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編者按:這篇文章立意最初是想做一篇年終總結,可編寫過程中,筆者感覺到,放在年末,對讀者無用,所以,經過多次刪改調整,放到了開年之後。立意希望不以加密貨幣為中心去回顧2021,而是站在中國區塊鏈行業的角色去思考現在的狀態。為何如此,因為似乎中國聯盟鍊是被忽視的。提前打好預防針,可能有讀者會覺得文章內…
編者按:這篇文章立意最初是想做一篇年終總結,可編寫過程中,筆者感覺到,放在年末,對讀者無用,所以,經過多次刪改調整,放到了開年之後。立意希望不以加密貨幣為中心去回顧2021,而是站在中國區塊鏈行業的角色去思考現在的狀態。
為何如此,因為似乎中國聯盟鍊是被忽視的。提前打好預防針,可能有讀者會覺得文章內容空乏,沒有關於項目的很多內容,請讀者用結構性的思考來看文章,以有所得。
中國形成“區塊鏈中國之路”
2022農曆新年前,我拜讀了很多人、機構的總結和展望,大部分的總結、展望文章都以金融屬性為中心,其中價格、漲幅、造富被奉為圭臬,對結構性發展提及很少。
但無論如何,中國范圍內形成的區塊鏈產業,一定會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發展特徵。而國際上區塊鏈行業發展(可能未能以產業相稱)仍未能以結構性觀之,只能看作金融(交易)與新技術形態完成的一次行業融合。
為了說明不以金融屬性定義區塊鏈,我拋出的是思路:金融並不是決定產業結構化發展的核心動力。
大多數人看到了,區塊鏈領域的加密貨幣,似乎具備明確的推動力,很多投身於此的人可以贏得財富,但產業結構化發展的大局最重要的是穩定。加密貨幣的金融是利用變化週期中的博弈完成財富分配,這種財富效應不適合穩定的結構化發展之路。並且,加密貨幣的金融,其發展單邊性太明顯,對中國來說,不穩定且無用。
很肯定的是,中國的區塊鏈之路會不同於加密貨幣的特點,無論是因為經濟體制的區別,還是上文的理論,加密貨幣週期輪動的動力,不足以成為區塊鏈行業結構性發展的穩定動力,還反而會給結構化的產業不斷塑造不穩定性。
去掉金融的表象,中國區塊鏈發展在於看到區塊鏈技術本質特點,加以規模化、去概念化。這些從中國互聯網企業以及技術公司完成的聯盟鏈設計即可看到。
提及聯盟鏈,中國范圍內看,我們有長安鏈、國信公鏈、星火鍊網、BSN四個“區塊鏈國家隊”的代表。有FISCO BCOS、CITA等開發框架,有螞蟻鏈、百度超級鏈、騰訊雲區塊鏈、京東智臻鍊等互聯網巨頭代表的區塊鏈應用解決方案。
國際上也有Hyperledger、企業以太坊、Corda、Quorum這樣的國際流行項目。這是區塊鏈在加密貨幣之外的應用希望。
在中國范圍內,實踐區塊鏈應用,既可完成信息化、數字化建設目標,又可為數據隱私、數據互通的將來做準備。還可用來盤活很多信息化基礎設施及相關業務。
將區塊鏈定位為“國策”,是自上而下的主動迭代,所以想一下,在這樣的時期,新基建的概念出現,是為信息化(數字化)發展鋪路的。
中國龐大的基建設施組成的網絡,使用區塊鏈技術,不必對公鏈形成的去中心化互聯網有所依靠。更別提中國依靠以加密貨幣作為網絡基礎獲得循環動力去佔據國際競爭力,這是無法形成的必然趨勢。
四大區塊鏈國家隊裡,長安鏈、國信公鏈、星火鍊網、BSN在服務上有所偏向,雖然都是為垂直產業服務,但每條鏈擁有的計算資源不同,也就意味著他們在基礎設施裡代表的角色也有所不同。
除長安鏈偏重綜合應用、星火鍊網偏重個別產業外,國信公鏈、BSN更偏重把計算資源整合成服務,其中BSN還借助AWS的計算資源優勢,保持更為開放的特點。
還可以看到的是,聯盟鏈解決方案裡,開發者生態所需的教育、運營等,存在非常詳實專業的榜樣,例如微眾銀行推進的FISCO BCOS,開發者生態很完善。螞蟻金服推動的螞蟻鏈,業務參與範圍很全面。
只要具備開源思路的聯盟鏈項目,在開發者教育方面,做的都比較完善。並且,有趣的是,中國的聯盟鏈項目都不約而同的,將數據隱私、隱私計算作為鏈的能力去打造,這樣注定了,聯盟鏈的區塊鏈的目標,不僅僅是只將小型交易匯總為總帳本,也會將更多的數據作為保護對象,作為上鍊對象。
這也是未來非金融區塊鏈應用的希望。
所以說,幾年來行業內正統的區塊鏈應用,不僅僅是將金融業務鏈化,而是跳出金融,將金融作為應用之一。筆者在和一些研究院交流的時候,他們會提到,區塊鍊是一個交易系統,是站在比特幣的思維之上的系統技術,但如果把比特幣網絡泛化,不在乎它的特點,最能體現區塊鏈的就是分佈式記賬的協作過程。
利用這個協作過程帶來的優勢,創業者們也可以吸引投資、塑造特性,形成新的商業環境。如果不考慮創業者,這個應用區塊鏈技術的思路,可以具體到作出模塊化產品,為需要該產品的企業使用即可。
這似乎注定了區塊鏈不是一個靠近c端的技術,主要還是靠近b端,為企業服務。那中國的區塊鏈形成產業結構,那就是像其他技術一樣,形成完善的以技術服務產品工具組合的產業。這樣的產品工具又可以為各種各樣的其他垂直行業服務。
區塊鏈項目在不斷走向細分賽道
經歷了多年發展,包含中國在內的區塊鏈發展,在結構化發展的路徑上,正在不斷細分。其原因在於:
1.上一部分說到的結構化趨勢,意味著不斷發現產業應用的不同需求,以需求細分出產品。
2.是國際上,加密貨幣網絡發展的趨勢,要求具備生態化、結構化的思路,並以網絡內需求塑造細分賽道。
所以我們看到2個趨勢:
1.加密貨幣網絡不斷出現新項目填補基礎設施層到應用層服務的空缺。
2.聯盟鏈不斷深入產業和場景需求形成固定的解決方案。
下面我們詳細說說這兩個部分。
加密貨幣網絡
發展數年,區塊鏈項目(加密貨幣)項目數量極多,看著加密貨幣交易所中大量的代幣,如果我們按照網絡層和應用層劃分,可以先找到公鏈代幣,這些項目在2021年似乎迎來了爆發。
此前我們都知道存在以太坊和一批對標以太坊的殺手網絡,但這些項目鑑於沒有系統的發展策略和生態基礎。這些鏈都隱藏起來,隨著以太坊在生態發展的試探成功後,大部分項目都開始模仿以太坊進行生態化,以及在開發上兼容以太坊,搭建以太坊橋來吸血以太坊(吸引以太坊項目遷移到其他網絡裡)。
在這個過程裡,很有趣的是。
原來只有以太坊鍊和以太坊dapp,以太坊網絡為這些dapp提供基礎設施。這些dapp的需求,促進發展出metamask一批錢包、dex以及其他dex、lending協議(以太坊網絡以代幣規範經濟,所以所有的dapp都是基於代幣的需求細化出現的)。以太坊用戶、使用量繁榮起來,帶動其他類型應用,例如nft等發展。
而此時,其他公鏈利用網絡速度、gas優勢,完全戰勝了因為PoW鏈落後的以太坊,搭橋吸引以太坊dapp和開發者遷移。這個遷移過程,是把以太坊上的資產抵押在新的網絡再次生成資產,實現新網絡的資產富集繁榮。
在這個大趨勢裡,加密貨幣網絡項目是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增長的。尤其是應用層項目,例如競爭鏈吸血以太坊,需要把資產轉到其鏈上去,跨鏈橋應運而生。
而當所有競爭鏈都兼容以太坊之後,以太坊上的defi也選擇開始了多鏈部署,競爭鏈的defi市場也因此打開。
加密貨幣網絡的細分市場相繼打開,不僅僅是應用層的dapp,還包含為應用層dapp提供服務的有特點的項目,例如預言機賽道,與之關聯的物聯網賽道,與網絡計算相關、開發相關的中間件賽道等。
很值得一提的在公鏈背後基金會的推動下,鏈生態發展迅速,使用代幣作為grant獎勵,促進了生態項目的數目增長。如果有項目為該網絡內的代幣流通服務,也會因此推動代幣增值。
與其說創業者開發者自發研究網絡內的需求,在大趨勢下,可以看到的是,大部分項目的產生都具有一定的引導條件。因為很多偏向基礎層的項目,都很容易脫離生態,自成一條鏈。能留在生態內的,是市場概念需求的引導和基金會引導雙重作用的結果。
聯盟鏈
說來有趣,聯盟鏈因為其定制能力,其應用場景非常細分,以及可以形成一百個案例一百個世界的狀態。如果未來聯盟鏈間是具備通用溝通能力的,只要保證通信標準統一即可。
筆者為了說明這個部分,從螞蟻鏈、FISCO BCOS、京東智臻鍊等公佈的近一年內推進建設的百餘個解決方案裡選取一個簡單實現的和一個複雜實現的用來說明。
聯盟鏈的業務特點是將業務場景協議化,將協作代碼化,數字化,應用到流程裡就能起到非常好的降本增效的效果。其次是充分利用區塊鏈特點,提高業務效率。
第一個簡單實現的案例,是基於fisco bcos鏈的粵澳健康碼跨境互認應用。
2020年5月,粵澳兩地政府正式啟動“粵康碼”與“澳門健康碼”互認系統,自7月15日起,兩地居民通關可免除14天醫學觀察期。
微眾銀行運用FISCOBCOS區塊鏈底層及實體身份標識及可驗證數字憑證技術,為項目提供開源技術支持,利用區塊鏈技術優勢,項目既能實現健康碼跨境互認支持兩地居民往來互通,又確保符合隱私保護等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不會造成數據跨境傳輸等安全合規問題。上線約6個月,已服務超5800萬人次在粵澳兩地跨境通行。
這個案例使用的就是上鍊後,可以共享信息的確認工作。如果是傳統系統,兩地居民需要流動,需要把居民的數據給兩地相應機構,但這樣一定會有數據跨境傳輸,但業務上看,就是兩地互相認證的問題,如果廣東境內的健康碼可以上鍊,上鍊後即可信可驗證,那麼澳門境內做驗證時只需要驗證上鍊信息即可。反之亦然。
這就是最簡單的利用區塊鏈做到的數據共享。這個案例很簡單,但是一個典型的應用案例。
第二個案例,是螞蟻鏈的溯源平台,溯源目前是電商商品信用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因此,很多商品流通渠道需要溯源,這也就是螞蟻鏈的用武之地。
但複雜的是,螞蟻鏈要把這些業務流程要從螞蟻鏈的角色主動去推進,因為這些流程是需要根據區塊鏈的要求去標準化的。
詳細看螞蟻鏈區塊鏈溯源平台的流程就可以看到其複雜程度。
這些流程想要完善,不僅是在溯源平台設計上為各個流程設計對應的部分,而是需要輔以業務運營以及其他業務的支持。
所以,在這個案例的資料裡,還可以發現,螞蟻鏈還做二維碼定制、大數據分析、營銷支持等。
這是用區塊鏈技術深入產業的標準案例,區塊鏈的特性是固定的,產業運作流程是有舊標準的,要使用區塊鏈技術降本增效,一定是會建立一些新的標準。否則使用區塊鏈也是無用的。
在各個聯盟鏈項目裡,螞蟻鏈、京東智臻鍊等與C端業務比較近的聯盟鏈方案,其方案特點就是更偏向業務層。而fisco bcos以及長安鍊等,都會更偏向城市政務領域。
資本、用戶、產品
從2008年來,中國在央行幾萬億的救市後開啟了十年的社會創業潮,經濟活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不斷催生一波波風口,到2017年,大多數產業級賽道已經輪了一遍。
當區塊鏈大潮來臨的時候,創業者也是想利用區塊鏈來創業求生的,不過路子有些偏的是,在加密貨幣的催生下,很多創業者都覺得區塊鍊是平民逆襲的賽道,發幣可快速致富。
這是讓普通人有了上市參與二級市場的主動權後帶來的機會,但這個機會顯然不能成為一個風口和主流。因為二級市場的博弈下,說好的都是倖存者偏差,都是一將成名萬骨枯。和以募資招股為主要目的的傳統二級市場不同。
即使傳統二級市場中,金融業人士已經玩出了很多賺錢套路,不良者大有人在,但畢竟受於管控的二級市場和成長的公司業務之間的聯繫,總好過於,未有業務先上市的加密貨幣。
但想利用區塊鏈創業的創業者,入局後才發現,留給普通創業者的機會,加密貨幣更多,而聯盟鏈更少或者說沒有。因此創業者面對大趨勢中的選擇,不好下判斷。
在歷來中國出現的風口以及國際上的風口裡。資本為創業者提供資金作出產品,產品吸引用戶,資本得到回報。這樣的鏈條,在加密貨幣的從業者的思想裡,已經被徹底革命了。
不過顯然的是,目前加密貨幣的行業發展,很多都是用期待擺證據,而不是以事實擺證據。
這是因為資本在加密貨幣行業裡佔據的地位過高,而資本最擅長的以及最需要的就是概念預期。概念預期會帶來二級市場的投資預期。
如果以這樣的傳播來影響用戶,怎能讓用戶進入加密貨幣以及區塊鏈,進而形成一個行業的穩定增長呢?
儘管這一輪牛市,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用戶有所增長,但這些增量用戶為投資而並不為區塊鏈帶來的需求。後續的留存是要擔心的。
去年很多人認為NFT讓加密貨幣出圈了,購買NFT的用戶就是新的加密貨幣用戶,如果按照錢包的使用邏輯,這些用戶是新用戶。但這些用戶大概率對區塊鍊是無感無關的。
筆者認為,只是參與地址創建和少量使用代幣的用戶,不是區塊鏈的用戶。或者說,這只是一個低交互,弱留存的用戶。不足以成為一個產品估值判定的數據之一。
這也提醒著產品創建方,多找到代幣交易外的符合邏輯的有爆發潛力的需求。
不能說每個NFT交易平台未來都不想成為一個龐大的電商平台,但存在的電商平台其發展過程中作出的輔助電商成功的工作是NFT平台要考慮的。不過很多時候可能是望塵莫及。
Defi、nft、dex等交易平台的盈利都是通過在流動性中的得到手續費收入。在加密貨幣變化的牛熊週期裡,這些平台的用戶和交易量受到的影響非常大,這和大部分互聯網企業的業務無法比擬,也做起來很難了。
關鍵的還是團隊要找到需求,針對需求作出產品。
這一點上,聯盟鍊和公鏈區別很大。聯盟鏈的產品除了前文說到的為b端所用,想在聯盟鏈上做c端產品,和創立一個互聯網產品的難度是一樣的。所以聯盟鏈上的創業潮,現在看來很難,因為這並不是逆襲的工具,是一個要兼備很多能力的創業之路。
而對於公鏈上,很難去直接吸引新用戶,大多是研究既有用戶需求,這些用戶都是持幣的,有基礎使用技巧的。用戶的需求也都是與幣與交易相關,這就很難帶來新的多樣需求。
目前,能看到的最簡單的新嘗試,可能是mirror.xyz上的內容創作,作為一個內容平台,只需要有錢包地址,就可以發布文章傳閱。雖然這算是一個內容平台裡最簡單的功能,但足以看到公鏈上的其他可能性。
公鏈以及聯盟鏈上的產品創新,筆者認為,依舊還是要思考技術服務型企業的模式,如果做平台,那還是參考IaaS、PaaS、SaaS,如果做技術工具還是要參考開源軟件,如果只盯住代幣的交易方向做,經歷了一個牛熊,這個賽道就已經是紅海了,做了產品大概率也只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