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Gavin Wood:波卡平行鏈可能超過100條,生態中可能還會出現第三條中繼鏈

近日,Polkadot 創始人Gavin Wood 做客The Defiant 播客,和主持人Camila 聊了聊一些非常有趣的話題,包括:

同為分片,波卡和以太坊2.0 的區別是什麼?波卡最多能承載多少條平行鏈?限制來自哪裡? DOT 的價值和平行鏈的成功有何關係?波卡生態除了Polkadot 和Kusama 還會有別的中繼鏈嗎?波卡如何賦予開發者和用戶自由? “橋” 是連接起區塊鏈的終極方案嗎? Web3 是什麼?

以下是PolkaWorld 對該播客內容的部分總結:

以太坊2.0 VS 波卡

Camila:以太坊2.0 也在做分片,那麼它和Polkadot 的區別就是是否使用了WebAssembly,可以這麼說嗎? WebAssmebly 是一個你想去實驗的方向嗎?

Gavin:WebAssembly 確實是主要的區別之一,還有另外一些區別。比如我們分片的方式,和我們共識的方式等,以及在具體的實現層面的具體差別,我們是更早提出分片的。

很大的一個區別在於我們所說的分片狀態機器上。我們的分片狀態機器主要基於WebAssembly,也就是說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來編寫任何計算機程序,只要能夠編譯為WebAssembly 就行。你可以直接去編寫一條鏈,只不過這個鏈會由Polkadot 來保障安全,它會和Polkadot 適用同樣的安全模型和Staking 資產池,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勾結起來攻擊你的鏈,就等同於是攻擊Polkadot。所以說,它確實是分片的結構,每個分片的安全性和Polkadot 同樣高,但是每個分片卻可以做到完全不同的東西,而且是並行地獨立運行的,也就是說不同的工作可以同時發生在每個不同的分片上。

所以說,我覺得兩者在產品層面上的主要區別就是,在Polkadot 中,你可以租到整個分片,而以太坊(2.0)則一直在試圖堅持以太坊模型,只不過讓這個模型變得更具可擴展性,擴展性基本是來自擁有更多的工作流,讓一些智能合約運行在這個分片上,一些智能合約運行在另一個分片上。而Polkadot 的想法產生於“如果這些分片不一定非要是智能合約呢?如果它們可以是任何的鏈會怎樣呢?如果說它們中的一個只專注於域名註冊,另一個只專注於DeFi,另一個只專注於NFT呢?” 這樣做會不會有什麼優勢呢?

對於我來說,答案當然是有優勢,因為有很多高吞吐量的應用,有時候你知道你肯定需要為這一個應用處理很多的交易,比如DeFi,那麼專業化就很有必要,因為你對性能的要求極高,但同時你又有機會去做實驗,你可以在不同的鏈上嘗試不同的想法,不會拘泥於一個智能合約的模型,你甚至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做智能合約的方式。其實現在也有不同的鏈在推動不同的智能合約模型,有的可能是非圖靈完備,有的有存儲手續費有的沒有。我認為實驗是讓區塊鏈偉大的地方,Polkadot 可以同時進行100 來個實驗,這是讓我很激動的一點。

平行鏈的上限取決於什麼

Camila:Polkadot 裡的分片就是平行鏈對吧,那麼平行鏈數量有上限嗎?

Gavin:肯定有,但是我們目前還沒有試出來上限是多少。我們會持續增加平行鏈,直到觸到上限,就會進行優化或採取一些必要措施。

早期我們猜測的限制會來自消息傳遞,當你增加更多的平行鏈,那麼每一條平行鏈可能想要去溝通的鏈就更多。比如當你添加第二條平行鏈,網絡裡只有兩條鏈,A 和B 通信,B 和A 通信;但是如果你添加的是第101 條平行鏈,那麼每條平行鏈都可以和另外100 條通信,這意味著連接的總數就會有10000 條,是乘數級增加的。這就是所謂的網絡效應,這也是為什麼Facebook 會有滾雪球效應,因為每新加入一個人,網絡都比以前更有用。所以說消息傳遞隨著平行鏈的增多會變得更昂貴,因為消息數是鏈數量的平方,每增加一條鏈,傳遞消息的成本就會急劇增加。

現在我們有一個算法可以幫我們避免這個問題,所以說實際上,我們可以自信地講我們可以承載比原設想的100 條更多的平行鏈,可能可以有幾百條。但是現實來講肯定也會有上限,只能慢慢試出來。

現實來講,也有可能瓶頸不會來自消息傳遞,可能會來自區塊終結算法,我們的終結算法叫GRANDPA,要求所有的驗證人去互相通信,雖然說通信的內容很簡單,而驗證人的數量必須得是平行鏈數量的10 倍。所以如果你有100 萬條平行鏈,就得有1000 萬個驗證人,而且每個都得和其他的驗證人通信,那麼每個驗證人的流量就很大,需要有超大的帶寬,而這又會導致中心化,因為這要求驗證人有很專業的設備和數據中心,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我們不想犧牲去中心化,所以如果達到這種必須犧牲去中心化的程度,我們就不會再增加驗證人了。

如果非要給出一個數字的話,我覺得我們的目標是讓Polkadot 大概能夠承載100-250 條平行鏈。

波卡生態:規模化和專業化

Gavin:規模化是很重要的,我們就是通過平行鏈(分片)來實現規模化。

這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我們可以把工作量拆分,以前可能是一個人要做所有的工作,現在我們可以把工作分派給100 個人帶回家做,然後把完成的工作交給原來的那個人。這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並行化。

另一方面就是每一個分片可以做一個專業的領域,處理一類專門的工作。就像你不會把讓一個醫生來做會計工作,波卡的理念就是,一個分片擅長做會計,一個分片比如說擅長做NFT,另一個分片擅長治理等。這種專業化讓鏈可以更快處理其工作,因此我們從非通用化中獲得了性能優勢。像以太坊就是非常通用的智能合約平台,這就讓它什麼都能做,但是什麼都不精。而波卡是說,我們可以有一些万精油的鏈,但是也可以有一些在某方面很專業的鏈。

所以規模化是很重要的一點,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當你做一項新的技術,你只有在做出來並有人用之後,才能知道它的持續影響是什麼。我在做波卡之後才意識到的一點是,智能合約平台非常適合做智能合約,但是這些平台上發生的很多事情其實根本不是智能合約的工作。以太坊的用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想在該平台上以智能合約來部署去中心化應用的人,另一類是想要使用去中心化應用的人。問題在於,這些用戶並不是想用以太坊,他們只是想用上面的應用,他們並不關心ETH 是什麼,如果去中心化應用建立在一個不需要他們去關心底層平台token 的平台上,其實對用戶來說更好。同樣地,這些應用開發者也不是很想把應用建立在智能合約上,有時候他們並不想用智能合約的方式來架構自己的應用。很多時候,是智能合約平台強加了一些設計決定在你身上,而這些決定是違反了你平時架構軟件的方式的。

在Polkadot,我們希望把設計的自由交還去中心化應用開發者們,更進一步,我們不希望讓Polkadot 介入到去中心化應用和其用戶之間,因為這樣做很傻,只是在降低這些應用對用戶的效用而已。如果用戶還需要去接觸底層平台的DOT,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干擾。進一步說,如果你將去中心化應用的用戶很大程度地限制為底層平台用戶,具體點說就是,如果你不是已經擁有了一些以太幣,那麼你很難去使用以太坊上的任何智能合約,你不僅得理解該智能合約,還得理解以太幣,你得去交易所裡,註冊一下,弄點以太幣,把它們轉到一個賬戶裡,然後才能做一些跟該去中心化應用相關的東西。這些步驟,對於一個本來不了解以太坊的人來說很麻煩,現實點看,你的目標用戶就被限制在了那些已經持有以太坊,有MetaMask,而且了解以太坊和其賬戶的概念的人。如果我們想要走向主流用戶,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Polkadot 想確保能交付一個去中心化應用平台給開發者,讓他們的應用可以直接和用戶交互,而且不用涉及任何中介。

平行鏈的成功和DOT 的價值

Camila:所以舉個例子,Polkadot 上的平台Acala 的用戶,不需要持有DOT 才能支付交易手續費,他們可以直接持有ACA 來使用Acala。那麼DOT 的價值來自哪裡呢?它的通證經濟學是怎樣的呢?

Gavin:我們並不想從經濟上把DOT 的和平行鏈的成功分開,所以我們做的是,讓平行鏈可以部署到Polkadot 上,要么是它是一條有公共利益的平行鏈,也就是可以提供一些對DOT 持有人都有用的功能,要么是通過Auction。我們通過Auction 把100 條或者200 條平行鏈的插槽放出去,插槽有點像是Polkadot 中的一些地塊,團隊可以競標這些插槽,如果成功了,就可以將其去中心化應用部署到Polkadot 上。團隊可以用他們喜歡的方法來吸引用戶,不需要擔心用戶得去了解DOT token。這些Auction 的競標方式是鎖定DOT,而不是支付DOT。在平行鏈團隊租賃插槽期間DOT 都會被鎖定,目前Polkadot 的租賃期是兩年。假設一個平行鏈團隊鎖定100 萬DOT 來租賃插槽,那麼兩年租期結束後,這100 萬DOT 會被解鎖。這個過程是由Polkadot 協議保證的,他們到時候一定可以解鎖這些token。

那麼有趣的地方來了,團隊要怎麼找到100 萬DOT 來競標插槽呢?可能團隊自己有很多DOT,或者可以去找VC 之類的融資或借款,又或者,可以使用Crowdloan。這個概念有點像Crowdfund,只不過大家僅僅是藉出自己的DOT,而不是把它給別人。同樣的,這個過程也是由Polkadot 協議保證的。所以團隊就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很多人的支持,而且團隊可能會說,只要你借DOT 給我們,我們就會給你一些獎勵,獎勵形式也取決於團隊,比如可以給5% 的token,或者說可以給出NFT 獎勵,只要持有這個NFT 就能當Collator 節點來賺取回報等等,又或者說給你一些服務的折扣等。

Camila:目前為止有多少平行鏈通過Auction 租出去了?

Gavin:Polkadot 有6 條平行鏈已經上線了。

除了Dotsama 外,還會有其他中繼鏈嗎?

Camila:在Polkadot 生態中,除了金絲雀網Kusama 和主網Polkadot 這兩條中繼鏈之外,你覺得還會有其他的更多中繼鏈嗎?

Gavin:我猜可能還會有另外一兩個,其中一個我看到的趨勢是聯盟類型的鏈,也就是專門為產業、企業、組織打造的鏈。他們可能想要聯合起來並互相溝通,但是卻不想成為某條公鏈的一部分,可能覺得沒有必要加入另一條鏈的經濟系統。對於這些鏈來說用Polkadot 就更合適,因為Polkadot 不會介入到所有交易中。所以理論上說,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中繼鏈通過橋連接到Polkadot 中繼鏈,這些也可以被看作是廣義上的Polkadot 生態。

我覺得至少從我個人的角度可以這麼說,如果說某條中繼鏈不能提供Polkadot 和Kusama 以外的價值,只是純粹的山寨,那麼我們可能不會歡迎這樣的鏈。

區塊鏈行業的未來形態

Camila:在目前我們所處的區塊鏈行業環境中,有多個Layer1 的鏈互相競爭,你覺得Polkadot 會成為主要的生態之一,吸引大多數的開發者和用戶嗎?還是說各種鏈都會通過橋等方式互相聯繫起來?你怎麼看?

Gavin:幾週前Vitalik 發表了一篇文章,稱“橋正在衰落,別再搞橋什麼的了”。大體上說,我認同這個觀點,我覺得橋可能扮演的是一個相對不重要的角色,它們遭受著“反網絡效應”,也就是說對於少量的金融價值流量來說它們足夠安全,但是如果某個橋變得很重要,流量增加了,這個橋就會變得越發不安全,因為橋的安全性是固定的,但是通過其中的流量卻可能大大增加,那麼在某一個點,流量的價值超過了橋的安全性,那麼受到攻擊就只是時間問題。

只要橋的價值流量被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也就是說橋不要被使用得太多,那麼橋這個方案也是行得通的。但是如果在橋的基礎上架構一個生態,那就是自討苦吃,所以我並不覺得這會是未來的趨勢。

我希望我們可以維持在兩三條主要的鏈,每條鏈有不同架構,我們總是在說Polkadot 是Layer 0,它自己除了保障平行鏈的安全之外其實不做什麼事,平行鏈才是為用戶提供應用的鏈。所以我覺得去想像這樣一個世界並不牽強:只有一兩條Layer 1 負責自己的安全,更多的Layer 0 負責著其生態的安全。

我的主要驅動力是確保我們提供對開發者來說最好的平台,因為我覺得目前最重要的不是獲取用戶,而是獲取開發者,從而保證我們有最有吸引力的應用,有最有吸引力的部署應用的平台。在我看來,去中心化應用提供者可以有效地向用戶推銷其服務,而不用強制用戶為其部署應用的平台買單,這點對主流採用至關重要。所以我得保證在Polkadot 中能實現這一點,因為在其他的鏈裡並沒有實現,還有就是讓API 和框架好用。而且我們可能會自己做幾個demo 應用,一是因為好玩,二是可以內部試用一下自己做的東西,確保它好用。

Web 3 的未來

Camila:你從很早之前就在談論Web3,比很多人初次聽說這個詞要早很多,你從2014 年起就在寫文章談論Web3 了,你可以聊聊Web3 對你來說是什麼嗎?還有最近有很多人都在質疑和反對NFT、Web3 等,認為通證化治理只是把去網絡應用變成了富豪統治,認為這些只是無意義地往互聯網投入大量資金和貪婪而已。你怎麼看待這些聲音呢?

Gavin:對於我來說,Web3 不是加密貨幣,也不是區塊鍊或者通證經濟學。對我來說Web3 就是去中心化,就是公開、透明,是從技術上能夠絕對保證你的預期能夠如約實現。

我不應該必須得相信Facebook 才能和我的朋友發消息,也不應該必須相信銀行才能給我爸爸打錢,不應該這樣啊。在過去我們是不需要這樣做的,以前可能是我爸就在我旁邊,我直接給他錢就行了,這個轉賬過程中我不需要信任任何銀行,或者我直接轉頭就能跟朋友說話,不需要信任扎克伯格。這種把任何東西都植入信任的方法是一種懶惰,只是因為作為開發者和服務提供方,如果你給予自己上帝的權力,架構起來就會更方便而已,如果不這樣的話會更難。但是那卻是我們應該在這個時代去做的東西,在這個時代,我們有很多非常能幹的人在努力地去消除“自由社會” 的概念。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去把隱私保障和諸項基本權利載入我們使用的軟件和科技中,這些權利才能不被繞過,才能確保沒有個人可以去打破這些規則。這些東西對於自由世界的存在是必不可少的。

我認為的Web3 是一個技術堆棧,讓我們能夠使用它來創建大多數人在用的網絡應用,這些應用比沒有採用該技術棧的應用更不容易受攻擊。

原播客:https://thedefiant.io/polkadots-gavin-wood-on-building-a-layer-0-to-underpin-the-entire-blockchain-based-economy/

翻譯/編輯:PolkaWorld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