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Web3.0:它是元宇宙奠基石嗎?

元宇宙元年雖然過去,但市場對元宇宙的熱情仍然“高燒不退”。

作者:鄒永勤

元宇宙元年雖然過去,但市場對元宇宙的熱情仍然“高燒不退”。而1月13日下午上海經信委“要持續招引一批數字經濟、元宇宙、智能終端等領域重大產業項目”的表態,無疑更為這波熱潮增添動力。

在元宇宙熱潮之下,Web3.0是越來越多地被業界提及,並在近期引發了一場科技圈和投資圈關於Web3.0的大爭論,而科技狂人馬斯克更是對此進行了連番炮轟。

那麼,貴為全球2021年12大科技熱詞的Web3.0,究竟是一項什麼樣的技術?為何人們時常把它跟元宇宙以及數字經濟相提並論?而在即將到來的元宇宙時代,它又將會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並如何影響未來科技的發展走向?

圍繞Web3.0與元宇宙的話題,經濟觀察報記者1月14日對海南省區塊鏈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元先生進行了線上採訪,以下為訪談內容——

一、何為Web3.0?以及Web3.0、區塊鏈、元宇宙三者的關係

記者:Web3.0為什麼會在近期成為科技界熱議的新焦點?

曹元:近期Web3.0這把大火確實越燒越旺,百度指數Web3.0的搜索量與半年前相比翻了5、6倍,而谷歌趨勢(Web3.0在谷歌的搜索加權計算)在過去一周更是再創歷史新高。

事實上Web3.0這一概念很早就出現,在元宇宙後能火也是某種程度借了元宇宙的東風。因為人們發現,基於目前的互聯網體系建構元宇宙,會有很多掣肘。比如元宇宙需要數據的互通性,不應像現在這樣互聯網公司造就一個個封閉的系統,數據成為煙囪,數據價值大大弱化;又比如元宇宙需要一種新型的身份體系,重啟2005年OpenID的夢想,讓互聯網公司不能掌握用戶身份,也不能控制流量,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現在的用戶牆。而Web3.0正是解決人們想像的元宇宙面臨的這些問題。

此外,最直接的刺激來自美國國會,12月9日,美國前貨幣監理所的代理所長Brian Brook在美國國會做堪稱非常經典的一個國會演講時,他給議員們講了Web3.0。並在國會積極推動美國重視Web3.0,確保美國在Web3.0時代處於領導地位。

以上都是外因,最核心的來自於Web3.0自身的發展,比如產品的不斷推出和成熟。包括做數字身份的、做分佈式存儲的、做新型通信協議的、分佈式社交的、元宇宙遊戲的等待應用都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雖然馬斯克說:“我不認為Web3.0真實存在,現在更像是市場營銷的熱詞。但是想像一下10年、20年、30年後的未來會是什麼樣?2051年聽上去像瘋狂的未來主義!”事實上,如果馬斯克能夠認真了解一下,就會發現Web3.0的應用已經多如牛毛,雖然成功產品目前還不多。

記者:只要提到元宇宙,往往離不開AR/VR技術、AI人工智能和區塊鏈,NTF更被譽為引爆元宇宙的技術;而現在又多了一個Web3.0火爆出圈。那麼,Web3.0究竟是什麼?上述這麼多元宇宙技術,它們之間又有什麼樣的聯繫?

曹元:Web3.0、AR/VR技術、AI人工智能、區塊鏈再加上5G、大數據、物聯網、邊緣計算、分佈式數據庫等構成了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元宇宙是這些新技術應用後結果。為了能讓大家對元宇宙有一個更好的大局觀,下面我將分別解釋這些技術和元宇宙的關係。

(1)Web3.0:Web3.0目前沒有嚴格的定義,並且其概念還在持續發展過程中。目前的共識是,Web3.0是一組新的互聯網協議,實現用戶對互聯網的控制。它區別於Web1.0的只讀數據,和Web2.0的只讀+寫入數據,Web3.0階段用戶通過一系列新的協議,可以控制乃至擁有自己參與建設的互聯網內容。一句話,Web3.0能讓用戶在互聯網生產的東西屬於用戶,並參與控制。

(2)NFT:NFT是基於區塊鏈的一種數字資產,NFT的協議能夠將數據和用戶緊緊綁定,只有用戶授權的情況下才能夠交易或使用。很多元宇宙的遊戲都是圍繞著NFT展開。

(3)人工智能和大戶數據:有了Web3.0,那麼好了,普通用戶擁有數據,但是卻很難使用,人工智能幫忙。目前的人工智能技術常常是設定好了目標,但是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可以在元宇宙的世界中對抗生成計算結果,用戶授權給人工智能程序數據,很有趣,你也不知道它最後會生成什麼結果。基於Web3.0的人工智能,是不愁大數據的。

(4)物聯網、邊緣計算和分佈式存儲:這幾個技術有很強的關聯性,物聯網是採集數據的設備,它的採集就是分佈式的,目前的做法是將這些數據存放至中心服務進行計算和存儲,但是為了實現採集數據的可信和在終端完成計算,就需要分佈式存儲和邊緣計算幫忙。分佈式存儲加上區塊鏈,解決數據安全性的問題,邊緣計算解決數據在終端就完成計算,而不需要某個中心機構計算的問題。總之,它們組合到一起,才能實現Web3.0的構想。

(5)5G:5G主要解決信息傳輸低延遲和速度的問題,尤其是在分佈式計算方面。分佈式計算是冗餘計算,效率比中心化低,那5G的低延遲可以部分彌補這一問題;並且隨著元宇宙的需要,數據量會非常大,5G的傳輸速度也可以解決大批量數據的傳輸。

(6)AR/VR技術:AR/VR跟手機一樣,是一種硬件入口,元宇宙強調沉浸式,因此AR/VR是一種沉浸式進入元宇宙的方式,當然腦機接口也是。然而我個人認為,沉浸體驗並不是元宇宙的精髓,其精髓是打通虛擬和物理,實現相互促進。

最後,上述這些技術會融合到一起,就產生了我們理想的元宇宙。

一個有趣的現像是,雖然目前自稱擁有Web3.0特徵的產品非常多了,但是Web3.0是什麼仍然沒有準確或者明確的定義。

事實上,2005年在技術圈就開始討論Web3.0。2005年底的聖誕節,時任美國微硬公司高管的Bille.Gaizi在當天的公司高管會上講述了該公司的互聯網戰略,主要圍繞著一個互聯網新的概念模式展開,並給了這種互聯網模式一個新的名詞Web3.0。那時候所謂的web2.0才起步,但十多年發展下來,Web3.0的精神內核沒有大變,就是——“用戶成為互聯網的主人。”

在十多年前,包括RSS、OpenID等包含Web3.0理念的產品也出現,然而並沒有形成氣候。經過十多年發展,互聯網領域用戶非但不能成為主人,反倒成為被互聯網平台宰割的羔羊。問題的關鍵是用戶所有的互聯網行為,都需要通過平台來實現,平台掌握了用戶的數據。再深刻一些,原有的互聯網協議,傾向於數據的傳送和展示,對數據權屬問題沒有形成通用協議。

現如今,無論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都有了推動用戶數據自主的需求。自上而下是通過建設法律法規進行的。比如中國去年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歐盟更早出台了《通用數據保護條例》。

自下而上是市場的各個主體推動自身數據及權益的保護,就是所謂的Web3.0。換句話,Web3.0是用代碼來實現個人對互聯網的權益。

記者:隨著《“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印發以及上海經信委“要持續招引一批數字經濟、元宇宙、智能終端等領域重大產業項目”的表態,數字經濟概念繼元宇宙之後一夜爆紅,而Web3.0和區塊鏈亦被人頻頻提及;那麼,Web3.0、區塊鏈以及元宇宙三者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的關係?

曹元:區塊鍊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之一,同時亦是實現Web3.0的重要技術支撐,它恰好能夠解決Web3.0讓用戶擁有數據並控制互聯網的共識。因為區塊鏈天然“自證”的特點,用戶不需要中心機構去保存數據和使用數據,用戶可以基於區塊鏈實現數據的擁有權。因此,Web3.0、區塊鏈以及元宇宙三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係,甚至相互相成。

先說Web3.0和區塊鏈的關係吧。互聯網本身是多種協議構成的,包括了ARP/RARP協議、路由選擇協議、TCP/IP協議、UDP協議、DNS協議、NAT協議、DHCP協議、HTTP協議等。 Web1.0、2.0都是基於這些協議構建,在協議層,這兩代互聯網沒有什麼不同。

而Web3.0原本也是希望通過原有的互聯網協議構建,但十多年的嘗試都失敗了,直到區塊鏈以及衍生技術的成熟。區塊鏈能夠實現數據的溯源和確權,即實現了用戶對自身數據及權益的確權。包括分佈式存儲、邊緣計算等技術的加入,用戶不但能夠數據確權,還能夠使用自己的數據,讓它產生更多價值。

目前,Web3.0正在構建的一套協議體系還在發展中,是否成為全球公認的協議還在觀察,包括存儲的IPFS協議、身份的DID協議、跨鏈的通信協議、數字資產的同質化通證和非同質化通證標準等。

Web3.0和元宇宙的關係是,Web3.0可以作為元宇宙的底層設施,元宇宙的生態可以基於Web3.0開發而非web2.0。好處是元宇宙不會被互聯網公司再度壟斷,激髮用戶參與元宇宙內容建設;數據不會形成數據煙囪,更容易流通可產生更大價值;一個元宇宙項目失敗,裡面的祭奠的內容、資產不會消失,可以繼續存在並且參與新的項目建設,如此元宇宙具有可持續性。

通過上述Web3.0的特點,可以比較容易分辨Web3.0時代的產品:是否將用戶的數據、資產給到用戶。

二、Web3.0時代的展望

記者:如果Web3.0時代真的到來,那麼它能為現在的技術帶來怎樣的變化?能否描述一下Web3.0成熟的景象?

曹元:Web3.0最直接的變化就是互聯網的盈利模式。 “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是web1.0-2.0時代的特徵,互聯網平台提供服務,讓用戶創作內容獲得流量,廣告主買單。但在Web3.0的產品中,需求方是直接從供給方購買內容,平台方可能只能獲得手續費。

第二個變化就是,社會協作的方式從公司走向組織。目前的生產環境下,人類的大部分資產創造來自公司。 Web3.0將逐漸將其移交給了組織,並且可能是分佈式的自治組織(DAO)。在web2.0出現的很多協作產品,比如微博、維基百科、知乎等。在Web3.0時代,用戶因為創造的內容屬於用戶自己,會更多參與組織協作。公司製還會存在,將主要處理難以大規模協作的問題;但是越來越多的簡單的工作會通過分佈式的協作來處理。

第三個變化是社會治理。不同的國家和文化,和Web3.0的結合會有不同的治理方式。但現有的治理方式會隨著Web3.0的變化而調整,比如Web3.0經濟體的稅收問題,採用生產方屬地還是交易方屬地?比如數據監管問題,個人數據的隱私和公共安全如何協調?比如社會保障問題,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和標準來做社會保險?

因此Web3.0它和元宇宙結合,帶來的衝擊會非常大。在一個成熟的Web3.0網絡,用戶可以同時參加多個項目的協作,而不用局限於某個公司實體。比如一個建築設計師,可以在A國家設計摩天大樓,也可以在B國家設計公園,無需擔心兩個項目是否存在競爭。

記者:Web3.0的發展路徑何在?現在具備發展的條件嗎?

曹元:從Web3.0的應用角度來看,其發展路徑和其他信息技術比較像。比如印刷術作為信息技術發明出來後,最早用於內容記錄(書籍),接著用於貨幣(交子),然後用於通訊(公告),還會用於遊戲(卡牌),社交(燈謎)、最後用於商業(包裝);互聯網web1.0發明後,最早用於內容記錄、接著用於貨幣(電匯SWIFT)、然後用於通信(電郵),還會用於遊戲(電遊),社交(BBS)、最後用於商業(電商)及服務(SAAS)。

那麼Web3.0的應用,也會出現這些內容,比如NFT就是Web3.0的內容記錄,加密貨幣就是貨幣的使用,加密通信包括DMail也已經出現,鏈遊已經具備了Web3.0的特徵,接下來社交、商業、服務業都會有Web3.0的應用。

而從技術發展出發,發展路徑是一系列協議的建立,包括經濟組織的激勵經濟、項目運行的應用協議、數據記錄保存的共識協議、以及底層信息通信和數據計算的協議。

目前Web3.0相比10多年前,已經具備了發展條件。其一是市場需求,隨著用戶在互聯網的使用,互聯網產生的價值越來越大,但用戶並沒有獲得互聯網公司市值膨脹帶來的好處;其二是技術發展,包括區塊鏈、分佈式存儲、邊緣計算等技術的成熟,為Web3.0的發展提供了技術可行性。

記者:我們知道,任何新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而且隨著技術的迭代,其帶來的安全風險亦會遞增。那麼,Web3.0作為最新的互聯網技術模式,它可能帶來的風險是什麼?

曹元:Web3.0對不同的主體有不同的風險。

對互聯網公司而言,它不是原有互聯網協議的迭代,而是另起爐灶,存在是否投入進去的風險。 Web2.0是web1.0演化出來的,協議沒有變化,但Web3.0是另一套體系,原有的互聯網公司很難適應。

對投資者而言,風險是被割韭菜。 Web3.0存在很多未知,一方面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另一方面,大量的項目可能會失敗。

對於監管者而言,風險是如何完善監管,或者建立適應Web3.0的監管體系,或者建立規範Web3.0的監管體系。

記者:中國發展Web3.0,會有怎樣的特點?

曹元:雖然美國國會議員強調,要確保美國在Web3.0的領導地位。但目前中國管理層並沒有對Web3.0有什麼表態。一方面是Web3.0不成熟,另一方面,目前的Web3.0過於強調自由,這背後帶來的風險會比較大,比如類似謠言等非法內容的傳播問題。

因此中國Web3.0的發展可能會有自己的特點,相關技術可能會率先發展,比如區塊鏈技術、邊緣計算技術等會比較支持,而應用方面比較謹慎。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