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坐擁30億用戶的全球社交巨頭臉書(Facebook)更名“Meta”引爆元宇宙概念,2021年成為當之無愧的“元宇宙元年”。企業搶占高地、資本利益衝動、媒體輿論炒作、個體對虛擬世界的嚮往等多種因素促使國內外元宇宙及其相關產業佈局甚囂塵上。 2022年1月27日,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邀請學界及企業界科技人才,就元宇宙發展及其風險挑戰展開研討。會後形成相關觀點紀要,希望通過此次分享,引發更多思考,匯聚更多觀點碰撞,推動元宇宙研究及其建設正向發展。
龔才春
國科創新研究院首席科學家
各個國家對元宇宙都非常關注。美國相對謹慎,重點關注社會隱私和數據敏感問題;英國相對保守;日本非常的扶持,也希望能夠把日本的元宇宙標準向全球輸出;韓國不僅僅扶持,且已經制定了2030年“元宇宙首爾”計劃。中國上海、杭州、無錫、合肥等地方政府都表現非常活躍,北京的副中心通州也制定了“通八條”。
元宇宙有不少倫理,道德問題,也有一些法律風險。元宇宙最大的問題,可能是經濟問題和社會治理。元宇宙的經濟理論與現實生活世界的傳統經濟學完全不同,經濟運行規律也會完全不同,需做好元宇宙經濟運行規律預案,防止未來元宇宙的經濟危機映射到現實世界。元宇宙會極大地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未來,元宇宙的人際關係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在元宇宙裡如何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優良傳統美德,也是需要好好去研究的課題。
孫世誠
中關村通力科技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中關村科幻產業創新中心) 總經理
元宇宙有可能是對未來信息技術領域先進生產力的整體表達,是各種信息技術在一個平台上的互聯互通。現有技術在幾十年的創新過程中一直在被細分,但元宇宙建設是一個典型的系統工程,更重要的是解決均好性問題。元宇宙可能的發展路徑有兩條,一個是由實向虛,即現實場景的孿生與互聯網的疊加,需要政府自上而下的進行引導;另一個則是由虛向實,即以遊戲場景為代表的體驗經濟,由創新主體自下而上的創造。從實向虛的自上而下和從虛向實的自下而上的結合、碰撞是監管的難題。建議把元宇宙放在一個監管沙箱內進行管理,作為技術-金融-應用場景的綜合體,NFT、區塊鍊等都可以在元宇宙中做示範。具有技術創新的高地、擴大開放的試驗區、中心城市的金融中心三個特點的城市,可能都具備作為沙箱的條件。
王湧天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全國政協委員
元宇宙集成了虛擬現實、區塊鏈、人工智能、雲計算、5G等信息技術,是賦予了社會屬性和商品屬性的虛實融合的沉浸式互聯網。但沉浸式互聯網不一定要叫元宇宙,也可以叫“互聯網3.0”。元宇宙在遊戲、網絡社交方面是有明顯應用前景的,但在其他領域就是增強現實,只是一個名稱代號罷了。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如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才是最重要的。做科學研究要有定力,不必人云亦云、跟風炒作。我們一直說,增強現實透視眼鏡很可能取代手機成為下一代的智能移動終端。下一代信息技術應該著力幫助人們在真實世界裡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而不是讓用戶逃離真實世界。政府需要重點關注對沉浸式互聯網中意識形態的引導和對虛擬經濟金融風險的防控。
袁曉如
北京大學智能學院研究員、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
十幾年前大數據、近幾年人工智能的熱度爆發和當下元宇宙的“浪潮”不同,前兩者更根源於技術的突破或者現實需求的強大牽引。元宇宙概念在技術上並沒有新的體現,現在的描述更像是一個大帽子,試圖把各種新技術都套進去,但這樣過於宏大的描述也容易引起社會性的誤解和偏差。
元宇宙的底層邏輯可能給社會權力的構建帶來新的變化,給傳統政府權力架構和管理模式帶來極大的挑戰,更有可能會讓公司和資本獲取一些原本應該屬於政府的權力(從技術和維護上來說這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警惕資本的手伸太長。虛擬社會的刺激-反饋機制相較現實社會有極大的增速和放大,如果過度將現實社會移入虛擬場景,可能會帶來更大的社會不穩定性,產生嚴重的安全問題,以及可能的文化傳承中斷問題。政務層面需要更多的考慮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虛擬社會應當促進實體經濟,而不是讓虛擬對實體經濟造成損害,做好實體經濟才能提升國家整體實力。
張軍平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
元宇宙的六大核心技術是區塊鏈、交互(VR/AR/MR)、電子遊戲、人工智能、網絡計算和物聯網(5G),上述技術並非最新推出的技術,也暫未達到能夠支撐元宇宙落地的地步。在現有人工智能條件下,莫拉維克悖論(困難的問題是簡單的,簡單的問題是困難的。例如機器不可計算、無法編程一個非常簡單的可以通過感知和直覺去解決的問題)一直存在,元宇宙無法做到共情,無法實現對心靈感受的表達,也就難以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和真實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