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虛擬資產的指數級增長為重塑資本市場提供了巨大機遇。為了提高在全球的金融競爭力,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準備好迎接虛擬資產主流化的趨勢。而可以面向機構及專業投資者提供虛擬資產存儲和安全服務的託管業務,正在成為佈局虛擬資產領域的戰略優選。國家支持託管業務儘管全球對於虛擬資產領域的監管和條款仍不清晰,但不同…
虛擬資產的指數級增長為重塑資本市場提供了巨大機遇。為了提高在全球的金融競爭力,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準備好迎接虛擬資產主流化的趨勢。而可以面向機構及專業投資者提供虛擬資產存儲和安全服務的託管業務,正在成為佈局虛擬資產領域的戰略優選。
國家支持託管業務
儘管全球對於虛擬資產領域的監管和條款仍不清晰,但不同於虛擬資產交易的嚴苛,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對虛擬資產相關託管服務持開放和讚許的態度,比如美國、韓國、德國等。
美國各洲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不同,積極的如德克薩斯州在2021年6月批准州特許銀行託管虛擬資產;韓國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採取強硬立場(如在今年2021年5月禁止警察購買虛擬資產),但是卻鼓勵傳統銀行進行虛擬資產託管的業務;而德國一直在鼓勵虛擬資產託管合規合法化,並支持優質的虛擬資產託管商在德國進行業務。
託管行業競爭激烈
在傳統金融領域,涉及數額較大的金融活動,資金需存放在第三方託管機構。以美國為例,SEC 規定,持有投資人超過15 萬美元的金融機構必須將資金委託託管機構管理。因此,在傳統主流金融環境下,託管機構的成熟度與良好信譽是大規模投資入場的必要條件,虛擬資產行業亦是如此。截止到2021年7月,共有28家公司為機構客戶提供虛擬資產資產託管服務。在這28 家服務於機構客戶的虛擬資產託管企業中,有22 家(約佔79%)成立於2017 年或更晚。而自2012 年以來,聚焦於機構客戶的託管服務公司共有46 宗投資案例,金額達16 億美元(資料來源:
虛擬資產的合規託管是整個行業的基礎設施,不僅受到虛擬資產領域機構的重視也吸引著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目前,多家傳統銀行已經開始開展虛擬資產託管業務,包括美國銀行、韓國友利金融集團、新加坡星展銀行、澳大利亞聯邦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等等。區塊鏈領域本身是技術驅動,同時在技術方面使用的是一套全新的規則。由於大多數傳統金融機構缺少虛擬資產投資、託管的基礎知識,且底層錢包技術能力較低,但虛擬資產領域內的專業機構對虛擬資產卻更為熟悉,也具有更高的技術優勢。因此很少有傳統銀行能夠直接開展虛擬資產託管業務,大部分是同虛擬資產領域的專業託管服務商合作或投資虛擬資產領域的初創公司,希望通過這些佈局為他們未來的虛擬資產託管業務打下基礎。
為什麼說託管業務是虛擬資產生態的核心?
正如傳統的託管業務已經發展出保管、結算、資產服務、銀行服務、代理支付等多元化信託商業模式,虛擬資產託管業務也被寄予厚望,正在向著成為“虛擬資產生態入口”的方向發展。 “託管業務是虛擬資產生態的核心。”火幣信託的香港負責人Jenny 贊同託管業務的積極前景並強調了虛擬資產託管的重要性。
託管行業有合規化的趨勢,合規化有利於託管業務開展
對於區塊鏈行業的從業者而言,除了技術風險之外,仍面臨著很大的政策監管風險,這對虛擬資產託管機構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因此,各機構也意識到合規開展業務的重要性,並開始積極申請相關地區的合規牌照。例如火幣信託不僅在香港擁有註冊成立的信託公司且持有香港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者(TCSP)牌照,也通過美國主體持有美國內華達州信託公司牌照。
越來越多的大型機構入場,進一步增強託管需求
託管之所以可以吸引機構資金入局,一個很重要原因是能夠保障虛擬資產的安全。根據SlowMist Hacked 區塊鏈被黑檔案庫統計,從2012年至今,交易所被公開的區塊鏈安全事件98 起,損失總金額約$ 6,892,365,669.39;從2018年至今,錢包被公開的區塊鏈安全事件25 起,損失總金額約$ 289,371,253.59。由此可見,虛擬資產的安全性對於保管者的能力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目前更多的虛擬資產投資者,特別是資產總量較高的個人以及機構投資者,會選擇將資產交由專業的虛擬資產託管服務商進行保管。通過借助他們在安全技術方面的經驗和優勢,來獲取金庫級的安全保障。
託管像銀行系統一樣具備非常強的可拓展性
除了資產保管業務以外,託管作為底層基礎服務天然與其他業務具有聯動性,例如交易、借貸、甚至DeFi等等。虛擬資產的用戶往往並不滿足於單純的資產存儲的安全性,資產能否增值正在成為新的獲客亮點。越來越多的託管商正在嘗試將更多優質賽道加入自己的託管平台中,如何能讓客戶資產處於安全託管狀態的同時還能參與其他增值服務,是託管行業正在努力的方向。比如當前火幣信託已推出交易資產託管功能,在用戶交易的過程中能夠使資產處於託管狀態。
虛擬資產託管解決方案,為虛擬資產的保管和使用提供新的合規安全方向,是整個生態的核心基礎,託管業務的成熟也必然會促進整個虛擬資產行業的合規發展和普及。
來源:Huobi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