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央行風起雲湧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計劃,使數字貨幣和數字金融開始成為金融科技及區塊鏈的求知者們必須關注和理解的新知。
編者按:本文首發於清華金融評論,作者:中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理事、全國工商聯執委胡定核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數字化和數字資產的時代。這一切的開始,除了電腦和通訊科技的突破,也歸因於金融科技的不斷演進。本文認為,數學共識創造了虛擬世界變革,區塊鏈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數字資產的產生,而數字資產可以讓整個世界的產權確定、價值評估、交易清算更有效率,將推動構建新金融秩序。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數字化和數字資產的時代。這一切的開始,除了電腦和通訊科技的突破,也歸因於金融科技的不斷演進。 2019 年6 月臉書(Facebook)公佈的天秤幣(Libra)方案,及2008 年底發布的比特幣白皮書,使人類多年來的“世界貨幣”夢想開始從臆想成為行動,並逐漸成為現實。
而全球各國央行風起雲湧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計劃,使數字貨幣和數字金融開始成為金融科技及區塊鏈的求知者們必須關注和理解的新知。
數學共識創造虛擬世界變革
在物理學中,有一個概念稱為“熵”。熵者,無序也。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宇宙天然熵增,最終將無序而歸於熱寂,天文觀測也從實際驗證了這一理論。
宇宙的運動在人類社會也有類似的軌跡。在金融市場,“熵增”反應的是市場穩久必亂,而金融市場的“負熵”則可以理解為金融市場在激烈動蕩之後逐步尋求各方共識,走向平衡的過程。
人類有史以來的諸多努力,無非也是追求各種“共識”的建立過程。 1971 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金本位時代結束,各國法幣失錨,無可避免地進入“熵增”的時代。
孤立系統總有趨向混亂、無序和低維化的衝動。依靠體系內的信用而非外界能量而增發法幣的行為,注定無法“負熵”。一位名叫“中本聰”的朋克向世人介紹了比特幣網絡,比特幣網絡恪守一開始就設定的發幣總量與發幣節奏。
這個比特幣網絡第一次實現了完全基於數學的發幣共識。儘管“中本聰”迄今未現真身,但比特幣在數學和密碼學的基礎上誕生後,其底層邏輯也打開了區塊鏈技術的法門。
過去13年比特幣的火爆,也引發人們對區塊鏈的關注,人們開始嘗試用這一底層技術來實現“負熵”。這是因為,區塊鏈使共識由不可靠的人性轉為機器。此外,區塊鏈引導比特幣打破法幣的邊界限制, 對全世界所有人甚至是物開放,捕食一切“價值”。
區塊鏈推動金融創新
更廣義看,比特幣帶來的數據與程序合二為一,可以說是人類自圖靈機、馮諾依曼現代計算機以來的第三次計算革命。這使得金融的去中心化在未來有望實現。
比特幣第一次嘗試著在可靠性和信用度方面不再依賴人性,而完全代之以密碼學證據。比特幣採用的兩個最重要的密碼學證據——公私鑰簽名和工作量證明,都是數學和物理學的共同產物。只要其數學原理和物理學定律沒有被顛覆,那麼這一證據的可信程度將遠高於某個個人或組織的信用背書和擔保。
不僅如此,“中本聰”的比特幣系統設計,使得任何一個人、組織或者強權,想僭越這套系統、控制這套系統、停止這套系統,或為一己之私而損害全網的利益都變得極為困難。 “中本聰”努力消除區塊鏈系統的技術中心化、邏輯中心化、經濟中心化以及人的中心化,通過在各個層面巧妙設計博弈機制,把比特幣系統變成了一個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系統。
僅就金融方面而言,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讓金融實現公平,開放和去中心化,它旨在實現以下目標:一是用去中心化來實現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即允許任何人自主開戶、持有資產而無須事先被審查被許可。一旦這種理想實現,存摺存單等將消失, 私鑰即權屬證明。二是用去中心化讓成本極高的中介(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被點對點的數學算法替代,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三是用點對點的個人對個人( P2P )網絡使交易與清算同步完成,從而讓傳統中心化的記賬主體消失。四是通過追求交易邊際成本趨零,令國際匯兌等過程中存在的高成本、繁手續成為傳統。五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有望令記賬時間由傳統金融的以日計,提升至以秒計。
區塊鏈催生數字資產
更進一步,通過區塊鏈,一切價值都可以記錄並妥存為數字資產。已由第三方機構確認價值的傳統資產也可成為數字資產。對於萬物互聯時代下最大的財富——數據更是如此。
正在到來的第五代通信網絡(5G)、第六代通信網絡(6G)乃至更高維數字時代,將有望為我們的每個通電設備包括人體都植入芯片,記錄、存儲、計算、聯網,並區分出每一微小的碎片化的數據變動,讓人類的信譽、語言文字、聲音、創造力、權力、偏好甚至表情等都可編程,實現數字化,從而為人類行為的可測量化和價值量化提供依據。
資產要有價值,第一需要確權,區塊鏈讓數字資產實現了確權。過去我們的資產是否有價值,需要權威機構如工商局和房管局等鑑定,而藉助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產的所有權,只需一串字符組成密鑰即可確認。
通過區塊鏈技術,我們可以更穩妥、更自主地掌握自己的數據資產,諸如病歷、購物偏好、旅遊及住酒店習慣等數據都不再被醫院、電商和旅行服務商所壟斷。我們將這些資產都鎖進保險的數據黑匣子,只有密鑰才能打開。
資產要有價值,還要有市場,可流動可交易——這恰是區塊鏈處理數字資產的極致之處。只要資產的所有者用私鑰打開鎖住資產的匣子,並向交易確認者展示與私鑰有非對稱加密關係的公鑰,一切數字資產都可在開放自由的區塊鍊網絡上365 天乘24 小時全天候地流動與交易。
數字資產重新定義金融
基於區塊鏈共識的數字資產市場,可以打破現在受國界約束的股票、集郵、古玩和農貿市場等等各自分割、畫地為牢的僵局。在這個開放的新金融世界裡, 全人類都可以鏈結在一起,進行價值互換。
融合了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資產,可以讓整個世界的產權確定、價值評估、交易清算、信用評級及資產託管等種種與金融相關的活動變得更富有效率,令運行趨於有序,達到系統“熵減”的目的,實現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轉。
在物理學中,有一種耗散結構理論,認為在高能量的情況下,開放系統也可以維持穩定。例如生物體也是一種開放結構,不斷從環境中吸收能量和物質,而向環境放出熵,因而能以破壞環境的方式保持自身系統的穩定。
如果借助物理學的這一理論,那麼我們可以看到,在區塊鏈的帶動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資產,正在不斷地從人類環境中吸收電力或者是實體經濟中的價值,以維持底層網絡下金融環境的有序運轉,實現系統“減熵”。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