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是講故事還是真未來?


元宇宙火了,究竟是炒作?

是風口?

是夢想?

還是下一代的互聯網?

3月,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在美國紐交所上市,首日市值超過380 億美金。

5月,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表示公司正在努力打造一個“企業元宇宙”。

7月,Facebook宣布要在五年內轉型成元宇宙公司。

8月,圖像處理和人工智能芯片生產商英偉達宣布,推出全球首個為元宇宙建立提供基礎的模擬和協作平台。

10月,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將公司名稱改為“Meta”,將公司的戰略目標由社交軟件轉向元宇宙。

在國內,華為、騰訊、字節跳動等大廠也是紛紛加入元宇宙賽道。

今年4月,字節跳動投資了元宇宙概念公司“代碼乾坤”。 8月,字節跳動收購了中國虛擬現實設備公司Pico(小鳥看看)。

近日,華為官微發布了基於虛實融合技術Cyberverse(河圖)的AR交互體驗App“星光巨塔”,該APP可以將現實和虛擬融為一體,既可用於休閒娛樂,也可以通過AR素材來進行創作,素材和作品可以永久保存於“元宇宙”中。

一時間,元宇宙這三個字的熱度持續升溫。

之所以元宇宙概念能夠脫穎而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得到了互聯網巨頭的加註,引得眾多企業躍躍欲試,生怕錯過潛在的風口。資本的嗅覺是靈敏的,而且他們喜歡講故事,擅長描繪出一幅宏偉壯觀的誘人景象,而這一次,如此火熱的元宇宙究竟是講故事還是真未來呢?

最好的“定義”就是“沒有定義”

元宇宙火爆後,各種猜想與定義接踵而來,有人認為是炒作,有人認為是泡沫,有人認為它是互聯網的未來。由於元宇宙的涉及範圍比較廣泛,無論是技術還是應用場景等都在逐步探索的階段,所以,當前科技界仍然沒有一個公認權威的定義。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是出現在1992年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說《Avalanche》中。小說描繪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虛擬數字世界——“元宇宙”。現實世界中的人在“元宇宙”中都有一個虛擬分身,人們通過控制這個虛擬分身來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其小說中這樣描述元宇宙:「DAI上耳機和目鏡,找到連接終端,就能夠以虛擬分身的方式進入由計算機模擬、與真實世界平行的虛擬空間。」

扎克伯格在解釋公司為何改名時,用一段視頻直觀展示了元宇宙的未來:可以創造一個虛擬的“家”,邀請熟悉的人開展社交,DAI上設備就可以進入一個虛擬的工作空間與同事一起工作,甚至可以創造一個虛擬世界……

有著“元宇宙第一股” 之稱的Roblox,其CEO 戴夫·巴斯祖基(Dave Baszucki)認為:“元宇宙至少包括以下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和文明。”

前亞馬遜高管風險投資家馬修·鮑爾(Matthew Ball)說:“元宇宙必須提供’前所未有的互操作性’,用戶必須能夠將他們的化身和商品從元宇宙中的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無論是誰在運行元宇宙的特定部分。”遊戲開發服務平台Beamable 公司創始人喬恩·拉多夫(Jon Radoff)認為元宇宙構造包含七個層面:體驗、發現、創作者經濟、空間計算、去中心化、人機互動、基礎設施。

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近期發布的《2020-2021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認為,2020年是人類社會虛擬化的臨界點,為2021年成為元宇宙元年做了鋪墊。一方面疫情加速了社會虛擬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下,全社會上網時長大幅增長,“宅經濟”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線上生活由原先短時期的例外狀態成為常態,由現實世界的補充變成了與現實世界的平行世界,人類現實生活開始大規模向虛擬世界遷移,人類成為現實與數字的“兩棲物種”。

雖然各界對於元宇宙的解釋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對於元宇宙的關注都是帶著些憧憬與期待。

元宇宙的發展,匹配了馬斯洛人類需求理論中的各種需求。不僅能讓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得到充分的融合,而且能夠給人類的精神世界帶來一定的滿足感。比如交易的融合、信息的連結,比如個人的需求與自我實現、立體社交與沈浸式體驗。

所以,人們把這種可能性稱之為元宇宙。 “元宇宙”翻譯自英文的“Metaverse”,在這裡“元”字“Meta”除了“本源”的意思,也有“超越”和“更高”的含義。

人們在用力解釋元宇宙,但發現依舊無法把它定義清楚,因為對於未來的預測始終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就像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互聯網入口一樣,PC時代的入口是搜索引擎,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被APP所取代,沒有人能夠猜測到短視頻成為了互聯網商業的新入口。而元宇宙,究竟是不是下一站入口呢?誰也不得而知。不管是對於未來商業價值的構想,還是人類里程的下一個階段,沒有準確定義的元宇宙,反而賦予了它更廣闊的遐想空間,這也許就成為了元宇宙最好的定義。

外拓與內捲

對於人類的未來,進入了一個分叉點:

一類是以馬斯克為代表的移民火星,

一類是以扎克伯格為代表的元宇宙。

移民火星,不難理解,就是發現新大陸,探索外太空。馬斯克號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地球人移居火星做準備。他認為人類應該是多星球物種,不應該僅僅生活在地球上,他願意被埋葬在火星。

為此,他孜孜不倦的努力著,對於火星計劃也是相當認真的。

火箭是移民火星的工具,太陽能解決火星的居住問題,電動汽車解決交通問題,衛星解決通訊,移動拼裝房解決居住……看似他所開發的業務狂妄和雜亂無章,實際都是圍繞著火星移民計劃。

馬斯克的新目標是通過他的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在2050年前在火星上建立一座擁有100萬居民的城市,並在那裡建造一個特斯拉工廠。

早在2015年,馬斯克在接受采訪被問到為什麼有火星移民計劃時,馬斯克多次假設說:人類未來有大災難時候,可以逃避到火星。他還表示會在火星上退休。

馬斯克認為,如果人類僅局限於一個星球是很危險的,人類早晚會因為一場大災難而毀滅,可能是小行星撞地球、或是超級火山噴發、或是核戰爭,又或是一次大瘟疫。

由此可見,馬斯克的移民火星計劃是對這個星球的不滿與絕望。

而元宇宙呢?

早早押注VR/AR技術的紮克伯格,不僅在各大場合暢談元宇宙,並在今年7月份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希望在未來5年內將Facebook從一個社交媒體網絡轉變為一家元宇宙公司,由此可見,Facebook佈局元宇宙領域並非一時興起。

10月29日,Facebook舉辦了年度Connect大會,宣佈公司正式更名為Meta,公司股票代碼將從12月1日起變更為MVRS,以實現從社交媒體平台向元宇宙生態的轉型。扎克伯格提出公司重點將是實現元宇宙,但核心仍然是連接人與人。元宇宙未來將融合遊戲、工作、社交、教育、健身等等,VR也將被納入到元宇宙通用計算平台中,就像如今的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

扎克伯格提出元宇宙的八大要素:1)身臨其境感(Feeling of Presence);2)虛擬形象(Avatar);3)家庭空間(Home Space);4)遠距離傳輸(Teleporting);5)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6)隱私安全(Privacy and Safety);7)虛擬物品(Virtual Goods);8)自然界面(Natural interfaces)。

大會上, 公司還展示了兩款新的硬件,一款為已經推出的簡易版AR眼鏡Ray-Ban Stories,另一款為尚在研發中的增強現實(MR)眼鏡Project Nazare。

在如何佈局元宇宙方面,Facebook的方向是很明確的。從2014年Facebook收購Oculus開始到近年來的佈局來看,Facebook主要圍繞硬件和生態兩方發力,以尋求硬件滲透率提升,帶動用戶增加、創作者可以獲得更多收入,再推動滲透率提升的螺旋增長。而硬件端則放棄PC VR硬件設備,全力投入VR一體機研發。

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就是為了給人類提供一個更加自由和更具想像力的鏡像世界,除了吃喝拉撒,可能元宇宙能滿足其他一切的人類需求。

扎克伯格不做舊時代的王,而是要做元宇宙的神,“Meta”就是要做造夢者。

有人說,如果馬斯克的移民火星是外拓,那麼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就是內捲。

內捲的結果導致外太空的探索成了唯一出路。

然而,移民火星的夢想固然美好,但是也不得不承認,這更多的像一場看不到邊際的冒險。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或者有能力去探索星辰大海。投資的龐大,也勢必要以底層人民為代價才能更早實現星際旅行。如果說這個外拓是要付出相當大的人力、財力、物力才能得以實現的結果,那究竟是不是人類所追求的目的呢?

與移民火星相比,元宇宙,更像是一條普通人可以行走的入口。

但是,如果在探索太空前,元宇宙的世界就已經到來,那麼對於人類來說,是否也是一場災難呢?

元宇宙爆發,區塊鏈的魔力在哪裡

扎克伯克談到元宇宙的經濟生態,很可能是基於區塊鏈的,且需要公平、利益共享的:“這不僅需要新的技術工作——比如在社區中支持加密貨幣和NFT項目——還需要新的治理形式。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幫助構建生態系統,讓更多的人在未來擁有利益,不僅作為消費者受益,而且作為創造者受益。”

為了支撐身份、數字資產和經濟系統,元宇宙需要藉助區塊鏈技術,來建立去中心化網絡。也就是說,沒有去中心化的身份系統與價值系統,元宇宙不會成立。

元宇宙作為承載人類虛擬活動的大型平台,在流量上具備自然壟斷性。以中心化平台為主導的元宇宙商業模式必然導致更大規模的壟斷和控制,這是一種比互聯網壟斷更難以接受的結果,也不利於元宇宙的長期發展。而區塊鏈技術能解決平台的去中心化價值傳輸與協作問題,解決中心化平台的壟斷問題。

如果在元世界裡沒有區塊鏈,那麼元宇宙可能永遠都是一種遊戲形態,而區塊鏈可能就是打通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一把利器,保障元宇宙中系統規則的透明執行、價值歸屬、流通、變現與虛擬身份的安全等。所以,區塊鏈也被稱為是元宇宙的補天石。

業內觀點認為,區塊鏈的一些常規分法,如聯盟鏈、公有鏈,本質上就是把區塊鏈用在不同的領域——信息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在信息互聯網領域,目前用的很成熟的有身份管理,存證、溯源,防篡改等;在價值互聯網領域,目前有數字權益,數字資產等,這些本身就是有價值的東西,而區塊鏈在裡面是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這些都是元宇宙經濟系統裡面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區塊鏈也是元宇宙的可信基礎設施。

元宇宙到底有沒有未來,歸根到底還是要看它的實用價值和技術發展程度。

所以,如果你支持元宇宙,那請你看清楚它的風險點,雛形期的元宇宙依舊存在不確定性,經濟風險可能從虛擬世界傳導至現實世界,人類、社會、生產等等是否都已經都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來迎接它的到來?

如果你反對元宇宙,那不妨先駐足多看一看,畢竟元宇宙已經初步顯示出了不俗的潛力,也許會帶來類似“互聯網+各行業”的機會,未來的發展可能會出乎意料。

資訊來源:由0x資訊採集自互聯網。版權歸作者“區塊鏈深度觀察”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