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當前的現狀,對於世界級的金融機構而言,不參與DeFi的風險絕對更大。
撰文| Esther,出品|星空財經BlockGlobe,
原文標題《機構DeFi衝擊全球金融未來,萬億美元的市場是高估還是低估? |星空全球投研》
本文聚焦:
- 當前DeFi的市場狀態
- 金融機構DeFi的發展
- 機構DeFi的下一步
- 刺激機構DeFi發展的另一因素
- 機構DeFi將出現爆炸性增長
星空財經提示:全文共計5000字,文中觀點基於Blockdata調研數據展開討論,觀點不作為直接投資建議,僅供交流。
一、DeFi的市場狀態DeFi是Decentralized Finance的英文縮寫,一般翻譯為分佈式金融或去中心化金融。簡單理解點就是與傳統的高度中心化金融體系相比,去中心化金融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比如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手機錢包軟件,通過智能合約代碼以實現去除第三方機構及中介這樣的中間人角色,並能夠直接將交易雙方連接起來進行金融交易,比如轉賬、理財、貨幣兌換、借貸、抵押等等,從而避免因繁雜的中間環節而導致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浪費。
DeFi即可以在區塊鏈上進行的金融服務,無需銀行或經紀人等中介機構——在過去一年中呈現指數級增長。 DeFi旨在擴大加密貨幣在過去幾年給整個金融部門帶來的價值,但其更廣泛的應用領域包括:支付、借貸、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交易、保險、資產存儲、認證、CRM、區塊鏈基礎設施、市場預期、等等。
機構DeFi衝擊全球傳統金融未來,萬億美元的市場是高估還是低估? |星空全球投研圖注:基於以太坊的DeFi用例,來源:theblock
DeFi具有區塊鏈技術所具有的許多優勢特徵,這些優點包括:
- 自主性——你在DeFi生態系統中擁有的金錢和資產是你自己的,也是你自己的。沒有中央集權機構,例如銀行,能夠凍結您的賬戶、扣押您的資產或阻止您的交易。
- 可訪問性——如果您在數字資產行業活躍了一段時間,您可能聽說過全球仍有17億成年人和一億六千萬個小型企業沒有銀行賬戶,數據是來源於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這部分無銀行賬戶的群體在許多金融機會方面處於不利地位。而DeFi應用程序在沒有昂貴中介的情況下能夠服務到這些人。
- 可交易性——合成資產,又名標記化資產,是DeFi帶來巨大價值的另一個方面。通過創建代表(比如)房地產投資一部分的可交易代幣,可以為全世界各地的人打開投資大門。無需高金額投資,DeFi使投資者能夠更高效地進行交易。
- 透明度——DeFi數據是公開的,能夠保持服務提供商的誠實。例如,你可以很容易地檢查DeFi銀行的準備金,四處尋找准確的貸款利率,甚至跟踪公眾人物的交易。
DeFi確實有很多好處,但也不是沒有缺點。
例如,讓個人完全控制自己的資金和資產是有風險的。丟失私鑰、忘記密碼、輸入錯誤的地址——丟失加密貨幣的方式不勝枚舉。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超過五分之一的比特幣目前下落不明。隨著進一步採用,我們可以預期這一數字會增長。
此外,智能合約的複雜性開啟了傳統金融系統中不存在的攻擊向量的可能性。
最後,DeFi監管前景充其量仍不明確。儘管許多政府實體正在取得進展,但許多法律和DeFi分類仍不確定。因此,大多數企業都對全面介入猶豫不決。
總的來說,DeFi的利大於弊。尤其在2020年,DeFi發展的勢頭非常不錯。
機構DeFi衝擊全球傳統金融未來,萬億美元的市場是高估還是低估? |星空全球投研圖注:DeFi協議的鎖倉市值,來源:coingecko
根據coingecko的數據統計,截至發稿,DeFi協議的鎖倉市值為1196億美元,而機構投資者越來越意識到他們不能忽視DeFi能夠提供的潛在回報。
二、金融機構DeFi 發展
除卻全球大投行們積極投身區塊鏈世界,參看BlockData:縱觀渣打、花旗、高盛、摩根大通等13家世界頂級銀行的區塊鏈投資版圖
根據區塊鏈數據分析公司ChainAnalysis的數據,DeFi的採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更大的投資者推動的:在2021年第二季度,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型機構交易占DeFi交易的60%以上,而機構交易占所有加密貨幣交易不到50%。
Blockdata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喬納森·克內特爾(Jonathan Knegtel)在上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在擁有94萬億美元資產的世界前100家銀行中,有55家已經投資了加密貨幣,這些銀行和其他機構中的許多現在都在尋求將資金投入DeFi。如果一兩家大銀行找到了從DeFi中獲益的方法,即使只注入1%的資金,更多銀行會走上這條路,以免被甩在後面。”
機構DeFi衝擊全球傳統金融未來,萬億美元的市場是高估還是低估? |星空全球投研
圖注:世界TOP100金融機構入資DeFi市場規模預測,來源:Blockdata
根據Blockdata預計,94萬億美元中的1%意味著0.94萬億美元的新流動性進入了DeFi生態系統——大約是加密貨幣市值的一半,即便在傳統金融體系中是滄海一粟。
機構對加密貨幣領域的興趣是一條令人興奮的道路,銀行業在積極關注DeFi。
Blockdata將Institutional DeFi(機構DeFi)定義為基於區塊鏈的金融產品,這些產品是根據具有嚴格合規需求的機構的要求定制的。
但截止當前,加密貨幣的市場規模已達2萬億美元,隨著受監管資本尋求進入這一領域,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機構正在尋求以合規和受監管的方式利用加密資本,機構們正在通過將DeFi服務簡化為易於理解的金融產品來實現這一目標。
銀行和其他機構對DeFi的興趣引發了一股機構DeFi服務提供商的浪潮,他們正試圖彌合DeFi與機構監管和合規需求之間的差距。
東南亞最大的銀行新加坡星展銀行(DBS Bank)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數字資產報告中表示:“與任何新技術應用一樣,DeFi正在經歷初期的陣痛,包括交易成本高、波動性大和監管不確定性。對於有望成為各種金融中介來源的行業來說,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如果DeFi能夠通過速度、成本和透明度的測試,金融機構將有興趣參與、發行代幣並充當去中心化金融之間的橋樑。此外,監管機構也必鬚髮展,在協議和智能合約被廣泛使用之前需要批准。”
瑞士監管的SEBA銀行亞洲區首席執行官Sam Lin最近告訴Forkast:“消息稱,隨著DeFi行業的成熟,用戶已從開發商和加密原生早期採用者演變為高淨值個人、家族理財辦公室和加密對沖基金。提供大部分流動性的正是基金、交易公司和集中收益率平台。”
泰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暹羅商業銀行(Siam Commercial bank)的風險投資部門首席風險投資官穆卡婭·潘奇(Mukaya Panich)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告訴Forkast.News,“無論傳統金融有什麼,在DeFi領域都有一個平行的版本——信貸、交易、衍生品、資產管理、保險等等。這可能會使銀行和金融機構在未來完全脫媒。因此,我們希望通過投資和學習DeFi為銀行做好準備,並嘗試尋找合作夥伴,將DeFi與傳統金融結合起來。”
Blockdata聯合創始人Knegtel在報告中也指出:“適當的、受監管的、機構性的DeFi工具正如期到來,人們對此越來越感興趣。”
例如,發行世界第二大穩定幣USDC的數字支付公司Circle正在推出DeFi API,供機構訪問領先的DeFi協議,然後是以太坊區塊鏈上的複合金融,以及Aave Arc(以前稱為Aave Pro)使機構能夠通過私人流動性池獲得DeFi收益。
Maple Finance是一家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鏈基礎上的去中心化企業債務市場,他們看到很多機構對DeFi收益率產品感興趣:“機構們最受保本和風險緩釋產品的吸引,因為一些DeFi是固定收益產品。機構們以風險調整的方式思考尋找比傳統金融更具吸引力的收益率,自5月推出以來,Maple已擁有1.72億美元的存款,超過80%的存款超過100萬美元,這突出了機構採用的水平。
Knegtel補充道,機構也在下注提供商、託管支持和KYC/KYT提供商等,使加密技術到DeFi的過渡更加無縫。
三、機構DeFi的下一步是什麼Consensys是一家以以太坊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產品背後的區塊鏈公司,其深入研究了機構DeFi的潛在增長,以及研究了迄今為止加密技術的增長如何讓機構參與下一次迭代。
根據Consensys分析:“由於投資者對以太坊網絡及其本地資產的了解,我們看到其可以用於很多方面:Web 3.0、分散金融、債券、機構金融、NFT、資本資產、可編程抵押品/貨幣,甚至是協調價值的新組織結構(DAOs)。
與兩年前相比,今天的以太坊大不相同。 2017年和2018年,以太坊區塊鏈的主要用途是資助項目。 2019年,20億美元的加密資產被承諾用於DeFi。今天,以太坊支持的蓬勃發展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系統管理的800億美元資產。 NFT、遊戲、元宇宙和Web 3.0等其他用例也開始開發。
機構間的對於加密技術的採用路徑似乎略落後於零售投資及流動性,但它肯定遵循類似的路徑。
Consensys的代表補充道:“投資公司無疑將引領DeFi的採用。” 德勤的一項調查還發現,全球金融服務機構領導人相信,數字資產現在是一項戰略優先事項,未來更是如此。事實上,德勤80%的受訪者表示,在未來24個月內,數字資產將對各自行業“非常或有些重要”。
此外,從調查中,80%的被調查組織認為“金融行業將從區塊鏈、數字資產和或其他加密貨幣解決方案中看到新的收入流。”
考慮到加密貨幣空間將隨著DeFi繁榮而發展的路徑——下一個合乎邏輯的步驟是對DeFi的探索和投資。
ChainAnalysis首席經濟學家菲利普·格拉德威爾(Philip Gradwell)對Blockdata表示:“DeFi是投資者進入加密領域的合乎邏輯的下一步。比特幣教會投資者可以持有加密資產,DeFi教會他們可以在更廣泛的金融活動中使用加密資產。”
當然,DeFi還處於早期,還沒有達到數万家實體的參與規模。機構DeFi最常見的敞口是從穩定幣獲得收益,因為穩定幣風險很低,類似於傳統貨幣市場,但回報率更高。 ”
此外,DeFi機構和其他更大、更受監管的金融機構還有鴻溝,需要建設所需的DeFi基礎設施,以太坊軟件公司ConsenSys在其2021年第二季度的DeFi生態系統報告中指出:“隨著機構對DeFi興趣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融資、收購)合作正發生在合規、交易和數據分析等功能的基礎設施建設等。”
機構DeFi衝擊全球傳統金融未來,萬億美元的市場是高估還是低估? |星空全球投研圖注:機構DeFi的參與者,來源:Blockdata.tech
Blockdata指出,隨著面向機構的玩家和產品不斷增長,預計DeFi用戶數量將增加,更多的DeFi協議將創建,房地產、股票、債券等傳統金融資產也可以通過資產標記化進入DeFi協議,也將誕生更廣泛使用的DeFi協議抵押品、NFT或其他數字資產。
四、刺激機構DeFi發展的另一因素
除卻DeFi高效、有吸引力的產品收益率吸引,促進機構佈局DeFi的動力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
新冠病毒大流行下,全球範圍內都大幅降低了利率。經濟刺激政策在全球範圍內全面生效,因為貨幣正在印刷,刺激支票正在發放,零利率轉為負利率的談判正在全面生效。
如下圖顯示:過去一年,美聯儲的緊急貨幣計劃給長期債券回報率帶來了巨大的下行壓力。
機構DeFi衝擊全球傳統金融未來,萬億美元的市場是高估還是低估? |星空全球投研圖注:美國5年(灰線)、10年(藍線)、30年(黃線)債券收益率,數據來源:Fred
上圖顯示了5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通脹指數美國國債(TIPS)的收益率。這表明,隨著全球通脹加劇和增長預期惡化,實際收益率轉為負值,今年8月達到200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目前,5年期、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均為負數,自2020年6月以來大部分為負數。
對於一些以貨幣增長為整個業務模式的世界最大機構來說,普遍降低利率是個問題。如果平均利率開始趨向於零,而相比於美國穩定幣(收益率在2%到12%之間)和更具異國情調的DeFi協議(收益率在250%以上)回報時,如果忽略一個新的機會能夠輕鬆地將“利率/回報”保持在兩位數一定是傻子。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和歐洲80%的機構都對數字資產和加密貨幣感興趣。因此“不參與DeFi”的風險開始超過“不參與”的風險,我們從很多軼事趣聞、調查和報告中的統計數據和數字來看可以得到驗證。
德勤調研發現80%的金融機構準備從加密貨幣和相關產品中尋求新的收入來源;金融時報援引研究預測,對沖基金在未來五年內將持有7%的加密資產。
五、機構DeFi將出現爆炸性增長
隨著機構的興趣和採用,加密貨幣變得更加規範。
當今世界,人們可以用比特幣購買特斯拉,可以用比特幣在迪拜免稅店支付,推特也開始推出相關功能。截至當前,在早期的區塊鏈技術採用曲線中,我們看到企業和機構依然是最大的參與主體。
如下,我們看到Microstrategy購買了114042個比特幣作為投資,此外,還有很多一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公司正在建設區塊鏈基礎設施。
機構DeFi衝擊全球傳統金融未來,萬億美元的市場是高估還是低估? |星空全球投研圖注:全球持有比特幣數量最多的十家公司,數據來源:Buy bitcoin worldwide
但MicroStrategy的買入和持有的策略並不完全成熟,可能不適合尋求財富增長最大化的機構——尤其是投行、對沖基金、養老金計劃和其他盈利性基金。
根據普華永道加密對沖基金(PWC Crypto Hedge Fund)的一份報告,超過42%的對沖基金持倉加密貨幣股份,32.6%的出藉以及23.6%的機構正在藉用這些數字資產。
這些基金一直希望在盈利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它們並不迴避加密貨幣,而且在開始涉足類似於DeFi的機會。目前,DeFi的TVL正試圖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這幾乎完全歸功於零售投資。
Blockdata聯合創始人Knegtel預測,鑑於行業的快節奏性質,DeFi服務的成長、成熟,如果越來越多的參與,僅以按資產排行的前100家銀行在未來5年投入1%的實驗資金(約0.94萬億美元近1萬億美元) 的新流動性流入DeFi生態系統,僅是一個非常小的數額。
對於世界級的機構而言,不參與DeFi的風險很大,將1%的資產管理規模投入DeFi是一個成本低且非常值得的實驗,隨著基礎設施正變得更加兼容,最大的有形障礙監管和指引更明晰,區塊鍊和加密技術的威力釋放。
當(而不是如果)一切服務通過測試,機構們終將持有被定義為對沖通脹的加密貨幣資產,而彼時,當前預估1萬億美元市場必然是被低估的。
參考資料:
1.https://forkast.news/institutional-defi-trillion-dollar-industry-blockdata/
2.https://www.blockdata.tech/blog/general/could-a-trillion-dollars-be-waiting-to-flood-into-defi-from-institutions-over-the-next-5yearsutm_medium=webitelinks&utm_source= forkast&utm_campaign=defi
3.https://community.trustwallet.com/t/centralized-vs-decentralized-finance-how-does-defi-stack-up/63318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