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的四大要素:價值、機構、技術、制度

數字經濟的四大要素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快速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全球經濟社會變革、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在近期舉辦的北京服貿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將加強服務領域規則建設,支持北京等地開展國際高水平自由貿易協定規則對接先行先試,打造數字貿易示範區”。北京發展數字經濟,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應抓住歷史發展機遇,繼續在數據價值生成、要素市場建設、交易模式創新、金融科技引領等方面先行先試,助力創新型金融中心建設。在發展過程中,要聚焦數字經濟的四大要素–數字價值、數字機構、數字技術、數字制度。

一、新經濟創造新價值

數據作為一種社會核心要素資源,目前雖然具有普遍的使用價值,但其資產屬性還沒有充分體現。數字經濟的發展目標是通過推進要素市場改革和金融創新,充分挖掘和實現數據蘊含的巨大經濟和社會價值。這就需要釋放數據要素的強大動能,需要洞察數據要素市場建設與數據價值實現之間的深刻關聯,完成數據價值的不斷演進和提升。

正如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市場化歷程,數字經濟的發展,也是從數字資源到數字資產、再到數字資本的價值化過程。數字資源的價值提升要經歷幾個核心的環節。第一個核心環節是確權。數據的權屬包括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收益權等,通過對權屬的界定和權屬的適當分離,配合確權登記、資產評估等一系列完善製度,才能實現數字資源到數字資產的跨越。第二個核心環節是交易。因為只有進行交易,才能夠市場定價,數字價值才真正能夠實現從資產到資本的轉化。第三個核心環節是創新。在每一次經濟要素改革的過程中,新的經濟資產出現後都會引發一系列金融創新,來放大經濟資本的價值。

這三個流程和環節很像90年代的房地產改革。在改革之前,大家住的是公房,個人沒有產權,市場沒有交易,房子也沒有價值。那時中國家庭最主要的資產是現金和銀行儲蓄。經過改革之後,房屋經過確權變成了個人和家庭的資產,通過建立房地產市場進行交易,就有了市場價值,變為經濟資本,使得中國家庭的資產規模和財富水平一下就躍居到了世界前列。這個巨大的變化不是“5+2”“白+黑”幹出來的,而是通過推進要素市場改革而爆發出來的。和土地、房產等領域的金融創新類似,通過審慎試點探索數據資產質押融資、數據資產保險、數據信託、數據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創新工具,將會進一步放大數字資產和數字資本的規模和價值。

我們認為,通過建立確權制度,發展交易市場,探索金融創新,實現從原始數字資源、到數字資產、再到數字資本的價值跨越,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也是服務新經濟的重要實現途徑,將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提供強大的資本來源,推動真正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都北京打造數字經濟,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首都金融創新的方向也要聚焦這個具有巨大潛力的領域。

二、新業態催生新機構

數據要素市場體係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包括數據提供方、數據購買方、交易平台、中介服務方以及數據交易的監管機構,各方參與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數據要素市場生態。未來,數據託管機構、交易場所、數據中介服務機構等一系列創新型機構的建立,將對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揮關鍵作用。

首先,要通過創新發展數據託管機構來加強數據治理。當前,由於隱私數據的敏感度和數據確權的法律爭議,數據的安全管理和合規開發利用成為社會的痛點。大部分中小互聯網企業雖然採集了大規模數據,但都缺乏數據治理的基礎能力,專業的數據託管機構具有巨大的現實需求。數據託管機構可以成為互聯網企業進行數據治理的“保險箱”和“加工廠”,通過強大的數據治理能力對受託數據進行標準化清洗和脫敏處理,將其轉變為有價值、可利用的數據資源;同時,與法律事務機構合作,對數據來源和採集過程進行合法性驗證,保證其合規性;此外,還可藉鑑託管銀行和資產信託的製度經驗,合理設計數據託管制度,將經過主體授權或法律許可的數據資產,適度進行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收益權的分離,實現數據資源價值的深度挖掘和大幅提升。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數據託管機構應該滿足具有社會公信力、經營公益性、技術能力強和具有金融相關業務資質的基本要求。

其次,通過發展市場化數據中介機構提升數據服務。如建立數據資產評估機構、數據經紀服務機構、數據審計服務機構等來量化數據價值,推動數據交易、合約達成和事後審計。數據評級對用於交易的數據資源在事前進行全面的可信性評估,包括數據提供方資質、數據穩定供給能力、數據安全保障能力,以及標的數據來源的合規性、交付率等。數據估值則通過對數據資源的固有價值、市場價值、環境因素進行綜合分析,進而得出標的數據的公允價值區間。這就像企業上市發行股票和債券之前,會計師事務所和評級公司要對企業財務報表和財務狀況進行審核一樣,未來數據價值的評估機構也將會肩負重要的職責。

再次,通過建立數據交易場所來實現數據的流通和價值發現。理論上講,數據交易完全可以在個人之間、企業之間一對一進行,程序上更加簡便,不需要通過第三方平台進行。但大規模、常態化的數據交易需要通過專業化、具備公信力的平台進行,這是更加經濟理性的選擇:一是更高效,可以增加互信,提高交易的成功率;二是更經濟,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縮短交易時間;三是更普惠,有利於強化對核心社會資源的管理,提高社會的公共福利水平;四是更合規,便於市場監管,從而保證交易的合法合規。

作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創新引領者和產業先行者,北京市積極打造數據流通的基礎設施。今年上半年,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正式成立,這是國內首家基於新型數據交易模式的數據交易所,通過採取數據分級分層管理模式,綜合運用數據確權、隱私加密、智能合約等技術,通過建設包括數據、算力、算法等一系列基於交易的智能合約來實現數據使用價值的流通。這一模式將有效解決高價值數據在流通過程中的痛點問題,努力探索數據交易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新交易應用新技術

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有新的技術與之相匹配,特別是在數據的交易流通環節,新的交易模式將對交易平台有新的技術要求,以數據確權標識、隱私加密計算、智能數據合約和數據應用追踪為代表的新技術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發展數據確權標識技術來解決數據交易流通的權屬問題。數據的權屬界定是數據交易的前提,通過數據確權標識技術,結合密碼學算法和區塊鏈技術,實現對數據的唯一標識,將數據通過技術手段進行確權,轉變為可供交易的數字資產,這是對數據確權標識技術的基本要求。數據確權標識技術的標準體系會在交易流通中不斷演進,從哈希碼、時間戳、NFT等新應用,到未來與數據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唯一對應標識化”技術,確權和標識技術的創新發展將是數據資產化的基礎和前提。

發展隱私加密計算技術推動高價值數據在“可用不可見”的前提下實現交易。由於數據具有無限的可複制性,導致高價值數據明文交易的收益遠遠低於採集成本,上市交易的意願很低。目前,通過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可信執行環境等技術,以明文加密、密碼學算法和芯片硬件加密為基礎,可以實現“數據可用不可見”,深度挖掘數據經濟價值的同時又不觸及數據具體信息和個人隱私,實現數據使用權與所有權交易的分離。隱私加密計算是數據交易的技術創新,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將為大量原本沉默的敏感數據提供價值實現的有效手段。

智能數據合約技術將推動數據交易模式的演進。以前各類數據交易所的交易產品基本都是數據本身,而未來的交易標的將更加多樣化,更像是針對具體數字經濟問題的一整套解決方案,我們將其稱之為“數據合約”。未來的數字交易,將從單一的數據交易,發展為數據、算法和算力的數據合約組合交易,它擴展了數據相關資源的價值實現範圍,把算法和算力也變成了可供交易的資產。這就像一個食品大超市,既銷售食材,也售賣菜譜,還提供加工的灶具。智能數據合約技術將為交易合約提供底層技術支撐,並向數據、算法和算力方提供標準接口,對數據合約進行標準化,將復雜的合約條款轉化為智能代碼,自動生成、自動執行。這將明顯提升數據合約交易的效率和可信度,促進更大範圍的數字價值實現。

數據應用追踪技術是數據交易安全合規的保障。我們以共享單車為例,如果平台沒有對單車使用記錄和位置追踪的能力,共享單車模式就不可能出現。同理,數據經過確權標識,在交易流通環節進行留痕,通過上鍊實現可追溯、防篡改,實現對數據資產的記錄和追踪,才能保證數據交易後的使用範圍符合交易合約的相關約定,並對其應用場景和使用頻次進行精準計量。從這個意義上講,數據應用追踪技術將成為增加數據交易透明度、實現市場合規管理的保障。

四、新高地完善新制度

今年八月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北京市出台了關於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實施方案。下一步,我們建議推動更多配套性政策和管理辦法的出台,通過制定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形成北京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高地”。

一是推進制定全面的權屬保護製度。建議制定數據確權和權利保護的基礎性規則,頒布《首都數字經濟發展促進條例》,明晰不同數據權屬的界定標準,解決數據交易的基礎性問題,對數據的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投資者各方的權益進行保護,做好數據權利保護與數據要素的流轉利用之間的平衡。這些制度不僅將保護數據的所有者,也將保護數據的管理者、使用者和投資者,這樣整個生態才能平穩發展。

二是製定公開、公平、透明、高效的交易制度。通過對數據敏感度分級管理方式,制定公共數據治理細則、數據交易交割細則和數據跨境流動試點細則來明確數據交易環節的各方權責義務。

三是建立相應的監管制度,保證數據資源的合法、合規、安全應用。建議要探索建立數據要素市場的多層次主體分級機制,對數據要素市場進行准入管理,對數據交易場所、數據託管機構、數據評估機構、數據審計機構等新型參與主體科學設定准入標準,提升數據流通的安全性、規範性和可操作性。

附例:北京金融科技測試平台

近期,中關村論壇剛發布了北京市金科新區金融科技測試平台,這個平台是由海淀區政府與北京金控集團牽頭髮起,海淀區金融辦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共同搭建的。作為國內首家基於數據流通、模型驗證的金融科技測試平台,將極大助力北京“兩區”建設,加快金科新區建設發展,發揮北京金融資源、科技資源聚集的突出優勢,依法合規開展金融科技創新,輔導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我們將通過建設可信的算法開發與測試平台,接入金融科技企業等迫切需要的公共、社會、互聯網等數據,吸引金融科技產業的大中小型企業到平台上對模型算法進行開發、優化、測試及驗證。

我們可以把這個平台理解為一個金融科技創新的“開放廚房”,平台將在以下五個方面助力北京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

1.海量的數據供給,即為金融科技創新提供合格的“食材”。除海淀區自身數據源外,平台還將對接北京金融公共數據專區等數據資源以及已在北數所進場的基於運營商、電力、投融資、互聯網、市場化機構等多渠道的社會數據資源。

2.應用場景廣闊,即提供訂餐的“顧客菜單需求”。金融領域擁有非常豐富的數據開放、測試和交易場景。平台將金融科技測試和業務場景有效整合,幫助金融機構在風險防控、授信管理、精準營銷、信用評估等多個場景下提高運營效率。

3.創新技術保障,即提供加工食物的“爐灶”。在數據開發及測試過程中,平台利用隱私加密計算、數據確權標識、數據水印等多種創新技術,為金融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技術保障。隱私計算技術支持數據可用不可見,利益可分配。區塊鏈技術支持全過程上鍊,保障內容防篡改。數據確權標識技術支持數據資產唯一確權,保障主權可確認,來源可追溯。

4.幫助金融科技企業改進模型和算法,即幫助廚師改進“菜譜”,並向客戶進行推介。金融科技企業可以通過平台訓練模型和算法,其後由北數所對算法進行應用場景的推薦,並將需求對接銀行和金融機構,不斷優化提升模型算法。此外,北數所還擇優推薦金融科技企業作為“算法服務商”進場交易,形成技術迭代、模型創新、成果落地的業務閉環。

5.促進產業生態集聚,幫助打造金融科技創新的全流程“公共廚房”。測試平台一方連接政府、互聯網企業、社會機構等“數據供給方”,一方連接銀行、保險、證券服務、金融機構等“業務需求方”,以實際業務場景對平台產出的模型算法進行驗證。同時,依托平台提供的可信環境,吸引更多金融機構、數據源提供方、數據清洗加工服務商、數據模型服務商、數據治理服務商集聚,形成良好開放的創新產業生態體系。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