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Fi:社交邏輯的顛覆與下一個超級風口

Crypto 行業在現在這個階段,並沒有能改變生活。

原文標題:《 我看SocialFi:社交邏輯的顛覆與下一個超級風口! 》

原文來源: 星空價值投資

Crpyto 的未來必定波瀾壯闊。

當然,在市場頹廢了這麼長時間後,用這句話做開頭,總有些「充值信仰」之嫌。但竊以為這並非是壞事,一則是部分朋友確實需要我這樣堅定的佈道者來提振持幣信心;其次,這確實也是我最真實的感受。

然則,這又是和「主流聲音」背離的想法。市場長期「低位震盪」,大家想知道的都是未來的行情變化、以及看似非常重要(實則無關緊要)的美聯儲議息會議。 「你說你要改變現狀,這並非你的能力範圍以內的事情,甚至提前知曉消息預判短期行情,都並非你能力範圍以內的事情—–如果你真想這麼幹,大約只能在夢裡去實現了。」

討論「議息會議」的結論就是這麼一件無聊的事,連美聯儲主席都無法確定的劇本,你我能安排的了結局嗎?更何況,加減息並不能阻擋歷史的洪流。最壞的結局興許都是最好的結局:行情大崩盤,市場先生跪著給你奉上廉價的籌碼。

僅此而已,所謂的「消息面」、「經濟學」,實在是沒有用—–如果真能幫助我們判斷價格確實有用,但問題是不能。

所以普遍意義上來講,就投資這件事,上世紀華爾街最優秀的基金經理之一,彼得林奇說過:學習歷史和哲學比學習經濟學有用的多。前者(歷史)能讓你總結過去的經驗,後者(哲學)能讓你建立思考的邏輯。

這恰恰是投資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真正能「預判趨勢」最核心的技能。比如現在,我斷定SocialFi(社交金融)必定是下一個風口。

一、Crpyto 牛市背後的秘密:「普惠性」的造富效應

不管是2017 年的「公鏈行情」、2020 年的「DeFi summer」,還是2021 年的「NFT 藏品」和「GameFi」,縱觀幾次牛市,雖然看似風口各異,但最終都是基於一個最為重要的條件而產生:參與者收益。

我在《錯過了DeFi、GameFi、NFTS 怎麼辦?社交金融:下一個「百倍幣池」! 》一文中提到:

「2017 年的風口,口耳相傳的是「公鏈牛市」,但實際上是以1C0 對大部分參與者的財富效應為隱線;2020 年的DeFi summer 更是讓這條線索從隱線變成了明線,COMP 的AMM(流動性挖礦)讓小散分潤了機構的做市商收益,YFI 的聚合收益器和UNI 的空投收益則進一步降低了參與門檻。 2021 年以AIXE 為代表的GameFi 和Crpytopunks、BAYC 代表的NFTFi 其實也是一樣的邏輯:前者是降低了參與者賺錢的門檻,後者是加劇了參與者的收益。 」

很多人其實並沒意識到,Crypto 行業在現在這個階段,並沒有能改變生活(解決痛點,便捷生活)、改變用戶習慣,進而改變世界的殺手級產品。但Crypto 行業有它的特性,那就是金融性。

注意,Crpyto 強調的所有特性,都是未來的願景。但想要行業迅速發展,就需要參與用戶數的爆發性增長。利用token 將權利和收益「去中心化」是Crpyto 行業最大的特性,在此之後一旦將「參與者門檻」降低,那就是大爆發。

當然,如果只有這樣的模式,最終變成的形狀就是各類ZJ 盤、CX 盤。因此,這樣的模式必須是建立在產品的價值之上。

但很多從業者、投資人看到的只有技術,殊不知區塊鍊是開源的?技術只是為了實現產品,而不是強調技術本身,有趣技術做出無聊的產品是不會有人買單的——BCH 難道不是最好的例子嗎?

公鏈也是一樣的問題。大多數(公鏈)所宣傳、所依仗的只是階段性獨特、先進的技術,但最終出來的只是「以太坊仿盤」,這又有什麼意義呢?利用Crypto 強大的金融屬性來做產品教育,做用戶增量才是牛市啟動的先決條件。

1C0、DeFi、GameFi 都做到了,接下來接棒的就是SocialFi,社交金融。

二、下一個能做到「普惠性」造富效應的方向:Social+Fi

去年DeFi 開啟金融時代,AC 和Bitmex 創始人都提到過GameFi、NFTFi、SocialFi,Vitalik 在最近一次採訪中也表示,如果自己要做DAPP,他也會選擇社交媒體。

作為社會性生物,社交是人類最本質的需求沒錯。但我們仍舊面臨了一個問題,社交的核心痛點到底是什麼?換而言之,去中心化社交,到底能解決我們什麼樣的問題?

這時候就用得到歷史了。社交,從書信到電話的過度,解決了「空間障礙」和「時間障礙」,讓信息傳遞的時間從一個月變成即時;從電話到網絡的過度,解決了「內容障礙」和「成本障礙」;而從QQ 到微信的過度,從PC 端到手機端的過度,解決了「移動障礙」,讓兩個固定的點變成可移動的網絡。

現在,去中心化社交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很多專業人士強調的是「數據隱私」,但這只是「拿著錘子找釘子」的思維。心潮澎湃的做了一系列的社交Dapp 和社交網絡,結果呢?這些Dapp 不是變成鬼蜮,就是倒閉了。

用戶教育和隱私價值是最大的問題。 web2.0 時代,用戶數據確實被社交軟件和社交平台所竊取,但有多少人會關心呢?用個不那麼恰當的比喻,那就是「飽暖思淫欲」。當大部分人工資只有幾百幾千的時候,便宜、方便才是核心訴求。

讓我免費用語音、語音電話就行,隱私數據?讀取我的數據權限? who care?問問身邊的100 個朋友,有幾個會因為WX、TB 等APP 需要讀取數據權限而不去用它?

去中心化社交,其實是誕生在web2.0 和web3.0 的衝突當中。確實,web2.0 時代數據生命被中心化平台所竊取、操弄。 web3.0 時代強調的釋放數據生命、抗審查、抗極化、抗算法偏差也是必然的。

但這個世界是一個未來的世界,是web3.0、是元宇宙。當然,我們不需要去為新世界的建設去親力親為,只需要想明白一個問題:現在解決不了核心痛點的去中心化社交,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到來?換句大白話來說:

社交很重要,我們怎樣在裡面賺到錢?

三、Web3.0 和去中心化社交如何顛覆

答案就是社交金融,或者說金融社交更為恰當。

在《錯過了DeFi、GameFi、NFTS 怎麼辦?社交金融:下一個「百倍幣池」! 》我還提出了一個關於去中心化社交的概念,即「先價值,再社交;先金融,再社交」。

價值社交在web2.0 時代就已經初具雛形。類似於今日頭條、網易平台、百家號等內容交互平台都提出了「人人都是創作者」的概念,但這裡存在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非內容提供者並沒有獲得收益。

傳統平台的思路是提供內容創作者收益,並通過內容吸引用戶留存、通過廣告變現。最終大家會發現,所有平台都成了同質化競爭,只有頭條系的算法和B 站的社區形成了護城河站穩了腳跟。剩下的平台,比如悟空問答和知乎,鬥魚和熊貓等等,無一例外的陷入了燒錢搶作者的惡性循環。

但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一個變數,那就是趣頭條。趣頭條破天荒的用出了「區塊鏈模式」,提出了「用戶收益」概念:看一條視頻可以獲得金幣,看一篇文章獲得金幣,然後積累金幣就可以獲得收益。

趣頭條正是靠著「社交挖礦」的模式,活生生的在今日頭條、百家號、騰訊平台、UC 號等巨頭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成功上市。

可惜的是,趣頭條給了「參與者收益」,但沒有給出「參與者價值」。要知道,融資補貼總會有盡頭,只有讓用戶(讀者和創作者)共同造血,產生價值的流動性,才能在內容社交平台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不然就是烈火烹油—-趣頭條上市後的股價已經說明了一切。

總結起來就是:「參與者利益」代表的是爆發力,「參與者價值」代表的是持續性。

去中心化社交的破局之道,正在此處。 Crpyto 獨特的token 能更好的為用戶提供經濟效應,DAO 的模式又可以讓普通讀者參與到內容建設、社區建設,在「獲得內容」之外,又獲得更多的價值。

在《WEB3.0 改變遊戲規則:瘦平台,胖用戶》中,我談到WEB2.0 巨頭平台普遍存在的問題是:

「平台數據壟斷後,利用算法構建的交易陷阱,也就是所謂的”大數據殺熟”。舉個例子,網約車平台如果跟OA SaaS 交互數據,知道你再遲到一次就會被開除,於是特殊情況下,只給你提供最貴的打車服務,並且還要加價—–你怕不怕?

此外,平台存在的意義本質上是需要消除買賣雙方的信息不對稱,從而達成「公平交易」,降低交易成本。但一旦這種「雙邊平台」形成了壟斷局面,它就會從「撮合交易」的「中介」,變成「中間商」,吃了原告還要吃被告,成了三方(買方、賣方、中介)裡最賺錢的一方。 」

而Web3.0 需要做的事是:

「保留平台帶來的大數據優勢,將中心化攫取的「超額財富」歸還給買賣雙方(用戶);並且通過DAO 將治理權利交給社區用戶,刨了平台從中介向中間商演變的根。 」—–也就是所謂的「瘦平台,胖用戶」。

利用去中心化的特性,減去平台方的利益,讓「社交即挖礦」成為流量獲取的渠道,利用DAO 加深用戶對社交的參與度,這樣的金融社交,就能形成下一輪牛市的發動機。

四、現狀分析和機會:VC 系VS 社區系

但似乎鮮有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做到了這一點。按照現在社交板塊的主流分類方式,現在的社交項目可以分成個人社交代幣、平台社交代幣、社區代幣,竊以為這些分類,都是噱頭居多。

真正值得關注的是VC 系VS 社區系的戰爭。

DeSo 和Rally 就是VC 系代表。 DeSo 是社交系的明星產品,紅杉資本、A16Z 都投資其中,高貴的VC 系背景,注定會成為社交賽道龍頭的強大競爭者。但DeSo 最大的問題就是DAO 並不完善(DeSo 是值得研究的一個項目,下次我專門寫一篇),這次先用它當反面教材:

「DeSo 強調的是創作者經濟,在DeSo 的體系下,每個用戶都可以做自己的「創作者代幣」,價格會隨著用戶購買/出售而上漲/下跌。初創熱度就很高,比如馬斯克的個人代幣在他本人還沒入駐之前,就被炒到了1129.9 萬美元。

但這樣的方向我覺得是有問題的。因為DeSo 強調的創作者經濟真的是一個無聊的東西。傳統的社交-內容平台,不管是百家號還是今日頭條,打出的口號都是「人人都是創作者」,並且,對於草根創作者來說,在中心化的社交-內容平台更為有利。

為什麼?因為流量。中心化社交-內容平台,雖然當了「內容中介」,抽取了創作者的分傭,但同樣的它會通過算法,將你的內容分發給目標用戶,讓用戶為你創造了收益。

去中心化社交並非如此。 DeSo 設計的創作者代幣,只對自帶流量的大V 和名人有用,為他們減少了平台的「中介費」,對於普通創作者而言,沒有中介就沒有流量,沒有流量收益就是零,零乘以百分之多少都是零。 」

A16Z、Coinbas 等風投巨擘加持的Rally 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至於WHALE 這種偏NFT+DAO 社交。

與VC 係對應的就是社區系社交項目,最具代表性的就是mask 和mirror。嚴格來說maks 並非是純粹的社交項目,只是一個社交插件而已。但恰恰是這樣的社交插件通過聚合信息源和DEX 的方式,極大的降低了用戶的准入門檻。

今年8 月mask 還牽頭做了社交金融的聯盟,參與者包括了LAYER2、交易、預測市場、開發者社區、法幣入口、NFT 以及社區和媒體,頗有些「自建生態」內味了。但mask 最大的風險恐怕也就是他的擅長之處,如何擺脫作為FB、推特插件的牽制,成為web3.0 真正意義上的社交入口?

打過去,市值千億;打不過去,恐怕到此為止了。

同為社區系的另一塊產品mirror,留在最後說,是因為我最看好。看起來它只是一個內容創作平台,也許在很多人眼裡它也只是一個去中心化版本的medium。但mirror 提供了幾個能讓社交金融爆發的關鍵功能:

眾籌、拍賣、合作貢獻分流。

從這個角度看,Mirror 就不僅僅只是一個提供內容的平台,而是可以成為一個眾籌平台、內容協作平台甚至是DAO 社區。但可惜的是沒有發代幣,Mirror 的代幣只有空投,最初的獲取方式是投票,現在投票都關閉了….

另外,mirror 的體感確實不夠好,缺少查看別人內容的目錄索引,沒有留言功能,沒有點贊,沒有打賞——-但這些只是技術上的問題,如果項目方保持更新,不出紕漏,mirror 有極大的可能,會成為去中心化的今日頭條。我建議大家多用一用,指不定又出空投了呢?

總而言之,接下來就看社區系和VC 系們,誰能想到用普惠效應帶動用戶的增量爆發了。到了那個時候,新一輪的牛市又會悄然而至,而提前佈局的你我,又會獲得多少回報呢?

想想就興奮,如此早期的Crpyto 行業,真是波瀾壯闊啊。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