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羽跨鏈協議發佈白皮書:欲打造聯盟鏈世界的通用語言

實現互聯互通需求意義重大。

11月18日,國內第一個公開發布的跨鏈協議——陸羽跨鏈協議(Luyu Cross Chain Protocol)舉行線上發布儀式。中國銀行原行長、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區塊鏈研究組組長李禮輝,18家發起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出席會議。

會上,李禮輝發表致辭,闡述對當下區塊鏈技術發展的見解,以及對陸羽跨鏈協議發展的期許。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院長張一鋒、微眾銀行區塊鏈首席架構師張開翔、溪塔科技CEO王曉亮分別從陸羽跨鏈協議的總體框架、開源社區、場景應用探索等方面發表主題演講。隨後,中國銀行軟件中心總經理王鏗,中國工商銀行區塊鏈團隊負責人劉朝偉,招商銀行區塊鏈平台負責人、架構師姬長偉,浙商銀行金融科技部總經理楊國正,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副院長伍前紅、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孫毅,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所副所長羅松作為發起單位代表發言。

作為陸羽跨鏈協議的“說明書”,會議還重磅發布了《陸羽跨鏈協議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白皮書簡要總結了當下區塊鏈應用發展割裂和碎片化的現狀,圍繞“如何實現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使不同區塊鏈能夠協同工作”,從理念、功能、設計、應用場景等各方面,重點闡述了陸羽跨鏈協議。同時,透露這套協議將秉承開源開放、共建共享的原則,打造一個統一、靈活、易用的陸羽生態圈。

李禮輝:陸羽跨鏈協議有三方面突出的技術優勢,希望在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李禮輝在致辭中指出,區塊鏈區別於其他的數字化技術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形成數字化的可信立體交互架構。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在工業標識的解析和設備管理、產業鏈協同、供應鏈系統、實物資產數字化、智慧城市等領域展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但是,由於區塊鏈的生態環境不是特別完善,這種發展還是初步的。作為《白皮書》的學術顧問,李禮輝表示陸羽跨鏈協議具有三方面突出的技術優勢。

一是基於標準化的統一性。該協議建立了跨鏈交流的標準語言和可信源訪問的通用機制,可以屏蔽不同可信源之間的細節差異,實現不同可信源的統一調用,保證信任擴散、信息傳遞、價值流轉的效率。

二是基於互操作的包容性。該協議建立包容性的接口邏輯和統一的互聯架構,能夠適配各種不同類型的可信源,實現不同網絡架構下的可信源的互通。

三是基於驗證機制的安全性。該協議可以構建統一的身份體系,並與各可信源自有的身份體系建立關聯,消除不同可信源之間的身份認證的屏障,同時支持對不同可信源的數據進行密碼學的驗證,從而實現身份可驗證,數據可信賴的跨可信源的互操作。

對於陸羽跨鏈協議的發展,李禮輝表示,希望陸羽生態圈能夠在核心的數字技術創新、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18家單位聯合發起,打造聯盟鏈世界的“通用語言”

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區塊鏈應用已延伸到金融、政務、版權、智能製造、司法存證等多個領域,推動了整個區塊鏈生態的多元化。但是,針對特定場景構建的區塊鏈應用較少考慮到互操作性的需求,幾乎每個區塊鏈應用場景都具有獨立、自治的生態,形成了一個個數據和價值的“孤島”,從而使得不同行業間的數據無法被有效利用,阻礙了不同區塊鏈應用場景的生態融合。

區塊鏈行業發展需要一套靈活、統一、可靠的區塊鏈跨鏈互操作協議,實現對不同可信源的便捷接入與可靠操作。

陸羽跨鏈協議由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微眾銀行、溪塔科技、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軟件中心、中國銀聯創新中心、招商銀行、浦發銀行、浙商銀行、杭州銀行、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山東區塊鏈研究院、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分佈式數字身份產業聯盟、杭州亦筆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內的18家發起單位共同發起,將就不同的聯盟鏈技術互聯互通開展聯合研究探索,以期建立區塊鏈與區塊鏈之間、區塊鏈與應用服務之間,互相溝通與交流的“通用語言”。有了這套“通用語言”,跨越不同區塊鏈平台的信任擴散、信息傳遞、資產流轉將有可能實現。

只需面向協議編程,初步互鏈互通驗證已達成

陸羽跨鏈協議從2021年初開始醞釀,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技術討論與設計研發,首先在Brochain、FISCO BCOS、CITA和Fabric間完成了基礎協議的設計與部分插件的實現,通過了初步的互連互通驗證。

開發應用時,在技術方案層面實現應用端與服務端的解耦非常重要。但相較於成熟的分層軟件架構而言,目前區塊鏈領域的應用開發卻與底層區塊鏈技術耦合得過於緊密。

以MVC模式的軟件開發為例,應用層只關注業務流程和數據建模,無需關注底層數據庫類型,應用可以做到“Write Once ,Run Anywhere”(“一次開發、多鏈適配”),但區塊鏈體系的通用性和便捷性尚未達到這種體驗。其原因在於,各種區塊鏈在“應用端”與“鏈上”的調用接口上未達成共識,不同的區塊鏈提供不同的接入方式,這也將導致上層應用的實現各異、體系複雜、版本繁多,建設成本高且難以維護。

目前成熟的軟件業,無論是網絡層、雲原生層、數據層等維度都有了相對標準和通用的協議規範,針對區塊鏈領域,我們提出陸羽跨鏈協議,意在建立各區塊鏈在“應用”與“鏈上”乃至“鏈間”互相調用的共識。陸羽跨鏈協議定義一致的區塊鏈數據結構和操作對象,並向上層的“應用”提供一致的調用標準,向下層的“區塊鏈服務”定義一致的接入標準。

基於陸羽跨鏈協議開發的跨鏈應用,只需面向協議編程,無需關心區塊鏈底層的技術細節,降低了跨鏈應用的開發難度,隨著陸羽生態的擴大,支持陸羽跨鏈協議的鏈越多,應用也就可以在更多的鏈上運行,真正做到“一次開發、多鏈適配”。

打造分佈式商業模式,實現萬鏈互聯

在目前通用的商業交互模式中,公司、組織所構建的聯盟脆弱。同時,區塊鏈應用要從單一走向多元,必然面臨更複雜的場景、更多的參與方、更突出的數據孤島困境。所以說,實現互聯互通需求意義重大。

陸羽跨鏈協議搭建了不同商業間的信任橋樑,使天塹變通途。協議從技術角度解決成員間的信任問題,明確每個成員的責任和義務,使得替換成員的磨合期大大縮短,大幅提升聯盟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因此,陸羽跨鏈協議可以在跨境物流、聯合舉證、萬鏈互聯、資產跨鍊等場景實現突破與飛躍。

未來,在打通現有異構聯盟鏈,實現互操作性的基礎上,以打通各種可信數據源為目標,實現區塊鏈系統以及傳統中心化系統之間的互通、互認、互聯、互信以及互訪,讓信任可以在各種信息化系統中無障礙的流通和傳播。最終達到分佈式商業模式,實現萬鏈互聯。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