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資本現在不但擁有現金和靈活性,而且還擁有著他們所沒有的東西——與硅谷創始人幾十年來的關係,幫助擴大科技界最大企業規模的經驗,以及一個非凡的網絡。
作者:Sam
編譯:深潮TechFlow
我在8月的文章中提到,我們過去熟知的“風險投資”正在走向消亡。那些自稱“風險投資基金”的人面臨著一個選擇:嘗試擴大規模,以此應對來自全球金融界進入私人軟件投資的現金沖擊,或者是在軟件和傳統技術之外尋找新的風險融資形式。
在這場討論的背景當中,印象深刻的是紅杉資本的冒險舉措。
紅杉資本本周宣布將新成立一個名為“紅杉資本基金”的大型基金。它不是帶有時間限制的典型基金,而是開放式的基金。這就意味著除非有限合夥人明確地選擇贖回,它將永遠不需要歸還資本。紅杉資本基金將會把資金分配到看起來更為傳統的風險投資子基金中進行風險投資。當然,它還會被設立為一家註冊投資顧問,以便於在加密貨幣市場上部署更廣泛的策略。
坦率地說,我希望自己對這個策略有真正的了解(我喜歡唱反調)。但在這種情況下,雖然紅杉資本資本在其公告中所宣傳的“對風險投資的根本性顛覆”是有些誇張,但是我認為紅杉資本這一舉措的力量實際上比人們想的要大得多。
當今的投資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快,變化越來越陌生,所以這種舉動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意義的。風險投資公司都面臨著這種環境,但是紅杉資本這裡表現得尤為明顯——因為它試圖抵禦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的衝擊,並利用其在風險投資市場的現有地位。以下,是我的經驗之談
紅杉資本創建一個大型開放式基金的舉動給該公司帶來了一系列新的優勢,並將使一些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更加難以與其競爭。
現列舉其優點如下(按從最明顯到最不明顯排序):
1. 資產管理規模的優勢
任何關注市場的人都知道一個非種子基金想要生存下去就需要非常巨大的規模。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透明度日益提升,你可能無法再獲得相同的投資倍數,但你可以用數量來進行彌補。
在這個方面,紅杉資本的舉動意義重大。在可部署資本的基礎上,紅杉資本相較於Andreesen Horowitz(a16z)等風險投資公司來說算是個小公司,但通過管理名下全部資產,它一夜之間成為了矽谷中最大的傳統風險投資公司(雖然還是比東海岸的一些對手小得多)。
把所有的東西都集中到一個主常青基金中,意味著紅杉資本不再把自己視為“目前可以部署的美元”,而是可以開始使用其所有資產管理的總和來運作。
這是一種巨大變化,將紅杉資本從最多只有幾十億美元的機構轉變為了擁有450多億美元公共股票的巨無霸(而且很快就會從Stripe那裡得到另一筆意外之財)。
2. 敏捷優勢
大型風險投資公司一次只經營一個基金的時代早已過去。如同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和其他多元化的金融機構,風險資本家們正在同時使用不同的經理人和策略運作多個基金。
但是這種做法在缺少主基金的情況下會產生很多的麻煩,導致資金最終出現奇怪的變化。例如,他們可能需要告訴LP為了投資還必須投資於另一個可能不太有吸引力的工具。這不僅使得LP的關係緊張,也拖慢了金融機構通過建立新基金來搶占新投資機會的速度。
而紅杉資本所有的新基金只有自己這一個LP,它這種新的模式將極大地減少相關的摩擦。
3.招聘優勢
在單打獨鬥的時代,大型風險投資公司面臨著人才方面問題——當你可以依靠自己輕鬆籌集資金並並將大部分收益收入囊中,而且不用處理合作夥伴內部關係的時候,你又何必想著加入一個巨無霸呢?
我懷疑紅杉資本在過去的幾年裡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就看看它內部的一個例子吧,Matt Huang於2018年離開紅杉並共同創立了一家加密貨幣風險投資公司Paradigm。
從所有已知的消息來看,Paradigm現在發展地非常好,而紅杉資本在很大程度上對加密貨幣的繁榮坐視不管,目前正在努力扭轉錯誤。我沒有關於具體細節的第一手資料,但我能夠猜想到:
紅杉資本一定問過自己,為什麼自己這個平台不能容納Matt Huang建立的東西?
如果你想擴大資金規模,你需要擴大人才規模,那麼認為招來的人想要坐在一間辦公室裡爭搶交易、爭論激勵就是錯誤的想法。一張名片有多“金貴”並不重要。
但是有了主基金和按需分配的子基金之後,紅杉資本就能令人相信它的平台更適合下一個偉大的投資者。至少在理論上,所有為紅杉資本工作的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基金,而且紅杉資本是你唯一的LP。紅杉資本處理掉了一切關於管理LP的麻煩,使得人才可以專注於追求投資回報。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未來願景,它能吸引並留住下一批年輕的投資者,它與對沖基金之前的模式不同。
4.稅收(更重要的是貸款)的優勢
所有人應該都能想到稅收這個方面的優勢。現在的稅是越來越高了,所以建立一個你永遠不必出售資產的結構往往是個好主意(除非你可以享受免稅,現在有許多風險投資LP是免稅的)。
而作者認為貸款方面的優勢更加重要。你擁有數百億美元流動資產,你就可以利用它們。如果下一代風險投資基金存在一個可以利用的永久的資本基礎,那麼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最終看起來就會像是一個新版、改進版的收購基金。
他們不是依靠某個特定的美元投資額來為某項特定的交易借錢,而是可以利用他們龐大的資產負債表來借到所有主要投資活動所需的資金。
紅杉資本在這方面並沒有透露什麼。假如作者掌控著紅杉資本,那麼作者我一定會選擇用負債來資助下一個投資工具,而不是向LP們索要更多的現金。
5.贏得交易的優勢
紅杉資本的合夥人Roelof Botha在發佈時談到了長期的創始人調整,特別提及紅杉資本的合夥人是如何在這種模式下在創始人董事會中“工作幾十年”。他的發言中關於董事會的部分在作者看來並不真實。畢竟,Peter Thiel在賣掉他的Facebook股票後仍長期留在Facebook董事會中。雖然紅杉資本很早就分配了Square的股權,但Botha本人仍留在Square的董事會中。
也就是說,這種模式將在幾個特定的方面幫助公司與創始人保持一致。對於計劃上市的後期公司來說,擁有一批採用“永久持有”策略的投資者確實是個不錯方案。其次,也許更諷刺的是,如果紅杉資本能夠建立最終的創始人俱樂部(允許公司在你身上投資,意味著你也可以向公司投資並在未來幾十年成為永久資本基礎的一部分),它將會成為相當有價值的創始人福利。在競爭激烈的交易中,這種做法可以改變平衡。
6. 我們該何去何從?
在我看來,最終的問題是這次發布是否是紅杉資本獨有的舉動(這一家公司在全球融資生態系統中的競爭戰略來說是有意義的),或者說這次發布是否會成為風險投資公司的新模式(或至少是一種新模式)。作者相信他們中的許多人現在正在討論這個問題。但事實上,大多數人沒有品牌、LP關係或資產負債表來模仿這種模式,所以作者認為不會有其他人急於採用這種模式。
但老虎全球管理公司之類的大型對沖基金和私募股權公司還是應該感到緊張。紅杉資本現在不但擁有現金和靈活性,而且還擁有著他們所沒有的東西——與硅谷創始人幾十年來的關係,幫助擴大科技界最大企業規模的經驗,以及一個非凡的網絡。
紅杉資本第一步走的挺好,比賽已經開始了。
風險投資中的資產管理是一個奇怪的概念,真希望紅杉資本的舉措能夠清理掉它們。大多數金融機構把資產管理規模(AUM)說成是他們所管理的所有投資的淨資產價值。然而,風險資本家通常以他們籌集的資金與他們的投資價值來談論資產管理規模。在這個問題是,紅杉資本基本上是按照其他金融機構的做法來界定資產管理規模。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