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使你讀懂元宇宙:別把元宇宙想得太複雜

“康得新投資了OSTENDO公司,將其全球第一的AR/VR芯片技術融合進康得新自身的3D全產業鏈技術中心……再加上全息影像,康得新必成為全國乃至全球AV/VR真正的領軍企業”;

“在暴風影音拆分魔鏡業務獨立運營兩個月後,暴風魔鏡發布了《2015年3月VR中國指數報告》。數據顯示,VR用戶日均活躍用戶數、單日最高日活躍用戶值及日新增用戶均值這三個數據均提升20%以上”;

“消息人士稱,樂視VR正在進行融資,鑫根資本旗下深圳鑫根基金有意成為本次融資的領投方之一,超3億元,融資完成後,其估值超30億元。鑫根資本創始合夥人曾強表示,非常看好樂視VR的生態戰略及長期發展潛力”。

回過頭來再看2014-2016年間關於虛擬現實的新聞消息,會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當時幾家主要參與進來的公司和投資方,幾乎全部退出了歷史舞台。

暴風退股價表現(2015年3月至2020年11月)

如今,這個沉寂了幾年的行業以“元宇宙”的名義再次熱鬧起來。字節跳動擊敗騰訊在競購PICO的過程中勝出,以90億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家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虛擬現實企業。

張一鳴以滿滿矽谷範兒的方式進行收購,完成了對Facebook某種程度上的追趕,也成了字節跳動赶超騰訊野心的全新承載。

90億元看似很多,但其實當年Facebook付出的代價更高:2014年20億美元收購Oculus,其中現金部分只有4億美元,其餘都是付的Facebook股票,這些股票的價格已經漲了4倍,相當於當年的收購總值已經逼近70億美元。

兩家公司的巨資投入,讓元宇宙成了被押注規模最大的新賽道之一。

這樣重量級的投入將會讓產業發生怎樣的變革、獲得怎樣的回報,都值得投資者和創業者的關注。但元宇宙三個字太過於科幻,它急需一個簡單明了的定義,讓更多人能理解其真實內涵。

社交網絡進化論

社交網絡2.0時代最大的特徵,就是每個人都以真實的身份進入到互聯網。

越來越熱鬧的元宇宙,因為一個炫酷的名字而讓很多人迷惑不解。

以及,為什麼是Facebook和字節跳動舉起了元宇宙的大旗?遊戲公司的存在感在哪裡?

這些問題的答案涉及到“元宇宙”的本質:新一代的社交網絡體系。

社交網絡原本是存在於社會上的“實體”,由每個人之間的親屬、朋友和同事等關係組成,互聯網讓這種關係具象化。

但人們曾經不清楚社交網絡的作用,再加上此前互聯網的滲透率有限,導致早期的社交網絡以陌生人社交、娛樂式社交為主。真實的社會關係還沒有沉澱到互聯網社交網絡上。

我們可以把這個階段稱之為社交網絡1.0時代。 1996年11月,以色列公司Mirabilis推出了ICQ及時通訊軟件。兩年多之後,騰訊公司在1999年2月推出了騰訊OICQ(意為Open ICQ),供國內用戶使用。

QQ是社交網絡1.0的代表

這個時期社交網絡的陌生人社交和娛樂屬性明顯,典型的體現就是ICQ等早期的社交軟件沒有用戶資料的儲存功能,相當於用戶每次使用就可以換個身份,這在如今看來是無法想像的。

而騰訊OICQ早期最吸引用戶的產品特點,就是用戶可以自由存儲自己的個性資料,這相當於公司要增加不少數據儲存的成本,一度把騰訊公司拖下泥潭。

1999年7月,微軟公司推出MSN Messenger即時通訊軟件,支持文字聊天、語音聊天甚至是視頻會議等功能,已有了目前主流社交網絡的幾乎所有功能。

這是社交網絡1.0時代非常關鍵的一次進步,但這個產品卻從開始就展示出了清晰的辦公To B屬性,直接將自己的功能限制在了商業和辦公環節,從未改變過。

此後幾年OICQ改名QQ並開始了快速發展。到2003年,一個新的社交網絡MySpace出現了。

myspace還不能稱之為社交網絡2.0

和即時通訊軟件不同的是,它有豐富的內容展示平台,給每個人以更加豐富的內容展示空間,用戶可以在主頁上分享照片和動態,已經初步開始從陌生人社交轉向真實社交網絡的線上化。

這是社交網絡1.0時代的進化和尾聲——它有1.0時代早期“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虛假身份的傳承,卻也因為有了上傳照片、動態的功能,而具備了用戶在線上展示自己真實身份的基礎。

2005年,火爆耀眼的MySpace被默多克的新聞集團以5.8億美元收購,從此走向一蹶不振。這一年,來自清華大學的王興和王慧文等人創辦了校內網,他們所模仿的對象,正是在此前一年由扎克伯格和他同學們創辦的Facebook。

Facebook、校內網的出現,標誌著社交網絡正式從1.0時代跨進了2.0時代,這個新時代最大的特徵,就是每個人都以真實的身份進入到互聯網。

人們的社會關係正式線上化,在網上溝通交流的主要對像從不知名的網友,開始逐漸變成了同學、同事、家人、朋友。人們在網絡上的身份,開始由虛擬變成真實。

一個有意思的現像是,在社交網絡從1.0向2.0轉變的過程中,騰訊似乎慢了半拍甚至更多。但開始於QQ的、覆蓋全國最寬廣的社交網絡體系,最終演化成了微信這個社交2.0時代的集大成者。

硬件是大門

雖然VR硬件公司、遊戲公司都在競逐元宇宙,但終究無法逃離來自社交網絡公司的深重影響。

今日頭條時代的張一鳴很難有挑戰騰訊的底氣,直到抖音和TikTok的成功,把今日頭條變成了字節跳動。

如今的字節跳動已經將自己明確為一個“短視頻社交軟件”,社交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主語”,其戰略方向與騰訊產生了直接衝突。

此次收購PICO,也是字節跳動對騰訊的一次虎口奪食。態度如此堅決的背後,對社交網絡3.0時代的爭奪溢於言表。

社交網絡沉澱著人們日常的生活、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是互聯網世界最重要的流量源泉。字節跳動對此有清晰的認識:2019年做過“多閃”社交通訊軟件,但最終敗在了微信強大的競爭優勢面前。

事實已經證明了,在社交網絡2.0時代沒有企業能夠戰勝騰訊。只有在行業的模式大變革、技術大變革的過程中,才有可能出現彎道超車的機會。

校內網上線標誌著社交網絡2.0的出現

元宇宙——就是社交網路從2.0向3.0的跨越,成了張一鳴眼中的絕佳機會。

按照現在已經形成的關於元宇宙的共識,這個社交網絡體系相比此前平面化的1.0、2.0時代,呈現出立體化、沉浸式的特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實體形象,有比現實社會更加豐富的娛樂、休閒、辦公、遊戲場景,基本上就是一個基於現實的大型3D在線世界。

3D模擬無法憑空出現,VR設備是從現實世界跨入這個虛擬世界的大門。

競逐元宇宙世界的,此前主要有三類企業:社交網絡、VR硬件和遊戲公司。

2016年左右一輪猛烈的發展後,VR硬件企業們遭遇了嚴重困難。除了兩家被巨額收購的公司可以被稱之為幸運之外,如暴風魔鏡和樂視等大量探索者都以慘烈失敗告終。

只靠硬件甚至支撐不起VR市場,硬件也不是元宇宙(社交網絡3.0)的核心競爭力。這和手機與社交網絡2.0之間的關係非常類似:小米曾經試圖用硬件撬動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社交網絡,但最終米聊用戶還是奔向了微信的懷抱。

遊戲公司是元宇宙重要的參與者。網絡遊戲本身就像是一個不完善的社交網絡——遊戲中有來自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玩家,為了完成一些共同的任務走到一起,相互配合、相互認識。

一個3D的大型在線世界,也需要遊戲公司的工程師們去建設,目前現有的元宇宙類游戲中,規模最大的就是新晉上市、市值接近500億美元Roblox,這個遊戲對於玩家來說有非常高的自由度,人們可以在遊戲中消費、娛樂、工作,甚至是在遊戲中玩遊戲,資產與現實中互通。

Roblox遊戲截圖,社交網絡3.0早期狀態

網絡遊戲的社交屬性和技術能力已經獲得了社交網絡公司的認可。騰訊趕在了Roblox上市之前就對其進行投資,並獨家代理其在中國區的產品發行。字節跳動則收購了被稱之為“中國Roblox”的代碼乾坤公司。

可以看到,雖然VR硬件公司、遊戲公司都在競逐元宇宙,但終究無法逃離來自社交網絡公司的深重影響。無論是被投資還是被收購,終究都會成為社交網絡公司佈局元宇宙的一部分。

生態遠未完善

社交網絡3.0的廣度之廣、深度之深,也許已經超過了每個普通人的想像。

知名的“激進派”投資人蔡文勝前段時間發了個朋友圈,大意是“如果投資者對元宇宙、區塊鏈、NFT有了更深的了解,就很難對其他投資方向更感興趣。”

蔡經常表達的觀點就是,大多數人不懂的行業一定存在比較好的投資機會,但這次關於元宇宙的判斷,仍然可以說比激進更激進。

大多數人確實還無法看懂關於元宇宙的一切,包括區塊鏈、NFT等等。

但更容易被理解的是,一個全新的社交網絡,不可能只由人與人組成,在這張網絡中必然會有海量的組成元素——包括遊戲、影視視頻音樂內容、辦公與會議體系、虛擬消費品、甚至是虛擬房地產、虛擬經濟體系。

用常規的金融和貨幣思維無法理解區塊鏈,但如果把它放置在元宇宙裡?它就變成了與宇宙裡的貨幣。 NFT呢?在元宇宙中,可以解決知識產權歸屬與保護的難題。

相配套的影視視頻音樂?這些都不是問題,去年4月,已經有歌手Travis Scott舉辦虛擬演唱會,觀眾達到1230萬。

饒舌歌手Travis Scott的虛擬演唱會成了元宇宙的標誌性事件之一

虛擬別墅出現了。 8月份,藝術家黃河山發行的310套數字房產NFT 兩天內售罄,總計售價36萬餘元。這些“別墅”在被賣出之後,就真正地專屬於它的買家,而不再屬於任何其他人;

虛擬房地產更加火熱。元宇宙中的虛擬土地已經開始被大量購買和炒作。

根據虛擬地產、元宇宙地產投資者“冷灘石”的統計,以下是幾次具有代表性的元宇宙虛擬地產交易:

2021年6月,Axie Infinity中9塊虛擬土地以888.25ETH,約合150萬美元高價出售;

2021年6月9日,Boson宣布以時價約704000美元的市價在Decentraland中的維加斯城區購買虛擬地產,併計劃建立一個虛擬購物中心;

2021年6月18日,數字房地產開發商Republic Realm以129.5萬枚MANA,約91.3萬美元的價格美元,購買了259塊數字地皮,即66,304 虛擬平方米。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林林總總的元宇宙組成元素還處於早期階段,有些泡沫意味。

但當我們假設未來社交2.0上的所有用戶都將向社交3.0遷徙的話,當數十億人都去採購這些虛擬空間的構成元素,那它們的價值將會是怎樣變化?沒有人能說得清楚。

NFT、虛擬房地產似乎有些太過於科幻。基於VR虛擬現實的一系列遊戲、內容、應用相對更容易被理解,卻同樣匱乏。這是一個遠遠沒有被完善的生態體系。

社交網絡3.0的廣度之廣、深度之深,也許已經超過了每個普通人的想像。如今比特幣、NFT、虛擬地產等一系列“滿是泡沫”的“神奇玩意”頻頻亮相,然而迄今為止對元宇宙有概念的人,可能仍不到全世界總人口的5%。

寫在最後

Roblox公司的CEO Dave Baszucki認為,想要構建一個元宇宙,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一個虛擬身份;現實感的真人社交;可以從任何地點登錄;極低的延遲;大量且多樣化的內容;完整的經濟系統;具有安全性和穩定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硬件和技術條件必然會走向成熟,但相比之下更難而且需要明確的,是有關於元宇宙的規則制定。

在美國,扎克伯格正在努力成為元宇宙的主人和規則的製定者。但在中國,誰會成為這個角色?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