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er2大戰蓄勢待發,誰將衛冕? |8問大事件

近期,隨著DeFi和NFT的火熱,以太坊鏈上的昂貴的gas和網絡的擁堵問題引起大家的熱議,以太坊2.0遙遙無期,翹首以盼的Layer2或許能解燃眉之急,layer2再次回歸大家視野。當下Layer2有哪些協議?未來Layer2格局如何?誰將衛冕?

9月23日,巴比特《8問大事件》直播邀請Bitouq區塊鏈社區創始人,Bitouq Ventures聯合創始人陳默,為你解答關於L2的一切疑惑。

申明:本場直播討論的內容和觀點僅供參考,如提及代幣或項目,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以下是直播內容整理:

Layer2解決方案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這些方案有什麼不同?典型項目有哪些?

陳默:

在以太坊2.0之前,Layer2經歷過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狀態通道,它並不是通用性非常強的方案,有點像比特幣的閃電網絡,你可以理解為它是一條綠色通道或者說點對點的通道,通過用私鑰進行信息簽名的方式完成類點對點交易。因為它中間省去了好多過程,它的速度會非常快,能夠接近媲美中心化的速度。

當然它的局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它僅限於雙方知曉的既定場景,並不適用於DeFi上的普遍的交易,因為你是在通過AMM機制跟資金池做交易,交易對手方是未知的。

而且狀態通道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需要鎖很多資金,導致資金利用率比較低,這種缺陷導致其並不適用於做金融產品方向上的需求。

後面進階到Plasma,它是早期很被推崇的一種方案,因為當時的Layer2技術解決方案並不多,除了狀態通道以外,Plasma提出了一個更先進的方式,是一種樹形結構,樹的根是發在鏈上的,這樣的話就等於說這棵樹的結構就包含了單一用戶的所有的交易。

當用戶在Layer2上提款的時候,需要把樹形結構最後的分支提交在鏈上驗證它的最終狀態。這也是為什麼會有7天的等待期,這嚴格來講叫做挑戰期。因為不管是Plasma還是Rollup都是用欺詐證明,當你認為一筆鏈上的交易存在問題的時候,你可以在一定的時間之內發起挑戰,去遍歷默克爾樹,如果你認為交易有問題,可以通過提交驗證執行回滾,錢就提不走了。

Plasma所有的數據都是在鏈下計算的,Rollup有一部分數據是留在鏈上的。二者最大的區別是Plasma通用性比較差,因為它不能完美的兼容EVM。 Rollup可以兼容EVM,所以現在有很多老的選擇Plasma協議在逐漸的往Rollup上面轉,比如最近的OMG。目前來看,Rollup可能會成為主流的layer2方案。

兼容EVM很重要。 BSC在2020年底有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時間窗口,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它能完美兼容EVM,當然它是一種側鏈,跟Layer2還不太一樣。 2017-2018年很多公鏈的目標是要打敗以太坊,現在看幾乎沒有一個項目是真正做到這一點的。所以說,如果不能兼容以太坊的EVM的話來講的話,就很難有好的產品去遷移到你的生態。

已經主網上線的Arbitrum,是目前少數可以用的Layer2方案,雖然生態上還不多,但是已經有很多主流的協議往上遷移。所以說未來Rollup是一個比較確定的Layer2方向。

Rollup方案的欺詐證明和零知識證明,有沒有比較明顯的差別?

陳默:

嚴格來講,目前分兩種,一種是ZKRollup,就是零知識證明,是非常嚴謹的一種技術。還有一種是Optimistic Rollup,包容性更強。

這兩種方案在邏輯立場上是完全相反的,ZKRollup選擇不相信所有的人,認為所有的交易都是有問題的,用零知識證明的技術去驗證。

Optimistic Rollup選擇相信所有人,不去驗證你的每一筆動作和交易,等到你走的時候,它有一個7天的挑戰期,驗證節點找不出你的問題才會放你走。從邏輯上講,它的嚴謹程度肯定不如靈零知識證明。

但是ZK Rollup也存在問題,很難兼容通用性的EVM。硬要去兼容也不是不可以,需要每個項目去開發專用的EVM,開發週期也會較長,踩的坑可能也會比較多。

目前來看,開發進度更快、包容性更強的Optimistic Rollup明顯更符合現在的一市場環境。

用戶使用L2比L1便宜了多少?

陳默:

每個l2的產品或者協議有細微的差別,我之前做過簡單的測試,假設以太價格是恆定的,一般在L2上部署一個簡單合約,成本可能是200-300U。在同等的情況下,在L1上面去部署一個最簡單的智能合約,大概是2000-3000U。從用戶角度,在L2上的uniswap做交易大概是5U以內。相比在主網交易也差不多是10倍上下的情況。

為什麼Arbitrum鎖倉量這麼大? Arbitrum上有哪些生態?

陳默:

Arbitrum對開發者比較開放,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拿過來改一改基本上就能用。對於普通用戶,現在能選擇的L2協議並不多,基本上只有Arbitrum和Optimism可供選擇。後者面向開發者是有白名單機制,上面能用的應用不多,整個鎖倉量遠遠不如前者。

在Arbitrum原生協議目前不多,主要還是Curve、Sushiswap、Uniswap、DODO、BadgerDAO等很多走多鏈的主流的應用。

Arbitrum鏈上的土礦ArbiNYAN上週坍塌,如何看L2的安全性?

陳默:

上週塌的土礦ArbiNYAN,我不是說特別驚訝。在以太坊DeFi的早期,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後來隨著行業逐漸成熟,有很多專業的人進來,有很多的機構(包括審計機構)進場,有了更多樣化的服務出來。

在一個生態的開荒期之內,必然會出現很多這樣的三無項目。很多人不太理解,為什麼很多人衝這樣的項目?

時間窗口很重要,如果你就想單純挖礦,參與投機,在這個時間窗口除了這個沒有更好的項目可去。雖然當時Sushiswap這樣的正規項目已經遷過去了,但收益遠不及土礦,無法滿足投機者熱情。

安全性也很重要,最開始放大資金去開荒市場的這部分人,多少是具備看代碼的能力,或者手裡有人能看代碼。 ArbiNYAN在最開始的時候,有以太坊的白瓢礦,收益也非常高,很多人把握了安全性之後,選擇這樣一個投資標的來做一個短期的投機,從而在一個生態的蠻荒期吃到一波紅利,這是很多生態都會經歷的階段。

L2主要的就是在降低用戶的成本的同時提升性能,在安全性上高於側鏈。

像BSC、HECO,嚴格來講不屬於擴容方案,而是側鏈。側鏈仍然是基於以太坊的技術,特性是與主鏈完全脫離開,獨立運營節點,是一個全新的生態。

側鏈不夠去中心化,節點非常少,且節點之間在理論上存在聯合作惡的可能,蘊含一定的風險。當然很多人資金在BSC上,更多的是衝著幣安的背書。

目前來看,L2上可能不太具備符合普通投資人的項目,我覺得這需要一個過程,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經過審計,符合大眾投資觀念的這樣項目出來(雖然審計過的項目也會出問題)。

L2能否為DeFi、NFT帶來第二春?

陳默:

大家對L2的期望值比較高,現在以太坊L1幾乎到了一個瓶頸,很難在原有的原地去改善。這導致了很多項目的進一步發展,所以說擴容勢在必行。

在整體市場沒有特別大的變數的情況下,L2有一波應用的井噴。投資人對新的土壤一般都是非常熱情的,因為裡面可能會誕生更多的機會。

從資本角度考慮的話,在ETH2.0之前,肯定是會存在一個過渡期,而且確定性非常強.這裡面就會誕生很多的競爭,因為對於一個確定的蛋糕的話,勢必就會有很多資本進來搶。資本推動起來的話,散戶也是跟著市場熱錢走,所以說從各方面角度來考慮的話,那麼L2一定會帶來一波DeFi和NFT浪潮。

L2賽道有哪些類型?垂直的協議?預言機?衍生品? L2生態上還需要哪些?

陳默:

目前能夠來分類的並不多,主要是原有的借貸和DEX龍頭項目,包括已經過來的Sushiswap,後續會過來的Compound、AAVE等。

原生的協議一定也會有項目跑出來的,畢竟在一個新的環境會有更多的開發者有動力去做新的產品。

垂直的協議,比較有優勢的還是衍生品協議。雖然現在已經有了Dydx,但是衍生品協議還遠遠沒有達到繁榮的程度,對比傳統金融市場空間還是挺大的。在以太坊L1上面受到性能和交易成本因素的影響,很難把衍生品做到一個很高的程度,到L2之後,交易成本和性能的問題都解決了,為衍生品賽道鋪平了土壤。這個賽道是比較值得關注的,有可能再產生一些龍頭或者藍籌。

Layer2未來局面大概會是什麼樣?

陳默:

L2未來大概率還是以Arbitrum和Optimism為主,也是目前真正能夠主網落地的,能夠讓用戶去使用的協議。至於zk rollup,目前上面產品非常少,本身的協議沒有能夠大範圍的讓應用上去跑,目前是更初級的一個階段。從目前的市場需求和投資週期來看,比較值得關注的就是Optimistic Rollup。

L2和L1公鍊是存在競爭關係嗎?

陳默:

我把這個市場的錢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冷的錢,一部分是熱的錢。冷的錢其實也可以稱之為冷靜的錢,它通常會滯留在某一個生態很長時間,甚至就很難去動。你看Curve,鎖倉量非常大,但是能夠給到用戶的收益並不多,只比傳統的金融給的收益多一丟丟。這裡面存了很多資金,不管市場怎麼變都不會動。因為用戶看重它的安全性,因為金融體系它是對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我們看到Solana火了,Fantom火了,但是並沒有從Curve帶走客戶太多的錢,因為這個就是冷靜的錢,它的忠誠度是很高的。這些錢一旦要遷移的話,肯定要等到生態變得非常成熟的時候,比如說經歷了經受住黑客攻擊的考驗之後,經歷幾年的時間的沉澱後才會動。

我們看市場的某些代幣表現非常好,新的生態TVL狀態也非常高,這部分錢是哪來的?

有一部分是傳統資本的錢,再有一種是市場的熱錢。傳統資本的錢沒啥好講的,就是利益驅動的,那什麼地方有投資機會,就會選擇到哪裡,而且資本更傾向於新的東西,因為新的東西有炒作的價值。市場的熱點其實也是跟熱點走的,資本在推動什麼,那麼熱錢也會跟著到那裡。 Solana就是典型的例子,它在爆發前有很多跡象,就是它融了好多錢,包括最近的雪崩其實也是,在大動作之前,會有很多融資的動向,其實是機構的錢進來了。那麼機構的錢進來之後,它所產生的效應就是市場的熱情會跟著走,導致相關的代幣走得非常猛,TVL迅速上升。

我們把這幾種結果綜合來看,走到最後無非就是:1)這些錢推動了一個新的生態出來,達到媲美以太坊或者說稍微差一些,像BSC其實已經走了一段時間,已經沉澱下來的一些冷靜的錢。 2)很多熱錢到外面逛了一圈,不管是賺了還是虧了,最終感覺還是家裡好,又回到了以太坊生態裡面。

總的來看,我覺得不存在很嚴格的競爭的關係,在整個加密金融市場裡面,它是一個互相帶動的關係,然後不斷吸引傳統的資金進來。內部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衍生出更多新的生態出來,讓更多的資本看到區塊鏈市場,我覺得是整體利好。當然,生態內的爭奪肯定是有的。

Rollup和分片哪個好? rollup如果做好了,以太坊還需要分片嗎?

陳默:

兩種方案是不衝突的,分片肯定是勢在必行的。不管是V神還是以太坊基金會,對於以太坊的最終狀態,一定是要通過分片去走的。在走向ETH2.0的過程中,需要2~3年或者說3~5年或者更長時間,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空窗期怎麼辦?一定要有一個方案出來,所以說L2在這個時間時間段內存在是一個很確定的事情。分片之後,在子鏈上仍然是可以採用擴容技術,當然擴容技術有可能是rollup,也有可能是更好的技術。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