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間,非同質化通證NFT成為一股席成交量世界的潮流,不僅以太坊等鏈上原生NFT如火如荼地迭代,阿里巴巴、騰訊、Facebook等國內外互聯網巨頭也進入這一領域。
在區塊鏈與互聯網兩方勢力的推動下,NFT市場總值已由2018年的0.41億美元大幅上漲至如今的127.25億美元。歐科雲鍊鍊上大師收錄的NFT實時數據顯示,僅今年,NFT日交易額最高紀錄為10月份時的1.72億美元,即便如今市場回落,日交易額也在3000萬美元附近。
龐大的市場中,中國互聯網巨頭們推出的NFT與區塊鍊鍊上原生的NFT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兩個流派,本質上還是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競爭。儘管都產生於區塊鍊網絡上,但由於兩類NFT在底層技術邏輯、應用場景、商業模式、流通場所上都產生了極大的差異。中國互聯網大廠們在聯盟鏈上推出的NFT必須遵守國內的合規總結,而原生於區塊鏈公鏈上的NFT則少了許多限制。
此外,歐科雲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蔣照生認為,二者的區別還在於,國內大廠數字藏品創作大多以專業內容創作(PGC)為主,而原生NFT則是完全開放的用戶內容創作(UGC)模式,並支持自由交易。
今年10月,中國互聯網企業推出的NFT以及相關平台突然開始自我整改,騰訊、阿里等旗下的NFT產品都刪除了「NFT」字樣,統一改稱「數字藏品」或「數字商品」,弱化投資屬性的同時,推出方均公開表示,嚴防炒作。
相較而言,鏈上的原生NFT不僅涉及數字加密貨幣藏品,探索方向擴展到了區塊鏈遊戲、虛擬房產、虛擬土地等方面,但NFT產品的版權問題和炒作泡沫都是健康發展道路上的荊棘,業內也在呼籲合規發展。
無論是哪種流派,合規很可能成為未來雙方都要面對的關口。尤其在原生NFT市場,炒作投機情緒尤為濃厚,被吹大的泡沫隨時都可能在探索期內破碎。蔣照生提示,普通消費者要正確理解NFT的技術屬性和價值特徵,並將其與虛擬貨幣概念進行區分,既不盲目跟隨和參與NFT投資,更不要盲目投機和炒作NFT概念。
互聯網公司跑步進軍NFT
2019年4月15日,突如其來的大火摧毀了法國巴黎圣母院的塔尖,災難發生後,這座藏儲著著名油畫《聖母往見日》、雕像《巴黎圣母》等藝術瑰寶的大教堂,進入了長達5年的重建期,誕生800多年的古建及其內藝術品的損毀令人揪心。
修復進行時,有呼籲者想到了區塊鏈,猜想能否用NFT的方式構建一座存在於區塊鏈上的巴黎圣母院,讓藝術瑰寶免受自然災害與人為損毀的傷害。這似乎並非不可能,進入2021年,現實的藝術作品搬到鏈上已經成為現實,不僅僅是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名人的社交行為、職業作品、媒體的版面、比賽的獎杯等等都在成為NFT。
著名藝術家Beeple創作的名畫《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以NFT形式進行拍賣;由Twitter CEO Jack Dorsey發布的歷史上第一條推文也被NFT化,並拍出290萬美元高價;NBA比賽中的球星精彩瞬間也被鑄造成「Top Shot NFT」受到球迷追捧……一時間,「萬物皆可NFT」成了一句流行語。
縱使屢屢賣出天價的NFT帶著濃重的泡沫味兒,也推高了NFT市場的市值。
數據顯示,2018年NFT市場總值僅有0.41億美元,到了2020年,這一數字增長至3.38億美元。今年以來,NFT開始爆發式增長,截至6月30日,該市場總值高達127.25億美元。
歐科雲鍊鍊上大師收錄的各公鏈上NFT市場的數據顯示,從今年6月起,NFT的日交易額開始增長,6月到9月進入高速增長期,一路從1000萬美元增長至3.73億美元,到了10月5日,日交易額創下年內紀錄,達到1.72億美元。目前,NFT市場回落,截止11月28日,日交易額仍在3300萬美元附近。
歐科雲鍊鍊上大師收錄的NFT市場數據
今年,NFT的出圈除了原生鏈上產品被人圍觀、令人咂舌的拍售價格,也有互聯網巨頭們推出NFT後帶來的普及作用,以及「元宇宙」概念的爆火。
今年5月,阿里拍賣推出了NFT數字藝術專場,上線拍品以繪畫作品為主,價格從一元到數千元不等;6月23日,支付寶先後聯名敦煌美術研究所、知名國產動漫《刺客伍六七》推出4款NFT付款碼皮膚,引髮用戶哄搶;8月初,騰訊發布了NFT銷售平台「幻核APP」,迄今已進行了多期藏品售賣,甚至還有一些公益類藝術作品的數字展廳。
公開信息顯示,阿里及支付寶推出的NFT基於旗下的區塊鏈「螞蟻鏈」創建;騰訊系NFT則部署於由騰訊、中國網安、楓調理順聯合開發的聯盟鏈「至信鏈」。今年10月28日,海外互聯網社交巨頭Facebook更名為Meta,全力進軍元宇宙。
在歐科雲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蔣照生看來,NFT是通往元宇宙的重要工具,也是構建元宇宙的關鍵設施。未來元宇宙需要由區塊鏈構建的分佈式信任體系,也需要一套不同於物理世界的經濟貨幣系統,而NFT可以保障數字資產的唯一性和可用性。基於區塊鏈技術特性,從身份身份到經濟系統,NFT都有望在元宇宙構建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從上述舉動來看,國內外的知名互聯網企業都將NFT視為一個新興風口,特別是「元宇宙」概念的出圈,坐擁海量流量的互聯網巨頭們希望抓住風口的野心昭然若揭,也反過來不斷將NFT和元宇宙推向了公眾的視野。
保守派vs開放派各探應用場景
隨著互聯網大廠相關NFT的產品面世,區塊鏈的原住民們發現,互聯網公司創造的NFT與公鏈原生的NFT走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路線。如果說鏈上原生NFT屬於「開放派」,那麼大廠NFT在流通和應用場景上都顯得很保守。
廣義上的NFT叫做非同質化代幣,「代幣」二字讓這個物種在中國打擊虛擬貨幣炒作的監管背景下帶著一絲危險,也讓互聯網公司在中國試水NFT時尤為謹慎。早期,大廠們都會在自己的NFT介紹中強調,NFT不是虛擬幣,而是解決數字藝術品確權的一種有效和可靠的技術手段,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分拆性,不具有等價交易所物的特徵,「和比特幣等虛擬幣有著本質區別。」
今年10月,網傳監管部門加強了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發行NFT以及建立NFT平台的監管力度,並約談了部分互聯網企業。隨後,騰訊、阿里等旗下的NFT平台都刪除了「NFT」字樣,並統一改為「數字藏品」或「數字商品」。
但無論是騰訊系NFT還是阿里系NFT,幾乎都是用戶單向從平台購買,買入後,用戶擁有了該藏品的所有權,但無法隨意進行交易轉賣。根據此前阿里巴巴拍賣市場的條款,用戶至少持有數字藏品180天后,在相關規則允許的情況下,方可將其「轉贈給支付寶實名認證好友」。
歐科雲鏈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蔣照生解讀稱,當前國內的互聯網巨頭為了降低市場投機和價格炒作風險,通常會限制數字藏品的流通轉讓權限,以此與數字貨幣和原生NFT進行區分。為了滿足合規要求,國內數字藏品在交易流通方面的限制短期內不會輕易放開,OpenSea這類自由交易平台也不可能在國內出現。
實際上,除了流通性差異之外,公鏈原生NFT與大廠旗下的「數字藏品」在底層基礎設施、開放度、內容創作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差異。
蔣照生指出,國內數字藏品大都基於互聯網巨頭所構建的聯盟鍊網絡,而NFT一般以以太坊等公鍊為底層;其次,出於合規性考慮,國內數字藏品的開放度相對有限,並非所有人都能參與到NFT的創作和交易中,創作以專業內容創作(PGC)為主,而原生NFT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用戶內容創作(UGC)模式,任何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創作、上傳和交易NFT產品;此外,國內數字藏品大都基於物理世界中的已有商業IP進行衍生和再創造,而原生NFT產品既有原有商業IP的延續,也逐步衍生出來獨立原生的數字IP。
相較而言,海外的互聯網公司和區塊鏈開發者正在嘗試更多的NFT應用。
歐科雲鍊鍊上大師收錄了多個公鏈上NFT產品的實時數據,從品類看,原生區塊鏈上的NFT產品涉及的場景包括收藏品、藝術、遊戲、體育、虛擬世界、域名和DeFi等多個方向,儘管日交易額和交易數最多是的虛擬世界類NFT載體The Sandbox,而收藏品仍是NFT產品的主要方向,歐科雲鍊鍊上大師收錄的145個活躍的NFT產品中,有84個屬於收藏品方向,佔總收錄數的57.9%。
歐科雲鍊鍊上大師收錄的NFT產品品類
以數字猿為創作形象的NFT項目Bored Ape Yacht Club為例,它構建在以太坊區塊鏈上,每個猿猴形像都是鏈上記錄的獨一無二的數據,這種獨特性不僅吸引了普通玩家,NBA巨星史蒂芬·庫裡也是它的用戶,他在今年8月以55枚ETH(約18萬美元)的價格購入一枚數字猿NFT,並將其換成了個人推特頭像。歐科雲鍊鍊上大師將其歸類為收藏品,從日交易額看,它已經成為收藏品類NFT板塊的最火熱的應用之一。
將NFT化的圖片收藏起來,用作社交頭像、身份標識、表達前衛的個人意識,這正在成為鏈上原生NFT一個主要的使用場景之一。
2020年10月,由NBA、NBPA 和Dapper Labs 聯手打造的區塊鏈收集遊戲NBA Top Shot開啟公測,該遊戲基於Flow公鏈開發,把NBA比賽中令人嘆為觀止的精彩瞬間變成了數字收藏品。與國內大廠數字藏品不同的是,NBA Top Shot系列NFT可以自由交易和轉讓,給集卡玩家提供了更好的流動性。
在NBA Top Shot這類收藏類游戲之外,NFT當前更廣泛地出現在Axie Infinity等養成類、戰鬥類游戲中,在這類游戲裡,每個遊戲角色、遊戲道具都是一個NFT,玩家可以通過遊戲獲取數字資產的收益。 Axie Infinity遊戲一度成為菲律賓民眾在疫情期間的收入來源之一。
數字身份、遊戲等等方向都讓NFT展現了更多的應用可能性,也是海外開發者們大力探索的方向。
在蔣照生看來,為滿足當前的監管要求,NFT短期在國內的施展空間上相對有限。但長遠來看,NFT的應用肯定不應該局限於數字藏品,文物保護、景區/演出門票、金融票據、房地產交易等諸多領域都可能成為NFT的潛在場景。
合規或將讓兩個流派殊途同歸
目前,國內互聯網巨頭幾乎都將NFT定位於「數字藏品」這一個場景,流通性受限,弱化了交易和投資屬性。他們佈局NFT時表現出的這種謹慎對於C端的用戶來說也是一種風險控制。
支付寶「螞蟻鏈粉絲粒」小程序中明確標註,不支持任何形式的數字藏品轉賣行為,因為推出數字藏品的初衷是滿足用戶對喜愛的作品進行收藏、研究及熟人間分享,旨在滿足收藏需求。而轉賣是一種交易行為,容易引發不良炒作,與數字藏品的定位相違背。
相較而言,鏈上原生NFT的發展呈現出蓬勃且無序的特徵,在這個開放領域內,炒作盛行,風險也隨之放大。無論是Axie Infinity遊戲中動輒數千美元的小精靈角色,還是頭像類NFT接連以數百萬美元的價格成交,都提示著這個領域的炒作情緒十分濃厚。
有NFT專業收藏人士認為,原生NFT中的炒作和投機行為很多,需要有監管的約束,合規是其金融化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在該人士看來,一旦NFT的創作、發行、估值、交易等流程能夠建立一套合規體系,「NFT+DeFi」的藝術金融有望大放異彩。通常,藝術金融指的是藝術市場中的金融服務,場景包括藝術品墊付、質押融資、藝術品基金和公共機構運營與融資等。
蔣照生也觀察到,數字藏品是國內機構出於合規要求所選擇的更加垂直的應用賽道。通俗來說,國內數字藏品大多是可確權、可鑑賞但不可交易的權益證明,它的用途更多體現在滿足收藏需求、版權保護、以及為藝術家增加變現渠道等方面。
在阿里拍賣平台,視覺概念藝術家秦海平、90後設計師佳常貓等畫作者都將作品NFT化進行掛售,提高了作品曝光度的同時,也給藝術家們在作品變現上增加了一個創新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0月14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指導,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等機構聯合發布了《非同質化權益(NFR)白皮書——數字權益中的區塊鏈技術應用》。這個白皮書也被解讀為中國正在進行NFT的本土化改良,這或許將為NFT的合規發展提供一個借鑒。
在蔣照生看來,非同質化權益是對非同質化代幣進行適應中國發展需求和實現路徑改造後的新概念,摒棄了以公鍊為底層、以代幣為核心的傳統NFT發展模式,具有可控、可信、合規等特性。諸如NFR這類新概念的提出,不管最終成功與否,都體現了中國相關從業者對NFT中國化的深入思考和持續探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NFT在中國的長期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NFT還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在它探索更多應用場景,追求現實意義時,不可避免地附帶了泡沫。
蔣照生提示,在全球範圍內,NFT相關的炒作投機現象依舊存在,普通投資者盲目參與其中可能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另一方面,基於公鏈發行的NFT短期內無法適應當前的國內監管需求,無法保障用戶的資產安全,也無法切實保障NFT資產的唯一性和真實性。對於普通消費者,要正確理解NFT的技術屬性和價值特徵,理性看待市場上的各類NFT產品,並將NFT與虛擬貨幣概念進行區分,既不盲目跟隨和參與NFT投資,更不該投機和炒作NFT概念。
資訊來源:由0x資訊採集自互聯網。版權歸作者“蜂巢財經News”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