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合規報告:NFT寄售很難獨善其身

國內外市場上NFT的種類和玩法是越來越多,NFT平台的角色定位以及其經營模式也隨之愈發多樣。國內市場上,不僅有著作為發行者和銷售者合二為一的NFT平台,近日,還有一些平台還試圖採取類似某魚的寄售模式,為NFT的持有方提供多樣化的交易渠道。當然,寄售模式本身並不違法,但由於NFT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各類法律風險卻不得不防。

颯姐團隊今日文章便為大家分析一下以寄售為主要運營模式或存在寄售功能的NFT平台,可能具有的刑事風險。

一、何為寄售

傳統上的寄售是指由寄售人(委託人)先將準備銷售的貨物運往指定寄售地,委託當地的代銷人(受託人)按照寄售協議規定的條件,由代銷人代替寄售人在當地市場上進行銷售,並貨物售出後,再由代銷人按協議規定的方式與寄售人結算貨款的一種貿易方式。

而當寄售模式與NFT平台相結合則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不同於傳統寄售模式的特點。這種特點是由於我國國內獨特的NFT環境所決定的。

由於諸多NFT數字藏品都是在各大廠商的私鏈上製作並存儲的,因此NFT數字藏品並不能有效地在各大廠商之間流通。因此,採取寄售模式進行NFT有關活動的NFT平台大概率仍然承擔著NFT發行方的角色。換言之,在該NFT平台的運營模式中,首先由其作為NFT的發行方進行NFT的發行活動,而在用戶通過給付對應價款獲得NFT後再與平台之間達成寄售協議,將其購買的NFT由平台代為銷售,並在交易完成後獲得價款。同時,由於NFT往往存在於NFT平台所經營的私鏈上,NFT的購買者也可以選擇與NFT平台直接達成寄售協議,通過類似於佔有改定(不轉移佔有但轉移標的物所有權)的方式直接由平台代為銷售。這便是寄售模式NFT平台的特殊性。

當然在海外採取寄售模式運營NFT平台,平台自身可以作為完全的代銷人幫助擁有NFT數字藏品的用戶進行銷售,而不必成為其發行方或銷售方。

二、NFT平台刑事法律風險分析

根據NFT平台的實際經營情況,其刑事法律風險大小也不盡相同,本文主要針對其中的非法集資犯罪風險進行分析。

根據最新修訂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的規定,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需要以下四個要件,即:(一)未經有關部門依法許可或者藉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二)通過網絡、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信息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四)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此四要件即所謂的非法性、公開性、利誘性與社會性。

對於NFT平台而言,其當然存在通過網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的情形,同時也是面向社會不特定對像開放的場所,因此其具備公開性與社會性無須贅述。值得討論的是,其是否具有利誘性以及非法性?

如果NFT平台在實際發展寄售業務過程中,將NFT數字藏品出售給用戶後並不將其交付,而是直接約定由平台代為銷售並且許諾在一定時間內回購或是以一定價格賣出,那麼該行為實際上就是一種承諾保本付息的行為,因而滿足利誘性。

而在上述情況下即便具備利誘性也不能認定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事實上,寄售模式是否涉嫌非法集資類犯罪的關鍵在於,其是否未經批准而開展的吸收公眾存款的商業銀行業務,換言之,即該行為是否會被認定為一種融資行為。只有在該行為被認定為構成一種融資行為的基礎上,才會因為未經批准而獲得非法性,從而構成犯罪。而如果該行為並不會被認定為一種融資行為,那麼即便具備了其他三個要件,該行為也僅僅會被認為是一種正常的寄售式的委託銷售行為。

因此,在寄售模式的運作過程中,NFT平台應當妥善保存用戶寄存的NFT藏品,以保證在用戶需要時能夠及時將該藏品退還至客戶賬戶之中,否則便會有較大的非法集資類犯罪的刑事風險。

三、作為幫助犯的NFT平台

除去NFT平台自身可能的非法集資類風險以外,在寄售模式NFT平台的實際運作過程中,平台還有構成各類犯罪如詐騙罪的幫助犯或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的風險。

在寄售行為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寄售人為了賺取高額利潤故意炒作哄抬價格的情況。如果寄售人在炒作時採取了虛構事實或是隱瞞真相的方法誘使其他用戶從平台購買寄售人寄售的NFT數字藏品,如寄售人對外宣稱其所持NFT數字藏品是NFT平台內部珍藏版,未來有極大概率升值,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其行為就有構成詐騙罪的可能。

而如果該寄售人進行大規模炒作,為NFT平台所獲悉但卻並不予以製止,那麼該NFT平台就可能因為其不予制止的行為構成詐騙罪的幫助犯。特別的,在該詐騙行為主要是通過信息網絡做出的情況下,NFT平台還將因為其明知寄售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而為其犯罪提供技術支持或幫助而涉嫌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因此,對於採取寄售模式的NFT平台而言,其還應當做好KYC工作,並且應當對日常交易行為進行監督,以防止不法分子惡意利用平台實施違法犯罪行為,從而使得自身陷入不應有的刑事法律風險。

四、寫在最後

事實上,儘管NFT種類不斷翻新,NFT經營模式層出不窮,但是對於運營NFT平台的企業而言,其重點防範的仍然是各類刑事風險。 NFT平台採取寄售模式本身並不違法,但由於NFT的特殊性,在平台寄售過程中有可能觸及監管紅線。當然,颯姐團隊認為,只要NFT不被定義為金融產品,當前寄售業務的刑事風險就不大,各大平台只要堅持做好防炒作工作,將NFT限定在數字藝術品範疇內,就能有效降低刑事風險。

因此,對各大企業而言,對自家發行的NFT和運營的平台,需要做好外部監管和內部監督,合法合規的運營平台才是關鍵。如此才能使得行業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Total
0
Shares
Related Posts