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Phone帶來的最重要的創新是用戶體驗——這也是加密領域獲得廣泛採用所需要的。今年,巨大的加密週期隨著歷史新高、狂熱和主流媒體對加密趨勢的口頭讚揚逐漸展開。然而,令人不安的事實是,加密貨幣在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比2017年更常見。四年過去了,是什麼阻礙了它的發展? 2017年,我加入Cryp …
iPhone帶來的最重要的創新是用戶體驗——這也是加密領域獲得廣泛採用所需要的。
今年,巨大的加密週期隨著歷史新高、狂熱和主流媒體對加密趨勢的口頭讚揚逐漸展開。然而,令人不安的事實是,加密貨幣在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比2017年更常見。四年過去了,是什麼阻礙了它的發展?
2017年,我加入Crypto.com(當時名為Monaco),擔任首席營銷官,這標誌著我第一次進入區塊鏈領域。該公司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加密服務提供商和法幣與加密貨幣兌換網關之一。
在那期間,加密領域發生了變化。支付的關注度大大降低,許多旨在採用加密貨幣的項目都被邊緣化了。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非同質化代幣(NFT )已經成為焦點,但它們最終聚焦於加密交易,無法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幫助現實世界——至少目前如此。
這種情況讓我想起了iPhone和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領導的革命出現之前的移動行業。技術和功能疊加在一起,但對終端用戶沒有額外的影響,儘管有很多議論。
作為移動營銷的先驅,我在亞洲的移動營銷協會工作了十多年(2009-2010年擔任主席),親眼目睹了行業的發展。人們對這場革命的一個誤解是,蘋果並沒有在任何意義上“發明”智能手機。
從零到英雄只用了一項創新
如果你在街上問一個人是什麼讓iPhone如此成功,你會得到至少六種不同的答案。有人說,是應用程序和App Store。對其他人來說,是Gorilla玻璃和触摸屏。是3G(實際上,第一代iPhone甚至沒有3G)、Wi-Fi連接、攝像頭、合適的尺寸、圓滑的設計……
當然,所有這些因素都起了作用。但想想看,在某種形式上,所有這些功能都已經存在於其他手機中。諾基亞(Nokia)有塞班系統(Symbian OS),它的應用生態系統非常豐富。黑莓手機(BlackBerry)也是如此,當時它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非常先進——例如,在2005年,它發布了BBM——WhatsApp/iMessages的原型。 Palm和許多其他公司都在生產帶有觸控筆觸摸屏的“袖珍電腦”。諾基亞在照相手機和輸入法文本方面表現出色,摩托羅拉(Motorola)的Razr設計讓所有人都讚嘆不已,等等。
iPhone帶來的唯一獨立創新是用戶體驗(UX),更確切地說,是多點觸控電容屏。它引入了手勢、屏幕QWERTY鍵盤,以及我們今天所知道的基本智能手機設計,但iPhone的其他部分本身並沒有什麼新意。就像史蒂夫·喬布斯當時說的那樣:“一個iPod,一個手機,一個互聯網通訊工具……不是三個獨立的設備。這是一個設備。”——提供了一款簡單易用、光滑美觀、功能齊全的設備。其餘的,正如他們所說,都是歷史了。
加密貨幣尚未迎來它的iPhone時刻。
將加密貨幣重塑為手段,而不是目的
當我們談到加密貨幣的採用時,我們需要認識到普通人的功利考慮。絕大多數人在考慮任何理想主義問題之前,都會考慮成本和效用。有機食品有它的一席之地,但它只是一個小眾市場——大多數人購買食物是基於它的味道和價格。電動汽車之所以舉步維艱,是因為它們在實際使用中存在大量缺陷,而且通常也要貴得多。
將加密貨幣定位為財務自由和去中心化的神奇工具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空洞的。到目前為止,人們現在進入加密領域最主要的原因是價格上漲,而不是它的效用。加密貨幣在某些應用中是有用的,比如低成本的全球價值轉移。但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有許多實際缺點,這主要與現有金融軌道的集成有關。坦率地說,使用加密支付的用戶體驗非常糟糕——複雜的費用、確認時間和麻煩的單位加劇了採用的艱辛。
沒有完美的類比,但我認為加密貨幣的“多點觸控電容屏”正在將其重塑為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普通人並不關心加密貨幣本身,他們關心的是加密貨幣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如果你向他們承諾蘭博基尼和月亮,他們會聽你的,但也只能到這一步。
如果你使用加密貨幣來切斷你和你的資金之間的中間人,提供(幾乎)免費的資金轉賬、外匯交易、普通人只能支付而不能獲得的利率,以及其他讓黑卡持有者嫉妒的好處,那會怎麼樣?
你可以打賭普通人會感興趣。
這就是我們採用的策略:可贖回的會員費可以讓我們獲得一系列有用的金融、旅行和生活方式服務,這些服務可以很容易地從移動和網絡應用程序,甚至是WhatsApp或Telegram這樣的聊天服務中獲得。我們從兩個方面採取行動:消除使用我們產品的任何摩擦,並使其對每個人都非常有用。就像當年的iPhone一樣。
當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如果更多的加密項目“跳出框框”,專注於實用性,而不僅僅是為了投機,這可能會讓我們重新走上2017年開始的主流採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