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尚在糾結本國的數字貨幣到底是做批發還是做零售的央行來說,位於加勒比海的巴哈馬和東加勒比國家已經率先趟出了一條零售之路。
國際清算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選擇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研發路徑的央行數量逐漸增多,相關新興經濟體也已率先取得一定進展成果,走在了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研發的前列。
全球首個正式央行數字貨幣是加勒比海國家巴哈馬於2020年10月推出的Sand Dollar,該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由巴哈馬央行授權金融機構完成發行。巴哈馬民眾借助移動設備上央行指定的電子錢包,可在國內商戶使用央行數字貨幣完成消費。
今年4月,東加勒比央行也正式推出了名為DCash的零售型央行數字,在格林納達、聖盧西亞等四國內,可實現實現跨境購買物品與服務。
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研發受熱捧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副會長徐忠在《金融科技:前沿與趨勢》一書中指出,“隨著央行數字貨幣設計方案在一些關鍵問題上逐漸達成共識,央行數字貨幣項目需要做出的最重要選擇是以批髮型還是零售型為先。這個選擇將決定央行數字貨幣的目標應用場景、設計和開發路徑以及推行策略。”
簡單來說,批髮型央行數字貨幣的使用僅限於央行與金融機構間,不面向公眾;而零售型也被稱作一般用途型(General Purpose),其使用面向公眾。
根據此前國際清算銀行的調查顯示,在2018至2020年間,在全球66家央行中(21個發達經濟體、44個新興經濟體),研發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的央行數量佔比已逐年攀升至35%左右,而研發批髮型的佔比則出現明顯下降,2020年僅有約10%。雖然兩者兼顧的央行數量有小幅下行,但其占比仍超50%。
從具體項目看,有的以零售型為先,例如巴哈馬率先推出的Sand Dollar、瑞典正在二期試點中的電子克朗(e-Krona)等;也有以批髮型為先,如香港金管局的LionRock項目、新加坡金管局的Ubin項目、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共同研發的Stella項目等。
我國則屬於兩者兼顧類,一方面在部分城市開啟數字人民幣試點,主要測試零售端的使用;另一方面也在探索批發領域的應用,如與國際清算銀行、香港金管局、泰國央行等共同研究跨境交易的應用。
徐忠認為,中央銀行開發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的主要目標是利用央行數字貨幣系統的開放性促進金融普惠。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與現金使用之間的關係比較微妙。現金使用較多和較少,都會提升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的必要性。
業內人士表示,在部分央行看來,央行數字貨幣可能並不僅僅是傳統貨幣的數字原生版本,還應將其視為一種影響貨幣和社會政策的可編程貨幣工具,如可將其使用限制在某類領域、特定場合或時間段,以公共交通為例,從而將數字貨幣的使用與綠色低碳出行相結合。
數幣普及推廣仍需時日
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廣試點並非順風順水。日本的央行數字貨幣已於今年4月進入概念驗證階段,但據日本央行9月季度調查顯示,有75.7%受訪家庭表示從未聽說過央行數字貨幣。
更早的前車之鑑是南美洲的厄瓜多爾,其在2014年便推出了一項名為“DE”的央行數字貨幣試點項目,但最終在2018年由於民眾與商戶使用率過低而結束。
有研究論文曾指出,厄瓜多爾的案例表明,實施央行數字貨幣並非易事,不僅僅需要建立一個網站或線上支付系統為公眾和企業開設存款賬戶,更必須向成千上萬的商戶提供一套軟硬件便利化程度較高的存款/轉賬機制與設備。
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在融入現有金融生態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多重摩擦成本。如何最小化潛在的摩擦成本,順利實現“軟著陸”,成為當前各國都十分關注的問題。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央行數字貨幣除在優化自身基礎性能之外,更需要注重三個方向的進化,即成為一個可供選擇的(alternative)、有所提升的(better)以及無損害的(harmless)新型貨幣解決方案。
在他看來,首先,央行數字貨幣並非推倒重建,需要其作為創造性的補充與現有支付體系共存,推動一致性支付標準的建立;其次,央行數字貨幣不是簡單的法幣數字化,需要以人為本,為用戶提供保護隱私、安全可靠的更優支付體驗。
他還建議,央行數字貨幣不應追求數量和規模的擴張,而更注重使用習慣的滲透與改變,引導互聯網金融的重心向傳統金融體系回歸。
部分央行數字貨幣研發進度
5月
瑞典
開啟第二階段測試(或持續至2026年)
6月
以色列
開啟測試
7月
歐洲央行
“數字歐元”進入為期兩年的調研階段
8月-12月
韓國
將開啟第一階段測試
7月
歐洲央行
“數字歐元”開啟為期兩年的調研階段
9月
土耳其
“數字里拉”合作平台正式成立
10月
尼日利亞
推遲“電子奈拉”原定10月1日的發行計劃
10月
美國
近期將發布“數字美元”報告
2022年
俄羅斯
“數字盧布”將開啟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