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進入了協議,按照預定的方式運作,產生了協議與用戶的收入
原文標題:《當下的DeFi 範式轉變:從TVL 到PCV》
作者:星魂
前陣子OlympusDAO的發展讓很多人非常震驚,也有人用DeFi 2.0來給這一波興起的DeFi項目貼上了標籤。這次藉著試用Mirror的機會,結合自己對DeFi的觀察,隨便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DeFi剛剛興起的時候,TVL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 TVL的排行榜也是橫向比較項目的一個重要方式。雖然不同類型的項目,風險(Risk),資本效率(Capital Efficiency)有所不同,但這也多多少少在TVL上可以反應出來。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說TVL受APY驅動(畢竟資本逐利),APY越高,TVL則越容易往上漲。我們會看到一個項目TVL的正循環和負循環。正循環意味著隨著幣價上漲,APY升高,TVL會跟著隨之升高,直到達到一個行業的基準值(benchmark)。隨著挖出資產的增多,拋壓增大,則可能在某個時間點進入負循環。整個過程中伴隨著很多其他的變量,也可以作為判斷項目狀況的依據。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如果以Comp開始流動性挖礦作為標誌,DeFi已經進入了其快速發展的第二個年頭。 TVL加上時間的維度,有什麼變化呢?
讓我們來問一個問題:
假設有兩個項目,項目A在TVL為10億的級別維持了一年,與項目B在TVL上只維持了10天,這兩個項目能一樣嗎?
答案顯示不一樣的,但在某個時間節點,兩者在TVL這個指標上看不出區別。
TVL這個指標顯然不夠了。在某種程度上,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指標來衡量一個項目的狀況。
那讓我們來問第二個問題:
TVL + Time,沉澱下來了什麼呢?
流動性進入了協議,按照預定的方式運作,產生了協議與用戶的收入。用戶拿走屬於自己的收入,協議的收入則按照協議進行分配。對於大部分較新的協議,這些收入大概率是進入到了Treasury。
假設兩個協議代碼基本一樣,其他外部因素完全相同,只是上線時間不一樣,則沉澱在Treasury的資金將會完全不同;這個指標可以稱為Treasury AUM(Treasury Assets Under Management),但如果進入到Treasury的資金有特定用途和義務,則可以稱之為PCV(Protocol Controlled Value)。
第三個問題:
協議收入是Treasury收入的唯一來源嗎?
答案當然不是。
假設兩個協議代碼基本一樣,其他外部因素完全相同,只是上線時間不一樣,雖然積累的協議收入不同,但是假設項目方直接將一筆資金注入到Treasury,則兩者的差別可以被消除。簡而言之:Treasury的增長顯然有很多其他方式。
對於後上線的協議而言,這也是可以彎道超車的核心指標。
回過頭我們來看Fei Protocol,OlympusDAO,本質上都是在這個層面做了設計;他們都巧妙設計了一個用戶資產互換的機制,讓用戶的資產與項目的原生資產進行互換;然而所換得的資產中包含一些成長性非常良好的資產,比如ETH;而通過ETH本身的增長,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消除掉項目按照之前價格發出去的債務。
當然不同的項目具體的方式也不完全一樣,由此帶來的一些效果也有所不同,在這裡就不做具體的評判了。
簡而言之,通過這種方式,項目的正負循環將會變得與行情息息相關,一個好的項目本身的正負循環尺度可能放到整個牛熊的周期;而如果有合適的資產管理策略,則甚至會跑贏週期。這個時候,背後DAO的智慧則變得至關重要。
本文旨在大體記錄一些一直以來的思考,對於細節並未展開;其實延伸下去的話,會有非常多值得挖掘和探索的點,有些還在持續高速發展中。但透過這種思維實驗式的思考,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看清背後的一些深層邏輯,在此於諸君共享。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