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外部環境依然嚴峻,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社會變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2021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出席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成方金融科技論壇並發表了相關演講。
範一飛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外部環境依然嚴峻,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社會變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與此同時,平台經濟領域資本無序擴張、壟斷經營、數據濫用等問題凸顯。面對新形勢,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順應發展趨勢、找准發力方向、明確階段目標,牢牢把握數字、智慧、綠色、公平等發展要求,加快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工作。
“十四五”期間,金融業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金融數據要素應用為基礎,以支撐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目標,以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為主線,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向“積厚成勢”轉變,助力經濟社會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以下為發言全文: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晚上好!很高興出席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成方金融科技論壇。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穩妥發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為新時期金融科技發展勾勒藍圖、明晰脈絡。人民銀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發展與監管協同,組織引導金融業牢記為民初心、切實履行服務實體經濟使命,充分發揮數據與技術的雙輪驅動作用,持續推動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強勁的金融力量。下面,結合論壇主題和工作實踐,我談幾點意見,供大家參考。
一、奮發有為,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取得新成效
繼往開來,知史明智。回首“十三五”,金融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理念,聚力“六穩”“六保”,全面實施金融科技三年發展規劃,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成果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
一是金融機構管理模式、治理能力、組織方式持續優化,12家全國性商業銀行及部分大型證券、保險機構相繼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體制機制更加靈活,創新動能進一步釋放。
二是金融數字基礎設施佈局更為合理、技術更加先進,網聯清算平台、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存款保險信息系統、數字人民幣系統等重要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有力支撐金融體系結構轉型和金融資源高效配置。
三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金融業務深度融合,金融科技應用試點順利實施,推動金融服務覆蓋面逐步擴大、金融產品供給不斷豐富,尤其是疫情期間為企業復工復產、百姓日常生活提供有速度、有溫度的非接觸式金融服務。
四是金融科技監管框架逐步建立健全,創新監管工具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34批130餘項“創新測試應用”示範效應明顯,大幅提升金融數字化服務水平。
總體來看,“十三五”期間我國金融科技在實體經濟的沃土中落地生根、在守正創新的滋養中茁壯成長,從星星之火到百舸爭流、從基礎支撐到驅動變革,高效賦能實體經濟、切實滿足多元需求,整體競爭力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為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充沛活力。
二、科學研判,準確把握金融數字化轉型新方向
當前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外部環境依然嚴峻,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社會變革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與此同時,平台經濟領域資本無序擴張、壟斷經營、數據濫用等問題凸顯。面對新形勢,我們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順應發展趨勢、找准發力方向、明確階段目標,牢牢把握數字、智慧、綠色、公平等發展要求,加快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工作。
(一)堅持數字驅動。數據要素成為社會基礎性戰略資源,數字技術蘊藏巨大創新潛能。兩者與傳統金融業務深度融合,能夠有效發揮“槓桿作用”,撬動服務效率提升和模式變革。金融業唯有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新趨勢,將數字元素注入金融服務全流程,將數字思維貫穿業務運營全鏈條,才能強化金融創新的科技武裝,全面提升我國金融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同時,要始終踐行安全發展觀,運用數字化手段不斷增強風險識別監測、分析預警能力,切實防範算法、數據、網絡安全風險,共建數字安全生態,為金融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二)堅持智慧為民。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就要求金融業緊扣這個時代主題,抓住人工智能發展新機遇,以人為本全面深化智能技術在金融領域的運用,著力實現金融服務全鏈條智能化,打造更具人性、更加便捷、更為多元的智慧金融新業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堅持綠色低碳。金融支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是新時期黨中央、國務院賦予金融體系的光榮使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離不開科技創新。這就需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加強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的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數字綠色金融,著力提升金融服務綠色產業的覆蓋面和精準度。
(四)堅持公平普惠。金融科技發展初心是為消費者提供平等、透明、高效的金融服務,將金融活水精準滴灌到實體經濟的每個角落。踐行這一初心要始終以公平為準則、以普惠為目標,合理運用科技手段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優化金融產品供給,不斷拓展金融服務觸達半徑和輻射範圍,彌合地域間、群體間、機構間的數字鴻溝,讓金融科技創新成果更廣泛、更深入、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三、砥礪奮進,切實履行好金融科技發展新使命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中指出,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重點領域,我們要抓住先機、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 “十四五”期間,金融業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金融數據要素應用為基礎,以支撐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目標,以加快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為主線,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向“積厚成勢”轉變,助力經濟社會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一)健全金融科技治理體系。科技治理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爬坡邁坎的關鍵。金融機構要抓住這個“牛鼻子”,充分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巨大潛能。
一是完善現代化治理結構。加強治理頂層設計,建立健全企業級統籌協調機制,制定全方位數字化轉型戰略,明確“第二發展曲線”的策略和路徑,以過程管控為牽引形成覆蓋設計決策、實施運行、考核評測和改進完善的科技治理閉環。
二是全面塑造數字化能力。強化數字思維、培育數字文化,形成技術先進、研發敏捷、渠道融合、決策精準、運營高效的創新發展矩陣,實現全價值鏈、全要素優化配置,構建以用戶、場景為中心的現代化金融服務體系,全面提升數字時代企業核心競爭力。
三是加強金融科技倫理建設。堅持促進創新與防範風險相統一、制度規範與自我約束相結合,健全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倫理治理體系。金融機構要履行科技倫理管理主體責任,建立倫理審查、信息披露等常態化工作機制;行業組織要研究制定自律公約和行動指南,前瞻研判倫理挑戰,及時預警倫理風險、築牢自律防線;從業人員要主動學習、提高認識,自覺踐行科技倫理規範,堅決抵制不良行為。
(二)激活數字化經營新動能。數字化轉型是一項複雜的系統性工程,需要金融機構從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全鏈條推動創新與變革。
一是構建敏捷化創新體系。科學設置技業融合的崗位與部門,探索跨職能、跨部門、跨條線的任務型團隊,打造數字化工廠、創新實驗室等創新模式,建立健全企業級創新試錯容錯和風險補償機制,加速形成安全與效率並重的創新孵化與應用推廣體系。
二是夯實一體化運營中台。採用低耦合、高內聚架構搭建便捷易用的技術中台,提供可擴展、可配置的組件式技術支持;構建集成數據整合、提純加工、建模分析等功能的綜合型數據中台,推動業務數據化向數據業務化發展;建設模塊化、可定制、高複用的業務中台,支撐數字經濟時代靈活多變的業務創新需求。
三是健全自動化風控機制。事前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識別潛在風險點和傳導路徑,增強風險管理前瞻性和預見性;事中釐清關聯關係、研判變化趨勢,實現對高風險交易、異常可疑交易等的動態捕捉和智能預警;事後通過數字化手段實施自動化交易攔截、漏洞補救等應對措施,推動風險管理從“人防”向“技防”“智控”轉變。
四是提升數智化營銷能力。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數據管理和價值創造理念,合理佈局營銷渠道,基於深度學習、知識圖譜等技術探索資源協同、場景化的營銷模式,打造服務客戶全生命週期的營銷範式,推動營銷服務從大眾化向差異化、人性化轉變,提升獲客、活客、留客水平。
(三)加快金融服務智慧再造。
在服務流程方面,借助業務開發運維一體化、最小化可行產品等方法搭建低成本試錯、快速迭代的交付模式,運用智能技術開展端到端數字化流程重構,打造環節無縫銜接、信息實時交互、資源協同高效的業務閉環。
在服務渠道方面,強化銀行網點與周邊社區生態交互,打造“多項服務只需跑一次”的社會性金融“觸點”;持續推進數字渠道向多媒體、輕量化和沈浸式迭代演進;利用移動物聯網技術建立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智慧互聯的服務渠道,打造“無邊界”的全渠道金融服務能力。
在服務場景方面,聚焦小微、鄉村振興、供應鍊等領域,運用數字技術搭建綜合金融服務平台,捕捉實體經濟更深層次融資需求,建立基於企業“主體信用”、交易“數據信用”的多方互信機制,有效緩解銀企間信息不對稱問題,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支持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
(四)深化監管科技多維應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改進提高監管技術和手段,把監管和治理貫穿創新、生產、經營、投資全過程。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創新日益複雜多元、金融風險更為交叉隱蔽。用好監管科技是處理好安全與效率關係、穩妥發展金融科技的“破題之鑰”。
一是夯實監管科技應用基礎。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模式識別等技術對監管規則、合規要求進行結構化處理,搭建有效支持規則識讀、執行、對接的監管科技平台,積極將數字合規工具嵌入交易行為監測、業務數據報送、風險事件報告等場景,提升監管效能、降低合規成本。
二是加強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打造權威專業化風控基礎設施,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則建立維護金融科技風險庫、漏洞庫和案例庫,健全風險聯防聯控機制,為做好風險防控提供支撐。
三是築牢金融與科技風險防火牆。加快建立智能算法模型安全評估和合規審計體系,及時披露決策機理、運行邏輯和潛在風險,提升算法可解釋性、透明性、公平性。強化雲計算標準符合性與安全性管理,規范金融團體雲應用,通過負面清單、盡職調查、風險補償等措施加強第三方算力設施集中度風險管控,防範外部雲服務風險向金融領域傳導。
(五)構建開放創新產業生態。金融科技創新離不開互惠共享、開放包容的環境,金融業要在持續提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以更加開放的思維和舉措推進交流與合作。
一是加強技術共研。強化金融機構創新主體地位,發揮大型金融機構帶動作用和示範效應,實行“揭榜掛帥”、“賽馬”機制,加大關鍵軟硬件技術金融應用的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攻關,推動金融科技共性技術、資源、服務開放共享。
二是促進產用對接。搭建專業化金融科技產用對接平台,組建開源社區等創新聯合體,加大應用成果轉化的資源配置,合理運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創新保險等提升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促進科技成果供給端和需求端的精準對接,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三是深化國際交流。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加強技術創新國際交流與協作,通過內引外擴、研發合作、技術併購、標準共建等方式加大創新力度,在國際前沿技術和管理經驗方面大膽嘗試,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領域專利的全球佈局,推動科技成果在國際上推廣應用,促進提升金融科技整體發展水平。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的重要機遇期。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們要深刻把握戰略轉型的發展大勢,錨定新階段金融科技發力方向,走出具有中國特色、與國際接軌的金融數字化之路,助力邁向共同富裕的新時代!
最後,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