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運行規則可能是多層次的
作者:陳永偉
繼臉書(Facebook)把自己公司的名字改成了Meta之後,一貫對新概念保持低調態度的微軟也終於放下了矜持,高調地加入了元宇宙的開拓大軍。有意思的是,微軟帶給元宇宙的第一款產品叫做Mesh for Microsoft Teams。這是個什麼樣的產品呢?微軟官方給出的說明是,這款產品要實現的主要是混合現實功能,把辦公協作功能帶入元宇宙。也就是說,現在人們在元宇宙也能用Excel製表、用PPT做幻燈片了!看著微軟的這款新產品,打工人們不禁感嘆:果然是“打工人,打工魂”,就算是躲進了元宇宙,終究還是逃不開打工的宿命啊!
臉書、微軟對於元宇宙的青睞當然不是個例。事實上,自從元宇宙的概念爆火之後,就不斷有公司宣稱自己是元宇宙公司。例如,很多原來做VR的企業就說自己做的是元宇宙,因為人們通過他們的VR眼鏡就能看到區別於現實的另一個世界;很多原來做遊戲的企業也說自己做的是元宇宙,因為在玩遊戲時,人的精神就會飄移到遊戲所創造的新世界,而且還是“沉浸式”的。我不知道這些公司在進行類似的宣傳時是否相信自己的說辭,但至少我身邊的大多數朋友對這些說法的反應是:“就這?”
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為什麼這些企業確實在某些意義上把人們帶入了一個新的世界,但人們卻直觀地認為,這些並不足以作為一個元宇宙呢?答案很簡單——很多自我標榜為元宇宙的項目其實都有形無實。
從構詞法上看,元宇宙是Meta和Verse的合體詞。 Meta是希臘語中超越的意思,而Verse則是宇宙(Universe)的簡寫。很顯然,這樣的構詞結果已經明明白白地告訴了我們,元宇宙要成其為元宇宙,就必須滿足兩個層面的要求:一是要超越;二是要復刻。
所謂超越,要求的就是元宇宙必須要和現實世界不一樣,在元宇宙裡面,人們一定要能夠做到某些現實世界中做不到的事情。而所謂復刻,指的則是需要在元宇宙裡面建立起與現實世界類似的社會運行邏輯。從具體的設計上看,元宇宙的規則不必和現實世界完全一致,否則元宇宙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必要。但是,決定現實世界運行的一些關鍵邏輯和規則必須要在元宇宙中找到對應,否則人們就很難將元宇宙認可為一個真正的世界。
而從操作上看,建立一套與現實世界對應的運行邏輯,恐怕要比創造出各種令人著迷的VR特效難上不知道多少個數量級。從這個意義上看,如果我們要想創造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最艱鉅的挑戰,恐怕還是在元宇宙運行規則的複刻上。
元宇宙的運行規則可能是多層次的。在諸多的規則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其中的經濟邏輯。那麼,在未來可能到來的元宇宙當中,經濟邏輯究竟會怎樣?或者說,它們應該怎樣?抱著這些問題,我們不妨來作一番暢想吧。
稀缺的構建
在思考元宇宙的經濟邏輯之前,我們不妨先對現實世界中的經濟邏輯進行一些思考。在現實世界中,經濟邏輯的起點是什麼?似乎每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教科書都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說是效用,有的說是價格,也有的說是產權。在我看來,其實以上所有這些概念都可以從一個更為原初的概念——“稀缺”(Scarcity),裡面衍生出來。
所謂“稀缺”,指人慾望的無限性和現實條件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我們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慾望,並且這種慾望是無限膨脹的。沒吃飽時想吃飽,吃飽了後想吃好,吃得好了,又想穿得更好……慾望的膨脹總是無窮無盡。但相比於慾望,現實條件總是有限的,隨心所欲的“買買買”很快就會把我們的錢袋掏空。面對有限的預算條件,就必須收斂無限的慾望。在進行購物決策時,我們就要給所有的慾望排一個序,確認出哪個更重要,而哪個相對次要一些,哪個要先買,哪個則可以先放一放。
在經濟學的教科書裡面,這個心理的排序被抽像出來,就是效用的概念。由於各種物品都可以給人帶來各種各樣的效用,因而人們就會對它們進行爭奪。這時,誰擁有某物,而誰不擁有,誰可以支配某物,而誰不可以等問題就變得很重要了。於是,產權的概念也就應運而生。有了產權,人們就可以定分止爭,從而免於為獲取某物而訴諸暴力。這時,市場的手段,也就是用自己擁有的去換取自己所想要的,就成了配置資源的最主要方式。如果一個人是理性的,那麼他在購買商品時總會不斷在自己的所欲與所有之間精打細算。他們需要盡力地在市場上討價還價,以便讓自己所佔有的東西能夠盡可能換到更多自己所要的東西。通過市場上無數個人的交換,就形成了對世間萬物的供給和需求,而供給和需求一起,就決定了世間萬物的價格。
通過以上的簡單推演,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效用、價格,還是產權,其實都可以還原到稀缺這個概念。在現實的世界為什麼會有稀缺,這一點似乎是不言自明的,因為物理的規律決定了這一切,原子化的世界決計不可能支撐起我們所有的慾望。但是在元宇宙,稀缺這個概念本身可能就會成為一個問題。元宇宙是一個比特的世界,裡面的萬事萬物,歸根到底就是一串代碼,都可以簡單地修改代碼來得到。想要什麼,就可以有什麼。即使是在真實世界裡千金難買的時間,人們也可以調整對於腦部的刺激來實現。在這樣的情況下,稀缺本身可能就不存在了。
那麼,在元宇宙當中,真的不會有稀缺了嗎?情況當然不會是這樣。事實上,即使在元宇宙,稀缺也會存在。而且,它必須有。 “虛擬經濟學”(virtual economics)領域的先驅、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愛德華·卡斯特羅諾瓦(Edward Castronova)曾經對數字條件下稀缺性存在的必然性給出過一個解釋。他認為,稀缺性的存在,其實是人們為了提昇在虛擬世界中的體驗而作出的一種人為設定。從人性上看,我們每個人都喜歡擁有自己的個性,而擁有差異化的物品,就是個性在外界的一種投射。試想,如果所有的人只能夠吃一樣的東西、穿一樣的衣服、住一樣的房子,那麼這個世界將是多麼無聊啊。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即使從技術上看,人們完全可以在虛擬世界中獲得任何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也必須人為地製造出差異化和稀缺來。
應該說,卡斯特羅諾瓦的以上觀點是頗具吸引力的。作為特殊的虛擬世界,在元宇宙當中,這個邏輯當然也依然成立。不過,在我看來,除了這個理由之外,在元宇宙當中設定稀缺性,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理由,就是要確立起人們建設元宇宙的激勵基礎。
在大多數的想像版本中,元宇宙都不是一個一次性整體成型的世界。相反,和現實世界一樣,它本身可以不斷地演化。而這種演化,則需要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例如,在一些具有元宇宙要素的遊戲當中,整個世界的搭建需要所有人的協力,大家配合得越好,遊戲中的世界就發展越好。而對於一些更為開放式的元宇宙,則不僅需要參與者在元宇宙內部通力合作,更需要他們在遊戲之外改進遊戲的代碼,甚至更新硬件。參與者奉獻得越多,這個元宇宙發展得也就越好。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激勵好每一個參與者,讓他們保持充足的奉獻精神就成了一個問題。
經驗告訴我們,在合作參與的人數較少時,要協調每一個人的激勵是相對容易的。在大多數時候,人們依靠自己內心的道德準則,或者“為愛發電”的衝動,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然而,當合作規模擴大的時候,單純依靠自願和利他的道德衝動就很難持久維繫每一個合作者的參與熱情。例如,互聯網早年的很多論壇,在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陷入混亂或者沉寂。因此,要維護社區的長期活力,就必須能夠構建起一套相應的激勵,讓每一個人的付出都能獲得相應的回報。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人們就需要在合作中引入能夠被用於激勵的價值,而為了實現這一點,就必須首先創造出它的邏輯起點,也就是稀缺。
儘管看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在類似元宇宙這樣的一個虛擬世界,稀缺並非像真實世界那樣,源自於物理規律的限制,而是來自於人們的建構,但現實確實是如此。事實上,現在人們所做的很多工作,就是試圖在元宇宙當中構建起稀缺性。例如,現在的數字水印、數字權利管理(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簡稱DRM),以及非同質化通證(Non-Fungible Token,簡稱NFT)等重要技術,其實都是為了構建稀缺的技術。以前一段時間十分火爆的NFT為例,很多人都認為,這將是支撐未來元宇宙發展的一項關鍵技術。但是,NFT究竟有什麼用呢?究其本質,就是它可以在元宇宙內創造出差異化、創造出稀缺。在元宇宙當中,人們完全可以對數碼造物實現無限的複制,稀缺本來可以不存在。而藉助於NFT技術,每一個物品都可以被打上獨有的標籤,或者賦予特殊的涵義,從而成為獨一無二的東西。這樣一來,稀缺就被製造了出來。
價值的確定
有了稀缺性之後,元宇宙經濟系統就有了自己的邏輯起點。從理論上看,一切在現實世界中有的經濟概念,都可以隨之演化出來。
和現實中一樣,人們在元宇宙當中通過不斷地交互,可以逐步摸索出各種物品的相對價值。類似的實踐,其實已經可以在不少大型的網絡遊戲中看到了。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遠古”遊戲《暗黑破壞神2》中就自發演化出了一個價值交換體系。遊戲中的一種符文被玩家作為了刻畫價值的一般等價物,被人們用來交換各種道具。這裡的交換策略並不是遊戲開發者給定的,但大批的玩家在長期的交互過程中就形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律。而在現在有元宇宙概念的遊戲當中,由於一般都引入了通證(Token)體系,所以這種價值的自發演化就會變得更快。在遊戲中,一件物品可以值多少個通證,可以和其他的什麼物品進行交換,都可以在自發當中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我想,遊戲既然如此,未來更大規模的元宇宙實踐當然也可以實現類似的過程。
和現實世界不同的是,在元宇宙的經濟系統發展之初,現實的世界就已經是一個前定的存在了。因此,現實世界對元宇宙的影響可能會成為元宇宙價值決定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事實上,現在很多元宇宙當中的資產都是直接通過直接拍賣來進行初次配置的。比如,在Axie Infinity、Decentraland、Sandbox等有元宇宙概念的遊戲當中,就都有土地拍賣的概念。參與其中的玩家可以像參與真實世界的土地拍賣一樣,購買虛擬世界當中的地產,而荷式拍賣則是實現這種交易的最重要手段。從交易的結果來看,這些虛擬土地的價格通常都價格不菲。例如,2021年6月,Axie Infinity的9塊虛擬土地以888.25以太坊(ETH)的高價出售,根據以太坊當時的價格,這批虛擬土地的成交價格約為150萬美元;而2021年7月,Sandbox上面積超過530萬“平方米”(注:這裡的一個平方米指的是一個24*24的點陣)的虛擬土地以近88萬美元的價格出售。
很顯然,通過上述的拍賣,元宇宙中物品的價值就可以很容易地與現實世界建立一定的錨定。而根據每種物品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價值比值,這些物品在元宇宙內部的交換價值也就可以更容易被確定了。
貨幣的引入
當各種物品的價值被確定後,元宇宙內的交易就可以開展起來了。當然,就像在現實世界一樣,當交易的規模擴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它就不可能持續地以一種以貨易貨的形式存在了,基於貨幣的交易將會成為發展的必然。
那麼,在元宇宙當中,貨幣會採用一種什麼樣的形式呢?我想,要思考這個問題,不妨先看一下現實世界當中的貨幣是怎麼演化的。馬克思在《資本論》當中曾經有一句名言,叫做“金銀天生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生是金銀”。這是什麼意思呢?大致上就是講,金銀天生具有能夠充當固定的一般等價物,也就是貨幣的各種良好性質:它們不僅質地均勻,容易分割,價值穩定,而且便於攜帶——雖然金銀本身分量並不輕,但由於它們代表的價值很高,所以在現實中,人們攜帶很輕的一部分金銀就足以滿足大部分的交易需要了——用更為現代的經濟學語言講,就是用金銀來充當貨幣,是可以最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的。當然,後來隨著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金銀也不再適合作為流通貨幣存在於市場上了。於是人們就發明了紙幣,而金銀則作為儲備,用以支撐紙幣的價值。
參考現實世界中的貨幣演化,我們就可以重新來思考元宇宙中的貨幣問題。在元宇宙中,如果有貨幣,那麼它本身就是以數字形態存在的,它的質地、分割等,顯然不是問題。問題的關鍵是,它到底能否有效保證價值穩定,以及能否有效地達到節約交易成本的目的。在審視可行的方案時,這兩個問題就可以作為檢驗的指標。
一些人認為,在元宇宙當中,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可能會扮演貨幣的角色。我對此是有些懷疑的。一方面,加密貨幣的幣值太不穩定,這很難滿足作為流通貨幣的需要。另一方面,至少從目前看,加密貨幣的交易效率非常低。以比特幣為例,其設計要求每完成一筆交易就需要對全網進行廣播驗證,因而每筆交易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花費很大的算力。從這個意義上看,要用加密貨幣來直接作為元宇宙的貨幣恐怕並不合適——尤其是當這個元宇宙的規模比較大時,這種設定的效率就會非常低。
一種或許更為可取的方式是,在每一個元宇宙內部都開發獨立的通證。為了實現交易的效率,這些通證未必需要和比特幣一樣建築於區塊鏈技術之上。而為了保證幣值的穩定,這些通證可以採用某些資產錨定,以資產作為儲配的方式來發行。這裡的資產可以是現實世界當中的貨幣,也可以是一籃子加密貨幣,選取的標準應當以它們有相對穩定的價值為標準。這樣,元宇宙內的貨幣體係就可以建立起來了。
各種設計必然是有利也有弊的。如果使用了區塊鏈技術來作為支持,儘管交易效率較低,但交易的安全性卻可以獲得比較好的保證。而反過來,如果放棄了直接使用區塊鏈技術,那麼交易的效率固然高,但交易的安全性則可能會受到影響。考慮到這點,我們或許可以引入一種抽檢制度,在所有的交易當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部分交易作為檢查,一旦發現交易有造假,則給予重罰。從理論上講,只要處罰設置足夠高,就可以有效抑制人們的造假動機——這種懲罰策略在現實世界當中或許不成立,但在元宇宙這樣的虛擬世界,可能就會更加適應。通過引入這樣的機制,我們就可以在讓交易安全達到足夠程度保證的基礎上,盡可能實現交易的高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當把元宇宙內部的通證和外部的資產直接掛鉤時,也會引起一些副作用。因為在這種設定下,就相當於取消了元宇宙的貨幣發行獨立性。如果有人將大批外部資產(如美元、人民幣)兌換為元宇宙內部的通證時,元宇宙就可能面臨急速的通貨膨脹,並伴隨著巨大的分配失衡。這就好像在一個網游當中,一下子引入了一批滿身神裝的“RMB玩家”,那麼其他玩家的遊玩體驗就會大幅降低。考慮到這種情況,或許可以設計一個機制,當外部的貨幣流入達到一定值後,就啟動“匯率”的浮動,讓元宇宙內的通證對外補貨幣升值。通過這種機制,就可以比較好的保證在元宇宙內部貨幣價值的穩定性。
生產要素的交易
下面討論一下元宇宙的生產要素交易。在現實世界,勞動、資本和土地是最為重要的生產要素。那麼,元宇宙當中,有哪些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呢?在我看來,比較關鍵的可能有兩樣,一是勞動,二是算力。至於元宇宙中所謂的“土地”,正如前面所說的,它們更多是一種人為構建出來的稀缺資源,如果有了足夠的勞動和算力,它們本身是可以被構建出來的。由於這個原因,我更願意把它作為一種一般意義上的商品來看待,而不認為它是一種獨立的生產要素。
與元宇宙相關的勞動可以分為很多種:
第一種是在元宇宙經濟體系內的勞動。作為一個虛擬的空間,元宇宙的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給人的體驗。而為了保證這種體驗,元宇宙中就需要安排一些專門用於和人交互的NPC。當然,這種NPC由誰來當,就是一個選擇。一個方案找一些AI來當NPC。但是,從現在看,這些AI給人的交互體驗絕對達不到《失控玩家》裡面那樣的水平,因而很難滿足人們的需要。而另一個方案,就是專門找一些人來扮演NPC。如果採用這種方案,那麼NPC和人的交互活動就形成了一種勞動。和真實世界當中一樣,這樣的勞動也需要得到報償。
除此之外,在元宇宙當中,很多任務可能是需要多人協同完成的。例如,在被稱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遊戲中,人們就需要一起建設社區,一起建設城市。這種共同的建設如果是出於所有玩家自願的,那麼這就是一種協作。但如果這種共同建設是某人要求其他人做的,那麼它就成為了一種勞動的僱傭關係。這個時候,城市的建設也就成了一種在元宇宙內的打工勞動。
第二種是支撐元宇宙的勞動。如前所述,元宇宙要運轉好,需要很多相應的技術支撐。比如,程序的底層需要有人開發,bug需要有人來處理,這些勞動,儘管不發生在元宇宙內部,但它們對元宇宙的發展卻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種則是發生在元宇宙內部的勞動。例如,真實世界的打工人轉戰元宇宙,在裡面用微軟的MeshforMi-crosoftTeams寫Word,做PPT,然後拿著PPT開會。這些活動只是發生在元宇宙內部,但是從本質上來講,它們依然是真實世界勞動的延伸。
對於以上三類勞動,第一種毫無疑問應該用元宇宙內部的通證來激勵。事實上,在AxieInfinity等具有元宇宙概念遊戲中,已經提出了“玩中賺”(play toearn,簡稱P2E)的概念。在這些遊戲中,玩家或可以根據其遊戲的時長來獲取相應的通證,或可以通過打怪升級來獲得獨有的裝備NFT,所有的這些,都可以作為他們的報酬。值得一提的是,在AxieInfinity上,有不少玩家都是因疫情而失業的人。對於他們來講,P2E就成了獲得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除了第一類勞動,第二、三類勞動嚴格來說都是元宇宙之外的,因而他們的報酬可以通過真實世界的貨幣,也可以通過通證來結算。當然,從促進元宇宙的發展來說,以通證結算或許是比較有利的。這可以促使人們以更高的頻率使用元宇宙,從而可以從多個方面促進其發展。
至於元宇宙發展所需要的算力,則可以通過仿照比特幣網絡的做法,以工作量證明來分配一定的通證作為回報。當然,在現實中,為了吸引普通用戶進行分佈式的算力供應,也有一些產品試圖將算力的供應包裝成某種形式的遊戲。這樣,人們就可以在遊戲當中就實現了算力提供,並且同時獲得了相應的報酬。
“跨宇宙”的價值交換
從構建看,元宇宙絕對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可能以一個個獨立項目的形式發展起來——這就好像互聯網的發展並不是源自於一個統一的設計,而是源自於一個個獨立建立的網站。不過,就像一個個孤立的網站並沒有價值一樣,如果每一個元宇宙項目都是彼此獨立的,而不能彼此聯通,那麼它們的價值也終將是有限的。唯有把各個元宇宙打通,讓人們在它們之間自由穿梭,元宇宙的價值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
然而,一旦我們要讓彼此獨立發展的元宇宙實現互聯互通,就會涉及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中,除了技術的困難外,還有一些經濟問題恐怕是需要關心的:由於各個元宇宙項目是獨立打造的,其建造者和建造規範各不相同,那麼它們之間的通證價值如何兌換?一個人在A宇宙當中擁有的財富,應該通過什麼比例折算到B宇宙?
如果從現實世界的經濟理論看,這會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匯率決定問題。所幸的是,隨著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發展,這個問題的解決就有了很好的解決基礎。現在,借助於Uniswap等DeFi產品,人們已經可以很容易在不同的區塊鏈項目之間實現兌換。所有的一切,程序都可以根據供求狀況,通過可編程(Programmable)的方式來實現。在未來,這套系統應該可以被用到跨元宇宙的通證兌換當中去。不過,在應用到類似系統時,我們也需要對DeFi產品的運行風險做好監管和預防。比如,在現實當中,已經有人利用不同區塊鏈產品之間的設計差異,綜合使用多種DeFi產品來設計出了套利方案,公然套取了大量的財富。對於類似的情況,應當要做好提前的預防工作。否則,一不小心就可能釀成“跨宇宙”的金融風險,其影響可能是十分巨大的。
元宇宙治理和分配政策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已經可以大致看到一個類似於現實世界的元宇宙經濟運作框架。但是,和現實世界一樣,元宇宙也會遭遇很多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在現實世界中,很多問題可以訴諸於政府來進行解決,而在元宇宙當中,可能沒有類似現實世界當中這樣強力的政府組織,因此各種問題的解決恐怕需要依靠元宇宙參與者的自發治理來實現。
從現階段看,區塊鏈上“分佈式自主組織”(DAO)的治理實踐或許可以為未來的元宇宙治理提供借鑒。 DAO有很多重要的特點,例如,它具有自動化執行的統一規則,具有很強的透明度,權益相關者都可以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並且可以通證來對參與者進行有效的激勵。實踐證明,只要DAO的設計比較得當,就可以充分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比較好地達成組織治理的目的。我想,在元宇宙的場景下,類似的經驗也可以得到有效的複制。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一個組織的有效治理,必須是以地位平等為前提的。在現實中,隨著貧富分化的日益加深,人與人之間的經濟地位會形成重大的差異。而經濟地位上的差異則會反過來影響政治參與的熱情——事實上,很多國家的實踐都告訴我們,赤貧的人是幾乎沒有參政的積極性的。而反過來,由於他們的聲音無法被聽到,訴求無法被表達,因而也就很難被政府關注,其境況也就很難得到改善。和現實類似,在元宇宙當中,人與人之間也可能會形成貧富分化,那麼如何類似以上的現像出現呢?我想,一個可能的做法是製定最低收入製度,為所有人發放能夠在元宇宙生存的基本收入。唯有如此,才可能調動哪些元宇宙當中那些“窮人”的積極性,讓他們也參與到對於元宇宙的治理當中來。
結語
好了,我想是時候結束這次對於元宇宙經濟邏輯的暢想了。儘管我自認為在進行以上暢想時已經秉承了比較嚴謹的態度,但我幾乎可以肯定,未來的元宇宙發展幾乎不可能和上面的推測一樣。
現實永遠要比想像更為精彩!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