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元宇宙是一個不斷演進、循序漸進的過程

元宇宙要落地,最大的關鍵,還是內容應用

編者按:本文首發《週末畫報》

採訪:范榮靖、林靜宜

撰文:賈琦

編輯:張古月、范榮靖

新年伊始,圍繞元宇宙產業的軟硬件發展及對於傳統媒體的影響,施振榮接受了《週末畫報》獨家專訪。 “元宇宙要落地,最大的關鍵,還是內容應用。至於內容,我們一定要有我們的特色,可以在裡面從小眾領域切入做一點嘗試,然後慢慢做大,擴大影響力。小眾與否,不是關鍵;能不能變成經典,會不會被時間淘汰,才是關鍵。”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施振榮依然是那麼剛健開朗,他的聲音緩慢而洪亮,他的思維活躍且縝密,尤其是談到風頭正勁的元宇宙。

說到施振榮,IT業界幾乎無人不知曉。作為全球IT界任職時間最長的掌門人,他被譽為華人高科技業的“活化石”。從1976年創業至今,施振榮培育出宏碁電腦(Acer)、明基電通(BenQ)和緯創資通(Wistron)等巨無霸公司。

“我關注相關領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技術發展的道路是未定的,技術發展趨勢卻是既定的,”他告訴《週末畫報》,積極抱有期待的人會覺得元宇宙行進得很慢;相反地,不在其中的人才會覺得怎麼變化來得這麼快。

躬身入局

施振榮2004年底由宏碁退休卸下董事長職務,但在2013年因宏碁經營面臨重大挑戰,他臨危受命,回到宏碁啟動三次再造,當了210天的董事長,於2014年中再次卸下宏碁董事長職務後,施振榮有閒心,可他並沒有真正閒下來,而是依然懷抱熱情,站在了“文化”與“科技”的天平兩端,積極推動文化與科技的整合。

《蕩寇誌之終極英雄》,這是施振榮領軍的科文雙融公司,對外合作的首檔內容IP作品,改編自當代傳奇的經典劇IP,結合了科技影像和真人演員表演,實現舞者與影像共舞,首創以沉浸式影像展現戲曲藝術,重現108條好漢身披錦襖、頂盔掛甲的熱血淋漓戰場傳奇。

全沉浸體驗展《蕩寇誌之終極英雄》

現場既可以純展示影像作品,也可以融入真人現場表演,還可以實現遠距離連線的共演,甚至是AI虛擬人物的演出以及與現場觀眾的互動。如在開幕儀式上,“雙融域AMBI SPACE ONE”通過運用5G即時與動態捕捉技術,成功讓歌手鄧麗君穿越時空,天籟再現——除了現場獻唱經典名曲《甜蜜蜜》外,更即場演繹時下流行歌《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其唯妙唯肖的神情、動作、聲線,讓觀者大為驚艷。

施振榮表示,元宇宙的前景可以說是越來越精彩,對未來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不過未來在元宇宙市場中,硬件業會很辛苦,因為未來在元宇宙這個新領域裡面,一定是“以內容為王”。他還透露,科文雙融集團將增資1億元新台幣,未來會加速數字IP(知識產權)的投資,併計劃成立“雙融技”公司,以系統整合方式複制數字場域,期望能引領更多跨界資金投入文化科技產業,迎接元宇宙時代的來臨。

軟硬齊驅

每一項技術的迭代和革新,都將意味著一個新的契機、新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元宇宙”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具象的“元宇宙”則是以抽象的“元宇宙”為基礎的。

互聯網技術近30年的市場教育,讓人們逐漸習慣了這個數字世界,尤其對於00後而言,他們自出生以後就在這個互聯網技術遍布的世界生活,一切都是那麼自然。某種程度上,現代人也已成為數字物種,在社交網絡、遊戲中,真實的個體與虛擬的個體同時存在。人類與數字產品深度交互,早已習慣浸泡在互聯網世界中。互聯網世界的技術、內容生態,讓無數人身心安放其中。沒有wifi、沒有互聯網的世界,無法想像。

施振榮因此認為,元宇宙的爆發並非偶然,“元宇宙是一個不斷演進、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是一天或兩天發生,而是要花很長時間慢慢去實現那個未來全新、無法想像的世界。”

他表示,當下的元宇宙,恰如九十年代初期的互聯網,也與本世紀初期方興未艾的智能手機行業十分相像——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蟄伏期,直到2007年蘋果iPhone 的橫空出世,智能手機才真正引爆市場,逐漸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並最終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消費熱潮。

由此類比,與智能手機硬件設備發展齊頭並進的是操作系統的升級迭代,元宇宙也需要包括頭顯和一體機等硬件,數據庫、應用程序等軟件,社交和娛樂等內容在內的多條產業線並駕齊驅。

如果說,VR(虛擬現實)頭盔、AR(增強現實)眼鏡為代表的硬件,是人們通往元宇宙的“橋樑”。那麼,在施振榮看來,一個(或多個)能讓足夠多人熱愛到終日沈浸其中的軟件應用,才是這個宇宙能否成形、生養足夠多用戶的“水與氧氣”。

施振榮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探討元宇宙帶來的機遇施振榮與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探討元宇宙帶來的機遇

“元宇宙要落地,最大的關鍵,還是內容應用。”施振榮認為,元宇宙由兩個主要單元構成,一個是看得見的硬件,包括以電子為主的半導體和信息裝置;另一個是軟件,廣義而言涵蓋各種內容。他強調,硬件方面,裸眼體驗最為重要,因為這讓人感覺最舒服,也是最被普遍所看好的技術方向,所以我們一直在討論元宇宙的硬件設備到底如何才能給消費者帶來便捷舒服的沉浸式體驗;軟件方面,關鍵在於提供內容創新與增值服務,因為元宇宙是內容為王,“華人企業是元宇宙硬件基礎建設最重大貢獻者,然而軟件和創新內容,才是未來最大的價值所在”。

據預測,2025年全球VR暨AR市場的總產值將達352億美元,屆時軟件所佔的產值比重,會進一步提升到接近七成的水平。若從年復合成長率的角度,上述市場的軟件產值,2020年至2025年平均成長率約在40.1%,勝過硬件產值的29.7%。換言之,在元宇宙商機裡,軟件應用無疑是含金量最高、也是成長性最快的區塊。這也是為什麼,國際四大科技巨頭——蘋果、臉書、微軟、谷歌,在佈局VR或AR硬件的同時,也在積極收購與投資軟件業的新創公司。

至於下一個類似於蘋果手機的革命性產品,是出自現有巨頭還是新貴之手?一切猶未可知。但施振榮可以預言的是,主要看兩大因素,一是外部的氣候環境,也就是時機,產品的時機是需要醞釀的;二是企業內部的自身條件。他說,“鼓勵大家在元宇宙裡,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能夠持續存在的小雪球,然後耐心等到外部環境成熟,讓大家可以一起在其中越滾越大。好比,智能手機的發展是從最初的諾基亞手機一路到蘋果iPhone,然後通過App應用的發展形成規模。”

而高速發展的元宇宙,不僅將催生出更多的新內容、新場景、新業態,也將重塑內容產業的規模與競爭格局。據彭博資訊預測,到2024年元宇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8000億美元。普華永道則預估,到2030年元宇宙的市場規模將會達到1.5萬億美元。

互聯共創

從概念起步,到百舸爭流,再到浪花淘盡。元宇宙的到來,呈現超出想像的爆發力。與我們的現實世界一樣,元宇宙形態內容極其豐富逼真,與現實世界緊密相連互補。試想一下,我們喜歡的電影首映、演唱會等,由於地域、場館大小的限制,很多時候無法親臨現場參與。但是一旦沒有了物理空間的限制,我們就可以參加任何感興趣喜歡的集會,並且還能拿到十分好的觀賞位置;數字門票價格亦因為更多人的平攤而得以降低;世界博物館的遊覽、藝術品的拍賣與交易都可以讓普通人更為便捷地深度參與……

那麼,在一個未來的元宇宙平台上,對所有商業參與者以及大眾消費者而言,需要什麼樣的規則才能為所有參與方構建出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施振榮給出的答案,“統一標準,互聯共創。”

因為,嚴格意義上的元宇宙,本身就承載了開放、包容的烏托邦想像和去中心化的理想願景。但是各巨頭的資源及各自封閉的生態,在元宇宙構建的過程中都難以去滿足完全開放和自由創作的基本訴求。

這樣一來,標準協議就成為元宇宙將無數子宇宙聚沙成塔的關鍵要素。類比PC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TCP/IP協議和TD-LTE標準,元宇宙的形成需要一套完整的標準協議,其中包括用戶身份、社交關係、應用API等方面的一系列通用標準和協議。只有通過標準協議,才能將交互、經濟等接口統一標準化,實現互聯互通,才有可能將一系列子宇宙聚合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並且這些子宇宙依然保持獨立性。

“雙融域AMBI SPACE ONE”是全台首座5G+4K全沉浸展演場域“雙融域AMBI SPACE ONE”是全台首座5G+4K全沉浸展演場域

施振榮還認為,元宇宙除了要關注技術發展帶來的變革,更需關注“價值”本身的意義,要將有序的政策監管納入其中,保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大爆炸之後,方有宇宙。讓施振榮振奮鼓舞的不只是元宇宙市場前景的欣欣向榮,還在於他在元宇宙世界裡,發現了一匹千里馬。施振榮口中的“千里馬”,就是在國際NFT藝術領域的新銳藝術家吳哲宇。在2月7日舉行的線上新春拜年活動上,施振榮還同時宣布,科文雙融集團將與吳哲文合作舉辦個展,並推動NFT創作者育成計劃,共同推廣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以此壯大在元宇宙及數字藝術的內容軟實力。

施振榮篤信,元宇宙是一種未來,一種很大程度上會實現的未來,而現在正是一個可以佔據主動權的最佳時機。想要在最短時間內實現它,還需要整個社會的有機配合,無論是科技公司、內容公司還是資本,都需要從底層技術出發,找到內容生態系統的突破口,“相信以具有’東方矽文明’特色的內容,結合’人本智慧’,定會更快找到內容生態系統的突破口,在元宇宙創造出更高的價值”。

Q=《週末畫報》

A=施振榮

Q:您覺得為什麼元宇宙會在2021年突然間爆火?

A:這要感謝媒體。當年互聯網發展也是靠媒體。因為一個新東西成本最高的就是市場教育。廠商如果要教育市場,成本很高,但如果媒體都來爭相報導,消費者看到就會慢慢被吸引到,然後漸漸地就會重視這個議題。

Q:當VR、AR硬件如果沒有到達很高普及度,或者眼鏡佩戴不舒適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內容方面要怎麼發展起來?

A:我覺得要普及有兩個基本要素,第一個是好用、易用,第二個是價錢能夠普及化。現在比如說VR 的頭盔,是處於不好用、價格還太貴的這個階段。但是整個生態都是要用眼鏡的,初期的使用一定是局限在少數人。像蘋果開發工具,剛開始都是因為大家覺得好玩,然後慢慢就發展上去了。這裡面如果沒有進入到一個跨時代節點的話,是很難成氣候的。至於內容,我們一定要有我們的特色,可以在裡面從小眾領域切入做一點嘗試,然後慢慢做大,擴大影響力。小眾與否,不是關鍵;能不能變成經典,會不會被時間淘汰,才是關鍵。

Q:您認為元宇宙的硬件大概什麼時候會有像iPhone推出來的劃時代的一個產品?

A:未來做新的硬件設備,一定是在大環境的進程裡面慢慢迭代演進的。我舉一個例子,某家公司做VR頭盔是世界最早也是最先進的,不能說它技術不領先,它投資了很多錢,但是就是不成氣候,為什麼?因為沒有內容,所以我才會說內容才是關鍵,有內容才能刺激更多相關硬設備的發展,進而體現價值,且內容愈多也會帶動設備更普及。

Q:您認為,元宇宙對於傳統媒體是不是個機會?什麼內容是有機會的?

A:其實,不管內容,最重要還是市場的考驗,市場願意不願意買單,能否成為經典,才是最關鍵。

Q:您覺得哪一塊比較可能有大的機會或者發展比較快?

A:我的看法,切入口先小一點,精准定位好目標客戶群,這樣為用戶創造價值的範圍就會小很多,就能夠更專注更有針對性地去服務目標客戶群,想辦法把體驗做好。然後賺一點小錢,再把賺來的錢進行投入,如此循環地持續做下去。這種策略是有需要的,因為小體量在新市場上更利於試水溫。畢竟,技術是有人要買單的,否則是不能持續的。到最後,真正能夠開花結果,成功率要能達到5%,已經算高的了。所以很多人在路上一定是會被犧牲掉的,但是這一路,注定還是要這樣互相不斷累積地走過來。

展開全文打開碳鏈價值APP 查看更多精彩資訊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