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盜竊案:為什麼NFT市場被盜竊和黑客所困擾?

NFT盜取事件時有發生,傳統藝術市場的治理方式值得借鑒

NFT的增長值得關注。許多人願意為數字藝術支付數百萬美元,世界正在走向數字化。報告顯示,NFT市場和NFT收藏從2020年的1.06億美元增加到了2021年的442億美元。

而與此同時,NFT市場是黑客當前攻擊的熱門方向,並且社區的部分聲音認為NFT是洗錢的新手段。

NFT盜竊案

2021年,Crypto生態系統中最受歡迎的流行詞之一是NFT,許多新聞標題描述了NFT藝術家和投資者賺大錢的故事。

NFT,或者說藝術品、運動和其他與區塊鏈相關的貴重物品的數字藏品,隨著華爾街和好萊塢投資者的加入而獲得了吸引力。

NFT成為娛樂、電影和體育名人除了金錢獎勵之外,通過數字資產與粉絲產生聯繫的一種方式。在印度,當阿米塔布·巴赫昌和薩爾曼·汗等名人進入NFT領域時,他們的支持推動了數字資產的普及。

然而,隨著炒作的增加,犯罪增加了。

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數據,2021年,涉及股票、債券和隱秘投資的投資欺詐在所有社交媒體詐騙案中金額高達2.85億美元。

根據本月區塊鏈研究公司Chainalysis早些時候發布的報告,對敲交易和洗錢是以太坊NFT生態系統中存在的兩種NFT相關犯罪。

去年,NFT市場人氣猛增。 Chainalysis追踪到,有442億美元通過NFT相關的智能合約交易。

Crypto犯罪,如贖金攻擊和詐騙,正在與Crypto市場同步增長。 2021年,犯罪分子越來越多地轉向新的領域,包括DeFi和NFT,當時Crypto犯罪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140億美元。

根據Chainalysis分析,在2021年第三季度,NFT市場上通過非法地址交易的價值急劇增加,超過了100萬美元。與此同時,第四季度,在NFT市場上從這些地址交易的Crypto價值約為284,000美元,總價值略低於140萬美元。

更多的錢,更多的盜竊

原則上,區塊鏈技術旨在讓數字藝術家更容易銷售獨一無二的所有權通證,為客戶提供永久的所有權記錄。

另一方面,沒有參與其中的藝術家則認為,過去一年的Crypto爆炸是一場噩夢。其中一個問題是,任何人都可以將數字文件“鑄造”為NFT,而不管他們是否擁有該文件的權限,默認情況下,該過程是匿名的。

在公開講述她與癌症的鬥爭後於2020年去世的受人喜愛的藝術家秦漢的被盜作品的NFT被發現在OpenSea上出售後,數字藝術家在線社區DeviantArt去年秋天開始監控區塊鏈,尋找用戶作品的副本。

從那時起,DeviantArt已經向數千名用戶發送了9萬份欺詐通知。現在每周有400萬個新的NFT被檢測出存在欺詐行為。從10月到11月,警報數量增加了一倍多,11月到12月中旬增加了300%。

德克薩斯州藝術家阿賈·特里爾(Aja Trier)發現她在網上拍賣平台上出售的作品的照片,發現了8.7萬張NFT,許多作品的價格為9.88美元。

在一個晚上,她被盜作品的500條條目被張貼,顯示犯罪是自動化的,並由機器人進行。

就在這個週六,數百名來自OpenSea用戶的NFT被盜走,引發了廣大用戶的恐慌。根據區塊鏈安全公司PeckShield創建的表單,在攻擊過程中,有254個通證被拿走,包括來自Decentraland和無聊猿俱樂部的NFT,大多數攻擊發生在東部時間下午5點到8點之間。

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多盜竊案呢?

首先,NFT是使用Crypto在市場上購買的。 Crypto有時被用於有害目的,例如隱藏犯罪收益的來源,儘管交易是可追踪的,但更老練的犯罪行為人使用多種策略阻撓執法調查。

除了使用Crypto帶來的風險外,洗錢者也可以從NFT交易和銷售中獲利,就像他們從實際藝術品的銷售中獲利一樣。

這些通證的數字化特性也為新的風險敞開了大門。在鑄造過程中,創建者可以在NFT中“隱藏”信息。

此外,犯罪分子還可以侵入NFT市場的用戶帳戶,並將NFT轉移到他們自己的帳戶上。黑客可以迅速出售被盜的通證,並試圖在轉移NFT後洗錢。

前進之路

偽造和盜竊NFT的危險可以減少。消費者應該能夠使用雙重身份認證,網絡安全措施應該到位,以防範機會主義黑客。除了優秀的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外,傳統藝術市場的治理方式還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還可以建立被盜或欺詐性獲得的NFT的登記冊。這與藝術品損失登記類似,它列出被盜藝術品,並限制其在現實世界中的知名拍賣行轉售。一些規模最大的NFT在線拍賣行已經在其平台內建立了相關模式,供經驗證的創造者使用。

任何類型的經濟價值轉移都可以用於犯罪,NFT也不例外。 NFT被用於非法目的的事實並不否定其作為藝術家獲得作品認可或解決其他經濟問題的工具的潛力。市場只需要採取更嚴格的方法來保護資產類別。

原文來源於bitcoinist,由區塊鏈騎士編譯整理,英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中文轉載請聯繫編譯。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