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和它的殺手們(一):EOS和TRON

以太坊,作為全球市值第二的加密貨幣,崛起於2017年牛市的ico浪潮,從此坐穩了加密貨幣市場老二的位置。

這幾年間有無數的項目想對以太坊發起挑戰,都無一例外的慘遭失敗。

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來的項目具備了足以挑戰以太坊的潛力,或者有能力從以太坊所佔據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曾經和現在的以太坊殺手們。

在介紹之前,我們需要先簡單了解一下公鏈、聯盟鍊和私鏈。

公鏈首先是開源的,同時公鏈會保護鏈上的開發者和用戶,公鏈的創始人或者開發團隊不能侵犯公鏈使用者的權益。

所以公鏈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人人可以使用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如老公鏈btc、eth、ada和近期爆發的新公鏈near、sol等等。

私鏈顧名思義就是私人創造一條鏈,一般具有特殊用途,並且不會對所有人開放,但是它具有隱私性好、交易速度快、成本低等特點。

聯盟鍊主要服務於幾個公司或者社區之間的特殊需求,同時也有著交易速度快以及數據不會默認公開這兩大特點,著名的聯盟鏈就有“超級賬本”(Hyperledger)。

本期內容我們會簡單講解幾個老“以太坊殺手”:eos(柚子)、tron(波場)。

在下一篇以太坊文章中,我們將會為大家詳細介紹:solana、polkadot、Avalanche這三個新型熱門公鏈。

EOS

Eos曾經被認為是最有可能超越以太坊的公鏈,在2018年6月份結束了眾籌,最終募集到了超過40億美元的資金。

當時eos主打的概念是未來的tps(吞吐量)將會達到百萬級別以及友好的開發者環境和幾乎為零的使用成本。

Eos背後的主公司Block.one是一家由Brock Pierce、Brendan Blumer、BM等人組建的公司,我們最熟悉的BM在其中擔任CTO職務。

而eos的失敗原因,除了有幣價表現令人失望之外,BM的離開也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Eos當初承諾的百萬級別吞吐量一直沒有實現,經過相關機構測試發現,吞吐量甚至還不足50 tps。

Eos底層的建設與友好的開發者生態也遲遲未見推出,同時對於社區和優秀項目的支持不夠,其中對於中國社區的重視尤為不足。

而經過翻閱資料發現,eos的失敗不止與技術層面有關,其混亂的管理也是造成其挫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有坊間傳聞,BM的出走也與此有關。

其母公司的控制人Brendan Blumer在多個重要崗位上安排了自己的親屬擔任高管,同時在一開始的眾籌中就多次公開聲明:

“EOS沒有任何的權利、價值,不是投資,也不是貨幣,更不是證券,銷售所得全憑開發公司處置, EOS的發行是銷售協議,而不是募資協議。”

如果這些坊間傳聞確有其事的話,那麼總結來說eos是敗給了技術的不成熟以及混亂的管理模式。

波場

Tron即我們所熟知的波場,由孫宇晨創建,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成為當之無愧的第一國產公鏈。

無論是從用戶數量還是用戶體驗上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我們最為熟悉的trc20轉賬,用的就是這條公鏈。

相信很多朋友在向各種地址轉u的時候,最常用的也是trc20的公鏈而不是以太坊的erc20。主要原因就是使用波場轉賬usdt不需要手續費。

不過波場也經常被人指責抄襲以太坊,瀏覽其白皮書後發現,它確實與以太坊的白皮書有很多相似之處,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瀏覽這個鏈接:

“https://cn.developers.tron.network/docs/what-is-tron。”

不可否認的是,波場在其發展過程中有很多操作的成分,同時它現在真正落地的dapp也大多與菠菜產業有關。

但是這些都沒有妨礙它成為現在的國產第一公鏈,因為波場低廉的使用價格足以讓自己在以太坊生態中分得一杯羹。

本期介紹的eos和tron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Eos前期聲勢浩大,由頂級技術天才創建,各路資本蜂擁而至。

而tron作為國產公鏈,雖然其早期流量基本來自於孫宇晨的個人ip,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居然是tron的發展更為順利,規模更為巨大。

因此我們也不難看出,在區塊鏈的發展中,好的技術一定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而優秀的運營營銷能力也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投資有風險,本文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本人,並不構成任何建議。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