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掘金:傳統金融精英為何紛紛投身加密金融?

‍‍‍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浪潮,越來越多頂尖傳統金融機構的人才選擇改變陣營加入加密金融。

前SEC主席Jay Clayton前不久剛剛加入加密託管平台Fireblocks的顧問委員會;高盛前政府事務主管Faryar Shirzad今年5月加入Coinbase,;橋水前CFO John Dalby 也在5月加入加密投資公司NYDIG。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香港和新加坡的監管和金融圈,我也是這個浪潮的一部分。對於轉換陣營者來說,加密世界像是和傳統金融迥然不同的狂野西部,充滿了未知和希望,是一個逃離內捲、重塑未來的迷人機會。

同時,傳統金融湧過來的人才、資金和信息也將給加密世界的下一步進化帶來重大影響。

傳統金融的危機:落伍的敘事和漸失人心的機制

傳統金融行業中仍有不少人指責加密資產是將給社會帶來巨大損失的龐氏騙局,雖然尚未有一個加密世界的騙子能比傳統金融精英在過去任何一次金融危機中造成更大的社會動盪和普通人的經濟損失。

這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最為明顯,一幫華爾街精英搞出的高深莫測的次貸衍生品把全球都拖入了一個大泡沫,泡沫破裂時則通過政府托底把萬億美元損失都轉嫁給整個社會。

這樣的遊戲一直在繼續,華爾街一次次吹起新的泡沫,一旦有破裂的風險又通過自己央行的老伙計放水托市。

這樣的遊戲急劇地放大了財富的不平等,讓傳統金融行業成了西方民眾心目中的剝削者和壓迫者。所以才有了之後2011年的“佔領華爾街”運動,以及今年Reddit論壇上發起的散戶“軋空”對沖基金運動。

比特幣就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誕生的,一直自帶“反金融剝削”敘事的體質。

在中本聰鑄造的創世區塊(比特幣區塊鏈上的第一個區塊)上書寫了一句當天倫敦時報的頭條:“2009年1月3日 首相即將第二次救助銀行。”(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最近幾年這種敘事已經獲得了無數人的真心信仰。

在加密社群活躍的推特和Reddit,加密資產被看成是對抗“腐敗的無限放水的美聯儲”和“貪婪陰險的華爾街”的旗幟,很多人說“買入加密資產是一種投票,而不是一種投資”。

更重要的是,傳統金融正在失去年輕一代。

傳統金融體系裡誰的財富基數大,誰先佔據了稀缺資源,誰就會持續獲得最大收益,這是財富不平等持續擴大的原因。

在這樣的體系裡,年輕人看不到出口,等不來燈塔,所以他們寧願選擇加密資產。

在年輕用戶為主的龍頭互聯網券商Robinhood上,有1000萬用戶 (Robinhood總用戶數在2000萬左右)投資了加密資產。很多美國年輕人投資的第一個金融資產不是股票,而是比特幣、以太坊、狗狗幣等加密資產。

擁抱加密資產的不只是散戶年輕人, “富二代”、“富三代”都為加密資產著迷。

他們有社會羨慕的財富,但他們也背負著巨大的壓力,不願意活在上一代的陰影。但在傳統的商業領域裡,他們很難脫離不得不繼承的資源而超越上一代。

他們的上一代往往因為捕捉到時代性的機會而成功,比如房地產或者是互聯網。而對於他們這一代來說,加密資產是屬於自己的時代性機會,他們是數字原生一代,關於加密領域他們可以自信地對上一代說:“不知道你們最近私人銀行的投資回報怎麼樣?我幾個月前投資了Axie Infinity遊戲里長得挺醜的一隻寵物,目前投資回報率是600%”。

加密金融正在贏得人心的嚮往,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心。隨著財富傳承的發生,傳統金融無法再忽視加密金融的力量。

DeFi挑戰傳統金融的核心功能

過去的15年裡,我所在的私募股權基金非常成功,管理了超過120億美元的資產,我們能夠賺錢是因為新興的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

這在互聯網平台型企業的發展中特別明顯,它們需要不斷地投入服務器,僱傭越來越龐大的團隊,還要通過燒錢補貼來贏得用戶,所以必須一輪又一輪引入股權資本。

這個過程中它們的估值不斷提升,最後上市時股權資本可以實現高位退出。但是我們看到區塊鏈的平台級應用不需要這樣的資本運作方式來發展。

比特幣可沒有融過什麼資,它完全以一種去中心化方式的建設起來。比特幣創始人中本聰在給了世間一個Proof-of-Work機制(工作量證明)後就消失了,但這個機制足以讓世界各地的無數人投入進來一起維護網絡 ,成為交易的驗證者,推動比特幣的流通,開發類似閃電網絡的應用,共同把比特幣建立成一個萬億美金市值的超級網絡。

之後的智能合約平台以太坊或者Polygon也是類似的發展方式,他們只需要少量的啟動資金,然後基於POW或者POS (質押證明)的機制,就可以用去中心化的力量發展成覆蓋全球的網絡。

和上一代的互聯網平台相比,區塊鏈平台們不依賴傳統金融資本來支撐自己的發展。

在傳統金融體系裡,私募股權基金有大眾無法企及的優勢,私募股權基金可以在一個好公司上市前,利用自己的行業信息、資金和資源優勢獲得股權,而公眾在好公司上市時再參與,就要付出高出一級市場很多的溢價了。

區塊鏈平台則是個開放的體系,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挖礦或者質押來為網絡提供算力和認證的支持,獲得有一定股權性質的通證 (Token) 獎勵,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早期建設,分享平台的成功。

傳統金融的核心功能,從資產交易到借貸,都在被去中心化金融 (DeFi) 挑戰。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比如Uniswap和Sushi,所有被交易的資產都來自於用戶,為它們提供資產的用戶被稱為LP (流動性提供者,Liquidity Provider),他們可以從交易所收的交易費中分成。

LP的角色和傳統交易所的做市商有一些相似,都是為交易所提供流動性,但傳統交易所的做市商是指定的具備最高資質的機構,而任何人都可以做去中心化交易所的LP。

在去中心化借貸平台,比如Aave和Compound,出資人能夠得到遠高於銀行存款的利息,借款人在這裡獲得資金也比銀行貸款要快捷地多。它們完全是依靠自動的代碼編寫的智能合約來集聚借貸兩端的資源和需求,根據供需狀態設定利息,同時通過超額抵押來控制風險。

這些DeFi平台用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就完成了傳統金融的核心功能,它們不需要傳統金融機構常見的臃腫的組織、繁瑣的流程、嗷嗷待哺的中介機構以及昂貴奢侈的寫字樓和網點。

同時它們的機制讓所有建設者和用戶形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利益共同體。所以前SEC主席Jay Clayton才會說:“金融機構被去區塊鏈改造幾乎是無法避免的”。

Crypto Native仍將是核心競爭力

傳統金融的業內人士,如果破除偏見抱著謙遜的態度去研究加密金融的話,很難不被加密金融的創造力所折服。所以,傳統金融人才和資本都在快速湧入加密世界,他們壯大了加密世界的聲勢,也幫助加密世界進一步在虛擬經濟和現實經濟之間架起橋樑。

我們已經看到傳統金融的法律和合規人才在幫助加密金融找到和監管共存的方式。

只有和監管共存,才能讓機構資本可以進入加密世界,給整個加密市場增加流動性,才能實現區塊鏈包容開放的特性,讓大眾享受到DeFi帶來的利益。

當兩個世界逐漸擴大交集時,轉換陣營者最大的噩夢恐怕是自以為加入了一個由科學家、極客、怪才和普通“代碼人”組成的“英雄不問出處”的去中心化社群,最後卻發現遇到的還是趕來收割勝利果實的已將市場套利混成肌肉記憶的同一撥“精英”。

當外部力量大規模湧入時,最值得珍惜的還是那些“Crypto Native”區塊鏈原生的團隊。

這類團隊和加密世界一起成長起來,他們的命運和區塊鏈始終綁在一起,他們因為先鋒的洞察力和多年的努力而擁有加密社群的尊重和信任。

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一些被傳統金融資本催熟的大型加密金融公司。

但是,傳統金融的量化交易模型無法替代Crypto Native從多次牛熊經歷和多年深度觀察鏈上信息中得來的智慧。

傳統金融的以“賠率”和“勝率”為基礎的決策模型無法替代Crypto Native所能洞察的“心率”—信任和共識的趨勢。

傳統金融以等級和部門為基礎的組織形式無法替代Crypto Native多年磨煉出來的分佈式協作,最大限度利用社群創造力和多元性的能力。

就像傳統文藝界紛紛把自己的IP轉化成NFT,但卻很難動搖主流策展界無法理解的CryptoPunk 和CryptoKitties 這些Crypto Native IP在NFT領域的頂流資產的地位。

整個加密資產的規模現在在2萬億美金左右,整個傳統金融資產是百萬億美金的級別。

很多優秀的加密團隊已經在試圖構建打通兩種資產的廊橋。 MakerDao試驗接受房地產等現實世界資產作為抵押品取得了巨大進步。 Aave和Compound構建了Aave Pro和Compound Treasury,為機構客戶提供穩定收益的利率產品。

這些面向機構客戶並為其度身定制的滿足其合規和工作流程需求的產品將極大擴展加密資產的借貸市場,已經成為DeFi 繁榮的催化劑之一 。

下一個加密世界的超級英雄團隊一定是能把十倍百倍於加密資本的傳統資本吸引進來,共同用區塊鏈的精神內核把狂野西部建設成未來國度的團隊。

這種超級英雄團隊會需要Crypto Native的核心,也需要傳統金融人才來一起協作建立橋樑,為團隊帶來現實經濟中的乘法效應。

注:文中所提項目信息只用於案例展示,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加密投資有風險,請謹慎參與。

作者:邊界的Lily King

作者簡介:作為法律總顧問任職於一家管理超400億美元資產的亞洲最大的另類投資管理基金。即將加入亞洲最大的加密資產託管平台和機構資管平台Cobo擔COO。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