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為全世界約六千萬人提供就業機會。遺憾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在發展中國家開展業務,那裡的捕撈法規往往不足,不遵守捕撈法會使漁民面臨被剝削的風險。現代海上奴隸制是對海上安全的主要威脅之一,也是一種嚴重侵犯人類尊嚴的罪行。它植根於非法和未報告的捕撈活動,因為這些活動有可能發生侵犯人權行為。打擊現代奴隸制尤其具有挑戰性,因為它通常發生在國際水域,剝削行為很容易隱藏,受害者無法尋求幫助。
在以多樣化的海洋生態系統而聞名的東南亞,可以找到一些從事漁業工作的人數最多的人。事實上,來自菲律賓的海員約佔全球漁民總數的四分之一。在印度尼西亞,大約有250,000 名捕撈人員在外國船隻上作業。可悲的是,在該地區,所有想在漁船上工作的人都沒有足夠的工作。例如,在菲律賓,每年有兩萬多人在漁船上尋找工作,但只有大約五千個職位空缺。
東南亞的人們對就業絕望,往往別無選擇,只能尋求不受監管的人力資源機構的幫助。反過來,他們簽訂的合約導致他們被困在海上並被剝削數月或更長時間。他們經常最終在與合約中提到的不同的船隻上工作,有時還被販運到其他國家。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文件通常會被帶走,以防逃跑。
海上侵犯人權的特徵是什麼?
儘管現代海上奴役可以有多種表現形式,但在大多數發現的案件中都可以觀察到強迫勞動的幾個特徵。犯罪的受害者通常是弱勢群體,他們的生計選擇非常有限,他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移民特別容易被誤導並成為強迫勞動的受害者,因為他們往往不熟悉當地法律和語言。他們是通過欺騙手段招募的,主要是承諾高工資和良好的生活條件。
當然,上船後不久,他們就意識到這些承諾與現實相去甚遠。不僅船上的條件不人道,而且工人還必須應對身體和性暴力。國際移民組織(IOM) 透露,一些現代海上奴隸制倖存者甚至報告了“謀殺和非法處置屍體”的案件。
此外,強迫勞動者必須加班加點,不得休息。一個典型的工作日是20 小時,但他們每週7 天、每天24 小時待命的情況並不少見。為了確保受害者遵守命令並執行他們的所有任務,壓迫者威脅他們失去工資、身體暴力或傷害他們留在土地上的家人。
犯罪通常發生在國家水域之外,因為該行業受到的監管較少。除此之外,公海的捕魚任務持續數月,因此當局不可能持續監控船上發生的事情以及船員的待遇。
強迫勞動者的工資是多少?
大多數時候,俘虜勞工的理由是他們必須償還在招聘過程中產生的債務。非法人員配備機構經常收取過高的費用,合約中包含隱藏的費用,工人直到為時已晚才知道。這些費用每個月都會從他們已經非常低的工資中扣除。東南亞的漁民每月應獲得300 美元至500 美元之間的收入。但現實中,強迫勞動者的基本工資在45美元至180美元之間,扣除所有費用後的平均月收入低至50美元。
剝削漁民的船隻的常見做法是扣留工資。受現代海上奴役影響的漁民工資不規律,而且往往要等幾個月才能領到工資。這種做法的目的是防止強迫工人試圖更換雇主。
漁民們不僅收入微薄,衣食無憂,而且擔負的任務也很危險,生活條件極差。通常,她們不得不和許多其他男人一起睡在不衛生的房間裡,食物和飲用水資源稀缺,所以她們經常幾天不吃東西。
然而,儘管有虐待行為,許多海員還是有意識地決定留在船上,他們從未報告過這種剝削行為。他們這樣做是因為害怕找不到不同的工作。他們中的許多人擔心,如果他們投訴,人力中介機構會將他們“列入黑名單”,而沒有其他人會僱用他們。同樣,許多漁民出身貧寒,他們認為有收入來源總比沒有收入好,無論價格如何。
有解決辦法嗎?
現代海上奴隸制代表著可怕的侵犯人權行為,結束對漁民的剝削對於維護世界各地數百萬人的糧食和經濟安全至關重要。即使沒有額外的濫用危險,在公海作業的漁民的職業也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之一。不幸的是,由於他們職業的孤立性,極難發現和製止他們的剝削。正如國際勞工組織所觀察到的,顯然需要更好地監測漁業移民工人的招聘和安置過程。因此,它呼籲更有效地實施保護漁民權利的相關法律和政策。
在東南亞的背景下,海上強迫勞動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是國家之間缺乏合作以及有關海上安全和工人權利的法律不完善。捕魚工作具有跨國性質,因為船隻經常跨越多個邊界,最終到達與出發國不同的國家。出於這個原因,東南亞各國政府需要共同努力,通過更好地監測漁船離岸後發生的情況來預防和消除犯罪。
海上侵犯人權的規模令人深感擔憂,尤其是在許多案件未被報導的情況下。儘管漁業中的大多數強迫勞工來自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但這種犯罪也發生在世界其他地區。目前,這個問題被忽視了,但世界開始越來越關注各種海上威脅和保護漁民的權利。因此,有關國家可能很快就會加緊努力消除現代海上奴隸制問題。然而,他們是否會成功還有待觀察。
關於作者:
Katarzyna Rybarczyk 是移民諮詢服務機構的政治記者,該機構是一家在全球開展業務並為被迫流離失所者提供法律援助的移民律師事務所。通過她的文章,她旨在提高人們對全球安全威脅以及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社區所面臨挑戰的認識。
資訊來源:由0x資訊編譯自DATADRIVENINVESTOR,版權歸作者Katarzyna Rybarczyk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