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bitrum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次對ETH2.0的救贖
截至今日最新數據統計,以太坊擴容網絡Arbitrum作為以太坊上TVL最大的二層網絡,鎖倉價值達到2.74億美元。且在去年九月,Arbitrum宣布已部署以太坊主網測試Arbitrum One,超過250個團隊申請接入開發者測試網。
從2020年至今,BSC、Solana、Polkadot、Avalanche等公鏈紛紛開始搶占以太坊的用戶和市場,其gas費用低廉、交易速度快等優勢,使得以太坊迫切地需要推出有效的Layer2方案來實現擴容。
Arbitrum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一次對ETH2.0的救贖,通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為構建可持續的基礎設施,高效、安全地為吞吐量更大的DApp提供動力。
區塊鏈行業迫切的性能升級需求
來源:L2beat
Arbitrum的上線之所以能夠在行業內引發極大的熱度並非是其上線之初就已經擁有了超過250個開發者接入網絡,而是區塊鏈行業對區塊鏈公鏈迫切的性能需求,迫使致力於區塊鏈概念落地的開發者不得不對性能更高的公鏈“屈服”。
眾所周知,在區塊鏈領域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形”,自從區塊鏈技術誕生以來,都在性能、安全、去中心化之間進行取捨。
在數字資產價值時代(2009年區塊鏈誕生開始至2017年間),人們的價值認可由社群和共識支撐、對數字資產的價值認定通過簡單的經濟模型來達到,此時的區塊鏈技術對性能的要求並不迫切。
如此這般積累下去,後期導致大量公鏈(包括區塊鏈2.0為代表的以太坊網絡)追求更高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而最終忽略了性能的提升。
2020年主流數字資產和POW共識機制被強監管的政策限制。原先由社區、共識建立的價值互信體係不再被參與者看好,基於主流數字資產的衍生品市場的DeFi和可視化金融為代表的GameFi的勢頭遠超過主流數字資產。
近期元宇宙概念的大熱、NFT資產市場的持續火爆都在向諸多公鏈提出更高的性能要求。較高規格的性能要求之下,以比特幣網絡為代表的區塊鏈1.0明顯比較乏力,無法滿足諸多開發者對於上述資產的交易需求。
而從成立之初就以性能和智能合約為主要競爭優勢的以太坊也無法招架新的細分領域的需求。 2019年以太坊在剛開始面對DeFi時尚能夠通過較為完善的生態應付。但進入2020年之後,連最基本的鏈上結算也無法完成了。
使用者往往需要等待更長的時間才能獲得交易確認。以太坊二層網絡設計的誕生恰恰是為了迎合如今人們對更加複雜、多元的業務需求的產物。
Arbitrum就是由以太坊鏈上合約管理的鏈下協議,可實現高吞吐量、低成本的智能合約,同時保持去信任化的安全。而實現這一設計的原理就是通過對公鏈數據進行分片,採用結合互聯網的運算優勢和區塊鏈的確權優勢相結合的辦法來適應如今的區塊鏈資產市場的需求。
舉例來說:當一個NFT畫作資產的交易產生,需要對圖像與圖像進行傳輸和對圖像附帶的價值進行傳輸。而區塊鏈對NFT畫作的傳輸異常困難,無法滿足用戶的業務需求,那麼就把這部分數據分配到空閒的鏈下(側鏈)進行。
而鏈上只進行關於數據、價值等數字的結算。這樣一來,區塊鏈運算就與鏈下運算形成同步。即保障了鏈上資產的去中心化、安全、不可篡改特性,又同時滿足了用戶對更複雜的區塊鏈資產的業務需求。
在Arbitrum來說,為使自己的應用能夠在Arbitrum Rollup上運行,DApp的開發者需要用Solidity編寫一組合約,然後將這些合約編譯成可以在Arbitrum虛擬機上運行的可執行代碼,運行速度會更快。
生態系統相對完善的Arbitrum
Arbitrum的聯合創始人和CTO是曾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28年之久的Ed Felten 2014年在普林斯頓大學成立Arbitrum區塊鏈項目,Arbitrum創始人之一的Steven參與其中。
2019年左右,Arbitrum從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實驗室項目中剝離,單獨成立公司,Ed Felten正式加盟Arbitrum。
Arbitrum從實驗室的單純學術研究到真正付諸實施,進入實際應用落地階段,經歷了長達7年的時間。在明顯超出一般公鏈的籌措、上線的時間線裡,Arbitrum較其他公鏈更多的是帶有更加嚴謹的科學精神。
目前,Arbitrum的生態系統已經相對比較完善,諸多頂級項目已經在籌備與Arbitrum的合作,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大量來自中國的區塊鏈公司也已經與Arbitrum合作。
據Arbitrum CTO Ed Felten在一次AMA的談話中透露,Arbitrum的下一次的升級將會出現全新的架構Arbitrum Nitro。將會在性能方面進一步升級,更好的兼容以太坊。
在Arbitrum的測試過程中,Arbitrum的性能被進一步證實:
- Arbitrum的交易成本進一步下降,遠遠低於其他公鏈。
- Arbitrum能夠容納更多的交易量,改善了用戶體驗,並能滿足更多的行業需求。
- Arbitrum的兼容工具實現了公鍊和技術之間更好的交互。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Arbitrum和其他擴容性方案會持續的發展。對Arbitrum而言,長期的研發階段讓該方案的技術路線圖非常純熟,Arbitrum的潛力得到了進一步驗證。
Arbitrum方案帶來了什麼
區塊鏈的行業發展速度異常迅速,從以智能合約為核心的區塊鏈2.0公鏈在近10年時間裡建立的格局去看,無論是整體性能升級、結構性調整的硬分叉還是對公鏈規則進行調整地軟分叉都牽扯到不同用戶之間的利益。
而區塊鏈作為分佈式結構的技術,去中心化的特點無法形成統一的分叉方案,這將導致上述公鏈持續落後於用戶需求。
在長期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的情況下,Arbitrum開發團隊預測,大多數用戶將會放棄在擁堵公鏈的業務來往,進而更多地選擇Layer2二層網絡。
Arbitrum自身技術的發展,從而使得費用大幅下降;ETH2.0的發展也會使得Arbitrum上的費用大幅下降。隨著用戶逐漸的發展壯大,Arbitrum用戶的體驗會更好,而且也會更便宜。
Arbitrum對區塊鏈行業的影響不止是性能革命性升級和成本下降。
目前針對公鏈的概念主要有三種:Layer2、跨鍊和公鏈三足鼎立。
- 一部分從業人士認為Layer2是最佳的解決方案,通過鏈下交易,鏈上清算的方式不斷升級鏈下性能足以適應短期內的用戶需求;
- 另一部分從業人士則認為,既然比特幣網絡和以太坊網絡均受限於性能無法為用戶提供更為流暢的使用體驗,那麼行業就有必要推出性能更好的公鏈;
- 還有一部分從業者認為所有的區塊鏈難題都需要在跨鏈技術取得長足的進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區塊鏈的想像力受限於公鏈性能的難題。
從目前區塊鏈的結構和行業特點看,跨鏈的確是最佳的解決方式。儘管Layer2能夠解行業的燃眉之急,但長久來看Layer2策略也不能隨著用戶不斷的需求持續提升性能,起碼來說,這種持續提升性能的動力是不可持續的。
而新建公鏈方案即便是性能遠超以太坊網絡和比特幣網絡,也無法再次達到兩者在行業內的價值共識高度。而跨鏈技術是解決區塊鏈的信息孤島的手段。
鍊和鏈之間大多都相互獨立,不同的區塊鏈系統基於不同的共識算法,數據結構,安全算法,賬本類型導致各個公鏈之間的價值無法互通,會形成價值和信息的孤島。
而跨鏈橋技術是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如果區塊鏈各個公鏈之間能夠互通形成網狀結構,那麼其運行速度和用戶體驗將遠超傳統互聯網。
Arbitrum對於多鏈的跨鏈橋還只是冰山一角。現在有很多公司的加入,但不過只是實現了流動性之間的跨鏈橋。在未來,在Arbitrum的技術影響之下,跨鏈橋的發展會更加深入。
比如流動性方面會實現共享,或者跨鏈橋方面會做得更快,整合、集成的一體化程度會更高。這樣不僅只是通過跨鏈橋將資產從一條鏈轉到另一條鏈。
Arbitrum的跨鏈橋主要實現和以太坊一層之間的跨鏈。它的特殊之處在於,不僅可以實現和以太坊之間的跨鏈,也可以實現和所有同質化Token之間實現跨鏈,很快Arbitrum也會添加對NFT的支持。
Arbitrum跨鏈橋從以太坊衍生出來之後,可以使公鏈獲得以太坊的安全性保證。除以之外,中國的開發團隊正在致力於Arbitrum和其他的Layer2或者和其他鏈之間的跨鏈橋研究。
Arbitrum對跨鏈橋行業的影響將會使區塊鏈行業出現更多的跨鏈橋設施,從而促進區塊鏈向“區塊網”的跨越。目前包括Celer等跨鏈橋項目在內的區塊鏈開發團隊已經能夠實現快速的資產之間的互換。
Arbitrum方案對NFT領域發展的支持
來源:L2beat
很明顯,Arbitrum成立之初並沒有考慮到NFT、GameFi領域的火爆,但不可否認的是區塊鏈行業NFT、GameFi領域的大爆發是Arbitrum被廣泛認可的重要因素。
作為一條公鏈,費用的降低和交易效率的提升本身就是對區塊鏈新領域的支持。而上述領域的爆發,也會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者來到Arbitrum 。
Arbitrum作為基礎設施,雖然沒有在主觀上去配合NFT和Gamefi的佈局,但是必須考慮的是新領域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度。不僅NFT、DeFi、鏈遊,將來一定會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新的概念、現象級應用。
對於DeFi,Arbitrum更多關注傳統的項目和協議。比如AMM自動做市商或者藉代協議等可以以項目整體的方式遷移到Arbitrum上。而在NFT領域,Arbitrum做的是培育自己的創作者社區。
對於Arbitrum,你有著怎樣的想法和未來的預期?歡迎在評論區討論分享。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