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豐富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場景

滬府辦發〔2021〕24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上海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上海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8月25日

上海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商務部等相關部委要求,結合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考察上海重要講話和在浦東開發開放30週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國家賦予上海新的城市功能定位,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進一步增強消費在上海構建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中的基礎性支撐作用,為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更好發揮政府統籌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引導,完善聯動協同各方的工作機制,完善相關政策、優化製度供給。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和市場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的創新活力,增強內生動力,提升城市軟實力。

堅持突出特色、創新融合。充分發揮上海資源禀賦優勢,突出消費市場廣闊、高端資源集聚、市場創新活躍、消費群體多元等獨特優勢,廣泛積聚優質市場主體,深化“四大品牌”聯動,大力發展各類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形成國內國外市場相通、產業相融、創新相促、規則相聯的良性循環。

堅持科學佈局、區域聯動。對標國際一流,優化消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佈局,強化樞紐功能,打造消費地標,全面提升城市商業功能和消費環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發揮上海中心城市輻射和帶動作用,完善區域現代流通體系,打通城市流通堵點,聯動打造消費增長新動能,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三)總體目標

以規劃引導、市場驅動、標準對接、制度創新為著力點,聚焦“國際”,緊扣“消費”,突出“中心”,進一步提升供給質量,打造消費地標,強化樞紐功能,優化消費環境,加快推動消費提質擴容,做大消費流量規模,吸引高端消費回流,全面提升上海的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和政策引領度,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全球消費目的地,全面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力爭到“十四五”末率先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競爭力、美譽度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二、主要任務

(一)構建融合全球消費資源聚集地

1.打造全球消費品集散中心。放大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溢出效應,推動展品變商品。開展虹橋和外高橋國家級進口貿易創新示範區建設,打造集消費品進口、分撥配送、零售推廣等於一體的服務鏈。支持商業企業建立海外分銷中心、展示中心等營銷網絡和物流服務網絡。聯動國內外知名品牌,打造一批標誌性精品活動,舉辦若干重要會議論壇,持續提升“五五購物節”影響力。 (市商務委、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負責)

2.建設浦東國際消費中心。著力創造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供給,不斷提升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水平。加快推進浦東“全球消費品牌集聚計劃”,吸引更多國際國內知名商業主體和消費品牌集聚浦東,打造面向全球市場的新品首發地、引領消費潮流的風向標。培育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對消費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引領帶動國內消費升級需求。發揮浦東先進製造和貿易航運樞紐優勢,推動消費平台和流通中心建設。拓展開放合作平台,擴大與消費相關的服務業開放,研究探索放寬電信服務、醫療健康等服務消費市場外資准入限制,促進服務供給體系升級。 (市商務委、浦東新區政府負責)

3.集聚國際品牌。進一步用好進博會等重要平台,推動更多國際知名高端品牌、新興時尚品牌集聚。發揮上海各類電商平台作用,為國際中高端品牌進入國內市場提供孵化平台。用好總部經濟政策,吸引國際品牌總部入滬。支持和引導各區加快商業結構調整,為國際品牌打造全場景體驗中心或服務中心創造條件。支持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服務高端消費品牌的第三方專業服務。 (市商務委、各區政府負責)

4.打響本土製造消費品品牌。打造外貿企業自有品牌,擴大“同線同標同質”實施範圍。發展城市定製商品和高級定製品牌。打響一批引領性本土品牌,支持其進商場、上平台、入駐特色街區、進免稅店。做大做強中國品牌日、世界設計之都大會、設計創新展等各類品牌展會和活動,提升本土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打造一批面向垂直領域、細分客群的上海網絡新消費品牌。 (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負責)

5.發展零售自有品牌。打造零售企業自有品牌示範項目,支持大型連鎖商業企業和電商平台實施自有品牌戰略,依託大數據精準發掘消費需求,提升商品管控能力,運用先進生產工藝,提升自有品牌產品品質。依托“五五購物節”等重大商業節慶活動和展會平台,加強自有品牌宣傳推廣力度,培育自有品牌消費環境,提升自有品牌形象。培育壯大零售企業自有品牌行業組織。 (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負責)

6.重振老字號品牌。深化老字號“一品一策一方案”,支持發布“國潮新品”。支持老字號在重點商圈集聚發展,升級打造旗艦店、品牌店、集成店,推動老字號開展數字化轉型。實施國際化戰略,支持老字號在進博會宣傳推廣,進免稅店、上跨境電商平台。支持老字號企業掛牌上市,發行債券。加強老字號商標配套專項保護、註冊登記保護、異地協調保護、跨部門保護。 (市商務委、市國資委、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負責)

(二)推動多領域服務消費提質擴容

7.打造國際美食之都。深入推進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美食之都。圍繞各國特色美食、餐飲文化、餐酒搭配、風尚茶飲、品質咖啡等,培育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環球餐飲美食街、美食聚集區、特色市集等,創造新供給。打造“環球美食節”“上海小吃節”等標誌性活動,推進環球美食文化、茶飲文化、主廚文化融合交流。 (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相關區政府負責)

8.擴大文旅休閒消費。加快推進文旅體場館智能化升級,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設施集聚區,建設一批高水平電競場館。加快演藝產業發展,形成全球規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劇場群。培育動漫產業集群,扶持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上海本土原創動漫遊戲龍頭企業。建設世界重要藝術品交易中心,建立藝術品線上展示空間和交易平台,充分發揮上海國際藝術品保稅服務中心作用吸引國際藝術品集聚。培育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和示範城市。構建多層次多元化花卉市場流通體系。 (市文化旅遊局、市新聞出版局、市體育局、市商務委、相關區政府負責)

9.促進豐富體育消費。打造多層次健身休閒消費場景,擴大優質全民體育賽事供給,優化觀賽配套服務。大力發展“三大球”、路跑等具有消費引領特徵的體育項目。鼓勵社會力量開辦康體、體質測定和運動康復等各類機構。發展體育培訓市場,培育體育運動品牌。推動各區都市運動中心全覆蓋,打造體育消費綜合體。開展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大力發展節假日和夜間賽事經濟、體育經濟。 (市體育局、各區政府負責)

10.發展提升健康養老消費。打造健康產業集聚區和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服務項目。發展定制化健康體檢、私人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務,擴大在線健康消費,推動醫療、養生和養老一體化發展。發展國際健康旅遊消費,推進全域國際醫療旅遊試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醫療服務品牌和項目。開發具有中醫藥健康特點的旅遊產品,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基地。鼓勵社會力量盤活存量資源,重點發展大眾化的養老服務。推進養老康復輔具產業發展。 (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相關區政府負責)

(三)打造引領全球消費潮流新高地

11.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地。深化“上海全球新品首發地示範區”建設,支持各區研究制定促進首發經濟發展政策措施,打造集新品發布、展示、交易於一體的生態鏈。支持龍頭電商平台打造全球新品網絡首發平台。支持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地標性高端商業綜合體,吸引高能級品牌首店、旗艦店、概念店入駐。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打造“全球新品首發季”,支持國際品牌、本土品牌和潮牌來滬開展新品首發、首秀、首展等活動。將“上海時裝週”“國際美妝節”“上海車展”等打造成為專業新品發布平台。開展上海全球新品首發地整體形象宣傳推廣。 (市商務委、各區政府負責)

12.加快商業數字化轉型。打造商業數字化轉型示範區。推動大型連鎖商業企業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建設一批智慧購物示範場景。培育一批百億千億級電子商務標杆企業。鼓勵線上平台與實體商業深度合作,打造智能化、定制化、體驗式的商業新業態新模式。集聚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直播電商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直播活動。鼓勵品牌設立“直播旗艦店”。打造一批直播電商基地。吸引一批具有跨境電商服務能力的MCN機構。優化跨境支付結算服務。 (市商務委、相關區政府負責)

13.創新升級信息消費。拓展5G應用領域,培育信息消費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促進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新型信息產品升級消費,擴大網絡文學、互聯網游戲等信息服務。加速發展網絡視聽,培育打造5G條件下更高技術格式、更新應用場景、更美視聽體驗的高新視頻新業態。推動5G+4K 超高清視頻及邊緣計算網絡的規模化應用,大力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電視操作系統、超高清視頻編解碼標準、數字內容版權保護等技術的廣泛應用。 (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文化旅遊局負責)

14.點亮城市夜間經濟。加快“1+15+X”夜間經濟整體佈局,發展濱江夜間經濟活力帶和都市夜間經濟核心活力圈,打造15個地標性夜生活集聚區和一批夜間經濟特色示範項目。鼓勵旅遊景點、博物館、藝術館、體育場館、公園等公共場館設施在特定時段推出夜場活動。打響“六六夜生活節”節慶品牌。設立夜間經濟諮詢委員會,研究夜間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健全市場自治管理機制。開展夜間經濟精細化管理示範區建設,協同優化夜間停車、交通、燈光、治安等城市綜合配套。深化各區夜間區長、各區夜生活首席執行官制度,統籌協調夜間經濟發展。 (市商務委、市文化旅遊局、市體育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委、市綠化市容局、各區政府負責)

(四)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標誌性商圈

15.提升世界級商圈業態和功能。南京東路集聚國內外特色品牌,打造接軌國際的城市會客廳。南京西路集聚國際高端品牌,建設海派文化地標,打造城市更新與品質消費的世界級標杆。小陸家嘴商圈打造高端商業商務集聚互動,文化體驗、商務觀光功能突出的世界級地標性綜合商圈。淮海中路—新天地突出海派特色,打造引領高端時尚潮流的時尚消費地標。豫園商圈發揮民俗特色,打造鏈接民俗與潮流、民族與世界的特色消費地標。徐家匯商圈打造體驗化、立體化、智慧化的世界級文商融合商圈。北外灘商圈打造高端商業商務、特色文化體驗、國際化會議博覽功能集聚的世界級中央活力區。 (市商務委、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相關區政府負責)

16.培育特色商業街區。培育形成一批集成展示、弘揚推廣中國製造、中國服務的國潮品牌特色街。打造一批集聚全球優質進口商品、融合國別特色文化活動、服務模式靈活便利的國別商品特色街區。提升分時步行特色街區品質,引入特色化週末集市和街頭藝人表演,拓展商品和服務種類,打造特色化活力街區,支持有條件的區域新建分時步行街區。打造一批歷史有根、文化有脈、商業有魂、經營有道、品牌有名的海派特色商業街區。 (市商務委、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相關區政府負責)

17.打造“五個新城”商業地標。加快建設嘉定、松江、青浦、奉賢、南匯綜合性新城商業中心,集聚優質消費資源,推動消費融合創新,優化商業佈局,形成層次分明、佈局合理、功能完備、業態先進、錯位發展的新城商業體系。堅持特色化發展,挖掘資源禀賦優勢,依托聯通長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節點,結合歷史街區、城市生態景觀、特色文化旅游資源等,形成商旅文結合的特色消費功能區。 (市商務委、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相關區政府負責)

18.提升社區生活圈能級和水平。打造類型全、能級高的公共服務設施集群,提升社區商業豐富度、便捷性和安全性,加快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建立跨部門、跨地區、產業鏈各環節集聚的主副食品運行調控系統,進一步強化超大城市保供能力。優化標準化菜市場規劃佈局,推動標準化菜市場向智慧菜市場轉型。推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大力培育家政服務龍頭企業。完善以連鎖早餐網點為主體,特色單店、流動餐車、外賣平台配送等多種形式為補充的早餐供應體系。 (市商務委、相關區政府負責)

(五)營造具有全球吸引力消費環境

19.完善綜合交通物流體系。構建多層次、通勤式、快速化和經濟舒適的軌道交通網絡。打造集航空、國鐵、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等功能於一體的浦東綜合交通樞紐,提升虹橋樞紐交通服務能級。優化商業街區、旅遊景區等區域停車設施佈局,動態設置道路分時停車泊位。構建以人為本的城市配送網絡體系,形成高效便捷綠色的四級生活消費物流網絡,提升區域物流樞紐功能,完善轉運分撥中心建設,優化社區物流配送網點佈局,加快推進末端配送設施建設。 (市交通委、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相關區政府負責)

20.倡導綠色低碳消費。大力推廣節能環保低碳產品,全面推行綠色產品政府採購制度。大力倡導生態設計和綠色消費理念,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引導消費者優先採購可循環、易回收、可再生的替代產品。深入開展“光盤行動”,試點餐飲行業綠色賬戶積分激勵機制。加強塑料污染治理。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和利用,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推動汽車使用全生命週期管理。 (市商務委、市發展改革委、相關區政府負責)

21.優化城市商業空間。以城市更新促進功能更新,在商業商務載體中融入特色活力開放空間,挖掘中央活動區集聚的城市歷史文化價值,增加更多特色產業功能和多樣化公共空間。舉辦多功能多樣化全時段活動,積極發展後街經濟和夜間經濟,延伸休閒消費新時段,提升各類演出和公眾活動頻率和強度,打造更多具有國際範、上海味、時尚潮的24小時城市社交目的地。 (市商務委、市規劃資源局、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相關區政府負責)

22.優化消費市場環境。支持金融機構加強對商圈消費、假日消費、夜間經濟等新型消費場景的金融服務。完善重點商圈數字人民幣受理環境建設,豐富數字人民幣試點應用場景。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推進線下零售企業“七日無理由退貨服務承諾亮牌行動”。積極開展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和“滿意消費長三角”行動。及時發布上海市消費者滿意度指數。發布重點商圈“上海購物”誠信指數,督促企業提高服務品質。實施“商業有溫度”計劃,推動購物中心、百貨店等商業載體完善母嬰設施配置和管理,支持建設“母嬰友好”商圈、商場。搭建行業、企業與消費者溝通平台,促進商家與消費者的良性互動。構建以商務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消保委負責)

23.完善消費領域標準體系。深化內貿流通領域標準化建設。加強對直播電商等新型消費業態規範和標準的研究制訂。形成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商品服務標準與行業規範,建立消費品測評與遴選機制,推動企業首席質量官隊伍培養。鼓勵平台企業、行業組織、研究機構等研究制定支撐新型消費的服務標準,健全市場監測、用戶權益保護、重要產品追溯等機制。 (市商務委、市市場監管局、市消保委負責)

(六)完善國際消費政策和製度體系

24.大力發展免退稅經濟。支持本市企業申請免稅品經營資質,鼓勵免稅店設立國產商品銷售專區。擴大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即買即退”實施範圍、優化退稅流程。擴大退稅商店數量、類型及覆蓋地域範圍,鼓勵重點商圈、機場、賓館酒店內商場和旅遊景區商業網點開設退稅商店。在機場、港口等入境口岸,重點商圈、涉外賓館酒店、重點文旅體育設施和會展場館,加大免稅店和退稅商店推介力度。 (市財政局、市稅務局、市商務委、市文化旅遊局、市體育局、相關區政府負責)

25.增強外籍人士消費便利性。建設面向團隊的入境簽證互聯網申報平台。對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文化、賽事活動入境人員提供簽證辦理便利。釋放團隊旅遊、健康旅遊簽證便利政策效應。用好144小時過境免簽、郵輪免簽政策。拓寬入境旅客數字化支付渠道。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入境游客移動支付服務項目落地實施和推廣。完善外卡收單受理環境和支付便利度。打造多語種服務示範場景,開發英文版電子地圖。 (市公安局、市金融監管局、市文化旅遊局、相關區政府負責)

26.優化市場准入監管體系。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加快推進市場監管領域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繼續探索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深入探索包容審慎監管,進一步細化行政處罰裁量權,更新市場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免罰清單。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 (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負責)

(七)構建區域協同產業聯動新格局

27.加強國內大市場聯動。深化長三角消費品製造業和終端消費市場聯動發展,優化消費品設計、製造和銷售產業鏈的分工佈局,為本土品牌孵化提供產業腹地支撐。建立“客流共享、平台互聯、主體互動、宣傳互通”的長三角聯動辦節機制,把“五五購物節”打造成為長三角消費資源聯動推廣載體和平台。發揮上海電子商務和物流服務功能優勢,引入更多優質農產品,更好滿足特大型城市消費需求。發揮上海國內外消費品集散中心的優勢,把更多優質本土品牌、新品潮品、新業態新模式向全國輻射。 (市商務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相關區政府負責)

28.加強“四大品牌”聯動。加強“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聯動,營造多行業融合互動的消費生態,深化商產文旅體聯動發展,放大消費促進的規模效應和整體優勢。鼓勵文化科普展覽進商場,支持文化藝術、科學教育與商業跨界合作融合。持續打造上海製造“設計100+、品牌100+、時尚100+”,引進一批國際國內消費品頭部企業功能性總部落戶上海,創建一批時尚消費品特色產業園區。 (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商務委、市委宣傳部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障。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上海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領導小組,加強部門協同,市、區聯動,強化統籌協調,推動重點項目,研究創新政策,更好推動相關工作的落實。 (市商務委負責)

(二)強化人才支撐體系。加大復合型創新型商業人才引進培育力度,重點引進緊缺的複合型商業運營管理、物流供應鏈、電商、新零售等領域以及時尚職業經理人、時尚設計師等高端專業人才。加大傳承老字號傳統技藝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完善相關製度和措施,吸引國內外優秀商業人才來滬投資創業。 (市商務委、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三)開展全球宣傳推廣。制訂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全球營銷推介計劃,構建全球推介的網點佈局,加快佈局一批海外推介辦事處、聯絡點、客戶中心。發揮駐外機構作用,加強城市海外營銷推介,與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廣告公關機構合作,建立屬地化、專業化、國際化、精準化的推介矩陣,塑造上海城市形象。 (市商務委、市委宣傳部負責)

(四)完善消費監測體系。構建融合政府端和市場端、供給側和消費側大數據於一體的監測體系。針對網絡消費、服務消費、外來消費、夜間消費等重點領域,加強統計指標研究,多維度反映消費市場發展新趨勢。 (市商務委、市統計局負責)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