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ea 、LooksRare 到X2Y2 ,從「鐮刀」到「革命」

摘要:NFT 交易平台競爭,隨著市場的擴張正在進入白熱化階段,LooksRare 對OpenSea 發動的吸血鬼攻擊和交易挖礦引爆了社交媒體,但其後期瘋狂套現的行為也引起了輿論的關注,而隨後交易挖礦導致的虛假“刷量”問題開始逐漸反噬幣價。 X2Y2 順勢而起,推出上架即挖礦的概念,究竟未來會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太長不看:

  1. 文章背景簡介

  2. OpenSea 發展史

  3. LooksRare 事件始末

  4. X2Y2 破圈者總結NFT 平台的本質

  5. 總結

1.

背景簡介:

勇者終成惡龍

OpenSea 作為NFT 交易平台巨頭,壟斷了近90 % NFT 交易市場份額。但巨頭的路也並非一帆風順,從最初秉持著“做一個長期的NFT 交易平台” 的信念一路披荊斬棘,與傳統資本團隊廝殺,捱過了加密寒冬,終有瞭如今的輝煌。 OpenSea 2022 年2 月日均交易里基本穩定在2.5-3 億美元左右,根據平台2.5 % 的手續費來計算,日均手續費收益為600-700 萬沒有左右,月度收益輕鬆破億。誠然OpenSea 開發團隊在其中功不可沒,但如果沒有加密領域這一大批忠實的NFT 用戶,又何談當下OpenSea 的輝煌呢?而OpenSea 並不在乎這些,用戶的貢獻能否得到回報不重要,重要的是用鏈上賺來的利潤去上市並擁抱傳統資本。

在發展的路上,OpenSea 已經與Web 3 所秉持的信念漸行漸遠,勇者終在資本面前化身惡龍。

披著“勇者”外衣的惡龍

故事裡有惡龍,便會有勇者,於是LooksRare 橫空出世,“100%交易費由Looks 代幣質押者共享”、“巨量空投”、“By NFT people, For NFT people”… 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宣傳攻勢,以及各路大V 費盡口舌的宣傳,讓人恍惚間似乎又看到了新一輪勇者鬥惡龍的故事,但真的是這樣麼?

鏈上數據最終讓LooksRare 露出了馬腳,2 月7 號,一個名為tradfi guy (@0xShitTrader)的推特用戶首先發難,質疑LooksRare 團隊轉移近7300 萬美元的目的,和收益來源的合理性。

根據他收集的鏈上數據顯示,號稱100 % 交易費分享給質押者的LooksRare 不僅提前為項目方和所謂的“戰略投資人”(即KOL,共計69 名)質押了大量代幣,並且從1 月26 號起就提走了9169 WETH (約合2500 萬美元),而截止2 月7 號共計23116 枚WETH (約合7300 萬美元)被提走並直接進入了Tornado (混幣器,通常用於洗錢)。

套現沒有問題,保持匿名走Tornado 也沒有問題,但項目方如何能通過僅10 % 線性釋放的代幣量便獲得平台近50 % 的收益分成,這才是真正出現問題的地方,這巨額收益還沒有考慮KOL 投資人的那一部分,這完全變成了一場巨鯨收割散戶的遊戲,用文字遊戲創造了一個「隱形旁氏」,「永續ICO」。 (後文將解釋這個過程)

所謂勇者,不過是另一頭惡龍。

一個勇者倒下,千千萬萬個勇者將站起

LooksRare 和OpenSea 本質上在做同樣的事情,即捍衛鯨魚用戶、項目方、資本等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從食利者角度而言,似乎並沒有錯。但這有悖於Web3 的初衷,每一個在生態活動中做出貢獻的人,都應該擁與其付出所匹配的平等機會,儘管這樣看起來理想化,但通過有效代幣經濟學,合理的分配風險敞口,並非是完全不可能之事。

於是第三個勇者X2Y2 出現在了新手村,該項目以Fair Launch 、NFT 上架挖礦模式和普惠空投作為出發點。項目方理想化的將其稱為一次社會實驗,一場關於需求和資本的博弈,至於結果只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2.

OpenSea 勇者發家史

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並已從事金融領域工作數年的Devin Finzer 本來計劃借Wificoin 項目在共享寬帶領域大干一場,結果CryptoKitties 的出現卻讓他陰錯陽差的闖入了NFT 領域。他看到了NFT 領域未來的潛在發展趨勢,並徹底放棄Wificoin 投身於此,也正是此時OpenSea 孕育而生。

OpenSea 最開始並非眾人所想像的那樣含著金湯匙出生,在最初傳統資本遊戲裡, OpenSea 甚至還一度處於劣勢,在融資環節,OpenSea 僅艱難的融資200 萬美元,而其競爭對手,Rare Bits 則早一個月就已經完成了600 萬美元融資。原因很簡單,因為Rare Bits 創始團隊是上市公司Zynga 的前員工,傳統資本顯然更青睞這種曾經成功過的團隊。

對手Rare Bits 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裡都在資本實力上壓過了OpenSea, 無論是“免佣金”、“返Gas 費用” 、還是與Crunchyroll 合作推出漫畫角色貼紙項目,都在短期內吸引了大量的用戶,而OpenSea 則是收取1 %的手續費維持生存,並精簡開支,專心做好平台應用,並相信時間會給出答案。

所謂自助者天助,2018年恰逢「加密寒冬」,Rare Bits 的傳統燒錢戰略變成了鴆酒,最終項目迅速燒光了融資,銷聲匿跡。

Finzer 曾公開表示,“我們願意在這個領域長期發展,不管眼前的增長軌跡如何。我們想為NFT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市場,並希望它能夠持續3-4年。”

他的確做到了,而這個理念也伴隨著OpenSea 一路成長為NFT 領域的巨頭。

2021年7月下旬,著名風投Andreessen Horowitz(a16z)對OpenSea 進行了深度調研,並領投了OpenSea 的1億美元B 輪融資,當時OpenSea 估值15 億美元。

在a16z宣布投資後的兩個月內,OpenSea 交易總量暴增達到64億美元,同時平台手續費收益也水漲船高。

2021年12月初,OpenSea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Devin Finzer 證實,該公司正在與投資者討論籌集額外資金的問題,其中包括A16Z、 Founders Fund、Coinbase和Blockchain Capital。據知情人士透露,其計劃是以120億美元估值完成10億美元融資。

其首席財務官Brian Roberts表示,OpenSea可能很快就會進行IPO,這意味著該公司的股權可能有史以來首次在證券交易所向公眾出售。他說,“當你擁有一家增長如此之快的公司時,不考慮將其上市那就太愚蠢了。”

儘管礙於社區對IPO 的瘋狂抵制, OpenSea 表示將暫停IPO 計劃,但這顯然只是緩兵之計, OpenSea 背後投資機構數十億的資金怎麼會如此輕易的向社區妥協呢?

而也是在此時,社區才逐漸從OpenSea 發幣的夢中清醒過來,眼前的勇者,早已隨著歲月和資本的侵蝕,變成了惡龍。

3.

LooksRare 事件始末

首先簡單介紹下LooksRare ,NFT 交易平台LooksRare 自詡為「倚重社區的NFT 市場」,由匿名團隊開發推出,並以對OpenSea 發動“吸血鬼攻擊”為項目的啟動助推,一炮而紅。

(吸血鬼攻擊是一種加密原生現象。該詞源自於SushiSwap 針對Uniswap 用戶,以治理代幣和交易手續費為誘餌來發動的一場營銷戰。最終結果是, Uniswap 在相當短的時間就損失了近12 億美元流動性,而這筆巨額流動性,也成功助力SushiSwap 在短時間內完成初期啟動計劃)

LooksRare 則是以其原生代幣$LOOKS 為賣點,向所有在6 個月內在OpenSea 上至少交易3 ETH 的NFT 用戶發放空投,$LOOKS 代幣的空投有九個等級——用戶在OpenSea 上交易的次數越多,可以領取的$LOOKS 代幣的數量就越多。

項目方也以“透明、公開”的方式展示了整個代幣分配比例。

團隊和早期戰略投資人的持有量僅佔代幣總數的13.3%。

得益於這一系列的激勵措施和公開文檔裡的透明度, LooksRare 上線當天交易量達3.2億美元,是OpenSea的兩倍。而在後續交易獎勵的吸引下,上線後的十多天裡,LooksRare交易量始終排在NFT交易所首位。

看到這裡, LooksRare 依舊保持著勇者的形象。但在項目真正啟動後,問題才逐漸浮出水面。根據機制,LooksRare在最初一個月內,每天獎勵2,866,500 枚LOOKS 給所有交易用戶。

有兩個主要獲利方式:

  1. $LOOKS 持有者可以質押他們的代幣以賺取被動收益。

  2. 購買符合條件的NFT,可獲得LOOKS 獎勵, 即所謂的“交易挖礦” (該系列NFT 交易量超過1,000 ETH)

因為團隊獲取收益的方式非常聰明,它變現的方式並非以出賣LOOKS 的方式而來,而是以質押LOOKS 獲取交易手續費的方式產生。這是其兩個環節延緩許久才在社交媒體上先後“暴雷”的原因。

首先是交易挖礦,

這種獎勵機制看似是直接獎勵了平台參與者的基本行為——即「交易」,但它並沒有觸及到作為NFT 交易平台的核心——「商品」。

這種激勵模式的邏輯非常像一些內容創作平台以「幣」為激勵措施,鼓勵創者在平台進行創作是一個道理。初衷是好的,但獎勵用錯了地方。最終的結果是,機制將被濫用,平台用戶的基本行為最終會被激勵措施扭曲,大量用戶參與“薅羊毛”,最終優質用戶流逝,投機用戶也因無利可圖而離開,平台徹底淪為“無人區”。

LooksRare 顯然走上了一條死路,交易挖礦的獎勵最終逐漸演變成了“刷量”的遊戲。儘管在一月末它的交易量始終在OpenSea 之上,但每日平均用戶數僅為1000-2000 人,而OpenSea 用戶量穩定在4-5 萬人之間。人均交易量的虛高,就是LooksRare 上虛假繁榮的表象特徵。

如果項目方沒有辦法盡快相處根除這種“毒瘤”的辦法,最後將注定被交易挖礦反噬。

而其次就是質押,

儘管項目方公開了整個代幣分配,但並沒有人明確告知用戶他們已經在空投開放前就提前參與了質押,同樣的其“戰略投資人”也一併參與了提前質押。

在其他用戶尚未參與的情況下, team 2%,treasury 1%,private sale 3.3%,均被完全質押在了池子裡。這其實就意味著,絕大多數的交易費分成和looks 獎勵均被鯨魚和項目方瓜分。

下圖為項目方質押的2000 萬Looks。

以及其Treasury 質押的1000 萬Looks 。

而隨後就有了上文中所提到的從1 月26 號直到2 月7 號,項目方通過Tornado 套現近7300 萬美元的故事。

KOL Cobie 也表達了LooksRare 的代幣經濟學類似於一種永續ICO, 每一個參與者都將新的金字塔地基。

隱形旁氏遊戲

的確,看似每個參與者都會受益,但本質上它仍舊是一個旁氏遊戲,隨著時間流逝,獎勵下降,每一個參與者都將花費更長時間才能回本、或者賺取收益。

而早期投資者早就捧著十多倍的WETH 收益離場,而他們的Looks 還將繼續留在平台上,只要平台能繼續運作下去,這些Looks 就會為他們帶來持續收益,所以他們也不會有任何賣出意向,因為目前的收益早已覆蓋了所有的風險。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參與者的增加,團隊和早期戰略投資者佔據的高比例收益會逐漸被稀釋,而此時既得利益者也早已抱著收穫滿載而歸。

於是最終會有人跳出來說,“你看Looks 最後分配多公平!散戶分的越來越多的!”

這句話是講了一個事實,但又不完全是事實。每當金字塔新的一層底部完成構建,金字塔尖的比例自然會越來越小,而這層塔底將繼續負責扛起整個“宏偉”的建築。

這並不意味著是什麼見不得人事情,就算人類社會某種程度上來說也可以將其稱之為一種隱形旁氏結構。

只是從常識來看,當人吃得太飽,往往就不會用心做事了。

LooksRare 擁有著非常優秀的代幣經濟學,這一點不得不令人讚嘆。但問題出在,項目方把它用在了錯誤的激勵方向,就像是在用一把做工上乘的掘金鎬來砍樹,最終結果不如人意也是大概率事件了。

4.

破圈者X2Y2

OpenSea 和LooksRare 與其說是革命者和被革命者的關係,不如說鐮刀間的新一輪血拼:

  • OpenSea 作為市場領導者並未認真對待社區,並最終選擇IPO 上市而不是社區用戶獲益。

  • LooksRare 看似打破了這個局面,它的確認真看待了社區,但僅僅是社區中KOL 和鯨魚。看似其機制給了社區一條出路,但這條出路是通過分配少量利益給外部而構建了一輪全新的旁氏遊戲。它可能能存活非常久,但它並未解決產品需求的痛點。

OpenSea,LooksRare 這種站在既得利益者角度考量的做法,從傳統公司發展角度了來看並沒有什麼問題,但這也恰恰給了X2Y2 生存的土壤。

X2Y2 以OpenSea 挑戰者形像出現的,主打公平發售, NFT 上架即挖礦等概念。

X2Y2 的代幣分配模型:

  • 流動性預售佔1.5 %(1000名用戶,人均1.5ETH ,合計1500ETH)

  • 初始流動性提供1.5 %

  • 團隊10 %

  • 空投12 %

  • 質押獎勵65 %

與LooksRare 不同,X2Y2 摒棄了交易挖礦這條路,從而避免了陷入交易挖礦獎勵——洗盤刷量——提幣砸盤的死循環。 X2Y2 最終選擇了「代幣質押」+「上架即挖礦」 這套打法。

質押模式基本與一般質押相同,頭礦收益豐厚(中間APR 一度暴漲至12357.5%),後期收益逐步下降。

真正值得討論的是其“上架即挖礦”的創新。

上架即挖礦

X2Y2 用於與OpenSea 競爭的核心武器是「上架即挖礦Listing as Stacking」,當用戶將NFT 在X2Y2 上架後,便可以根據規則定期獲得一定比例的X2Y2 代幣作為獎勵,而這個比例如下圖所示。

簡而言之,就是如果你上架的是一個藍籌NFT(該系列NFT交易量足夠大,市場認可度高), 且價格足夠低,你就能獲得更高的獎勵。

該設計的精妙之處就在於鎖定了NFT 交易平台的核心需求—— 即優質的交易品。 (而非LooksRare 鎖定的交易量)

優質的交易品不像單純的交易量,無法通過“作弊”的手段創造虛假的繁榮。

但listing 優質藏品首先就需要信任平台,因為昂貴的藏品listing 面臨著後門、合約代碼漏洞等諸多風險。

而“上架即挖礦” 就是從初期用利益交換信任的鑰匙,而一旦這種信任產生,就能擴散開來。

真正願意將好產品放在平台上的用戶因此得到回報,因為他們對平台的發展產生了正向推動,而這些獲得回報的用戶,會更願意將自己的藏品上架到X2Y2 上,並向周圍的人傳遞這種信任。有了好的NFT 以及合理的上架價格,自然就會吸引來有效的交易,交易量上升,平台知名度和信譽也將隨之上升,從而吸引更多NFT 玩家來以合理的價格listing 並產生交易,最終形成一種正反饋飛輪效應,不斷推動平台向前發展。

這也是X2Y2 破“LooksRare” 怪圈的製勝法寶。

X2Y2 的問題:

誠然,目前X2Y2 所面的問題也非常多,諸如空投暫停導致的外界質疑,圍繞“國產”所引發的輿論爭議等等,

外界質疑,是信任問題,這些可以通過後期公佈項目審計,用戶互動等多個渠道提升用戶的信任,這是每一個項目都必須經歷的問題。

而所謂“國產”,一定程度上是人性問題,貼標籤這種最無腦、也最無用的思考方式,恰恰就是人們最常用的方式,因為沒有人有那麼多精力去了解每一個新生事物,迅速貼上標籤,才能最快速度完成邏輯自洽的過程。

但這個標籤,對於願意認真做事的團隊,並非完全是一個壞事,當一個被貼上該標籤的團隊能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參與生態建設的用戶也能用自己的力量擴散信任的時候,它反而會變成一種助力,一種優勢。標籤將會逐漸從“國產”變成“國產優秀項目”、“國產良心項目”等等,要知道,當人們一旦改變偏見,最終將迸發出巨大的輿論力量。

新手經歷挑戰是必然的,但如何能不變初心,並一路堅持,才是新手到勇者轉變的關鍵。

用心做事方能化守為攻。

5.

總結:

讓我們先把這些產品放到一邊,仔細思考下NFT 交易平台的本質。

交易離不開四個核心,“多”“快”“好”“省”:

  • “多”“好” 在NFT 交易平台上就代表著是否已上架足夠多的優質NFT 系列,且價格合理

  • “快”就是平臺本身是否足夠好用

  • “省”即費率要低,交摩擦損耗少。 (相較於前兩者,優先度其實並不高,合理範圍即可。)

NFT 交易本身和二手交易市場非常類似,他們有如下幾個共同點:

  • 買方賣方界限模糊,全都是對應交易產品的消費者。

  • 交易需求相似,都期望市場上有足夠多且優質的產品,足夠合理的價格。

  • 需要信任平台作為中間商運作。

  • 希望交易費率,磨損能盡可能低。

NFT 與二手交易不同之處就是NFT 不存在磨損問題,所見即所得。

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回頭看下三個平台:

  • OpenSea:早期OpenSea 把握住了“多”“好”兩個市場命門。圍繞產品本身進行打磨的長期主義。在一個尚未完全開發的藍海市場中,一個好用的平台,自然會吸引優質的產品和交易者,從而產生上文所描述的飛輪效應。 OpenSea 最終能成長為一個巨頭,並且現如今地位異常穩固,也正是得益於它無可撼動的藏品種類,幾乎市面上討論的每一種NFT 都能在OpenSea 上找到,且通常來說,價格合理。

  • LooksRare:在OpenSea不是那麼重視的“省”和“快”兩個點上做出了努力,以期打破OpenSea 的壟斷局面。現在看來,成效斐然。但這種效率一定程度上是以信任為代價,官方在通過WETH 套現的同時,也為自己在“多”和“好”兩個發展路徑上創造了天然的阻礙。

  • X2Y2:核心理念試圖通過良好的激勵模型,從而在“多”“好”兩個層面上盡可能的快速趕上OpenSea。以“省”為輔,並通過小體量的優勢,在後期迅速優化“快”上的痛點,

目前來看,X2Y2 顯然抓住了NFT 交易平台發展的核心,即產品,沒有好的產品,像LooksRare 這樣純靠刷量的遊戲,最終無論早期用戶基礎多麼龐大,市場營銷多麼火熱,最後都只會是曇花一現,因為這些所謂的“交易”並沒有給平台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

在這一點X2Y2 非常像早期的OpenSea , 其長期主義和打磨產品的耐心注定了圍繞NFT 交易而生的它,最終會被市場反哺,這是一個增量的過程。

X2Y2 也在講述一個增量的敘事,貢獻前期的利益,用於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到平台生態裡,優質的NFT + 合理的價格,惠及的將是更多的用戶。平台團隊在這個過程中,僅以手續費維持生存,將更多的營養輸送到平台發展所需要的地方。

但沒人就能篤定,好的初衷,有經驗的技術團隊、優秀的經濟模型,就一定能帶來成功,它們只是增加了項目存活下來的概率而已。

但無論未來如何,關注並了解更多像X2Y2 這樣的項目終歸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我們也將持續跟進和報導。有興趣的話,可以加入我們的TG 社群一同討論: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作者:Chen Zou

了解更多資訊歡迎加入:

0x新聞Discord 社群:https://discord.gg/QSvv7MZ2tz

0x新聞TG 交流群:https://t.me/BitPushCommunity

0x新聞TG 訂閱: https://t.me/bitpush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itpushNewsCN

本文來自0x新聞,文章鏈接:https://www.0xcj.com/articles/2244396 轉載需註明出處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