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元宇宙” 成為了國內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新概念,不僅使多只與其相關的概念股連日漲停,更吸引到數百條元宇宙商標註冊申請,而互聯網大廠們對元宇宙相關公司的收購似乎也正在重啟一度被冷卻的VR/AR 的資本熱潮。
但關於元宇宙的成熟度和短期內的進展,多數行業人士仍持保守意見:這種基於群體FOMO 行為的熱度很難持續,元宇宙要想真正落地,時日還很長。
元宇宙長什麼樣?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起源於一位美國作家於1992 年出版的反烏托邦小說《雪崩》,它描述了一個人們以虛擬形像在三維空間中與各種軟件進行交互的世界。
現在,人們普遍認為Metaverse 元宇宙指的是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運行的人造虛擬空間,用戶能夠在這個其中進行互動、協作和創造。一言以蔽之,元宇宙就是Web3.0 時期的數字世界,是未來互聯網發展到極致的最終形態。
在技術層面上,元宇宙由虛擬增強的物理現實和物理持久的虛擬空間融合而創造,包括所有虛擬世界、增強現實和互聯網的總和。這對沉浸感、參與度、持續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由許多獨立工具、平台、基礎設施、協議等來支持其運行。隨著AR、VR、5G、雲計算等技術逐步成熟,元宇宙有望從概念走向現實。
基於生來就有的虛擬場域以及玩家的虛擬角色等特徵,遊戲產業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實現Metaverse 的領域。行業人士認為,元宇宙之所以從遊戲和VR 主題異軍突起,是因為可想像的元宇宙是具備“個人沉浸式、交互” 的數字體驗,遊戲尤其是VR 遊戲最容易被聽眾所接受和理解,當然這也與遊戲消費者的購買力有一定關係。
區塊鏈行業深度觀察者、0x财经 創始人魚文輝告訴動點科技,元宇宙的發展格局演進會經曆三個階段:
①未來5-8 年,隨著技術基礎設施和設備的完善各大互聯網巨頭公司和一些專注於遊戲、社交的頭部公司將發展出一系列獨立的虛擬平台。
②未來10 年左右,隨著泛各種娛樂沉浸式體驗平台的長足發展,人們會將部分消費、教育、會議、工作等更多產業和行為將轉移至虛擬世界,同時隨著虛擬世界消費行為不斷升溫,並隨著數字人民幣等數字貨幣和基於NFT 的數字信息資產化,經濟系統開始建立,隨之帶動部分虛擬平台間實現交易、社交等交互。
③未來10 年~20 年後,各個虛擬平台將作為子宇宙,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標準協議,實現各產業鍊和層級子宇宙的聚合併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
VR 重登歷史舞台
今年3 月,沙盒遊戲平台Roblox 登陸紐交所,成為“元宇宙第一股”。發行價45 美元,首日股價大漲54%,市值突破400 億美元。 4 月,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 宣布完成10 億美元巨額融資,用來打造Metaverse,其估值已高達287 億美元。
在招股書中,Roblox 用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等八大要素定義了元宇宙。但Roblox 自己也只具備了元宇宙的初級形態:它尚未做到對現實世界的完全投射,且場景相對還粗糙,沉浸式體驗感較低。
畢竟,元宇宙的持續性、實時性、兼容性特徵基本上可以通過提陞技術來滿足,但經濟屬性、可連接性、可創造性等高級屬性目前仍然很難實現。這要求虛擬世界中存在可以完整運行的經濟系統,可以支持交易、支付、由勞動創造收入等;數字資產、社交關係、物品等都可以貫穿於各個虛擬世界之間,以及可以在“虛擬世界” 和“真實世界” 間轉換。
儘管現實中的大山還很難翻閱,元宇宙還是如同一劑強力的春藥般徹底點燃了科技、遊戲和創投界的熱情。
扎克伯格在收購了Oculus VR 7 年多後罕見重提元宇宙,稱希望在未來用5 年左右的時間,將Facebook 打造為一家元宇宙公司。 Facebook 還收購了遊戲工作室Unit 2 Games,據了解,被收購方的代表作Crayta 是一個與Roblox 高度相似的遊戲創作和發布平台,此舉不禁令人浮想聯翩。
英偉達在今年4 月推出ToB 實時仿真協作平台NVIDIA Omniverse,它被稱為“工程師的元宇宙”,專用於處理3D 製作流程。目前,已有超過17000 名客戶進行了測試版體驗,包括寶馬、愛立信、沃爾沃、Adobe、Epic Games 在內的眾多公司都正參與Omniverse 合作。
VR 是元宇宙的重要的技術支撐之一,以VR 為接口,進入與現實平行的虛擬世界,給人以沉浸式的體驗,也是目前國內對元宇宙概念的普遍理解。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范圍內共有近千家VR/AR 相關企業。從註冊量上看,2020 年新增註冊量29 家,同比下降37%。在技術成熟度曲線上,2016 年正處於VR 期望膨脹期的頂峰,當年,相關企業新增註冊數量也達到243 家。但緊接著泡沫破裂,隨後的四年裡,VR/AR 相關企業新增註冊數呈現負增長趨勢。一直到今年元宇宙概念的再度催熱,截至2021 年前8 個月,國內共新增34 家相關企業,已超出去年全年的註冊數量。
在元宇宙熱度持續發酵下,多家國內互聯網大廠也加速了在VR 領域的佈局。
騰訊延續了一貫的大手筆,不僅參投了Roblox 的G 輪融資、獨家代理了Roblox 在中國區的產品發行,還在早期以3.3 億美元收購了Epic Games 40% 的股份。在國內,騰訊還投資了VR 遊戲開發商威魔紀元(Vanimals),彰顯了其佈局元宇宙的決心。
而字節跳動先是斥資1 億元投資了具有互動物理引擎技術的遊戲公司代碼乾坤;接著在8 月底收購了VR 硬件廠商Pico,後者將併入字節跳動VR 相關業務,整合字節的內容資源和技術能力,在產品研發和開發者生態上加大投入。
此外,百度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會VR 會場中引入了自主研發的虛擬空間多人互動平台——希壤,展示了自身在元宇宙相關技術方面的探索;阿里則註冊成立了經營VR 設備製造的新公司;此外,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公司申請註冊了“元宇宙” 相關商標。
現階段,人們習慣將元宇宙的產業結構分為硬件層、軟件層、服務層和應用/內容層和基礎設施層。以上巨頭的佈局也清晰展現了元宇宙現階段的產業結構分佈:大型互聯網公司主要提供構建元宇宙的軟件層和服務層,硬件廠商提供硬件層,技術廠商提供基礎設施層,各產業主體協同推動著元宇宙的發展。
已被過度炒作
說起元宇宙還得不提到NFT,進入2021 年,NFT 與元宇宙的概念更是先後引爆了區塊鏈圈和互聯網圈。
據預測,在未來的元宇宙生態系統中,應該是同質化資產與非同質化資產共存,而NFT 的不可替代性使其成為了元宇宙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區塊鏈學者、數字技術專家韓海庭表示,NFT 之於傳統的token,更突出原子化、標識化,這使得其更適合元宇宙中的非標物品的確權。未來,隨著相關技術和性能的突破,NFT 有望獲得爆發性增長。
隨著元宇宙的概念一舉成名天下知,元宇宙似乎和當初的“互聯網+” 一切一樣,任何有點沾邊的產業都想來分一杯羹,此前上市失利的社交平台Soul 也是如此。
元宇宙概念的產生距今已有近30 年時間,然而很多人認為,它的成熟可能還要再等二三十年。
韓海庭表示,元宇宙是人類對於數字世界和數字空間的理想追求的最高形式:一個依靠數字技術(通信,傳感,影像,交互等)為參與者提供的數字生活空間,讓人們可以將現實世界的物理痕跡表現為虛擬空間裡的數字軌蹟等。但在現實層面上,元宇宙很難落地。
“首先,元宇宙的命題過於虛幻,關鍵技術未突破,成像系統、高可靠通信、安全的身份系統和清分審計系統都未實現;其次,元宇宙的概念過於龐大,使得設備,算力,數據,網絡必須分佈在整個現實世界中,當然也包括存儲,電力等。這就使得中心化管理結構不現實,只能分佈式來組織。這對網絡開銷和能源、設備浪費嚴重,與’雙碳’目標背道而馳;最後,元宇宙的定義、邊界、功能和場景設計和實現路徑都未開始,只是一小撮人的意淫和狂歡,短時間無法改變和重塑行業。”
這些都證明元宇宙概念已被過度炒作,韓海庭認為,炒作元宇宙的應該與先期信仰Token 經濟改變世界,NFT 技術顛覆未來等是一波人:要么在他們意識里社會發展進程太容易被影響和顛覆,要么就是背後裹挾了投機牟利等不可告人的目的。
事實上,元宇宙並不是個全新的概念,在此之前,平行世界、賽博空間等概念早已有之,且更強調可規制的虛擬空間,關於數字權利、數字資源、資產和痕蹟等研究也更深入,只不過當時的學者並未強調中心還是去中心。
總的來說,元宇宙代表了人們對日漸龐大、功能逐漸豐富的數字空間的終極追求,但元宇宙的定義和概念仍然相對模糊,以目前的技術來實現其宏願還差太多火候。資本搭就的戲台上,元宇宙仍未露真容。
特別聲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0x财经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 動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