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範一飛:五方面談金融發展新路徑

​9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2021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圍繞金融發展新路徑發表演講。

9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在“2021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圍繞金融發展新路徑發表演講。他透露,人民銀行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出台新階段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引導金融業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轉型。

在談到大家普遍關注的數字人民幣時,範一飛表示,數字人民幣目前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如規則制度有待完善、受理環境有待優化、支付體係有待健全等。他強調,在規則制定方面,須以中心化管理、統一認知、實現防偽為前提,數字人民幣“既不能完全按照賬戶去管理,也不能照搬紙幣去要求,該打破的要打破,該約束的要約束。”

範一飛還就金融助力構建共同富裕格局發表觀點。他表示,金融科技是彌合數字鴻溝、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徑包括三個方面:紓解城鄉間數字化建設鴻溝、破解群體間數字化應用鴻溝、緩解機構間數字化發展鴻溝。

以下為範一飛演講全文。

範一飛在“2021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上發表演講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很高興參加中國數字金融論壇。首先,我謹代表人民銀行對論壇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在數據要素、數字技術等“新動能”催化下,以數字金融、智慧金融為典型代表的金融科技為金融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方略”;“十四五”規劃綱要則為金融科技的發展謀定了前進方向,擘畫了藍圖願景。人民銀行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出台新階段金融科技發展規劃,引導金融業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數字化轉型。藉此機會,我就金融發展新路徑談五方面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是深挖數據價值,激活轉型升級內生動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數據已成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從“千人千面”的創新產品設計到“一人一策”的金融服務模式,從“去蕪存菁”的業務流程優化到“除險保安”的風險安全防控,金融創新發展始終離不開數據的有力支撐。金融機構要高度重視數據工作,充分釋放數據潛能,點燃金融數字化轉型的“數據引擎”。

在數據治理方面,建立涵蓋採集、處理、分析、使用的全流程管理體系,統一數據標準規則、做好分級分類,建設企業級數據字典和資源目錄,著力提升數據準確性、有效性和易用性。

在數據共享方面,堅持最小必要、專事專用原則,探索應用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等技術,在保障原始數據不出域前提下規範開展數據共享,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不動價值動。

在數據應用方面,加強金融與公共服務領域信息互聯互通,運用聯合建模、圖計算等手段,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數據服務能力,深挖數據綜合應用場景,實現數據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普惠百姓民生的多向賦能。

在數據保護方面,嚴格落實《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建立數據全生命週期安全保護機制,運用匿踪查詢、去標記化等措施,嚴防數據誤用、濫用,切實保障金融數據和個人隱私安全。

二是佈局數字基建,夯實數字金融發展底座

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業要順應數字技術發展新趨勢,著力打造佈局科學、安全可靠的數字基礎設施,築牢金融轉型與創新發展的“數字底座”。

在數據中心增效方面,綜合功能定位、區域分佈、電力保障等因素,統籌規劃建設,加快數據中心綠色低碳升級改造,建立健全多場景協同聯動、多節點一體管控的智能運維機制,構建高可靠、多層級數據中心容災體系,為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保駕護航。

在算力體系擴能方面,運用雲計算技術穩妥推進分佈式架構轉型,部署技術先進、規模適度的邊緣計算,探索建立行業公共算力基礎設施,支撐金融瞬時高並發、大流量業務對計算資源的需求,為金融業務高效運轉注入強勁動力。

在網絡通信提速方面,優化建設高可靠冗餘網絡架構,深入推進IPv6規模部署和應用,運用5G、物聯網技術打通“雲管邊端”四個層面,實現網絡資源虛擬化、流量調度智能化、運營管理自動化,提升業務承載能力和交易流轉效率。

三是研發數字貨幣,提升金融服務普惠水平

數字人民幣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利於推動社會生活、生產方式的數字化轉型。人民銀行堅持“安全普惠、創新易用、長期演進”設計理念,穩妥推進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在多地開展真實用戶試點驗證和分批次大規模集中測試,充分檢驗數字人民幣業務系統穩定性、產品易用性和場景適用性,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我們也看到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數字人民幣規則制度有待完善、受理環境有待優化、支付體係有待健全等。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開放包容原則,從供需兩方面發力,組織持續優化數字人民幣底層業務能力和基礎技術平台,積極對外賦能,共同打造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

在規則制定方面,以中心化管理、統一認知、實現防偽為前提,充分發揮數字人民幣結算效率高、隱私保護強等優勢,既不能完全按照賬戶去管理,也不能照搬紙幣去要求,該打破的要打破,該約束的要約束。

在技術實現方面,發揮好指定運營機構各自優勢和專業經驗,持續開展技術迭代保持整體先進性,充分利用現有金融基礎設施,支持與傳統電子支付系統間交互,推動不同運營機構錢包間、數字人民幣錢包與銀行賬戶間的互聯互通,實現安全與便捷的統一。

在生態建設方面,堅持雙層運營體系,研究既能激發創新活力又能提升服務質效的長效機制,營造激勵相容、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充分發揮參與各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探索產業主體共同參與、競爭選優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滿足更廣泛用戶群體和不同場景需求,提升數字人民幣普惠性和可得性。

四是發展數字信貸,深耕服務實體經濟使命

數字信貸在一定程度上補齊了傳統融資模式在服務小微民營企業及農戶、個體工商戶方面的短板。金融業要用好數字信貸這個服務實體經濟的“新利器”,積極探索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新範式。

一是降本增益。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審貸放貸流程智慧化再造,基於一體化中台沉澱可共享、可複用的業務能力,綜合工商、稅務等多維數據綜合研判企業經營狀況,降低研發、運營、風控成本,提升融資服務效能。

二是提質擴面。構築廣連接、易觸達的服務網絡,依托數字渠道建立全流程“雲上辦”“掌上辦”的服務觸點,運用物聯網、衛星遙感等技術掌握企業生產經營全鏈條“數字足跡”,減少對融資抵押物依賴,提高信貸融資可得性、下沉度和滲透率。

三是精準滴灌。發揮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技術優勢加強對產業鏈供應鏈生產經營主體的數字化認知,準確識別融資需求真實性,動態監測信貸資金流向流量,通過更多元、更智慧、更精準的數字信貸產品為實體經濟“輸血供氧”。

五是彌合數字鴻溝,助力構建共同富裕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金融業要始終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金融科技是彌合數字鴻溝、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重要手段,主要途徑包括:

一是紓解城鄉間數字化建設鴻溝。全面實施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示範工程,推動構建“線上線下打通、跨金融機構互通、金融與公共領域融通”的新型服務渠道,建立“一點多能、一網多用”的惠農綜合服務平台,推動農業供應鏈資金流、商流、物流深度融合,將金融資源精準配置到農業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助力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

二是破解群體間數字化應用鴻溝。聚焦老年、少數民族、殘障等人群日常生活中的高頻金融場景,因人而異打造適老化、民族版、關懷式移動金融產品,運用智能移動設備延伸金融服務觸角,不斷提升服務深度、廣度和溫度,讓守正向善的科技創新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三是緩解機構間數字化發展鴻溝。大型金融機構要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通過能力輸出、技術輻射、同業協作等探索以大帶小、以強扶弱的協同發展新模式,激活全行業數字化經營動能。中小金融機構要充分把握“地緣、親緣、人緣”固有優勢,善用外力、合作共贏加快數字化轉型,構建差異化競爭力和精益管理體系,賦能地方經濟和小微企業健康發展。

女士們、先生們! “十四五”是我國邁向全面現代化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是深化經濟戰略轉型的關鍵五年。胸懷昂揚鬥志,恰是百年風華。金融業要始終堅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努力譜寫數字金融創新發展的新篇章,為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貢獻金融擔當。

最後,預祝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