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研所談區塊鏈:技術上去中心化並不等於管理去中心化

21世紀經濟報導訊:9月10日,丰台區人民政府聯合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在北京舉辦“2021中國(北京)數字金融論壇”。會上,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副所長狄剛就“區塊鏈技術助力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話題發表了主旨演講。

狄剛認為,區塊鏈的價值和優勢主要包括六方面內容:提升協同效率、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助力穿透監管、建設可信體系。區塊鏈在爭議中不斷發展,到現在為止,我國區塊鏈發展已經初見成效,已從拼專利走向了拼實力,從找場景變成了建生態。目前區塊鏈落地成果不斷增加,政策支持重重疊加,標準體系初步形成,關鍵技術有所突破,人才隊伍逐步建立。

狄剛表示,數字貨幣研究所也積極探索數字人民幣區塊鏈應用,在發行層基於區塊鏈構建了統一分佈式賬本,提升了對賬效率;同時在國際清算銀行創新中心的支持下,開展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探索使用分佈式賬本;同時也建設了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還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大專項。

在標準化領域,數研所積極加強區塊鏈標準體系建設,牽頭國內外多個標準化組織工作組和標準化項目,包括在金標委成立了法定數字貨幣標準工作組並擔任組長單位,也擔任了全國區塊鏈分佈式賬本記賬技術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也在金標委的指導下推動區塊鏈標準制定。

區塊鏈並非萬能,優勢是解決信任問題

對於區塊鏈在數字金融領域創新與發展。狄剛表示,首先要提高認識,釐清概念。

一方面,區塊鍊是多種技術融合的集成創新,涉及到密碼學、共識機制等精巧組合應用,實現了不信任主體的高階信任問題。第二方面,區塊鏈不等於比特幣,區塊鏈只是一種技術,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幣和鏈有本質區別。第三方面,區塊鍊是非信任主體之間自證清白的工具,強信任主體內部區塊鏈發揮不了太大作用。第四方面,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士對區塊鏈的認識不一,大家應該在同一維度裡討論。

其次,要取其精華,避其短板。區塊鏈並非萬能,是犧牲了存儲、計算,建立了信任,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之處。它的優勢場景是解決信任問題,但是對於高並發以及對於隱私和性能要求較高的場景並不是很適合。

再次,要充分認識,務實發展。技術上的去中心化並不等於管理上的去中心化,區塊鍊是去中心化的,但是大家往往把去中心化理解錯了,大家經常在計算機裡面強調分佈式,但是分佈式也是一種可管理的分佈式,區塊鏈作為一種技術,也應該是可管理的分佈式架構,

然後,要長期演進、系統思維。區塊鏈尚處發展之中,具有系統性、長期性、複雜性,需要具備系統思維、動態思維。目前我們面臨多方挑戰,包括鏈上鍊下協同問題、業務連續性問題、工程實現及安全性問題、性能問題。

最後,明辨是非、匹配場景。區塊鏈有其適用場景,不能拿著錘子找釘子。

區塊鏈應用於金融面臨的技術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狄剛提出了幾個原則。他表示,第一,區塊鏈並非顛覆已有技術,要多討論在各種場景裡如何實踐運用,積極發揮技術本身的改良作用,解決行業痛點。第二,不能為了區塊鏈搞區塊鏈,需要既不冒進,也不守舊,要理性務實,綜合各種成熟先進技術實現效果最優,這就是數字人民幣研發採用混合技術架構的出發點。第三,技術是中性的,有正作用也有副作用。第四,區塊鏈發展還在路上,不要高估現有作用,也不要低估未來潛力,技術的初心是要解決問題,這是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根本出發點。

狄剛指出,“為了追求一種極致就會帶來另一種問題,比如追求性能,穩定性可能就會出問題,所以大家要結合起來看看它的優點和缺點,要迴避短板,結合優點發揮最大效應。”在他看來,對於區塊鏈來說,在金融應用方面還面臨很多技術挑戰。

第一,體系架構方面,性能和可擴展性還有很多問題,需要關注側鏈、多鏈、硬件加速、鏈上鍊下協同等解決思路。

第二,隱私保護方面,目前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安全多方計算,聯邦學習等主流隱私保護技術局限性較大,還需要從理論層面加強創新,也需要從工程技術方面進行創新,比如軟硬結合。

第三,信息安全方面,區塊鏈面臨自主可控、開源許可、量子計算等挑戰,我們需要加強安全技術創新,包括智能合約形式化驗證、合約安全、DID分佈式身份等方向。

第四,監管審計方面,區塊鏈的節點裡面有很多都是匿名化和密態化、去中心化的,難以監管,我們可以通過隱私保護技術和監管探針技術創新結合,實現穿透式監管。

第五,融合集成方面,區塊鏈跟傳統技術集成的兼容性不高,存在技術摩擦,需要加強區塊鏈基於傳統技術的繼承改良研究,需要加強與新技術的融合創新研究。

最後,標準體系方面,區塊鏈互聯互通性較差,核心技術標準與應用標準不夠,這需要加大標準體系建設的力度。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