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十幾歲的加密後浪們

一個由12 歲的小學生所開發的The RandomDAO 項目莫名的席捲了幣圈。

這一項目最初僅被作為學習過程中的一次嘗試,是其個人學習智能合約編程的一個階段性成果。其功能也頗為簡單,每個錢包地址均可領取RND token 空投。目前,這一項目已連續數日快速上漲。

3 月10 日,Huang Zheng 在推特上宣布,RND 空投已結束申領、完成領取。截止至今日,RND 總市值約為3200 萬美元。

「經驗6 年」的傳奇小學生

這名年幼的開發者並未止步於開發,甚至已經當上了教學者。不久前,一套智能合約教學視頻在網上流傳。而視頻作者正是當下大火的The RandomDAO 創始人——Huang Zheng。他是一名年僅12 歲的智能合約開發者,目前正值小學生六年級在讀,自稱學習編程已六年。

目前這一教程仍在持續更新,現已更新至第九節。而更為令人震驚的是,這位後浪開發者,甚至還製作了中英雙語版本,錄製了不同語言的兩份教程。

視頻中,Huang Zheng 在Ethereum 鏈上部署了一份智能合約。這個課程是基於他部署的這份智能合約的整個過程。課程將詳細介紹智能合約的創建、部署、測試、空投、挖礦等內容。希望大家能從這個課程當中學會如何自己創建一份智能合約。

(「我學編程已經6 年了」)

作為Huang Zheng 本人的成果,最終他部署了一個名為The RandomDao 的項目,這便是近日來熱度頗高的RND 項目的起源。

坊間傳聞,Huang Zheng 其父為某交易平台創始人。儘管這一傳聞無從考證,但從其發展方向來看,如此年輕就已接觸智能合約,人們作出如此推測也在情理之中。在雞娃家長日趨普遍的當下,學習少兒編程、數理思維、自然拼讀已經無法與同齡人進行差異化競爭,blockchain 開發成為了一條另類、冷門卻又有趣的選擇。

當眾多加密開發者轉型自傳統互聯網之時,一個12 歲的「原生」開發者自然激起了市場的無限想像,更引發了人們的驚嘆:加密世界的年輕化,比我們想像的更劇烈。

在加密世界,「後浪」力量的崛起並非不可思議,後浪的蓬勃生長,本就是加密領域的常態。

「進入加密5 年」的12 歲加密KOL

「我只有12 歲,但對於加密領域我卻懂得很多。」

這是網友Bitcoinboyizzy 在推特上自我介紹,而據他自己描述,他今年才只有12 歲。對於久經市場洗禮的投資者來說,這或許有些令人感到匪夷所思。而事實上,後浪們的確正以超出我們想像的速度大踏步地邁入這一領域。

不久前,Bitcoinboyizzy 在推特上發起了一場space 討論,這場討論的主題同樣令人震驚——「與12、15、19 歲的孩子一起聊加密貨幣」。在這場space 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即是討論的發起者和主要嘉賓均為十幾歲的少年。

推特網友「CryptoCoinKid」也是參與這場討論的嘉賓之一,「CryptoCoinKid」本名Kamea Lafontaine。與Bitcoinboyizzy 相同的是,他也一樣年輕——年僅12 歲。更為誇張的是,Kamea 的推特介紹稱早在2017 年他就已開始進入加密領域。這一履歷若屬實,或已超越市場內的大多數成年投資者。

Kamea 不只是一名推特KOL,同時也是一名Youtube 博主、PodCast 主播。甚至,他的推特還被Huobi 官方賬號點擊了「關注」。瀏覽他的Youtube 頻道可以發現,他發布的內容大多都圍繞著加密領域展開:《兒童如何購買Bitcoin? 》、《什麼是NFT? 》、《什麼是stablecoin? 》、《為初學者準備的DeFi》……

(少年博主正老練的向觀眾介紹什麼是DeFi)

加密世界的少年,正愈發深入的探索加密領域。對於他們來說,傳統金融和資本市場或許過於遙遠,但dApp 和token 卻是觸手可及的。儘管現在來看這些後浪創作者、後浪開發者還稍顯稚嫩,但「無需許可」和「去中心化」正深遠的改變著一代人的認知。

在傳統互聯網的世界,985、211 已經是進入大廠成為開發者的起點。沒有數年的豐富經驗幾乎無法參與一款產品的核心開發工作。光鮮的履歷和背景成為進入開發者世界的門檻。日益「內捲」的互聯網職場讓「成為開發者」甚至比「開發」本身都更為艱難。

「平均年齡不足20 歲」的加密團隊

而在加密世界,無需許可和去中心化的開發方式讓年輕化的團隊成為了行業的常態。赫赫有名的一線風投,甚至招聘了一名高中生。

2 月中旬,知名加密風投機構Paradigm 公佈,匿名開發者Transmissions 加入Paradigm 擔任研究工程師。 Transmissions 作為匿名開發者,網絡上關於其個人的信息並不多,但Paradigm 公開的信息表示,此人將利用業餘時間在加州完成高中學業。

(圖片來源:Paradigm)

而整支團隊的低齡化,也不是未曾發生過的。

今年稍早些,一張隨拍在社區裡迅速流傳。圖片中幾個少年在一所房間中正進行遊戲,就如同大多數男孩聚會一樣自然。而出乎人們意料的是,該圖所示場景實為Rari Capital 的辦公室隨拍。 Rari Capital 是一個長尾資產借貸的DeFi 產品,與其他DeFi 項目最大的區別,恐怕就是創始團隊的年齡了。

Rari Capital 的辦公室裡,團隊平均年齡不到20 歲,年齡最小的Ben Mayer 僅有14 歲。

Rari Capital 由18 歲的Jai Bhavnani、19 歲的Jack Lipstone 和19 歲的David Lucid 共同創立。

儘管他們年齡與大多數投資者相距甚遠,但他們的從業履歷並未像年齡一樣稚嫩。兩位創始人Jack 和Jai 早在高中還做同校同學時,就已共同開發了一款名為Ambo 的DeFi 錢包應用,而後該項目被賣與MyCrypto。

隨後,Jack 和Jai 又邀請David Lucid 加入,共同創立了Rari Capital。年僅19 歲的David Lucid 同樣也非加密新人,Lucid 曾創辦過一家DEX 平台。在項目日漸豐滿之後,他們又依次聘請了14 歲的Ben Mayer、17 歲的Justin Yu 和19 歲的Richter Brzeski。

目前,Rari 治理token RGT 市值約1.6 億美元。若以歷史最高價格計算,市值一度突破5 億美元。

2011 年,誕生不久的《Bitcoin Weekly》雜誌正苦於缺乏內容來源。一名17 歲的少年為了掙取每篇文章5 枚BTC 的稿酬(在當時這僅價值數十美元),在這家雜誌擔任撰稿人,並向世人孜孜不倦的介紹、推廣著年輕的Cryptocurrency。

這位年輕的俄裔少年名叫Vitalik Buterin,在若干年後,中文互聯網賦予了他一個我們更熟悉的暱稱——V 神。

V 神和Ethereum 的故事已無需贅述,這個比Bitcoin 更年輕的Crypto 常年位居市值第二大的寶座。而智能合約在鏈上的首次實用化更讓Ethereum 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公鏈之王,這一創舉也深遠改變了Crypto 的敘事和歷史。

我們把故事回到最初的原點:是那本啟發了無數人的雜誌嗎?不,這並不是開始。

1998 年,4 歲的Buterin 收到父親贈送的一台電腦,這也成為他的啟蒙物。 Buterin 開始痴迷於程序,年僅4 歲的他開啟了他的編程之路。 12 歲他就可以用C++撰寫簡單的遊戲給自己玩。 18 歲獲得奧林匹亞信息獎銅牌。

17 歲,V 神和Bitcoin 相遇了,而此時,距離他第一次撰寫C++程序已經過去5 年。

2013 年年末,與Bitcoin 相識兩年的Vitalik Buterin 發布了Ethereum 初版白皮書,而這時他才年僅19 歲。再之後的故事則無須贅述,已成為業內人盡皆知的了。

一個4 歲接觸電腦的人,距離設計出Ethereum 尚有萬里之遙。但我們知道的是,如果沒有4 歲時收到的那台電腦,Buterin 的這一切可能都不會開始。

既然Web3 是年輕的,Web3 的建設者們為什麼不能同樣年輕?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