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學超高分辨率量子點發光二極管論文在《Nature》發布,將突破元宇宙顯示瓶頸

《Nature》發布了福州大學教授李福山團隊聯合寧波材料所研究員錢磊的超高分辨率量子點發光二極管論文《Ultrahigh-resolution quantum-dot light-emitting diodes》,他們利用有序分子自組裝技術和轉移印刷技術相結合的方法,提出一種抑制高分辨率器件漏電流的新策略,製備出了高性能的超高分辨率量子點發光二極管,其最高分辨率達到~25000PPI(人眼極限分辨率約為300PPI),是有史以來報告的顯示器件的最高像素密度之一。據介紹,超高分辨率量子點發光二極管的前景可以應用於下一代“近眼”設備,比如:VR、AR 應用的頭戴式顯示器和智能眼鏡。近年來,在“元宇宙”、智慧醫療等新興概念的驅動下,下一代顯示器為像素分辨率設定了更高的標準,以滿足海量信息及虛擬現實(VR) 和增強現實(AR) 顯示等不斷升級的應用需求。開發具有千級乃至萬級PPI(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數目)、可在微小空間輸出海量信息的極高分辨率顯示器,是進入“元宇宙”的重要途徑。據悉,該論文以福州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第一作者為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碩士生孟汀濤,福州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李福山為論文通訊作者。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