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風暴》全集遭洩露區塊鏈能否破解盜版頑疾

原標題:《掃黑風暴》全集遭洩露,技術手段能否杜絕侵權?

日前,熱播連續劇《掃黑風暴》送審樣片全集版本被曝光網絡並在極短時間內廣泛傳播。版權方無奈發出聲明,稱盜版《掃黑風暴》的出現嚴重擾亂了該片的正常播放秩序,呼籲觀眾不觀看、不轉發、不傳播盜版內容,並及時舉報,共同打擊盜版行為。

網頁截圖

這已不是第一次熱播電視劇、電影遭遇盜版洩露。文學作品被擅自掃描、音樂作品隨意下載、影視劇內部資源流出……進入互聯網信息時代,版權保護不斷面臨新的挑戰,特別是在數字化製作和傳播力呈幾何暴增的背景下,遏制盜版成為內容創作者、出品方最為棘手的問題。

版權保護複雜性日益凸顯

就在《掃黑風暴》盜版洩露的幾天前,獨播平台騰訊視頻還因抖音上持續存在大量未經授權,搬運剪切《掃黑風暴》的侵權視頻而狀告抖音並要求索賠。抖音方面表示,已處理騰訊的投訴視頻超8000條,但也表示,許多粉絲以支持為由的自發宣傳視頻無法判定是否為侵權。由此可見,互聯網時代,版權保護的複雜性日益凸顯。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9.89億。其中,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9.27億,佔網民整體的93.7%;短視頻用戶規模為8.73億,佔網民整體的88.3%。網絡已成為人們接觸文化產品的主要載體,短視頻、直播態等新業態發展勢頭迅猛。

科技創新保護版權是大勢所趨

版權的主要載體從平面轉向移動終端。隨著新業態的出現、新技術的發展,侵權的方式和種類也不斷翻新,無論國外還是國內,倚重技術手段保護版權已是大勢所趨。

互聯網行業資深從業人員劉玥介紹,目前,針對內容保護的加密技術被廣泛應用於院線,簡單說來就是給影視資源上“鎖”,使未經授權解密的設備無法播放和拷貝;基於人工智能算法生成的指紋技術,在傳播環節,能夠高效識別網絡中流傳的盜版版本,哪怕這個版本經過剪輯、拼接等後期處理。

加密技術和指紋技術使影視資源拷貝、挪用的門檻大大提高,降低了實施盜版的概率,卻無法杜絕有人偷偷攜帶設備潛入影院偷拍。 “將標識信息嵌入載體的水印技術則主要針對偷拍行為,只要是翻拍,水印都會被保留下來,便於日後的追查。不過翻拍清晰度不高,以及後期裁剪、截屏都有可能使水印技術效果大打折扣。”劉玥說。

還有學者認為,基於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不可偽造篡改、分佈式加密儲存等特性,區塊鏈技術為網絡版權的存證、交易、維權提供了新的途徑。從諸多媒體報導可見,國內外許多內容巨頭已開始佈局運用區塊鏈破解盜版頑疾。

劉玥表示,互聯網上從內容生成到播出要經過傳輸、存儲、輸出等許多環節,其中任一環節都有被盜版分子乘虛而入的可能,針對互聯網資源的版權保護技術是一個嵌入各個環節的系統性工程。目前來看,沒有任何一種技術是萬能的。

版權保護有技術賦能還需法律加持

從每年破獲的盜版侵權案可見,無論技術發展到哪一步,似乎總會被破解。版權保護方和盜版分子利用技術展開的拉鋸戰自互聯網誕生以來長期存在。正如《掃黑風暴》版權方呼籲觀眾及時舉報,人們將更多的期待最終指向法律。

圖片來源:掃黑風暴官微

記者發現,《掃黑風暴》版權方發出聲明後,曾經流出的資源鏈接已不見踪影,但全網各個平台仍有不少關於未播劇集的劇透內容。觀看過盜版素材的網民中有一些開始進行二次傳播。

天同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博洋認為,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著作權侵權的認定帶來了新挑戰。對於“送審樣片流出”“院線槍版”等情況下進行“劇透”的影視評析類短視頻,也會影響觀眾觀看原作品的意願從而影響原作品的正常使用,這種做法很可能被認定為非合理使用、著作權侵權。

“短視頻’二次創作’方常常以’合理使用’主張其並非侵權。事實上,’合理使用’並非沒有邊界。”王博洋說,根據新修正的《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需在符合法定情形下,在表明作者身份和作品名稱、不得影響作品的正常使用、不得不合理的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的情況下,才可以被認定為“合理使用”。

互聯網時代新興業態發展較快,立法可能具有一定滯後性,亦產生較多司法認定上的難題,不過法律總在日益完善。例如新修訂的《著作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之兜底性條款,也為將來互聯網新興業態發展中適用“合理使用”預留了彈性空間。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