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數字資產的種類越來越多,圍繞數字資產形成的各種衍生品也有了質的飛躍。
尤其是DEFI的出現,讓數字資產有了在質押的前提下廣泛交換的能力,進入2021年10月之後,隨著比特幣ETF的上市,DEFI協議的價值正在快速回歸,其發展速度超出了參與者的想像。
另一方面,DEFI的發展也必然需要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並圍繞更多的基礎設施形成更為複雜的公鏈環境,而面對日漸復雜的區塊鏈環境,多鍊網絡佈局以及建造多鏈生態已經成為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不可忽視的領域。
隨著多鏈生態的概念被行業認可,多鏈生態“競爭”的格局已經形成,對多鏈技術和架構的研究成了目前行業重要議題之一。
01多鏈:跨鏈橋技術
在進行多鏈應用與多鍊網絡的探討之前,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多鏈。
如果把區塊鏈看做是一條高速公路的話,那麼公鏈與公鏈之間就是兩條筆直且永不相交的公路。公路上各自運行著自己技術支持的價值體系。
參與者就像是跑在兩條公路上的車。有的公鏈運行速度較慢,跑的是牛車,有的公路運行速度較快,跑的是汽車。還有的公路專門跑自行車。
某一條公路的堵塞、順暢運行、交通事故等等狀況並不影響其他公路上的參與者,但一旦發生擁堵,該條公路上的參與者便無法繼續在這條公路上前行。
而多鏈就像是在各個不相交的公鏈中建立一條立交橋,當某一條公路堵塞之後,這條公路上的參與者可以通過立交橋來到其他公路,以便疏通堵塞的公路,當堵塞的公路被疏通之後再回到原本的公路中。
因此,也有人把多鏈技術稱作跨鏈橋技術。在區塊鏈領域中,跨鏈橋可以在layer1上保管資產,同時把這筆資產在另一個(和外部)服務上釋放。它定義了誰來託管資金,以及資產被解鎖必須滿足的條件。
而項目的多鏈設計則要兼顧多條公鏈的接口,最終數據和價值通過項目本身進行中轉,形成無論在任何對接公鏈上都可以運行和被信息上鍊的應用。這種應用就被稱作多鏈應用。
從技術角度看,多鏈設計思路好比數據庫的水平分片,將整體存儲在單個數據庫中的數據,分攤到多個表結構與其相同的數據庫中,這樣每個數據庫中的數據量就會相對減少很多,並且可以部署在不同物理服務器上,理論上能夠實現數據庫的無限橫向拓展。
多鏈技術並行擁有非常多的優點,理論上是目前區塊鏈技術架構中可擴展性最強的,較好地平衡了區塊鏈的安全性、可擴展性和性能。其建立的基本理論和價值主要體現在區塊鏈自身的不可能三角特性,為了解決公鏈的“信息孤島”難題。
如果把區塊鏈看做是一本分佈式的賬簿,那麼區塊鏈中,所有的節點都應該是平等和對立的,每一個節點都可以和任意節點結成點對點的交互關係,而不存在互相的統屬關係。那麼記錄這本賬簿的權利如何分配就成了問題。
比特幣網絡採用POW模式,採用“考試”的方式來進行節點記賬權的篩選。誰先算對了哈希值,誰就獲得記賬權。而以太坊網絡採用的是POS共識機制,誰曾經對以太坊網絡有過足夠的“貢獻”誰就有機會獲得記賬權。
然而,共識的不同造成了應用場景的麻煩,各個應用場景本身的共識機制也不相同,更有部分應用場景是獨創的共識方式,而如何適應多種共識算法的需求,區塊鏈應用就必然要進行選擇。
多鏈技術就是為區塊鏈項目開發提供便利的技術方式,有了多鏈技術,區塊鏈項目便無需對公鏈共識和自身共識再做出“二選一”的選擇,使得項目可以適用於任何公鏈。
02多鏈的特性安全性、伸縮性、可用性、互操作性、一致性
多鏈應用及多鍊網絡的優勢非常明顯,除了上述所說的在目前區塊鏈技術架構中可擴展性最強的,較好地平衡了區塊鏈的安全性、可擴展性和性能的特性外,多鏈的優勢還表現在以下特性上:
安全性
多鏈結構可以讓數據自由地穿梭在各個公鏈之中,以各個公鏈的共識結構來實現更加去中心化的設計,數據儲存的去中心化越明顯,數據的安全性就越高。
伸縮性
多鏈結構可以提升異構結構和同構系統的自由度,任何系統都可以對接多鏈結構,交互自由度非常高,一次提升區塊鏈項目開發的伸縮性,使得項目本身俱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可用性
多鏈結構相當於把需要跨鏈轉移的資產和步驟都已經提前做好,用戶在參與區塊鏈項目時只要了解項目本身即可,而無需再去關注其他公鏈的運行情況。
在多鏈無跨鏈的場景中,業務請求根據不同路由規則訪問不同的單鏈,某個單鏈的不可用只會影響本鏈請求,其餘鏈的請求依然可以正常處理,因此多鏈架構極大提升了整體可用性。
互操作性
各個公鏈之間的價值轉換可以通過多鏈結構的項目擁有價值之間的雙向交互能力。操作更簡單、便捷。
一致性
一致性是多鏈結構的主要特性之一,在跨鏈場景中,跨鏈轉賬的一致性問題有所簡化。因為每次交互可以認為只有兩方參與(點對點)。其中參與一方在執行跨鏈轉賬前,必須先確認消息的合法性。
03 多鏈的存在的必要性發展瓶頸、行業大環境需求
區塊鏈的種類大致分為公鏈、聯盟鏈、私有鏈,除私有鏈外(私有鏈並不需要與外界形成價值交互)。公鏈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抗審查、加密數字貨幣經濟、開放的智能合約生態等主要特點。
聯盟鏈,強調同業或跨行業間的機構或組織間的價值與協同的強關聯性以及聯盟內部的弱中心化。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為主要目標,以強身份許可、安全隱私、高性能、海量數據等為主要技術特點。
因此,公鍊和聯盟鏈都有必要採用多鏈結構,而且只要在點對點分佈式網絡、同樣適用密碼學基礎、塊鍊式運行方式、共享分佈式賬本的特徵之下,多鏈結構都可以進行融合。
一般認為,區塊鏈項目必須進行多鏈結構的佈局有以下兩種原因:
1、發展瓶頸
不可否認的是,現有區塊鏈技術在單鏈架構下普遍存在性能不足、容量不足、隱私結構散亂、隔離性差、難以進一步擴展的痛點頸。所有鏈上運行的項目如果想對數據進行遷移和對基礎的設置做更改將是非常困難的。
目前常用的方式是在其他鏈上建立一個升級後的項目,然後在原公鏈中對項目進行銷毀。
所以,區塊鏈從業者很難在互聯網項目數億級的用戶在線量、TPS和信息交互數億條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給予用戶的體驗自然也不會太好。
而多鏈結構不僅能夠在信息交互性能上對項目進行一定的提升,也可以通過多條公鏈的儲存讓項目可以平行擴展。
多共識機制可以讓項目更為快速的處理上鍊數據,同時擴增單個節點的性能極限,以滿足用戶在互聯網環境中養成的“習慣性”需求。
最為關鍵的是,DEFI的興起讓用戶對資產的轉移、交換需求更大,對交互頻率和快速確認交互的需求日益增強。很難想像一個DEFI用戶會在一筆交互申請提交後等待半個小時或十幾分鐘再進行下一步的操作。
因此,多鏈結構通過資源和信息、儲存空間的調配,可以完美實現區塊鏈緩慢的交互過程中的快速確認,有助於打破發展瓶頸,並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2、行業大環境的需求
如今的區塊鏈行業早已不是單個公鍊或單個項目的“群體”發展時代了,用小團體的動作和導向完成一系列的價值奇蹟也幾乎不可能。
區塊鏈成熟的市場環境和更加成熟的用戶們已經不再滿足於老老實實呆在一個價值體系裡“吃紅利”了,用戶對更為廣闊的區塊鏈市場的需求必須得到行業大環境的回應。
另外,全球嚴監管的風潮仍未過去,對區塊鏈行業的打擊已經不再是單獨項目的影響,而是往往以片狀覆蓋的形式對行業造成範圍影響,在這種行業已經被大環境擠壓為“一體”的時候,單打獨鬥的確不再適合行業發展。
因此,多鏈結構其實是區塊鏈行業未來不得不進行的改革之舉,更是區塊鏈由一個個單獨公鏈形成網狀“區塊網”的必要條件。
04 多鏈生態的“競賽”如火如荼
多鏈結構已經成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早已被行業認可,圍繞著多鏈生態的“競賽”也早已開始。
2021年4月,多邊形推出1億美元DeFi基金“DeFiFor All Fund”宣佈在未來兩到三年為DeFi項目提供支持,以提高DeFi的採用率、可訪問性和成本效益;
7月,地球宣布推出1.5億美元的生態基金,以扶植Terra生態內的應用,提升TerraDeFi生態的可訪問性;
8月,雪崩 基金會宣布將推出1.8 億美元的獎勵計劃AvalancheRush,鼓勵更多應用和資產加入AvalancheDeFi生態;
此外,前額也於8月宣布聯合Aave和曲線等推出超1億美元的“DeFifor the People”項目,旨在實現DeFi在移動端的使用。
各個公鏈針對多鏈生態特性的佈局最重要的動力來源於利益,根據Defi 駱駝數據顯示,DEFI總量較2020年增長了19倍,大多數增長集中在其他公鏈,頭部公鏈的增速則明顯放緩。
以以太坊網絡為例,在2021年5月份之前的4個月內TVL增長較2020上漲了3.5倍,但5月份之後的4個月內僅上漲28%。
截至2021年10月中旬,大多數頭部公鏈並沒有恢復到5月份的高點,儘管激勵措施不斷出台,比特幣ETF上市給了市場一些利好消息,但仍然無法阻止資金仍然流入其他公鏈。
計分卡、多邊形、海科等腳步放緩的背後,其他新晉者的市場份額正強勢增長,多鏈生態已然形成。
當然,也不能否認,目前多鏈結構仍處於初期階段,圈內資金熱衷“薅羊毛”的惡習會讓多鏈結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增長量有所放緩,但“一鏈一合約”等新方案的出現表明,多鏈結構的潛力仍有待開發。
05 小結
2021年3月份以來,全球強監管儘管在比特幣ETF上市的氛圍中被沖淡了不少,但目前的強監管環境仍然沒有從根本改善,監管機構追逐底層鏈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前端審查必然會出現。
因此,可擴展性區塊鏈可能最終會實現最去中心化的前端並具有抗審查性。而這一切都將需要一個新的去中心化技術堆棧,這是Web3 成熟過程中的另一個發展階段,多鏈發展仍然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
特別聲明
免責聲明:本文不代表0x财经立場,且不構成投資建議,請謹慎對待,如需報導或加入交流群,請聯繫微信:VOICE-V。
來源:白話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