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出現可疑空投“巨鯨”,多DeFi 項目陷內幕交易醜聞

10月8日,加密風投機構發散風險投資被指在它投資的DeFi項目絲帶金融的空投活動中不當得利,該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漏洞從空投的RBN代幣中獲利702ETH,時值250萬美元。 Divergence Ventures被「抓包」後退回702 ETH。

緊接著的10月9日,有DeFi用戶發現,另一個DeFi項目安普福斯也存在可疑的「擼空投」錢包,一個匿名地址在該項目今年4月宣布空投治理代幣FORTH之前,就創建了超過5000個交互地址,在FORTH進入二級市場後獲利2800萬美元。網友直指「存在內幕交易」。

當越來越多的DeFi項目選擇以空投的方式分發項目代幣時,用戶仍然跑不贏那些提前知道消息的人,而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很有可能成為接盤俠。儘管DeFi宣稱是以「去中心化」的鏈上運作方式變革金融,在代幣的分發上以「空投給用戶」取代了過往「ICO發幣」層層套現的方式,但只要項目有提前融資,對於用戶來說就很難不陷入內幕交易的醜聞。

DeFi項目接連出現可疑空投「巨鯨」

「這個賭FORTH空投的地址也需要公眾關注。」10月9日,投資機構GBV的分析師Sungjae在海外社交媒體上披露,有匿名人士通過提前與DeFi協議Ampleforth交互產生了超過5000個空投地址,在Ampleforth正式宣布開啟治理代幣FORTH空投後,獲利了2800萬美元。

據公開消息顯示,今年4月22日,DeFi領域曾風靡一時的算法穩定幣項目Ampleforth(以下簡稱『AMPL應用』)宣布,將推出治理代幣FORTH,總量1500萬枚的FORTH中,將有67%給到AMPL社區,凡是在2022年3月30日之前與AMPL應用有過交互的用戶,訪問空投申請頁面、鏈接ETH錢包,將有資格獲得免費的FORTH代幣。

研究員曝光可疑FORTH空投地址

根據Sungjae的披露,至少從257天以前即今年的1-2月份時,該匿名人士經由以太坊上的隱私協議龍捲風現金上接收了200 ETH,然後給超過5000個地址發送了少量的AMPL代幣(調控AMPL算法穩定幣協議運行的記賬代幣)和ETH用以呈現交互,在AMPL協議宣布空投治理代幣FORTH的100天后該匿名人士獲利,僅在空投當時它就獲利2800萬美元。

有網友提示,4月22日,FORTH空投當天沒幾個小時,加密資產交易所幣庫就上線了該代幣。此後兩天,包括Binance在內的多家交易所也上線了該代幣。也就是說,FORTH在推出後沒多久,就已經出現了二級市場,上線時一度高達59美元。要知道,今年1、2月份時,ETH的價格還在1200-1300美元之間,200 ETH差不多價值24萬-26萬美元之間。該匿名人士投入200 ETH獲得的這批空投,回報率超過百倍以上。

「這個案例特別有意思,因為沒人可能會猜測到有空投,但內部人士對空投的資格卻很有把握,會是誰呢?某個富商?還是實習生?」Sungjae在曝光這個地址後拋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多數網友認為這是「內幕交易」,有跟帖網友將矛頭指向了項目內部人士,也有人認為這是項目方的投資機構幹的。

截至目前,Ampleforth項目方未對此進行回應。

由於該匿名人士的ETH地址經隱私協議處理過,外界很難摸清如此操作的人到底所屬何方,而網友之所以將此指向內幕交易,多因此前已經出現過投資機構悄然「擼空投」獲利的案例。

10月8日,DeFi項目Ribbon Finance的投資方Divergence Ventures公司被指利用漏洞從空投中獲利702 ETH,時值250萬美元。相比Ampleforth事件,Ribbon Finance的案例被媒體廣泛關注,鬧得行業里人盡皆知。

鏈上數據顯示,與Divergence Ventures公司分析師Bridget Harris相關的以太坊錢包從其他錢包中收到了702 ETH,這些與Harris錢包關聯的錢包地址曾參與了Ribbon Finance治理代幣RBN的空投活動,每個錢包都將RBN換成了ETH,最後資金匯總在了Harris的錢包中。

加密圈的愛好者推測,Divergence Ventures是Ribbon的投資方,其研究人員很有可能利用內部信息成功地操作了RBN的發行。但Ribbon的社區負責人否認了這些指控。

公眾之所以能定位到Harris,是因為她在上個月公開發布了她的以太坊服務域名,這就讓外界識別她的錢包變得更加容易。

事件被曝光後,Divergence Ventures 在官方社交渠道上稱,僅向Ribbon投資了25000萬美元。該機構承認使用了女巫攻擊(模仿多種身份刷量的攻擊方式),並為「越界」而道歉,決定將702 ETH 返還給Ribbon的DAO組織。

DeFi內幕交易只能淪為「道德風險」

加密資產的愛好者對投資機構、內部人士「擼空投」的憤怒,說到底是因為他們比普通用戶更具備消息的獲取能力。

DeFi風靡市場以來,將項目的治理代幣「免費分發」給與應用交互過的用戶地址被稱為「空投」,這種方式一向被市場視作比ICO公募來得更為公道。

過去,ICO的商業模型是用概念項目向不特定的投資者融資,需要普通投資者拿加密資產市場的「硬通貨」如BTC、ETH、USDT去兌換項目代幣,待項目代幣上線二級市場後套現,這種投資方式的風險性較高,因為概念項目能否落地存疑,投資回報純靠在二級市場炒作,能否上線交易所成為賭ICO回報率的籌碼之一。

在幣圈,2017年風靡、2018年死掉的ICO項目數不勝數,中國監管最終將ICO定性為非法融資,美國、韓國等海外其他國家的監管部門也在打擊虛假的ICO騙局。

當加密資產行業進入DeFi時代後,項目空投取代了ICO這種代幣分發方式,在區塊鍊鍊上使用過DeFi應用的用戶似乎更有資格獲得項目的治理代幣,形成社區氛圍之外,用戶還可以通過治理代幣的二級市場價值獲得相應的回報。

從去年6月開始,去中心化借貸協議化合物、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等王牌DeFi項目,在流動性挖礦的狂潮下先後帶頭營造了兩輪治理代幣的價格狂歡,此後,DeFi用戶開始關注那些還未發行治理代幣的DeFi應用,紛紛投入資金在這些應用中留下交互痕跡,以期在項目發幣後得到空投獎勵。

從今年開始,創建與應用交互的地址、用資金留痕、擼項目空投的方式甚至成為了一些DeFi玩家的流水化作業,有技術能力的玩家在用腳本刷交互地址,缺乏技術手段的玩家也在手動操作。 DeFi項目以空投獎勵凝聚社區的初衷在市場的狂熱中變了味。

而Ribbon Finance、Ampleforth事件的發生讓空投不再單純是用戶間的搶跑遊戲。因為無論是技術流還是手動黨,都不如內部人士的內幕消息「來錢快」。有網友調侃,有信息獲取優勢的內部人士還差技術手段和腳本嗎? 「你提前5天刷1000個地址,人家可能在3個月前就已經刷好了1萬個。」

而如果這些人是項目方自己,或者是項目的機構投資者,那麼「免費分發給社區」就成了愚弄用戶的「羊頭」,本質上賣的還是ICO的「狗肉」,受傷最深的要數在二級市場高價買入這些代幣的投資者。

更甚的問題是DeFi的鏈上部署屬性可能讓這種內幕交易變得更加隱蔽。 Divergence Ventures是研究員自曝了信息被人「抓包」,更狡猾的、在Ampleforth上提前刷量的匿名人士則很難被定位到個人信息。

ICO已經被不少主權國家的監管機構定義為非法、違法甚至詐騙,但尚未被監管DeFi一旦出現內幕交易,僅能被視作「道德風險」。

這種「道德風險」僅僅會傷害投資者嗎?現實告訴你,並不是。

上週,去中心化借貸應用Compound 因代碼中的一個錯誤導致錯分了近1.5 億美元的代幣,這些代幣原本是作為社區流動性挖礦的獎勵。該應用的創始人羅伯特·萊什納(羅伯特·萊什納)將意外分發稱為「道德困境」,並呼籲用戶歸還資金。到目前為止,用戶已經退回了超過163000枚COMP代幣,價值5300萬美元,僅是投入資金的1/3。

發生這樣的問題時,信奉「Code is law」(代碼即法律)的DeFi項目方恐怕沒有「報官」的立場,能做的只有呼籲。反之去看「有消息、擼空投」的人或機構,道理同樣如此,沒人能將他們的行為訴諸於真正的法律。

特別聲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0x财经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蜂巢財經News 原創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