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友博士認為,在PC互聯和移動互聯之後,我們正邁入全真互聯網時代。
作者| 文夏婧
報導| 投資界PEdaily
近來,元宇宙成為科技圈和資本圈大熱的話題。
不久前,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2021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報告中提及2020年是人類社會虛擬化的臨界點,為2021年成為元宇宙元年做了鋪墊。一方面疫情加速了社會虛擬化,全社會上網時長大幅增長,“宅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線上生活由原先的例外狀態成為常態,由現實世界的補充變成了與現實世界的平行世界,人類現實生活開始大規模向虛擬世界遷移,人類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
2020年騰訊年刊中曾提及互聯網未來的趨勢和轉變,談到了“大洗牌”與“全真互聯網”。如今,11月4日,騰訊生態大會Techo Day上,騰訊首席科學家、騰訊AI Lab和Robotics X實驗室主任張正友博士做了主旨演講,分享前沿科技將對行業發展和社會發展創造哪些機遇與挑戰。
張正友博士認為,在PC互聯和移動互聯之後,我們正邁入全真互聯網時代。 “真”就是真實世界,和“真”對應的是虛擬世界或者數字世界。
全真互聯:連接一切、打通虛實
“全真”意味著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一樣,兩者密不可分。線上和線下更全面地一體化,實體和電子方式更深度地融合,從而將人、信息、物、服務、製造越來越緊密地連接到一起。從生產製造到物流營銷,數字化、雲端化成為主要趨勢,各行各業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從遠古發明筆和紙,到近現代的電報電話和視頻會議,這些技術的突破都離不開我們人類是社交性動物這個事實。我們有不可或缺的溝通與合作需求。而這種溝通和合作與生俱來就是多模態的並具有空間性。技術的突破基於人類溝通和合作的三個維度:空間、時間、通道或者內容。在空間維度,人類可以同地溝通和協作,但也可以是分佈式的,比如在深圳和北京之間。分佈式又可分成固定的,比如在辦公室內,和移動的,比如在機場。在時間維度,又可分成共時的,比如電話;和非共時的,比如信件。也有準實時的,比如微信。在內容或通道維度,可以分成:文本,音頻,視頻,遠程呈現,甚至是沉浸式的遠程呈現。
虛擬世界是沉浸式的遠程呈現的一大趨勢。但目前的技術還存在很多局限性,無論虛擬現實技術(VR)、增強現實技術(AR)還是混合現實技術(MR),他們都只存在一個世界,要么在虛擬世界,要么在真實世界,還沒能實現真正的虛實融合。
虛實集成世界的四大關鍵技術
從技術角度看,全真互聯時代所迎來的全新世界,不是VR、AR、MR,也不是數字孿生(Digital Twin),而是真正的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的緊密結合,張正友博士稱之為虛實集成世界(IntegratedPhysical-Digital World,IPhD)。而虛實集成世界需要四個關鍵的技術點:現實虛擬化、虛擬真實化、全息互聯網、智能執行體。
第一個技術點,就是現實虛擬化。比如你希望自己的分身更接近真實的你,它的外形、聲音、表情和動作都要跟你很像。騰訊AI Lab的方法是鑽研多模態交互技術,把計算機視覺、語音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情緒認知、分析決策等結合在一起,打通技術鏈條,最終目標是讓虛擬人聽、說、讀、寫、想,全都可以。
第二個技術點,就是虛擬走向真實化。我們現在能把虛擬模型製作成真實物體,比如3D打印。我們還可以把虛擬信息帶到真實世界中,比如用增強現實,也就是AR技術,讓真人和虛擬角色和物體進行交互。
騰訊AI Lab國風AI歌姬「艾靈」舞台表演,她具備唱歌、作詞、書法多項才藝
第三個技術點是全息互聯網。它是創造一個科技蟲洞,把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中分佈於不同地方的人、事、物全部同步到一起,讓人們能進行更真實和更親密的互動。比如現在利用全息技術和混合現實技術的組合,可以讓一個在遠程的全息的人,和一個真人在一起,互相對視和互動。在騰訊,我們也開始研究觸覺感知和力感知,也許不久以後我們會開始研究嗅覺和味覺。
第四個技術點是智能執行體,它們穿梭於虛擬和真實之間,改變時間和遊戲規則。很多現實問題很難研究,要么需要很長時間、要么需要很高人力或資金投入、要么就是風險很大,這些問題包括氣候變化、農作物生長、老齡化問題等。這時我們會用到模型,將真實問題建模到虛擬世界來進行研究。
比如在農業這個最古老、數字化卻最低的行業裡,就出現了典型的智能執行體。當前,騰訊AI Lab開發的iGrow智慧農業平台,在真實的溫室里布滿傳感器,測溫度、光照和濕度,製造出一個虛擬的溫室仿真器,在15秒內就能模擬出82個生長周期,計算出最適合的溫度、光照和澆水量,再利用執行器去自動調節控制,節約了能源,還增加了收益。
AI和機器人要做人類的守護天使
虛實集成世界的四個技術點的不斷推進,將推動全真互聯時代的縱深發展,一個全新世界的大門將向我們打開。這其中蘊含著大量的機遇與挑戰,需要各行各業合作探索。雖然未來充滿未知,存在很多不定性,但有一點是一定的,就是AI和機器人一定要服務人類、造福人類,做人類的守護天使。
目前,AI和機器人已經走進農業、醫療、能源、教育等很多領域。在探索過程中,我們要確保技術“可知、可控、可用、可靠”,從而讓技術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美好生活,創造人機共存、共創、共贏的未來。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