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一:9句話詮釋何謂真正Web3

Web3 是去中心化網絡的新潮暱稱。

本文編譯:0x13、Kxp,律動BlockBeats

原文標題《九句話,從零了解Web3》

Web3 這個新鮮的專業名詞誕生於2014 年,在一開始,他被用來描述實現去中心化共識的新型協議,而到如今,它已經成為了對公鏈生態、應用程序甚至設計理念的統稱。猶如「我是誰?」這樣的哲學問題一樣,「什麼是Web3」這個問題很多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而且似乎每個人的回答都不盡相同。不過,對於一些人來說,這個新鮮的專業名詞會讓他們覺得很陌生,因此我們撰寫了本文,把人們需要了解的關於Web3 的九大知識點進行了闡釋,希望能幫助人們理解何為Web3。

TL;博士

1. Web3 是去中心化網絡的新潮暱稱。

2. Web1 只讀信息,Web2 讀取+書寫信息,Web3 讀、寫、擁有信息。

3. Web3 是互聯網的貨幣層。

4. Web3 是互聯網的身份層。

5. Web3 是對社交網絡不保護我們的數據安全並通過銷售用戶數據牟利這個行為作出的反擊。

6. Web3 是一種讓藝術家和創作者不僅擁有他們在平台上創造的東西,而且擁有平臺本身的方式。

7. Web3 是互聯網的新激勵模式。

8. Web3 使合作所有權和治理結構的建立變得簡單。

9. Web3 仍然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Web3 是去中心化網絡的新潮暱稱

自2015 年以來,ConsenSys 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oseph Lubin 一直在做講座、寫文章,支持團隊建設Web3 和去中心化網絡。 Web3 哲學一直是指導ConsenSys 所有早期投資和項目的「試金石」。

MetaMask 現在是讓人們加入使用Ethereum 區塊鏈的主要方式,並且還在兼容更多網絡。這是一種在你的手機或電腦上安全生成公鑰的方法,但它所體現的是一種用戶與網絡互動的新原則——只有你能訪問你的賬戶和數據,並選擇分享什麼、隱藏什麼。也有人把MetaMask叫做Crypto 版consent manager(客戶授權管理器)。

當我們提到去中心化的網絡時,我們也提到了去中心化的貨幣和身份之外的其他堆棧。去中心化網絡的其他方面,如去中心化存儲剛剛成為堆棧的基本設施,以做到持久存儲(如IPFS和Arweave)、去中心化存儲(Golem、W3BCloud 和其他),和去中心化數據索引(Graph Protocol)。

現在,Web3 是a16z 和其他大型風險投資公司最常關注的賽道,也在推特上充滿了冗長的探討,很多不理解Web3 的人還在諷刺和嘲笑它。而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當Web3 在公共互聯網的討論中佔據的聲量會變得更大,屆時,那些嘲笑Web3 的人們就又會回過頭來學習什麼是Web3。

Web1 只讀信息,Web2 讀取+書寫信息,Web3 讀、寫、擁有信息

當我問一個Web3 開發者朋友他會如何闡釋Web3 時,他說:「Web1 是read-only,Web2 是read-write,Web3 是read-write-own」。最初的Web 是建立在開源協議上,如TCP、IP、SMTP,當然還有HTTP。一個協議是多個計算機同意相互交流的標準方式。這些基礎協議管理著互聯網上的信息和信息流,如果你想使用它們的規則建立一個應用程序或服務,你不必為訪問付費。

Web2 是使用互聯網免費的開源協議建設出來的迭代產物。相比於靜態的、只讀的Web1,Web2 帶來的重大轉變是個人用戶開始可以向互聯網發佈內容。最開始是在Digg 的留言板上點贊,隨後發展出了微博,再到如今Facebook 上的個人用戶超過了20 億。而與此同時,另一個微妙的轉變也在悄然發生。人們開始覺得與其維護自己的服務器來讓自己的網站正常運轉,不如把這件麻煩事交給Web2 公司。而作為交易的另一端,Web2 公司也創造了一個用戶數據與行為的孤島,這份社交圖譜對於廣告商來說很有價值。在Web2 的時代,個體用戶就是產品。

Web3 的所有權意味著平台的建設者、經營者和使用者的的確確擁有著他們所使用的東西的一部分。 Bitcoin 和Ethereum 是最早期的案例:ETH 和BTC 其實是作為對誠實地保持賬本更新及其他貢獻者的回報,是這些人的所作所為在維護著網絡的安全。建立在Ethereum 和區塊鏈上的基於token 的網絡甚至引入了新的所有權模式,這些模式不一定與合作或股東權益模式相同。例如,所有權的形式可以是token,當你提供了某項服務後就會獲得,比如說為交易提供流動性或是為網絡未來的發展進行治理投票。而更加宏偉的願景就是:任何網絡的參與者將能夠「擁有」他們每天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的一部分。

Web3 是互聯網的貨幣層

互聯網最偉大的創新之一是讓信息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分發,並且價格低廉、可複制、種類豐富。但是這些標籤卻與「價值」相對立,根據定義,任何有價值的東西,無論金錢還是資產都應該是稀缺的、難以獲得的。 Bitcoin 是第一個將稀缺性引入互聯網的協議,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困擾早期數字貨幣嘗試的「雙花」問題。雙花指的是你可以使用重複的數字貨幣,同時在兩個或更多地方消費。在傳統金融領域,銀行、信用卡公司和支付處理機構會自行驗證交易,以盡量減少雙花。對於去中心化的Crypto,礦工或驗證節點做的工作是確保賬戶不會雙花。這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因為驗證不再依賴於一個受信任的中心方。只要有互聯網連接,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到點對點網絡中並檢查賬本。社會共識可以保護人們免受試圖回滾或審查交易的作惡者的影響。

稀缺性的另一種體現就是是否是同質化,即單個單位是否可以任意互換,而任意互換則意味著你可以用另一個單位替換這一個單位,因為它們具有相同的價值。比如,1 ETH 的價值就是1 ETH,而非同質化則意味著獨特性。 NFT 的出現讓一些原本不可擁有的東西變得可以被擁有,比如數字藝術、照片、音樂、文本、遊戲資產、證書、治理權、通行證等等。而很多人質疑的是「如果我可以直接右鍵保存在電腦上,它又談何稀缺呢?」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區塊鏈記錄了所有權從一個賬戶轉移到另一個賬戶的過程。而這也讓數字藝術家或虛擬產品有了「原創」這個概念,就像區塊鏈所解決的基礎問題一樣,防止另一個人聲稱是其所有者或「雙花」。許多人對NFT 作為證明數字資產來源的方式感到興奮的原因之一是,由於它們是Ethereum 上的token(現在其他區塊鏈上也有很多NFT),它們與Web3 生態系統的其他部分可以互操作。它們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因此很多人都可以擁有它們;它們可以作為其他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的抵押品;它們擁有永久版稅;它們甚至可以作為互聯網身份的基礎。

Web3 是互聯網的身份層

早期互聯網協議中最大的遺漏之一是沒有公共和開源的身份層。隨著Web2 的發展,Facebook 和Twitter 等平台作為閉源應用壟斷了這一層。而Web3 的立場是,你應該在網上擁有自己的身份,並且只有在你想公開信息的時候才能公開部分信息。在實踐中,Ethereum 的身份系統是非常基本的。你可以把它視為一個容器,允許其他項目和它相關聯。舉例來說,權威想了解你的出生日期、地點時,不需要了解其他你不想提供的信息。你的身份也會包括你的交易記錄,金融機構可以了解這些而不需要你提供生日和出生地。此外,你在一個社交網絡上發展的數字身份可以移植到其他網絡。

在今天的實用場景中,Web3 世界最接近通用身份層的東西是Ethereum 域名服務(ENS)。通過ENS,你可以購買一個獨特的域名,而這個域名是使用ERC-721 Token 標準的NFT,然後你可以把它鏈接到你的Ethereum 地址上。 ENS 讓Ethereum 地址變得可讀,之後它又被用作是一種空投NFT、炫耀token 持倉或NFT 藏品的更便捷的方式,並且能展示出你在治理投票時選擇了什麼。向他人彰顯出你很「了解」Web3 其實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這也許就是為什麼帕里斯·希爾頓、沙奎·奧尼爾等人都把自己的推特用戶名改成了ENS 域名。不過,就像早期的互聯網協議一樣,ENS 沒有早期投資者,協議本身是去中心化的,並給予開放標準。

3Box Labs的其他服務,比如IDX 和Self.ID 允許你鏈接你的錢包並管理你的數字身份。你可以將你的Ethereum 地址、現有的社交媒體資料和其他你想公開的信息連接起來。就像ENS 一樣,但更有意義的是,人們在註冊新的服務或平台後可以自動選擇從他們的個人身份中分享哪些信息與數據。目前,驅使人們使用區塊鏈數字身份的原因仍然來自Web3 世界,比如將你的Ethereum 地址與你的社交檔案聯繫起來,但是長遠來看Web3 世界的長期目標是讓如權威身份等現實世界的身份也在鏈上得到證明。

Web3 是對社交網絡不去保護我們的數據安全,反而從中謀取利益這一行為的應對策略

Facebook 擁有你社交圖譜上大部分的數據,因此即便你關閉了網頁,這些數據仍然留存於Meta 的服務器當中。 Gavin Wood 是Web3 一詞的發明者,他曾在2014年說過:”Web3.0,或者可以稱為『後斯諾登』網絡,是對於目前各類網絡活動的一次再思考,並為網絡各參與方引入了一種顛覆性的模式。如果我們認定一些信息需要公開,我們就將其公佈;而如果我們覺得一些信息需要商定才能達成共識,我們就將其放在待議定事項名單當中。」2018 年Cambridge Analytica 公司的醜聞顯示,曾有一家公司收集了8700 萬人的個人信息,並藉助其創建了選民心理檔案,從而左右選舉結果。雖然當時這件事登上了頭條,但其實這類數據洩露事件一直都屢見不鮮,波及了數百萬名互聯網用戶。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們委託公司存儲我們的數據,而當之後我們轉用其他平台服務時,這些權限早就已經無法撤銷了。

還記得我們把MetaMask 描述成一個Crypto 版consent manager(客戶授權管理器)嗎? Web3 應用的設計原則是,信息是由個人「推送」給可信信源,而不是由應用從掌握你數據的信源獲取。比如說,在Web2 世界中,當你「用谷歌登錄」時,應用可能會在你不同意的情況下獲取你的個人身份數據。你提供給網絡上不同應用數據的透明性,便是社交媒體網絡獲得主導地位的原因之一——你的個人信息往往有著很高的價值,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在同意平台服務條款的那一刻就已經將其拱手相讓了。

Web3 可以說是對當今互聯網平台不斷獲取用戶信息的一項應對措施,有了Web3 以後,用戶就可以自主選擇分享或隱藏哪些信息了。

Web3 可以讓藝術家和創作者不僅擁有他們在平台上的作品,還能擁有其平臺本身

2021 年,似乎每個人都在推出NFT。 DappRadar 的數據顯示,NFT 在2021 年的總交易量達到了230 多億美元。對於許多數字藝術家來說,NFT 的出現讓其能第一次在真正意義上全職投身於藝術工作。由於NFT 是一種通用的Token 格式,你可以通過部署自己的代碼或使用NFT 市場來鑄造NFT。與Web2 社交網絡不同的是,你的Token 可以在服務平台上購買,並在二級市場上出售,或用於其他遊戲和應用。換句話說,NFT 延續了Ethereum 的特質,是一類可攜帶、可互操作的價值。

一些早期NFT 市場很快意識到,它們的定位不能單單只是一個市場,而是要在創作者、用戶和平台之間搭建更多的橋樑。 2021 年,SuperRare 發布了RARE 治理Token,並創建了SuperRare DAO,以獎勵那些早期加入的藝術家和收藏家,並以此鼓勵社區參與其藝術策展。 SuperRare解釋稱:「我們希望Spaces 是社區藝術策展的未來,在SuperRare 共享品牌和技術的加持下,成為一個策展人、藝術家團體、畫廊和社區成員得以聘用藝術家並進行合作拍賣的一個活躍生態系統。」

Ethereum 上的其他應用程序如今正用Token 來獎勵人們在網絡建設以及決策管理上所作出的貢獻。甚至像Reddit這樣的Web2 社交網絡也在探索使用名為「社區積分」的Token,以便讓subreddit 上的活躍貢獻者得以「擁有」該社交網絡的一部分;而像Uniswap 這類的DeFi 協議構建了一種整和機制,激勵流動性提供者為Ethereum 上幾乎所有資產的交易提供資本。

個人在整個網絡的多個服務平台上有集體質押所帶來的好處,也許是對Web2 社交網絡效應的最大威脅。 Scott Belsky曾提問道,「如果這些企業中的每個利益相關者都能受到激勵去幫助建立、改進、推廣和讚助這些品牌,那麼這是否會成為它們與大型企業競爭中的一項優勢?」

Web3 是互聯網新的讚助模式

「創作者經濟」一詞是用來描述互聯網空間的術語,旨在幫助創作者以新的方式實現盈利。 OnlyFans、Twitch 和其他平台承諾平台用戶可以不加限制地直接從他們的粉絲那裡賺錢,而不用再依靠以廣告和流量為核心的掙錢模式。然而,與Web3 網絡不同的是,有些創作者會被隨機地從網絡中移除,並且不能擁有他們所分享的內容。

由於過去一年中Substack、Ghost 和Lede 等平台的出現,對於作家和記者來說,他們想直接從其讀者身上賺取收入的動力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然而,這些平台都不能讓作家利用所有權與他們的粉絲建立一種直接關係。 Mirror是一個Web3 博客網絡,它可以讓用戶以NFT 的形式出售他們的作品,並通過「眾籌」重新定義創作與讚助的模式。眾籌功能讓贊助人可以通過存入ETH 的方式來為一個創意提供資金,以換取能夠證明你的讚助的Token,而該Token 又可以進一步用於加入DAO 或獲得出版物的未來回報。 Token 不僅具備實用性,還可以證明你曾支持過一個創意或作者,並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支持眾籌,Token 的價值也會變得越來越高。正如借助Mirror 資助Dirt.xyz 的《紐約客》特約作家Kyle Chayka所說:「對於很多形式的媒體來說,訂閱當然是一種可持續化的商業模式,但它不一定適合所有形式的內容或工作,不過收藏家和讚助人就非常適合這一模式。NFT 可以為收藏家和讚助人關係提供支持,同樣,Mirror 支持的各類Token 也是如此,比如ESSAY 或Emily Segal 的NOVEL。我希望以後的創作者可以靠Token 和NFT 來掙錢,而不僅僅是靠讀者或定期付款,而其文章收入也應由創作者與讚助人所共享。」

既然可同質化或不可同質化的Token 可以在讚助人與藝術家的關係中發揮作用,那麼藝術家也應該可以與他們的早期支持者建立直接聯繫——借助可用於郵件列表、入場券和支付系統的Ethereum 地址或ENS 名稱集合,無論哪個平台上的藝術家都能與他們的粉絲進行互動。

Web3 讓合作治理與所有權結構的建設變得更為簡單

如果你在2021 年加入了任何DAO,那你可能已經與其他陌生網友一同加入了Telegram 或Discord 群組:參與DeFi 治理提案投票、對項目資助作出決策、獲得Erykah Badu 音樂會入場券;加入藝術家和開發者居住計劃、集體購買Wu-Tang Clan 2015 年專輯《Once Upon a Time in Shaolin》的唯一備份,甚至合資購買美國憲法的印刷本。

DAO,或稱「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是一個由社區領導的實體,使用Ethereum 智能合約來建立基礎規則並執行商定一致的決定。 Ethereum 中一些最大和最早的DAO 管理著去中心化金融協議不斷增長的金庫。目前,規模前20 的DAO 已經掌握了價值近105 億美元的數字資產。

DAO 不僅服務於DeFi,還包括許多其他領域。 Bankless 這類媒體以及Gitcoin 這樣的公共基金組織都在使用DAO 來協調、治理和管理其財務活動。目前,Web3 中有超過130 萬名DAO Token 持有者。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曾打趣說,DAO 是「有銀行賬戶的聊天室」。不過,Web3 吸引人的一點是,它可以迅速聚攏由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的無領導網上團體,從而共同匯集資本、制定決策。

Web3 並不是每一層都是去中心化的

任何一個Web3 生態系統的資深用戶都知道,工程師們一直在嘗試建設最大限度去中心化的架構、易於使用的應用和可擴展的基礎設施,並會在其間做出各種設計上的權衡。 Signal 的創始人Moxie Marlinspike 最近在他那篇Web3 探索經歷的博客中寫道:「搭建Web1 的前提是,互聯網上的每個人都成為內容的發布者和消費者,同時也是基礎設施的發布者和消費者。我們都會有自己的網絡服務器、自己的網站、自己的郵件服務器和自己的電子郵箱。然而,這其實並不是人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人們並不希望運行自己的服務器(我認為這一點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那麼,當他得知Ethereum 的大部分應用都是從受信的API 來源調用數據,而且美國運行著Ethereum 5433 個全節點中的40% 時,應該就不會太過驚訝了。 MetaMask 早年間也做過類似的設計決策——他們不要求每個用戶都運行一個自我託管的Ethereum 節點,而是選擇用Infura來為Ethereum 提供數據。這樣一來,開發者就能更專注於應用程序的建設,而不是網絡運行的基礎設施了。 MetaMask 的創始人Dan Finlay寫道:「這種做法可以方便用戶使用我們的平台,而無需耗用太多電量來託管節點。與此同時,在平台的使用與推廣方面,它也改變了以往的規則,恰好印證了Moxie 之前所說的:「人們並不想託管他們自己的服務器(因為這會佔用整個筆記本的電腦容量)」。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Ethereum 和Web3 社區還在考慮用W3BCloud這樣的去中心化數據中心,或是通過系列操作將輕量級客戶端轉移到Eth2 上面,來減少各個層級上的信任。雖然MetaMask 將Infura 作為其默認服務器,但他們也一直允許用戶選用自己的區塊鏈連接。此外,有了Snaps,用戶可以選擇除了用服務器連接錢包以外的其他方案。 Dan Finlay解釋說,「Snap 可以幫助用戶運行輕量級客戶端、選用如zk-STARK 鍊或新型友好語言的替代運行時系統,或者它也可以讓用戶連接到他們喜歡的中心化服務平台。」

儘管很多Ethereum 社區中的團隊都在致力於改善中心化,但一些更新、更中心化的Crypto 網絡的成功卻說明,用戶可能並不太關心這些事情。不過,我們也不能因此斷言Web3 基礎設施在未來不會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因為現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體驗到了完全去中心化網絡的優勢。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