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真正想擁抱的,是一個真正的人類形象。
作者:柴米
10月,網易成功領投“虛擬人”生態公司次世文化。
搶灘“元宇宙”賽道,在頭部互聯網公司中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這已經是網易今年以來第五筆在虛擬人領域的投資了。
“網易已做好元宇宙的技術和規劃準備,等到時機成熟的一刻,網易可能跑得比誰都快。”近日網易創始人、CEO丁磊表示。
最近隨著科技夢想家們對元宇宙過度美好的解讀,讓很多人對“元宇宙”這個詞產生了過敏性反應,加上資本的激情煽動,讓“元宇宙”看起來更像一場“騙局”,雖然目前的科技有一部分已經觸動了元宇宙的神經,但人們仍然很難直觀地感知,元宇宙究竟是什麼?
於是虛擬人,這個早已滲透到現實生活中的未來科技,被當成了元宇宙的入口,成了元宇宙風口上飛起來的“豬”,然而,並不是所有虛擬人項目都有成為“豬”的幸運。
01 元宇宙的假入口
9月,Fox 電視台一檔歌唱選秀節目《Alter Ego》開播了,還是打著只關注歌聲,不關注外貌的老套路,但這一次真正的歌手壓根就不用上台,舞台上演唱的,是他們的虛擬化身。
需要注意的是,這場由20個虛擬化身擔當主角的節目,是通過Unreal 引擎在現場進行實時渲染,同時疊加AR 虛擬形象錄製的。
可以想像,這種實時渲染的虛擬AR舞台,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據《Rolling Stone》報導稱,節目組花了至少一年時間來進行技術研發,同時增加了新技術來增強交互感,比如精準捕捉並模擬選手錶情(真人哭,虛擬化身也會流下兩行熱淚),而且身上的反光、陰影,以及地上的影子等效果也可以隨著位置的移動或光線變化而變化。
很明顯,節目組試圖打造一個理想的世界,無論演唱者本人是何長相,是高是矮,是男是女,都可以重新創造一個自己的虛擬形象,TA可以是任何膚色,可以任何性別,甚至長的像個外星人也無所謂,只要你喜歡。
在元宇宙被吹上天的那段時間,《Alter Ego》的出現,似乎正巧為元宇宙提供了一些佐證,它就像一個“樣板間”,讓飄在空中的元宇宙有了一絲“靈魂”:它揭示了一條真理——在元宇宙裡,你可以變成任何人,過著截然相反的生活,正如Alter Ego的拉丁語意:另一個我。
這就是元宇宙對人類最大的魔力。
然而觀眾並沒有為《Alter Ego》的大手筆買單,公開數據顯示,《Alter Ego》首播只贏得293萬觀眾,收視率僅為0.65,比同天在Fox播放的《蒙面歌王》第6季首秀低了0.46。在YouTube上,《Alter Ego》一周也僅有4萬左右的觀看量。
“醜得令人絕望”,《衛報》的評論可謂一針見血,“看《Alter Ego》就是在看一排PS2裡眼神無光、搖搖晃晃的NPC唱著過去15年裡最容易被忘掉的歌曲。”
這不禁讓人想起8月Facebook剛剛推出的VR會議軟件Horizon Workroom,同樣是令人尷尬到窒息的人物形象,和略有卡頓的動作節奏,即使它的初衷是讓人們居家辦公時也可以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但是整個會議室的畫風還是讓人忍俊不禁,這樣開會真的能嚴肅起來嘛?
能夠完成實時互動的虛擬人就是元宇宙的入口嘛?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人們似乎對這種“非主流”的畫風並不感興趣。
02 元宇宙的真入口
時間再往後拉一點,《Alter Ego》開播後一個月,抖音賬號“柳夜熙”發布第一條短視頻,4天暴漲300萬粉絲,虛擬人柳夜熙確實成了元宇宙風口下飛起來的“豬”。
這位“會捉妖的虛擬美妝達人”讓評論區瞬間淪陷為“視頻技術大型膜拜現場”。
視頻特效暫且不論,光說這虛擬人的逼真程度,就值得給100個贊。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虛擬人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從早期的初音未來,洛天依,到2016年爆火的Lil Miquela,到為肯德基代言的性感大校,虛擬人經歷了從二次元到三次元的進階,外形也越來越類真人化,現在已經深入到了皮膚、表情、聲音、動作等等各個方面。
相比之下,《Alter Ego》的失敗就在情理之中了。
去年,三星也發布了一個神秘的項目Neon,他們對虛擬“真人”的技術應用可謂是巔峰造極,但又觸發了人類的新一輪焦慮——恐怖谷。
Neon並不能像siri一樣能為你播報天氣或搜索歌曲,但他們可以像真人一樣進行對話,他們有記憶和學習能力,只是沒有物理表現而已。
Neon不是人工智能助手,Neon更像人類,是一個獨立但虛擬的生物,屬於“人造人”。
看上去多少有點恐怖,這種跟人類長得毫無差別的“人”卻並不是人,但他們居然有記憶和學習能力?雖然他們沒有物理的身體,但恐懼感絲毫沒有減少。
而所謂的恐怖谷理論,是1970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來的。它是一個關於人類對機器人和非人類物體的感覺假設:第一波段,由於機器人與人類在外表、動作上相似,所以人類會對機器人產生正面的情感;第二波段,當機器人與人類的相似程度達到一個特定程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反應便會突然變得極其負面和反感;第三波段,當機器人和人類的相似度繼續上升,相當於普通人之間的相似度的時候,人類對他們的情感反應會再度回到正面,產生人類與人類之間的移情作用。
從目前的技術成果來看,柳夜熙就在第一波段,NEON在第二波段,至於第三波段,很難在現有的虛擬人中找出來,而以真人驅動的超寫實虛擬人則可能會成為第三波段的最優解。
真人驅動型虛擬人是指通過真人佩戴傳感設備,與虛擬人形成一對一錨定關係,通過動作捕捉採集系統將真人的表情、動作呈現在虛擬數字人形像上。而超寫實就是指“無中生有”的仿真人類。
比如新華社數字航天員小諍,她的形像是由新華社團隊和NExT團隊將數百位新聞工作者以及航天工作者的人臉疊加得出的原畫,如果小諍像《AlterEgo》一樣,也由真人來驅動的話,她就是一個完美的真人驅動型超寫實虛擬人。
這才是元宇宙真正想擁抱的,一個真正的人類形象,同時由真人佩戴傳感設備進行驅動。相當於讓真人在虛擬世界重新擁有了一個人類身份,帶著你的所思、所想、所觸、所感,但不一定帶著你的臉、身材和性別。相比之下,那些非真人驅動的虛擬人,即使外形逼真,天真可愛,栩栩如生,依然被當做是“去人化”的產物,要么沒有思想,要么製造恐怖。
不過,如果大家仔細看小諍和柳夜熙,還是能看出來虛擬人的痕跡,即使小諍的臉部已經種了超過10萬根汗毛,但某個角度或者細節,仍然無法做到與真人無異。
因為要完成一個真人驅動的超寫實虛擬人,需要建模、智能合成、動作捕捉和渲染等眾多技術的加持。同時較高的成本,也成為技術發展的製肘,據說柳夜熙一條視頻燒了近100萬,所以元宇宙的入口仍然還是資本的入口,那些聲稱幾分鐘搭建自己的虛擬人軟件,也不過是“二次元”和“非主流”的結合體罷了。
03 現在的虛擬人都在做什麼?
儘管很多虛擬人都想藉著元宇宙的風口飛一飛,但是沒有真材實料還是很容易被大眾拋棄,在真人驅動的超寫實虛擬人尚無法普及的今天,真正的元宇宙入口似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但這不妨礙更多的虛擬人帶著“任務”降生在這個真實的世界裡。
初音未來,在全世界擁有超過六億的粉絲,1280元的演唱會門票3分鐘被搶購一空。
洛天依,曾與必勝客、KFC、康師傅、雀巢、護舒寶、歐舒丹達成跨界合作,很早就實現了商業變現。
Lil Miquela,背後的營銷團隊一手策劃了她與真人明星拍合照,接廣告,出專輯,接受采訪,甚至和真人談戀愛的劇情,成功將其送上2018年《時代雜誌》「最具影響力的二十五人」寶座之上。
動漫虛擬人物——一禪小和尚入駐視頻號五個月,單條視頻最高播放量已近3個億,並且進行了視頻號直播帶貨首秀。
騰訊、阿里、字節跳動、愛奇藝、小紅書等互聯網巨頭也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虛擬IP形象,並進行了商演等活動。
洛天依
右為LilMiquela
誰會為虛擬偶像買單?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還有誰呢?那些年輕人,那些Z世代,但我們可能低估了他們的能量。
據艾媒諮詢的數據顯示,有八成網民為虛擬偶像花費在1000元以內,2021年預計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達62.2億元,帶動產業規模1074.9億元。
這些為虛擬偶像花錢的人,集中在95後,而95後佔了世界人口1/4,在我國,95後群體的規模已經突破了2.5億人,佔整體網民的52%。其中95後到05後的二次元用戶滲透率高達64%,Z世代的年輕消費者將佔所有消費者的一半。
未來是他們的,未來的未來,是一出生就被“元宇宙”教育的下一代們。
商業價值,才是現在大多數虛擬人被創造出來的本質,真正去探究元宇宙的,去用實力打造第二平行空間的,卻少之又少。
但當技術帶來的新鮮感逐漸褪去,留給人類的又將是什麼呢?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