商業創新
區塊鏈最根本的意義是降低信任成本,這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遐想,包括支付方式、交易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生態構建方式。例如NFT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獨一無二等特點,能夠幫助我們確立數字世界的物權關係。 NFT的文字、圖片、視頻相當於在數字世界有了一個唯一的身份識別,無論這些信息被複製多少份,帶有NFT 身份標識的才是原件,保護了原創者的知識產權。 NFT在廣泛的商品和服務領域的應用,將可能實現互聯網從“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的邁進。
附註:
基礎需求又稱必備型需求是客戶認為服務/產品“必須有”的屬性或功能。
期望需求指相比現有產品,一種在用戶認知範圍內能夠更好滿足其需求的產品。
痛點是客戶在滿足基本需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果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將會影響業務的正常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