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十問十答:元宇宙會讓人與人更加疏遠嗎?

Meta正在拓展居家、社交、工作、健身、遊戲、教育、寵物和交易8個領域的應用場景。

近段時間,元宇宙概念可謂席捲了各位的微信和朋友圈,彷彿不懂元宇宙就不好意思去跟別人來聊天,連Facebook也藉著這股風向,一舉將公司名改成了Meta;那元宇宙到底什麼?現在大家討論的元宇宙離我們還有多遠? Meta的「誕生」對扎克伯格意味著什麼?元宇宙會讓我們變得更美好嗎?

本期騰訊新聞《十問十答》將圍繞元宇宙概念,來為大家進行深度的解答。

Q1 Meta為什麼會成為第一家宣布轉型元宇宙的大型科技公司,有哪些方面的優勢?

Meta(Facebook更名)作為老牌社交平台,在全球吸引了近30億用戶的註冊使用,最新的季度財報顯示,Meta的日活用戶高達19.3億,儘管看起來數據傲人,實際上卻是近兩年的新低,同時Meta一直飽受隱私數據洩露問題的困擾。如何在競爭者日益增多、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破局成為了當前Meta所關注的焦點。

因此作為《雪崩》迷的紮克伯格將目光放在了元宇宙之上,早在2014年,Meta就收購了Oculus VR,開始了在元宇宙的佈局。扎克伯格始終相信,元宇宙最終將涵蓋工作、娛樂以及生產生活中的一切,就像今天的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一樣,平台需要足夠的靈活性來適應所有的用例,而這一切都需要軟硬件的配合與時機。

當前由於全球疫情的影響,導致了用戶對於多元化的虛擬經濟以及存在感的需求增加,為元宇宙的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作為第一家宣布轉型元宇宙的大型科技公司,Meta具有龐大的用戶基礎、行業內最頂尖的硬件設備和多元化的軟件體系,以及最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對於元宇宙的理解。

也許很多人都認為Meta所說的元宇宙並不是真實的元宇宙,它有著中心化的弊端,不過是一個大型的集成式應用場景。但是Meta有句話說的無疑是對的,“元宇宙中的一切並不是我們建造的,而是我們在為元宇宙建造這一切”,顯然,Meta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Q2 用戶在元宇宙的世界裡,可以得到哪些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體驗?

或許很多對元宇宙不太了解的用戶會認為,元宇宙就是虛擬世界,或者是類似於《虛擬人生》一樣的遊戲,可是究其本質,元宇宙與這兩者有著截然不同的特性。元宇宙有著可信的資產價值、去信任的身份認證,以及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一切生產生活方式的複刻及升級。

也就是說,用戶在元宇宙中可以獲得各種經歷,建立具有創造性的經濟體系,可以身臨其境的去體驗,而不再只是互聯網中的看客,一切鏈接社交娛樂的工作會變得更加自然和生動。

在元宇宙中,我們會感覺社交不再隔著屏幕,我們和其他人都是真實存在的,元宇宙讓用戶的世界超越了屏幕的限制、地理的限制、平台的限制,在網絡中擁有更大的自由。

每一個用戶都具有獨一無二的虛擬形象,和元宇宙中的其他人進行自由的交互,其巨大的沉浸感甚至可能讓用戶難以區分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區別,當然,這需要藉助特定的裝備才能實現元宇宙與現實之間的轉換。

現實中任何細微的動作都可能影響其在元宇宙中的虛擬形象,而不再是當前大多數VR頭顯帶給我們的略顯僵硬的動作映射,元宇宙會對現實生活中的一切生產生活動進行完美的複刻,並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穿梭於現實和這個虛擬世界。

同時元宇宙還會有自成體系的經濟系統,甚至它會有獨特的經濟體系,每個人都是自己元宇宙的中心,並在其中誕生新的維持元宇宙運行的道德規範。

以上這些都是當前網絡無法為用戶提供的。

Q3 元宇宙會成為下一代互聯網嗎?

從發展邏輯來說元宇宙更有可能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而下一代互聯網會達到元宇宙初級形態所需要的一些基礎,為此我們得明白現在的互聯網發展成為什麼樣了。

第一代互聯網是Web1.0,屬於是可讀互聯網,人們只能閱讀網站上提供的信息,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搜索網站,門戶網站等等。

第二代互聯網是Web2.0,屬於是交互互聯網,人們可以自由的在網站上發佈內容與他人進行互動。目前我們正身處在這個階段的互聯網,Facebook、微信、微博、Bilibili等都是屬於這一代互聯網的典型應用。

而關於下一代互聯網是什麼樣子,或者說Web3.0是什麼樣子,目前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概念,比較有共識的是兩種Web3.0的理解。

一種是網站可以通過用戶的行為,開始學習和分析,變得更加智能,主要特徵是,機器能讀懂任何信息(也就是語義網),網站根據信息提供智能刪选和提供更好的信息(人工智能),互聯網無處不在(物聯網)。另一種Web3.0則認為下一代互聯網會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並且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數字)身份、資產和數據,進而掌握自己的命運。

儘管圍繞著Web3.0的概念眾說紛紜,但還沒有形成定局。不過從這兩種Web3.0所描述的發展來看,都不足以使我們能達到元宇宙的階段。但是這兩種Web3.0都擁有成為元宇宙所必須的功能。所以,元宇宙不會是下一代互聯網,還需要一代一代互聯網進一步發展迭代最終才能形成我們所期望的元宇宙。

不過,下一代互聯網已經在為元宇宙打基礎了,尤其是得益於區塊鏈技術的高速發展,去中心化的網絡正在逐漸構建起來,可以保障我們在網絡上的數字資產和權益是屬於我們自身的,並且不會被隨意篡改。如此看來,第二種Web3.0更有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互聯網,也將會形成出元宇宙的初級形態。

Q4 元宇宙是一個遙遠的概念,還是數年內就能席捲到普通人的事情?

從Roblox公司作為元宇宙第一股上市,到Facekbook高調改名為Meta,元宇宙的概念已經一步一步的走進大眾的視野。儘管目前元宇宙對於普通人來說還只能憑藉想像力來定義,但是從互聯網發展的規律來看,元宇宙在數年內實現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我們來簡單回顧下互聯網的重要發展階段:1994年-2000年,從四大門戶到網絡搜索;2001年-2008年,從搜索到社交化網絡;2009年-2014年;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2014年-至今,萬物互聯,而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5月,我國移動用戶高達16.08億,截止同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

透過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互聯網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元宇宙作為互聯網的“升級版”不會減速只會加速。

同時每一次變革都拉進了人與物的連接,也逐漸豐富了人們在虛擬世界的體驗。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說過:但凡人能想像到的事物,必定有人能將它實現。 2004年大火的科幻電視劇《魔幻手機》,那部從2060年穿越而來的智能手機有六大功能:光能充電、掃描信息、視頻通話、測謊儀、屏蔽信息、真人模式,在2021年的今天已經實現了一大半,那些想像的畫面都已成為了現實。

在今年的騰訊WE大會上,6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分享了他們在科技領域的突破,其中就包括元宇宙重要的腦機接口技術。雖然當前實現元宇宙還有技術、網絡等層面的問題尚未突破,但是基於現在互聯網的基礎,邁入新的階段只會更快。

Q5 元宇宙對於哪些領域影響最大,辦公,遊戲是最大的嗎?

據了解,Meta正在拓展居家、社交、工作、健身、遊戲、教育、寵物和交易8個領域的應用場景,這些場景基本涵蓋了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微軟的元宇宙戰略主要從數字化寫作辦公,幫助管理者了解客戶、員工在空間層面的移動或互動方式兩個角度落地。

因此,元宇宙最終會從各個方面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就如同當年智能手機的迅速發展一樣,到如今,智能手機已經從各個方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工具。

當然,AR/VR作為元宇宙的入口,也是元宇宙沉浸感的關鍵,遊戲作為視覺沉浸最好的載體,受到相關的影響最大,這也是為什麼當前AR/VR對普通受眾感知最大的還是遊戲的原因。

另外,元宇宙中最重要的是虛擬身份的建立,多人的實時互動將會為社交與辦公帶來全新的體驗,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限也會逐漸弱化,甚至我們的運動方式、社交形態等方面都會有所變化。

短期來看,元宇宙的實現還需要各個技術的突破以及融合,但從長期來看,沉浸式虛擬互動生活方式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甚至賽博朋克的文化會被發揚光大,與我們手中的智能手機一樣,除了帶給人類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還將改變我們的世界觀。

Q6 現在的硬件和軟件,是否已經能足夠支持元宇宙的世界了?

元宇宙的爆紅帶動了資本瘋狂湧入相關行業,我們見證了太多超億元的融資。 VR硬件廠商Pico完成了2.42億人民幣B+輪融資、沙盒移動平台開發商MetaApp宣布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電子遊戲開發商Epic Games完成10億美元巨額融資。一樁樁融資事件似乎都在表明,元宇宙的軟硬件都在飛速發展。

然而當前的硬件和軟件,實際上還不足以支持元宇宙的世界,元宇宙很難憑藉單一技術的突破而達到某個里程碑事件,元宇宙還僅僅是一個雛形。

當前元宇宙行業比較公認的基礎設施是“BAND”,也就是Blockchain(區塊鏈)、Game(遊戲化)、Network(網絡計算)、Display(顯示),而每一個領域都有著重要的細分賽道,需要進一步的發展。

無論是區塊鏈領域的應用、底層基礎設施、智能合約、資產標準、隱私計算;還是遊戲化中的遊戲引擎、實時渲染、建模技術、人工智能;或者網絡計算相關的網絡傳輸、計算、硬件;以及顯示相關的VR/AR/MR、體感技術、全息影像、物聯網與智能硬件、腦機交互,都是完善元宇宙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我們列舉的這18項有可能只是元宇宙領域的冰山一角,元宇宙的構建需要多技術的協同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才能實現。

然而好在,作為新興賽道的元宇宙領域被各個技術領域頂尖的公司所接納並得到了資本的認可,這為未來元宇宙的發展帶來了動力。

Q7 劉慈欣認為,元宇宙是人類的一場內捲,人類沉溺於元宇宙的虛擬世界,將成為一種災難,怎麼看待這個說法?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一直充滿了悲壯的英雄主義,反烏托邦和對人性的批判是其作品的核心,這一切在《三體》中有著充分的體現,也是大家最不陌生的部分。

因此當元宇宙的浪潮襲來,他的觀點也充滿了悲觀主義,然而他並不是反對元宇宙,劉慈欣同樣也說過,“人類的面前有兩條路,一條向外,通往星辰大海;一條向內,通往虛擬現實。”他深刻且清晰的明白,元宇宙所代表的虛擬現實是未來的生活場景,他的說法更多的是表示一種擔憂。

但這些都是對娛樂至死的擔憂,對《美麗新世界》描繪的世界成為現實的擔憂,對人性中的弱點的擔憂,所以我們認為,劉慈欣批判的不是元宇宙,他批判的是人性,他認為元宇宙是極具誘惑、高度致幻的“精神鴉片”,人類或許會沉溺其中而固步自封。

同時劉慈欣也擔心如果人類資源和精力過度的放在元宇宙中,那麼對於星際的探索會不會有所停滯。他一直認為,“不管地球達到了怎樣的繁榮,那些沒有太空航行的未來都是暗淡的”,人類遠行的終點應該在物理空間的知識水平和改造水平之上。

劉慈欣是一位神預言了諸多科技成果的科幻作家,他的觀點無疑是舉足輕重的,但是他似乎忽略了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當前的技術尚不足以支撐元宇宙世界的成熟穩定運行,相反元宇宙的浪潮促進了有關技術的躍進。

元宇宙的到來將《安德的遊戲》中的模擬星際大戰變成現實,難道不是從另一個方面促進了對星際探索的準備嗎?就目前來看,元宇宙的熱潮是利大於弊的。

Q8 我們距離真正的元宇宙時代還有多遠,還需要搭建哪些技術設施?

支撐元宇宙的技術有很多,我們不妨從元宇宙的現實基礎、與元宇宙交互、建造元宇宙、以及保障元宇宙的價值四個方面來看。

首先是元宇宙並不能獨立於現實世界存在,它需要有大量的硬件基礎設施為元宇宙提供存儲,計算和網絡傳輸等資源。但是現有的這些技術還遠達不到元宇宙那樣體量龐大的數據處理要求。因此,需要進一步迭代相應的存儲技術、網絡傳輸技術和計算技術,這其中自然也包括硬盤、CPU、GPU等硬件的迭代。

其次,有了這些底層基礎設施,我們還需要在現實世界中能感知元宇宙,並與之互動,這就離不開物聯網技術和交互技術。

物聯網包括智能硬件等硬件設施設備,還包括讓設備之間能互相聯通的物聯網絡,以及讓不同設備能統一協作的標准或者說是系統。

而交互技術則包括VR/AR/MR/XR,以及全息投影,動作捕捉,體感技術等,能讓我們體驗元宇宙,與元宇宙中的事物進行交互,甚至獲得來自元宇宙中帶來的真實觸感和反饋(比如一些體感衣就能將我們的虛擬形像在元宇宙中所感受到的物理衝擊轉化為較為真實的物理反饋)。

雖然我們目前已經有一些能與元宇宙交互的技術了,但是還要考慮到元宇宙本身的建造問題。而這就需要一些能夠建造元宇宙的遊戲引擎、實時渲染、建模技術等軟硬件類的技術,同時龐大的元宇宙的構建工作如果全靠人工是不現實的,這就離不開人工智能的發展,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構建元宇宙,甚至能成為元宇宙中的一些輔助性虛擬人物。

而最後還需要區塊鏈技術來保障元宇宙的價值,區塊鏈的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等特性,結合智能合約技術,可以保障我們在元宇宙中的數字資產是屬於我們個人的,並且不會被某個中心化主體所控制。這種特性尤為重要,因為如果我們所處的元宇宙是能被某個中心化主體隨意操控,那麼我們在其中的體驗會覺得這只是一種遊戲;而如果這個元宇宙是去中心化的,我們的資產是確實屬於我們自己的,誰也拿不走,那麼我們在其中的體驗會覺得這是一種真正的生活。

Q9 元宇宙會讓現實社會的人與人關係更加疏遠嗎?

或許很多人看了關於未來元宇宙的暢想後,都會擔心因為過度的“虛擬”會讓我們遠離真實生活,但實際情況或許會大大相反。

90年代後我們開始有了電話,然後又有了互聯網,到現在智能手機隨處可見,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我們從以前的書信交流方式也過渡到了電話或者視頻,如果說幾十年前寫書信是一種“車馬慢”,那麼現在的各類溝通方式帶來的便捷是可以直觀感受到的,哪怕相隔萬里也能一個電話或者一個視頻帶來“近在身旁”的感覺。

而單從溝通的角度來說,一個成熟的元宇宙會讓我們更加有“觸手可及”的體驗,不單單是聽見聲音和看見畫面,還會帶來較為真實的觸碰感,畫面也不再只是一個平面,用一句古詩來形容,便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體驗,甚至“手可摘星辰”。

當然,如果說未來我們的溝通交流方式能夠從現在面對冰冷的屏幕轉變為“立體的”、“可觸碰的”,或許反而不會讓關係疏遠,而是更進一步,畢竟除了信息跨越千里,感受和感覺也能跨越千里,這樣的體會如果是經歷過鄉愁的朋友或許會更感同身受。

最後從邏輯上來說,如果關係的維護已經不能靠線上或者虛擬的方式來維持,那麼線下見面自然是一種必需品,但這並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一種選擇,它與互聯網或者元宇宙都無關,自然也不存在疏遠的問題。

Q10 元宇宙會讓人類的未來更美好嗎?

首先我們需要定義下什麼是“讓人類未來更美好”,從廣義來看,一種方式是非常直接的改觀,諸如因為有了雜交水稻可以讓更多人吃飽飯,有了各類疫苗可以讓我們遠離病痛,類似這種變化確實可以直觀的感受到技術發展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另一種美好是像互聯網這樣,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的生產生活和信息獲取效率,但是好像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它我們也能生活,這一類技術的存在可能更符合“錦上添花”的思路。

因此從這個邏輯來看,元宇宙更像是互聯網這樣的東西,從現在的角度來說,沒有它似乎絲毫不會影響我們的生活,但放眼未來看,元宇宙一旦形成,同樣會像如今的互聯網一般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到那時我們再來談論“元宇宙究竟有沒有讓人類未來更美好”這個話題可能會更有說服力。

只是我們相信,元宇宙必然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新的體驗和某些效率的提升,只要真正實現,它就會讓人類未來更加美好。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